【高中语文】《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联读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语文】《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联读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联读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上册田居归园陶渊明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短歌行短歌行归园田居归园田居(其一其一)一、教学导入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历和追求,一位是跨马执槊的将军,一位是戴月荷锄的农夫,他们是曹操和陶渊明。但他们又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魏晋诗人,他们用诗的语言抒发情志,殊途同归,共同创造了魏晋诗坛的辉煌,他们的生命气质流出的一首首诗歌,感染着我们,让我们沉思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的对比阅读。语言建构与运用:涵泳诗韵,了解四言诗、五言诗不同的节奏、韵律等特点。思维发展与提升:认真诵读诗歌,初步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内涵和诗人形象。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诵读法学习
2、诗歌以及根据诗句描绘画面,提升诗歌解读与意象审美能力,把握两部作品的意境美。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品读诗歌,探究两位诗人在乱世中不同的人生选择,领悟两位诗人不同的人生追求中蕴藏的共同精神内核,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理解。学习目标一、作者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死后被追尊为魏武帝。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曹操借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
3、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短歌行曹操二、朗读诗歌,品味意境片段来自三国演义(1994)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jnwiyumduzbynqi二、朗读诗歌,品味意境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jnwiyumduzbynqi三、小组展示,现场诵读知识补充诗眼含义: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它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诗眼”的词性特点及其一般位置: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虚词。一般的说,从炼字角度看,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诗诗眼多在第五字。从一字(词)统领全诗有度看,诗眼多在首联(第
5、一、二句)或尾联(第七、八句)。注意:并非所有的诗句都有诗眼,有的诗眼不在诗句中,而隐藏在标题中。第一层 诗眼:“忧”四、文本分析,感悟情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注释】【理解】借歌和酒道出时光易逝的感慨,抒发个人之情,同时提醒人们人才像朝露,巧妙地表达广纳贤才的愿望。当:“对”的意思。几何:多少。去日苦多: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慨当以慷:即“慷慨”,当以,没有实义。何以:以何,用什么。杜康:代指酒。四、文本分析,感悟情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第二层【注释】【理解】用典,运用
6、诗经的典故,表明自己:礼贤下士希望贤士主动投奔的情感。含蓄地提醒他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呢?求才的用心十分真诚。衿:衣服的交领。(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在,子宁不嗣音?”)悠悠:长远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但:只。沉吟:沉思吟味,这里指思念和倾慕贤人。苹:艾蒿。(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典故描绘了天下和乐,君臣宴会的美好景象。)知人论世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辞就是上面这首短歌行。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
7、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建功立业。四、文本分析,感悟情感第三层【注释】【理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明明如月”来作比,贤士如明月一样令人仰望,不可招致,这正是诗人“忧从中来”的原因,“不可断绝”更进一步写出诗人求贤而不得的苦闷。掇:拾取,摘取。一说同“辍”,停止。(运用比喻手法。思慕贤才,把贤才比作明月,定当盛情款待)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枉:枉驾。讌:同“宴”。用:以。存:问候,探望。契阔:聚散,这里指久别重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四、文本分析,感悟情感第四
8、层【注释】【理解】最后诗句画龙点睛,希望人才都来归顺,确切地点明主题。“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通过比喻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诗句哪里能体现?);“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匝:周、圈。厌:满足。吐哺:吐出嘴里的食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中运用的典故作用借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句子,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深切思念。借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句子,表达自己优待贤才的态度。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用典典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
9、瑟吹笙。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中运用的比兴手法应用。作用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表达自己优待贤才的态度。喻人生短促。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比兴典故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五、思考“忧”提示:“忧思”是全诗之脉,而全诗抒写的正是诗人未能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忧思”,是诗人感叹人生短暂、人才难求,作者因时光易逝、功业未就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和招纳贤才、渴望建功立业的忧思。思考:全诗的诗眼是“忧”,诗人忧什么呢?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补充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
10、”(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思考2:在贯穿全诗的“忧”之下,你还能看到诗人的“志”吗?“志”的表达疆场驰骋伟业未成忧思觅得贤才有所作为壮志诗酒里的壮志人生成就霸业必须:招募人才、珍惜人才、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心情天下的统一之志反复强调自己的态度和志向明月(贤才)-何时揽明月入怀(何时招揽贤才)再次重申自己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五、思考“志”诗句(层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短歌行 归园田居 【高中语文】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联读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园田 其一 课件 2023 2024 学年 统编 必修 上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45275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