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学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学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一、实验原理本实验的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1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跟物体受力的关系。2保持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3作出aF图象和a 图象,确定其关系。二、实验步骤1测量:用天平测量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及小车的质量m。2安装:按照实验装置图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牵引力)。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薄木块,使小车在不放砝码和小盘的情况下能匀速下滑。4实验操作(1)将小盘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系于小车上,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 ,打出一条纸带,取下纸带编号。并计算出小盘和砝码
2、的总重力,即小车所受的合外力。(2)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改变砝码和小盘的总质量m,重复步骤(1)。(3)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测加速度a。(4)描点作图,作aF图象。(5)保持砝码和小盘的总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重复步骤(1)和(3),作a图象。三、数据处理1计算小车的加速度时,可使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利用打出的纸带,采用逐差法求加速度。2作aF图象、a图象找关系。四、注意事项1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要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2实验步骤2、3不需要重复,即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还
3、是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3每条纸带必须在满足小车与小车上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的条件下打出。只有如此,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4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5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所作图线上,不在图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在所作图线两侧。6作图时两轴标度比例要选择适当,各量须采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这样作图线时,坐标点间距不会过密,误差会小些。7为了提高测量精度(1)应舍掉纸带上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起点。(2)可以
4、把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从开始点起,每五个点标出一个计数点,而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五、误差分析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误差,细绳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都会造成误差。2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误差:本实验中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存在系统误差。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接近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大;反之,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小于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小。3平衡摩擦力不准造成误差:在平衡摩擦力时,除了不挂小盘外,其他的都跟正式实验一样(比如要挂好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匀速运动的标志是打点计时器
5、打出的纸带上各点的距离相等。热点一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2020南通市5月第二次模拟)“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实验的五个步骤如下:a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将一端固定在小车上;b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小桶相连;c平衡摩擦力,让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d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测出小桶(和沙)的重力mg,作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F,利用纸带测量出小车的加速度a;e更换纸带,改变小桶内沙的质量,重复步骤d的操作。按照实验原理,这五个步骤的先后顺序应该为:_(将序号排序)。(2)实验中打出的某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6、s,由此可以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m/s2。(3)利用测得的数据,可得到小车质量M一定时,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Fmg,m为沙和小桶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拉力F较大时,aF图线明显弯曲,产生误差。若不断增加沙桶中沙的质量,aF图象中各点连成的曲线将不断延伸,那么加速度a的趋向值为_(用题中出现的物理量表示)。为避免上述误差可采取的措施是_。A每次增加桶内沙子的质量时,增幅小一点B测小车的加速度时,利用速度传感器代替纸带和打点计时器C将无线力传感器捆绑在小车上,再将细线连在力传感器上,用力传感器读数代替沙和小桶的重力D在增加桶内沙子质量的同时,在小车上增加砝码,
7、确保沙和小桶的总质量始终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解析(1)按照实验原理,这五个步骤的先后顺序应该为:acbde;(2)根据xaT2可知a m/s21.46 m/s2;(3)因为沙和沙桶的重力在这个实验中充当小车所受到的合外力,当沙和沙桶的重力非常大时,它将带动小车近似做加速度为g的运动。钩码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aF图线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而我们把钩码所受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拉力,所以消除此误差可采取的简便且有效的措施应该是测量出小车所受的拉力,即在钩码与细绳之间放置一力传感器,得到力F的数值,再作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力传感器读数F的关系图象,故选C。答
8、案(1)acbde(2)1.46(3)gC【对点练1】(2020济宁市5月高考模拟)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纸带连接在小车左端,并穿过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细绳连接在小车的右端,并通过动滑轮与弹簧测力计相连,不计细绳与滑轮的摩擦,钩码悬挂在动滑轮上。(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实验前应对小车进行平衡摩擦力B需要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C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再释放小车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始终等于钩码重力的一半(2)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x3、x4,且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
9、时点未画出,已知电源的频率为f,可得小车的加速度表达式为a_(用x1、x2、x3、x4、f来表示);(3)实验完毕后,某同学发现实验时的电压小于220 V,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解析:(1)实验前应对小车进行平衡摩擦力,使绳的拉力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故A正确;绳中拉力根据弹簧测力计读出,不需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故B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时器再释放小车,故C正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绳中的拉力,而钩码向下加速运动,故绳中拉力小于钩码重力的一半,故D错误;(2)根据逐差法可知,小车的加速度为af2;(3)根据(2)中所得到的加速度的表达式可
10、知,加速度与电源电压无关,所以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是不变的。答案:(1)AC(2)f2(3)不变热点二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2020扬州市模拟)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前已经调节滑轮高度,使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线与木板平行,已经平衡了摩擦力。g取9.8 m/s2。(1)实验时保持小车(含车中砝码)的质量M不变,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图乙为悬挂一个钩码后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未标出,测得各计数点到A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11、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m/s2。若悬挂钩码的质量为50 g,把悬挂的钩码和小车(含车中砝码)看成一个整体,则小车(含车中砝码)的质量M_kg。(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2)实验时保持悬挂钩码的质量m不变,在小车上增加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得到对应的加速度,若用加速度作为纵轴,小车(含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为得到线性图象,则横轴代表的物理量为_。A小车(含车中砝码)的质量MB小车(含车中砝码)的质量与悬挂钩码的质量之和mMC小车(含车中砝码)的质量与悬挂钩码的质量之和的倒数D悬挂钩码质量的倒数解析(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 s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 一轮 复习 第三 牛顿 运动 定律 实验 验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