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十章 冰川与冰缘地貌(1).ppt
《(17)--第十章 冰川与冰缘地貌(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第十章 冰川与冰缘地貌(1).ppt(1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章第十章 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气候寒冷,在年平均温度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气候寒冷,在年平均温度0 0以下的地方,地表常被冰雪覆盖。以下的地方,地表常被冰雪覆盖。冰川冰川陆地上终年缓慢移动的巨大冰体。陆地上终年缓慢移动的巨大冰体。现代地表陆地面积约有现代地表陆地面积约有11%11%被冰川覆盖,合被冰川覆盖,合16301630万万kmkm2 2,主要分布在两极主要分布在两极(高纬度高纬度)及中低纬的高山地区。及中低纬的高山地区。全球冰川若融化,可成为全球冰川若融化,可成为24000000km24000000km的淡水,占的淡水,占全球
2、总淡水资源的)全球总淡水资源的)8585,如注入海洋可使海面上升,如注入海洋可使海面上升约约6565米。米。冰川是塑造地表形态的巨大外力之一冰川是塑造地表形态的巨大外力之一,冰川的进退冰川的进退引起海平面升降引起海平面升降,造成海陆轮廓的重大变化造成海陆轮廓的重大变化,冰川流经冰川流经地区由于受到冰川剥蚀地区由于受到冰川剥蚀 搬运和堆积作用搬运和堆积作用,以及冰川的以及冰川的消失和退缩消失和退缩,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冰川地貌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冰川地貌.概念概念中国冰川分布图冰 川珠珠峰峰冰冰洞洞冰冰洞洞冰冰川川作作用用强强烈烈塑塑造造着着地地表表形形态态,引引起起了了一一系系列列地质、地貌过程,产生
3、了各种类型的冰川地貌。地质、地貌过程,产生了各种类型的冰川地貌。现现代代冰冰川川是是宝宝贵贵的的自自然然资资源源,有有“固固体体水水库库”的作用。是大陆淡水的重要来源之一。的作用。是大陆淡水的重要来源之一。第一节第一节 冰川的形成冰川的形成一、一、冰川的形成和分布冰川的形成和分布(一一)、冰川的形成、冰川的形成1.雪原与雪线雪原与雪线 降降雪雪不不能能在在一一年年内内全全部部融融化化或或升升华华掉掉,便便长长年年累累月月积积聚聚起起来来,形成终年积雪区形成终年积雪区,叫做叫做雪原雪原.常常年年积积雪雪区区的的下下界界,叫叫做做雪雪线线。冰冰川川形形成成于于雪雪线线之之上上的的常常年年积积雪雪区
4、区,在在那那里里全全年年的的积积雪雪不不会会完完全全融融化化,而而逐逐年年得得到到积积累累,从而为冰川的发育创造了前提条件。从而为冰川的发育创造了前提条件。雪雪线线是是固固态态降降水水的的零零平平衡衡线线。雪雪线线处处的的年年降降雪雪量量与与消消融融量量相相等。雪线以上全年冰雪的补给大于消融;雪线以下情况相反。等。雪线以上全年冰雪的补给大于消融;雪线以下情况相反。东喜山雪线东喜山雪线富士山与雪线富士山与雪线雪线分布的高度各地不同,主要取决于气候和地雪线分布的高度各地不同,主要取决于气候和地貌的综合作用。貌的综合作用。气候气候的影响表现在:的影响表现在:a.a.温度越高,雪线越高;温温度越高,雪
5、线越高;温度降低,雪线也降低度降低,雪线也降低(夏季高于冬季,低纬区高于高夏季高于冬季,低纬区高于高纬区)因此纬区)因此,总的趋势是自赤道向两极迅速降低。总的趋势是自赤道向两极迅速降低。b.b.但在局部地区雪线位置还与降水量有关,一般固体但在局部地区雪线位置还与降水量有关,一般固体降水量越多,雪线越低;固体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降水量越多,雪线越低;固体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高(纬度纬度20-3020-30的地区气候干燥的地区气候干燥,因此,全球最高因此,全球最高的雪线不在赤道,而在亚热带高压带的雪线不在赤道,而在亚热带高压带)。)。最有利于冰雪积累的是海洋性气候。因为它有丰最有利于冰雪积累的是海
