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传染病课件.pptx
《细菌性传染病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性传染病课件.ppt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细菌性传染病霍 乱第四节一、概述二、病原学三、流行病学四、发病机制与病理五、临床表现七、治疗八、预防六、诊断和鉴别诊断概 述一传染病学(第9版)一、概述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2个甲类传染病之一。主要是由霍乱肠毒素引起的分泌性腹泻。典型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剧烈腹泻、呕吐以及由此引起的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循环衰竭等。病原学二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点弧菌科弧菌属,革兰阴性菌;呈弧形或逗点状;菌体末端有鞭毛,借助鞭毛呈穿梭状运动(悬滴);涂片染色见其呈鱼群样排列。传染病学(第9版)二、病原学培养温度以37为最适宜,先在1%碱性(pH 8.48.6)肉汤或蛋白胨水
2、中增菌,再用选择性培养进行分离。1.形态与染色2.培养特性传染病学(第9版)图一霍乱弧菌弯曲,菌体一端有一条鞭毛图二霍乱患者粪便直接涂片:呈鱼群状排列图三霍乱增菌培养:粪便标本碱性蛋白胨培养后革兰染色 传染病学(第9版)二、病原学3.抗原结构及其分类菌体(O)抗原-耐热,有群、型特异性O1 群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classical biotype)EL-TOR生物型(EL TOR biotype)O1群特异抗原有A、B、C三种,按ABC不同组合又分为小川型、稻叶型、彦岛型非O1群霍乱弧菌(O2O138)亦称不凝集弧菌,O139群霍乱弧菌 O139型 1992年印度及孟加拉发现新型不典型O1群
3、霍乱弧菌 被O1群血清所凝集,但该群菌不产生肠毒素,无致病性。鞭毛(H)抗原-不耐热;为霍乱弧菌属所共有传染病学(第9版)二、病原学4.致病力鞭毛运动、毒素协同菌毛(Tcp)、黏蛋白溶解酶、霍乱肠毒素(CT)、内毒素、血凝素(HAS)、其他毒素(Zot毒素、Ace毒素)。5.抵抗力怕热不怕冷,怕酸不怕碱,怕干不怕湿,怕茶不怕奶,惧怕含氯消毒剂。流行病学三传染病学(第9版)三、流行病学(一)霍乱流行的历史和现在次时间(年)地区霍乱弧菌(分群)118171823从印度恒河三角洲蔓延到欧洲O1群古典生物型218261837穿越俄罗斯后扩散到整个欧洲O1群古典生物型318461863波及整个北半球O1
4、群古典生物型418651875亚、欧、非、美O1群古典生物型518831896亚、欧、非、美O1群古典生物型618991923亚、欧、美O1群埃尔托生物型71961印度尼西亚、波及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O139群霍乱全球流行史传染病学(第9版)三、流行病学(一)霍乱流行的历史和现在Countries/areas reporting cholera and cases reported by year,20002015 Source:Control of Epidemic Diseases Unit/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16.All rights
5、reserved传染病学(第9版)三、流行病学(二)我国的霍乱流行情况1.1820年霍乱传入我国。2.我国自19241948年期间,几乎每年均有霍乱发生,有些年份报告患者数达数万至10余万,病死率也常达30以上。1949年后,我国未再出现古典型霍乱。3.1961年起在南部地区流行埃尔托型霍乱,此后,埃尔托型霍乱在我国由南而北,由东而西逐渐播散,流行时起时伏,至今尚无停息的迹像,其间先后发生过3次较大流行。4.1993年5月我国新疆南部的柯坪县出现O139霍乱暴发,发病以青壮年为主,至9月15日两个地区的5个县共报告200例病例,4例死亡,检出带菌者225例。新疆这次O139霍乱流行地区较为局限
6、。其后在其他一些地区也报告发生O139霍乱病例。从疫区及东南亚一些国家进口的海(水)产品,如甲鱼、牛蛙、鱼、虾等曾查出O139霍乱弧菌。传染病学(第9版)传染病学(第9版)流行病学传播途径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水水/食物食物普遍、普遍、隐性感染性感染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患者、带菌者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水/食物 危险因素依次为:喝生水、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喝不卫生饮料等。易感人群susceptibility普遍、隐性感染发病机制与病理四传染病学(第9版)四、发病机制 弧菌 口 胃 小肠,细菌繁殖产生霍乱肠毒素(CT
7、)(细胞膜)5个B亚单位 神经节苷脂 1个 A亚单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细胞内)ATP cAMP(环腺苷酸)刺激肠黏膜隐窝细胞分泌 抑制肠黏膜对NaCl的吸收 肠液过度分泌,超过肠管重吸收能力,引起分泌性腹泻(一)发病机制(二)病理生理与病理水和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传染病学(第9版)四、发病机制主要为严重脱水引起的一系列改变。皮肤干燥,心、肝、脾等实质性脏器缩小。1.病理生理2.病理临床表现五(一)临床表现13天(数小时7天)多为突然起病,仅少数有前驱期症状(疲乏、头昏、腹胀等)。传染病学(第9版)无症状者多见;古典生物型与O139型霍乱弧菌症状较重;埃尔托型弧菌所致相对较轻。1.
8、潜伏期2.疾病特点(一)临床表现(1)泻吐期:先泻后吐,一般无发热 腹泻:无腹痛,无里急重,无早期发热(O139除外),稀便水样米泔水样(脱落上皮细胞及无胆汁粪便),无粪臭,含大量片状黏液,少数重症患者偶有出血时,则大便呈洗肉水样,出血多可呈柏油样,出血患者以埃尔托型所致者为多,次数每日数10次,甚至难以计数。呕吐:在腹泻后出现,喷射状或连续性,呕吐物先为胃内容物,以后为清水样,严重者可为米泔水样,轻者可无呕吐。此期持续数小时至1-2日。传染病学(第9版)3.典型霍乱分三期(一)临床表现(2)脱水期 此期一般为数小时至2-3日脱水:皮肤黏膜干燥;皮肤弹性差,血压下降,尿量减少;舟状腹,极度乏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菌性 传染病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