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学生用书.docx
《2023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学生用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学生用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必备知识自主排查一、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第一类: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_第二类: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_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以_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_列方程求解二、超重与失重现象1视重(1)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_称为视重(2)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_或台秤所受物体的_2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_的加速度3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_的加速度4完全失重(
2、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_的现象称为完全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_,方向竖直向下,生活情境蹦极(Bungee Jumping),也叫机索跳,白话叫笨猪跳,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项非常刺激的户外休闲活动参与该活动的人向下运动的过程中(1)在弹性绳刚伸直前,人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处于完全失重的人不受重力的作用()(3)在弹性绳刚伸直后下降的一小段距离内,人处于失重状态 ()(4)在人下降到最低点前的一小段距离内,人处于超重状态()关键能力分层突破考点一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瞬时加速度1两种基本模型的特点(1)轻绳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可以突
3、变,成为零或者别的值(2)轻弹簧(或者橡皮绳)需要较长的形变恢复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当它两端始终有连接物时其弹力不能突变,大小和方向均不变2求解瞬时加速度的一般思路 例1.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用两条轻绳连接,处于平衡状态,如右图所示现突然迅速剪断轻绳OA,让小球下落,在剪断轻绳的瞬间,设小球A、B的加速度分别用a1和a2表示,则()Aa1g,a2g Ba10,a22gCa1g,a20 Da12g,a20【考法拓展1】在例1中只将A、B间的轻绳换成轻质弹簧,其他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a1g,a2g Ba10,a22gC.a1g,a20 Da12g,a20【考法拓展2】把【考
4、法拓展1】中的题图放置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如图所示,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A0aB12g BaAgaB0CaAgaBg DaA0aBg跟进训练1.2022西安名校联考如图所示,轻质细线L1和轻弹簧L3分别系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灯笼甲和乙,L1、L3的上端都系在天花板上,下端用轻质细线L2连接,静止时,L2水平,L1和L3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都为.细线不可伸长,不计空气阻力,将灯笼视为质点,现将细线L2从中间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甲、乙两灯笼的加速度大小的比值为() A1 Bsin Ccos Dtan 考点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角度1已知受力
5、情况求运动情况 例2.2021河北卷,13如图,一滑雪道由AB和BC两段滑道组成,其中AB段倾角为,BC段水平,AB段和BC段由一小段光滑圆弧连接一个质量为2 kg的背包在滑道顶端A处由静止滑下,若1 s后质量为48 kg的滑雪者从顶端以1.5 m/s的初速度、3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追赶,恰好在坡底光滑圆弧的水平处追上背包并立即将其拎起背包与滑道的动摩擦因数为112,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sin 725,cos 2425,忽略空气阻力及拎包过程中滑雪者与背包的重心变化求:(1)滑道AB段的长度;(2)滑雪者拎起背包时这一瞬间的速度命题分析试题情境属于综合应用性题目,以滑雪者滑雪为素
6、材创设生活实践问题情境必备知识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关键能力考查信息加工能力、模型建构能力提取关键信息,建构物理模型学科素养考查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科学思维要求考生具有清晰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并能快速优选方法解决问题角度2已知运动情况求力 例3.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筒内壁光滑,在筒内放有两个半径为r的光滑圆球P和Q,且R1.5r.在圆球Q与圆筒内壁接触点A处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当用水平推力推动圆筒在水平地面上以v05 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压力传感器显示压力为25 N;某时刻撤去推力F,之后圆筒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x534 m已知圆筒的质量与圆球的质量相等
7、,g取10 m/s2.求:(1)水平推力F的大小;(2)撤去推力后传感器的示数思维方法(1)解决动力学两类问题的关键点(2)解决动力学问题时的处理方法合成法:在物体受力个数较少(2个或3个)时一般采用“合成法”即F合ma正交分解法:若物体的受力个数较多(3个或3个以上),则采用“正交分解法”即Fx=maxFy=may跟进训练2.如图所示,一条小鱼在水面处来了个“鲤鱼打挺”,弹起的高度为H2h,以不同的姿态落入水中,其入水深度不同若鱼身水平,落入水中的深度为h1h;若鱼身竖直,落入水中的深度为h21.5h.假定鱼的运动始终在竖直方向上,在水中保持姿态不变,受到水的作用力也不变,空气中的阻力不计,
8、鱼身的尺寸远小于鱼入水深度重力加速度为g,求:(1)鱼入水时的速度v;(2)鱼两次在水中运动的时间之比t1t2;(3)鱼两次受到水的作用力之比F1F2.考点三超重与失重问题超重和失重问题的三点提醒(1)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方向无关,只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2)并非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时,才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现象只要加速度具有竖直向上的分量,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同理,只要加速度具有竖直向下的分量,物体就处于失重状态(3)发生超重或者失重时,物体的实际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物体的视重跟进训练3.下图是我国首次立式风洞跳伞实验,风洞喷出竖直向上的气流将实验者加速向上“托起”此过程中 (
9、)A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大小相等B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受到气流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人受到的重力大小等于气流对人的作用力大小D人被向上“托起”时处于失重状态42022江西九江模拟图甲是某人站在接有传感器的力板上做下蹲、起跳和回落动作的示意图,图中的小黑点表示人的重心图乙是力板所受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取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根据图象分析可知()A.人的重力可由b点读出,约为300 NBb到c的过程中,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再处于失重状态C人在双脚离开力板的过程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D.人在b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大于在c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5.如图所示,弯折杆ABCD的D端接一个小球
10、,杆和球的总质量为m,一小环套在杆AB段上用绳吊着,恰好能一起以加速度a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杆AB段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 ()A杆对环的压力为mg sin ma sin B环与杆的摩擦力为mg cos ma cos C环对杆的作用力为mgmaD杆和球处于失重状态考点四斜面模型和等时圆模型素养提升模型1斜面模型例4. 2021全国甲卷,14如图,将光滑长平板的下端置于铁架台水平底座上的挡板P处,上部架在横杆上横杆的位置可在竖直杆上调节,使得平板与底座之间的夹角可变将小物块由平板与竖直杆交点Q处静止释放,物块沿平板从Q点滑至P点所用的时间t与夹角的大小有关若由30逐渐增大至60,物块的下滑时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考 物理 一轮 复习 第三 牛顿 运动 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应用 学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