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素养提升课五天体运动的热点问题学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素养提升课五天体运动的热点问题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素养提升课五天体运动的热点问题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体运动的热点问题题型一卫星运行规律及特点1卫星的轨道(1)赤道轨道:卫星的轨道在赤道平面内,同步卫星就是其中的一种。(2)极地轨道:卫星的轨道过南北两极,即在垂直于赤道的平面内,如极地气象卫星。(3)其他轨道:除以上两种轨道外的卫星轨道,且轨道平面一定通过地球的球心。2地球同步卫星的特点3卫星的各物理量随轨道半径变化的规律4解决天体圆周运动问题的两条思路(1)在中心天体表面或附近做圆周运动而又不考虑中心天体自转影响时,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即Gmg,整理得GMgR2,称为黄金代换。(g表示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天体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即Gmmr2mman。(2020高考全
2、国卷)“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9年1月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着陆前曾绕月球飞行,某段时间可认为绕月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周半径为月球半径的K倍。已知地球半径R是月球半径的P倍,地球质量是月球质量的Q倍,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嫦娥四号”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速率为()A.B.C.D解析设月球质量为m、半径为r,则地球质量为Qm、半径RPr,探测器绕月运动半径为KrK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m0g探测器绕月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由式得v,故D正确。答案D【对点练1】(2020高考全国卷)若一均匀球形星体的密度为,引力常量为G,则在该星体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其运动的卫星的周期是()A.BC.
3、D解析:选A。设星体半径为R,则其质量MR3;在该星体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其运动的卫星所受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R,联立解得T,故A正确,B、C、D错误。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的标识如图所示。若火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火星公转轨道半径与地球公转轨道半径之比为32,则火星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A轨道周长之比为23B线速度大小之比为C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3D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94解析火星与地球轨道周长之比等于公转轨道半径之比,A错误;火星和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Gmamm2r,解得a,v , ,所以火星与地球线速度大小之比为,B错误;角速度大小之比
4、为23,C正确;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9,D错误。答案C【对点练2】(2020新高考天津卷)北斗问天,国之夙愿。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的收官之星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7倍。与近地轨道卫星相比,地球静止轨道卫星()A周期大 B线速度大C角速度大D加速度大解析:选A。近地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稍大于地球半径。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m,解得线速度v ,由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近地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所以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较小,B错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mr,解得周期T2,所以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周期较大,A正确;由可知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角速度较小,C错误;由
5、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ma,解得加速度aG,所以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加速度较小,D错误。题型二卫星的变轨问题1卫星发射及变轨过程概述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方可到达预定轨道,如图所示。(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上。(2)在A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3)在B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2卫星变轨的实质两类变轨离心运动近心运动示意图变轨起因卫星速度突然增大卫星速度突然减小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的大小关系Gm变轨结果转变为椭圆轨道运动或在较大半径圆轨道上运动转变为椭圆轨道运动或在较小半径圆轨道上运
6、动新圆轨道上运动的速率比原轨道的小,周期比原轨道的大新圆轨道上运动的速率比原轨道的大,周期比原轨道的小动能减小、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如图所示,这是“嫦娥五号”探月过程的示意图。探测器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时变轨进入椭圆轨道,变轨前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到达轨道的近月点B时再次变轨进入月球近月轨道绕月球做圆周运动,变轨前后的速度分别为v3和v4,则探测器()A在A点变轨需要加速B在轨道上从A点到B点,速度变小C在轨道上B点的加速度大于轨道上B点的加速度D四个速度大小关系满足v3v4v1v2解析探测器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时变轨进入椭圆轨道,轨