6、洋性气候。因为它有丰富的降水量,可以获得足够的补给;夏季凉爽,不富的降水量,可以获得足够的补给;夏季凉爽,不利于冰雪融化。反之,干燥大陆性气候就不利于冰利于冰雪融化。反之,干燥大陆性气候就不利于冰雪的堆积。由于南半球气候的海洋性程度较北半球雪的堆积。由于南半球气候的海洋性程度较北半球为强,所以雪线高度比相应纬度的北半球要低。为强,所以雪线高度比相应纬度的北半球要低。地貌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山势、坡向等方地貌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山势、坡向等方面。陡峻的山地不利于冰雪积累,雪线高;荫蔽的面。陡峻的山地不利于冰雪积累,雪线高;荫蔽的凹地或平缓的山势有利于冰雪的堆积,雪线较低。凹地或平缓的山势有利
7、于冰雪的堆积,雪线较低。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和西坡日照强,冰雪消融量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和西坡日照强,冰雪消融量大,雪线高;东坡和北坡的雪线较低。大,雪线高;东坡和北坡的雪线较低。但是,由于地形对雪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候但是,由于地形对雪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候来作用的,因此,有时可以出现南坡雪线高于北坡来作用的,因此,有时可以出现南坡雪线高于北坡的情况。如喜马拉雅山阻挡了湿润的印度西南季风,的情况。如喜马拉雅山阻挡了湿润的印度西南季风,其南坡降水丰富,雪线高度就比北坡低。其南坡降水丰富,雪线高度就比北坡低。不不同同纬纬度度的的雪雪线线高高度度变变化化2.冰川的形成冰川的形成 固态降水落到雪线以
8、上的地区,在一定固态降水落到雪线以上的地区,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保存,形成的条件下得到保存,形成雪盖雪盖。与此同时,。与此同时,在结构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变化过程,才在结构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变化过程,才能产生冰川冰能产生冰川冰,这个过程称为这个过程称为成冰作用成冰作用.(1 1)新雪降落地表后,在升华再结晶作用下,雪花棱角很)新雪降落地表后,在升华再结晶作用下,雪花棱角很快消失、变圆,成为快消失、变圆,成为雪粒,雪粒,并使粒雪层发生沉陷作用。并使粒雪层发生沉陷作用。(2 2)随着雪层加厚,下部粒雪层受压增大,密度增高,升)随着雪层加厚,下部粒雪层受压增大,密度增高,升华再结晶作用被重结晶作用取
9、代,使各晶粒相互紧密结合,华再结晶作用被重结晶作用取代,使各晶粒相互紧密结合,就形成了就形成了块状冰川冰块状冰川冰。在寒冷的高纬度区,成冰过程缓慢,在中纬度高山区,在寒冷的高纬度区,成冰过程缓慢,在中纬度高山区,夏季温度较高,冰雪融化再冻结,能够加速成冰作用。夏季温度较高,冰雪融化再冻结,能够加速成冰作用。冰川冰的形成冰川冰的形成:雪花雪花雪粒雪粒粒雪粒雪冰川冰冰川冰粒粒 雪雪 盆盆冰川冰是冰晶的聚合体。在低温条件下,冰晶间冰川冰是冰晶的聚合体。在低温条件下,冰晶间结合紧密,但当接近融点时,冰川冰就不稳定,结合紧密,但当接近融点时,冰川冰就不稳定,呈现冰、水、汽三相并存局面,这也是冰川能够呈现
10、冰、水、汽三相并存局面,这也是冰川能够实现塑性变形的原因。实现塑性变形的原因。冰川冰在适当的坡度条件下,在压力与重力的作冰川冰在适当的坡度条件下,在压力与重力的作用下,就会向雪线以下的地区缓慢流动,伸出用下,就会向雪线以下的地区缓慢流动,伸出冰冰舌舌,形成,形成冰川冰川。在冰川运动的过程中,又使冰川冰形成新的特征,在冰川运动的过程中,又使冰川冰形成新的特征,原先的冰雪成层性逐渐消失,不断转化为块状透原先的冰雪成层性逐渐消失,不断转化为块状透明的冰川冰,并可产生褶皱、断裂等构造变形,明的冰川冰,并可产生褶皱、断裂等构造变形,即由原来的即由原来的沉积变质冰沉积变质冰转化为转化为动力变质冰动力变质冰
