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素养提升课二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学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素养提升课二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素养提升课二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素养提升课(二)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题型一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的四个步骤2受力分析的四种方法整体法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相互关联的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隔离法将所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受力分析假设法在受力分析时,若不能确定某力是否存在,可先对其作出存在的假设,然后分析该力存在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动力学分析法对加速运动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分析求解(2020泰州市模拟)如图所示,水平面上的P、Q两物块的接触面水平,二者叠在一起在作用于Q上的水平恒定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某时刻撤动力F后,二者仍能不发生相对滑动。关于撤去F前后Q的受
2、力个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撤去F前6个,撤去F后瞬间5个B撤去F前5个,撤去F后瞬间5个C撤去F前5个,撤去F后瞬间4个D撤去F前4个,撤去F后瞬间4个解析撤去F前,物体Q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P对Q的压力、地面对Q的摩擦力和力F共5个力的作用;撤去F后的瞬间,两物体做减速运动,此时Q受力:重力、地面的支持力、P对Q的压力、地面对Q的摩擦力和P对Q的摩擦力,共5个力作用。答案B【对点练1】(2021江苏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模考)如图所示,对称晾挂在光滑等腰三角形衣架上的衣服质量为M,衣架顶角为120,重力加速度为g,则衣架右侧对衣服的作用力大小为()A.MgB.MgC.Mg DMg解析:选B
3、。以衣服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得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成30,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2FCos 30Mg,解得FMg,故B正确。【对点练2】(2020淮安市质检)如图所示,小球A、B的质量都为m,它们用三段轻绳分别连接在竖直墙壁上的M点和天花板上的N点,稳定时MA段水平,BN段与水平天花板的夹角为45,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轻绳AB段的张力大小为()A2mgB.mgC2mg D.mg解析:选B。设AM的拉力为FAM,BN的拉力为FBN,轻绳AB段的张力大小为T;以AB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1,则由平衡条件可得FAM2mgtAn 452mg,设A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如图2
4、所示,则有T mg故A、C、D错误,B正确。题型二静态平衡问题1静态平衡问题的解题步骤2处理静态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1)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平衡,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分解法: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平衡,将某一个力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则其分力和其他两个力满足平衡条件。(3)正交分解法: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作用而平衡,将物体所受的力分解为相互垂直的两组,每组力都满足平衡条件。(4)力的三角形法:对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的物体,将力平移使三个力组成一个首尾依次相接的矢量三角形,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求解未知力。一根细线上端固
5、定,下端系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给小球施加拉力F,使小球平衡后细线跟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如图所示。则拉力F()A方向可能在图中区内B方向可能在图中区内C最小值为mgcos D最小值为mgtan 解析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mg和沿细绳斜向上的拉力T以及拉力F,三力平衡,则力F必在mg和T夹角的对角范围内,即在图中的区域,当力F与T垂直时,F最小,最小值为Fminmgsin 。答案B【对点练3】(2020泰州市模拟)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上放有一重力为G的物块A,有一水平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另一端与物块A接触。若物块A静止时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大小为,此时弹簧的弹力
6、大小是()A.GB.GCGDG解析:选B。对A进行受力分析,利用正交分解法对力进行分解,如图所示:在沿斜面方向,根据平衡条件:Fcos 30fGsin 30,而f,解得FG,故B正确,A、C、D错误。题型三动态平衡问题1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是指物体所受的力中有些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生变化,但变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状态均可视为平衡状态。2分析动态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1)解析法列平衡方程求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表达式;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未知量的变化情况。(2)图解法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画出平行四边形边、角的变化;确定未知量大小、方向的变化。(3)相似三角形法根据已知条件画
7、出两个不同情况对应的力的三角形和空间几何三角形,确定对应边,利用三角形相似知识列出比例式;确定未知量大小的变化情况。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直至悬挂N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已知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A水平拉力的大小可能保持不变BM所受细绳的拉力大小先增大后减小C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D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加解析 对N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因为N的重力与水平拉力F的合力和细绳的拉力T是一对平衡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平拉
8、力的大小逐渐增大,细绳的拉力也一直增大,A、B错误;M的质量与N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不确定,设斜面倾角为,若mNgmMgsin ,则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会一直增大,若mNgmMgsin ,则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正确,C错误。 答案 BD【对点练4】(2020济南市5月高考模拟)一挡板把两根完全相同的圆木挡在倾角为30斜坡上,截面图如图所示。在挡板从竖直位置绕下端O点逆时针缓慢转过45角的过程中,若不计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对b的弹力一直减小Ba对b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C斜坡对a的弹力一直减小D斜坡对a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解析:选C。对b受力分析且由平衡可得NabGsin
9、 30,即a对b的弹力一直不变,故A、B错误;对a受力分析,由图可知,斜坡对a的弹力一直减小,故C正确,D错误。【对点练5】(2020汕头市第一次模拟)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平板AP与BP用铰链连接,平板AP与水平面成53角固定不动,平板BP可绕水平轴在竖直面内自由转动,将一均匀圆柱体O放在两板间。在使BP板由水平位置缓慢转动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BP沿水平方向时,BP板受到的压力最大B当BP沿竖直方向时,AP板受到的压力最大C当BP沿竖直方向时,BP板受到的压力最小D当BP板与AP板垂直时,AP板受到的压力最小解析:选B。小球受重力、平板AP弹力F1和挡板BP弹力F2,
10、将F1与F2合成为Fmg,如图;小球一直处于平衡状态,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故F1和F2合成的合力F一定与重力等值、反向、共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挡板PB逆时针缓慢地转向竖直位置的过程中,F1越来越大,F2先变小,后变大。题型四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1问题特点临界问题当某物理量变化时,会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从而使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能够“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在问题描述中常用“刚好”“刚能”“恰好”等语言叙述极值问题一般是指在力的变化过程中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2.突破临界问题的三种方法解析法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用二次函数、讨论分析、三角函数以及几何法等求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 一轮 复习 第二 相互作用 素养 提升 课二受力 分析 共点力 平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