7、道半长轴变小,做近心运动,故需要在A点减速,故A错误; 在轨道上从A点到B点,引力做正功,动能增大,速度增大,故B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Gma,在轨道上B点的加速度等于轨道上B点的加速度,故C错误;到达轨道的近月点B时再次变轨进入月球近月轨道绕月球做圆周运动,变轨前后的速度分别为v3和v4,变轨做近心运动所以需要减速,故v3v4,探测器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时变轨进入椭圆轨道,轨道半长轴变小,做近心运动,故需要在A点减速,v1v2,根据Gm可知圆周运动中,轨道半径大则速度小,所以v4v1,故v3v4v1v2,故D正确。答案D【对点练3】(2020湖南长郡中学期中)我国首个火星探测
8、器将于2020年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实施发射,一步实现火星探测器的“绕、着、巡”,假设将来中国火星探测器探测火星时,经历如图所示的变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探测器在轨道上运动时,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于经过Q点时的速度B探测器在轨道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于探测器在轨道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C探测器在轨道上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大于探测器在轨道上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D探测器在轨道上运动时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上运动时所具有的机械能解析:选A。根据开普勒定律知探测器在椭圆轨道上运动时,在离火星最近的P点速度大于最远的Q点的速度,A正确;飞船从轨道上变轨到轨道上,需要在P点加速,所以在轨道上
9、经过P点时的速度小于在轨道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B错误;不管在哪个轨道上,飞船在P点受到的万有引力是相等的,所以加速度相等,C错误;飞船往高轨道运动需要点火加速,飞船在轨道上运动时的机械能小于在轨道上运动时所具有的机械能,D错误。(2020青岛巿一模)2018年12月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嫦娥四号发射;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人类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如图所示,嫦娥四号在绕月球椭圆轨道上无动力飞向月球,到达近月轨道上P点时的速度为v0,经过短暂“太空刹车”,进入近月轨道绕月球运动。已知月球半径为R,嫦娥四号的质量为m,在近月轨道上运行周期为T,引
10、力常量为G,不计嫦娥四号的质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四号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的机械能与在近月轨道上运行时的机械能相等B月球的平均密度C嫦娥四号着陆后在月面上受到的重力大小为D“太空刹车”过程中火箭发动机对嫦娥四号做的功为mv解析嫦娥四号在椭圆轨道上P点时要刹车,机械能减小,则嫦娥四号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的机械能比在近月轨道上运行时的机械能大,A错误;由于GmR, ,解得,B正确;嫦娥四号着陆后在月面上受到的重力大小为mgGmR,C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太空刹车”过程中火箭发动机对嫦娥四号做的功为Wmvmv2mvmmv,D错误。答案B【对点练4】(2020汉中市第二次检测)2018年12月
11、12日,嫦娥四号开始实施近月制动,为下一步月面软着陆做准备,首先进入月圆轨道,其次进入椭圆着陆轨道,如图所示,B为近月点。A为远月点,关于嫦娥四号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轨道上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B卫星沿轨道运动的过程中,卫星中的科考仪器处于超重状态C卫星从轨道变轨到轨道,机械能增大D卫星在轨道经过A点时的动能大于在轨道经过B点时的动能解析:选A。卫星在轨道上运动,A为远月点,B为近月点,卫星运动的加速度由万有引力产生,ma,即a,所以可知卫星在B点运行加速度大,故A正确;卫星在轨道上运动,万有引力完全提供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故卫星中仪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B错误;卫星
12、从轨道变轨到轨道,需要点火减速,所以从轨道变轨到轨道,外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故C错误;卫星从A点到B点,万有引力做正功,动能增大,故卫星在轨道经过A点时的动能小于在轨道经过B点时的动能,故D错误。题型三双星和多星模型1双星模型(1)定义: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两个星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双星系统。如图所示。(2)特点各自所需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m1r1,m2r2;两颗星的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即T1T2,12;两颗星的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1r2L。(3)两颗星到圆心的距离r1、r2与星体质量成反比,即。2多星模型模型三星模型(正三角排列)三星模型(直线等间距排列)四星模型图示
13、向心力的来源另外两星球对其万有引力的合力另外两星球对其万有引力的合力另外三星球对其万有引力的合力(多选)(2018高考全国卷)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时,它们相距约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做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A质量之积B质量之和C速率之和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解析由题意可知,合并前两中子星绕连线上某点每秒转动12圈,则两中子星的周期相等,且均为T s,两中子星的角速度均为,两中子星构成了双星模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物理 一轮 复习 第四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航天 素养 提升 天体 运动 热点问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