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如图所示,接在家庭电路上的理想降压变压器给灯泡供电,若将原、副线圈增加相同匝数,其它条件不变,则()A. 灯泡变亮B. 灯泡变暗C. 原、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比值不变D. 通过原、副线圈电流的比值不变【答案】A【解析】【详解】因为是降压变压器,所以有n1n2,若原副线圈增加相同匝数,则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 可知U2U2小灯泡L两端电压增大,灯泡变亮。原副线圈的电压比和电流比都要变化。故选A2. 一闭合矩形线圈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产生的感应电流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该交
2、流电电流的有效值是5 AB. 该交流电的频率是20 HzC. t=0时刻线圈平面位于中性面D. 该交流电电流的瞬时表达式为i=5cos 100t(A)【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象知正弦交变电流的最大值是5 A,所以该交流电电流的有效值是,故A错误;由图象知周期T=0.02 s,所以频率f=1/T=50 Hz,故B错误;t=0时感应电流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大,磁通量为零,所以线圈平面垂直于中性面,故C错误;由图象知周期T=0.02 s,所以=2/T=100 rad/s,电流的最大值是5 A,所以交流电电流的瞬时表达式为i=5cos100 t(A),故D正确3. 如图所示为一交变电流的电流随时间
3、而变化的图象此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将交流与直流通过阻值都为R的电阻,设直流电流为I,则根据有效值的定义有:(4)2R0.01+(3 )2R0.01=I2R0.02,解得:I=5 A,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交流电的有效值的计算,要注意明确对于非正弦式电流可根据有效值的定义求解有效值明确电流热效应的应用4. 在一小型交流发电机中,矩形金属线圈abcd的面积为S,匝数为n,线圈总电阻为r,外电路如图所示,其中三个灯泡都可视为阻值相等的定值电阻,如果线圈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OO轴匀速转动,角速度为时灯泡L1
4、最亮,灯泡L2、L3一样亮,现将线圈转动的角速度增大到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灯泡L1最亮,灯泡L3次之,L2最暗B. 灯泡L1最亮,灯泡L2次之,L3最暗C. 还是灯泡L1最亮,灯泡L2、L3一样亮D. 灯泡L3最亮,灯泡L1次之,L2最暗【答案】A【解析】当线圈转动的角速度变大时,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变大,交流电的频率变大,则电感线圈对交流电的感抗增加,电容器对交流电的容抗减小,灯泡L1最亮,灯泡L3次之,L2最暗,故选A.5. 根据经典电磁理论,从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可以得到的推论是( )A. 原子十分稳定,原子光谱是连续谱B. 原子十分稳定,原子光谱是线状谱C. 原子很不稳定
5、,原子光谱是连续谱D. 原子很不稳定,原子光谱是线状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转动会释放电磁破,因此能量降低,原子会做向心运动,且能量是连续的,因此从卢瑟福原子模型可以得到的推论是原子很不稳定,原子光谱是连续谱故选C。6. 关于原子结构理论与粒子散射实验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卢瑟福做粒子散射实验是为了验证汤姆生的枣糕模型是错误的B. 卢瑟福认识到汤姆生“葡萄干布丁模型”的错误后提出了“核式结构”理论C. 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是为了验证核式结构理论的正确性D. 卢瑟福依据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答案】D【解析】【详解】汤
6、姆生发现电子后,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后来卢瑟福做粒子散射实验时发现,绝大多数粒子沿原来的方向运动,少数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有的甚至被弹回,按照枣糕模型,无法解释少数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因此卢瑟福依据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7.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A、B、C 分别表示电子在三种不同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其中()A. 频率最大的是 AB. 波长最长的是 CC. 频率最大的是 CD. 波长最长的是 B【答案】B【解析】【详解】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根据能级图可知,B放出光子能量最大,C放出光子能量小,又由于光子能量可
7、得能量越大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可知B的频率最高,波长最短;C的频率最低,波长最长,故选B。8. 三束单色光1、2和3的频率分别为、和分别用这三束光照射同一种金属,已知用光束2照射时,恰能产生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光束1照射时,一定不能产生光电效应B. 用光束3照射时,一定能产生光电效应C. 用光束3照射时,只要光强足够强,照射时间足够长,照样能产生光电效应D. 用光束1照射时,无论光强怎样,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都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波长与频率关系,结合光电效应发生条件: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或等于极限频率,及依据光电效应方程,即可求解.【详解】A、B、由于;而且用光束2照射
8、时,恰能产生光电子,因此用光束1照射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而光束3照射时,一定不能产生光电子,故A错误,B错误;C、发生光电效应条件与光的强度、照射的时间都无关,光束3照射时,一定不能产生光电子,故C错误;D、用光束1照射时,由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的强弱无关,故D正确;故选D.【点睛】考查波长与频率的关系式,掌握光电效应现象发生条件,理解光电效应方程的内容.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B. 对于射线、射线、射线这三种射线而言,波长越长,其能量就越大C.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可以再分D. 黑体辐射的实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
9、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答案】D【解析】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由于天然放射性是原子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则说明原子核是有内部结构的,AC错误;波长越长,频率越小,根据可知能量越低,B错误;黑体辐射的实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D正确10. 如图所示是原子核人工转变实验的装置示意图,A是粒子源,F是铝箔,S为荧光屏在容器中充入氮气后屏S上出现闪光,该闪光是由于( )A. 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B. 粒子从氮核里打出的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C. 粒子从F上打出的某种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D. 粒子源中放出的射线射到屏上产生的【答案】B【解析】图示装置是卢瑟福发现质子
10、的实验装置,粒子轰击氮核后产生质子,粒子被铝箔吸收,打在荧光屏上的是产生的质子,选B11. 下列与粒子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天然放射性现象中产生的射线速度与光速相当,贯穿能力很强B.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进行了粒子散射实验并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 (铀238)核放出一个粒子后就变为(钍234)D. 高速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中子,核反应方程为【答案】C【解析】【分析】天然放射性现象中产生的射线速度为光速的十分之一,电离能力较强,穿透能力较弱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判断衰变后的新核;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详解】天然放射性现象中产生的射线,只有射
11、线速度与光速相当,贯穿能力很强,射线速度为光速的十分之一,电离能力较强,穿透能力较弱选项A错误;卢瑟福进行了粒子散射实验并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B错误;铀(238)核放出一个粒子,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则电荷数为90,质量数为234,变为钍234故C正确高速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质子,核反应方程为故D错误故选C.12. 某科学家提出年轻热星体中核聚变的一种理论,其中的两个核反应方程为+X+方程式中1、表示释放的能量,相关的原子核质量见下表:原子核质量/u1.0078301604.002612.000013.005715.0001A. X是,B. X是,C. X是,D. X是,
12、【答案】B【解析】【详解】+中质量亏损为m11.007812.000013.00570.0021,根据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X中X的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所以X是;质量亏损为m21.007815.000112.00004.00260.0053,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知m1C2、m2C2,则13. 贝可勒尔在120 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属于核聚变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A轻核聚变是指质量小的原子核聚变成质量大的原子核,因此属于轻核聚变,A正确;B核反应属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B错误;C核反应属于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长春市 第一 中学 2019 2020 学年 物理 学期 期中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