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核心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 结合现实中与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相关的真实问题,能够从人地关系系统的角度分析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综合思维能够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区域认知能够分析特定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能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地理实践力 能够独立开展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评判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是否科学合理,并能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能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行动能力课标解读课标解读思维导图形成组成考
2、 点 梳 理1.地理要素间的联系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一旦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乃至自然环境整体也会发生变化。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实现。功能生产功能稳定功能概念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
3、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整体性的表现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
4、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1)气候与自然地带关系的原理(如下图)4.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4.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2)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核心突破1.自然自然环境各要素与境各要素与环境境总体特征是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一致的自然自然环境的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特别是气候是气候)决定并体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藏地区高寒的特征。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
5、气候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型和特征。第二步,概括出自然第二步,概括出自然环境的境的总体特征。体特征。第三步,与第三步,与环境境总体特征相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下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的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境要素与环境境总体特征的关系体特征的关系图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法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法2.自然自然环境某一要素的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境状况的变化,即化,即“牵一一发而而动全身全身”首先明确首先明确发生生变化的要素化的要素(所所牵的的“一一发”)”),然后逐一分析,
6、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生的变化,最化,最终导致致“全身全身”发生怎生怎样的的变化。以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境破坏为例:例:3.不同区域自然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之境之间是相互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首先明确这一区域一区域发生的生的变化体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
7、的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例:1.地域特征的形成:地域外部条件地域外部条件(包括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等包括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等)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5.地域差异考点梳理考考 2.地域差异的表现:(1)地域外部条件:太阳辐射量 2.地域差异的表现:(2)地域外部条件:距海远近考点梳理考点考点 2.地域差异的表现:(3)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全球性的地域差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考点梳理6.陆地地域差异分异规律考点梳理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8、1 1)形成原因形成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2 2)分异基础分异基础:热量热量(热量随纬度升高渐少)(热量随纬度升高渐少)(3 3)分异表现分异表现: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作有规律的更替。考点梳理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1)形成原因:海陆分布 (2)分异基础:水分(从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3)分异表现: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景观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
9、海陆位置)重要因素水分热量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即以水分为基础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图示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难点突破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难点突破7.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基础:热量、水分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2)山麓自然地带(基带)的确定: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3)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自然环境 整体性 差异性 复习 课件 高中地理 人教版 2019 选择性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