11、。冰冰 舌舌晶滢的冰川冰极地的冰雪(二二)、冰川的分布、冰川的分布99%99%的现代冰川分布在气候严寒的高纬度和极地地的现代冰川分布在气候严寒的高纬度和极地地区区,中纬度地区只有高出当地雪线以上的高山才有中纬度地区只有高出当地雪线以上的高山才有零星的冰川零星的冰川.前者叫大陆冰川前者叫大陆冰川,后者叫山岳冰川后者叫山岳冰川.南极冰盖北北 极极 格格 陵陵 兰兰 冰冰 盖盖 二、冰川的运动二、冰川的运动冰冰川川能能够够运运动动,这这是是区区别别于于其其它它自自然然界界冰冰体体的的最最主主要要特特点点。但但冰冰川川运运动动速速度度缓缓慢慢,一一般般每每年年数数十米到数百米。肉眼不易察觉。十米到数百
12、米。肉眼不易察觉。冰冰川川运运动动是是通通过过冰冰川川内内部部的的塑塑性性变变形形和和块块体体滑滑动动来来实实现现的的。冰冰川川塑塑变变的的力力源源来来自自于于本本身身的的重重力力。一一般般,大大的的冰冰川川主主要要通通过过脆脆性性破破裂裂和和塑塑性性变变形形来来运运动动,而而小小冰冰川川的的运运动动主主要要依依靠靠基基底底滑动来实现。滑动来实现。冰冰川川运运动动方方式式还还取取决决于于温温度度变变化化,温温度度高高,有有利利于于塑塑性性变变形形,但但也也增增大大了了基基底底滑滑动动作作用用;温温度度低低,冰冰与与冰冰床床冻冻结结好好,滑滑动动不不利利,多多发发生生冰内剪切作用。冰内剪切作用。
13、冰冰 褶褶 皱皱冰冰 裂裂 缝缝乌乌 鲁鲁 木木 齐齐 1 1 号号 冰冰 川川打桩观察其相对地面的位移打桩观察其相对地面的位移 内部可见变形与褶皱内部可见变形与褶皱,边部流速边部流速 中心中心 乌乌 鲁鲁 木木 齐齐 1 1 号号 冰冰 川川冰冰 褶褶 皱皱冰体上中下各部差速运动产生冰裂隙冰体上中下各部差速运动产生冰裂隙-(四川海螺沟,海拔(四川海螺沟,海拔2850米)米)珠珠 峰峰 冰冰 塔塔消融区消融区积累区积累区冰后隙冰后隙侵蚀区侵蚀区搬运区搬运区堆积区堆积区内碛内碛表碛表碛终碛终碛消融碛消融碛雪线雪线山谷冰川运动山谷冰川运动冰川运动的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冰川运动的速度大小,
14、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坡度与冰川厚度。冰床或冰面坡度大,冰川运动坡度与冰川厚度。冰床或冰面坡度大,冰川运动速度也大。在雪线附近,一般冰川厚度最大,运速度也大。在雪线附近,一般冰川厚度最大,运动速度最快。向上游或下游,随着厚度减小,运动速度最快。向上游或下游,随着厚度减小,运动速度减慢。动速度减慢。冰川运动速度还随时间而变化,一般夏天快、冰川运动速度还随时间而变化,一般夏天快、冬天慢,白天快、夜间慢,但变化幅度较小。冬天慢,白天快、夜间慢,但变化幅度较小。冰川运动速度及末端的进退,往往反映冰川冰川运动速度及末端的进退,往往反映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当冰川积累量与消融量相等物质平衡的变化。当冰川积累量
15、与消融量相等时,冰川稳定;当冰川积累量大于消融量时,时,冰川稳定;当冰川积累量大于消融量时,冰川前进,雪线下降;当消融量大于积累量时,冰川前进,雪线下降;当消融量大于积累量时,冰缘后退,雪线上升。冰缘后退,雪线上升。二、冰川类型特征二、冰川类型特征冰冰川川形形态态、类类型型多多样样。按按照照冰冰川川发发育育规规律律、运运动动性质及所处地貌条件,分为性质及所处地貌条件,分为山岳冰川山岳冰川与与大陆冰川大陆冰川。(一)山岳冰川的类型及特点(一)山岳冰川的类型及特点主主要要分分布布于于中中、低低纬纬高高山山地地区区。山山岳岳冰冰川川发发育育于于雪雪线线以以上上的的常常年年积积雪雪区区,沿沿山山坡坡或
16、或谷谷槽槽呈呈线线状状向向下下缓缓慢慢流流动动。特特点点表表现现为为:规规模模小小冰冰层层薄薄分分布布和和运运动动主主要要受受地地形形影影响响和和限限制制。根根据据冰冰川川形形态态,发发育育阶阶段段和和地地貌貌特特征征,山山岳岳冰冰川川可可进进一一步步分分出出:悬悬冰冰川川、冰冰斗斗冰冰川川、山谷冰川、山麓冰川、平顶冰川山谷冰川、山麓冰川、平顶冰川1.1.悬冰川悬冰川 一般仅呈斑点状悬挂依附在山坡上,一般仅呈斑点状悬挂依附在山坡上,冰川规模小,冰体厚度薄。悬冰川对气候变化反冰川规模小,冰体厚度薄。悬冰川对气候变化反应灵敏,容易形成,也容易消亡。应灵敏,容易形成,也容易消亡。2.2.冰斗冰川冰斗
17、冰川 广泛分布于各个冰川区。冰川规模广泛分布于各个冰川区。冰川规模不大。它的源头是一个形似围椅的洼地,其后壁陡峭,不大。它的源头是一个形似围椅的洼地,其后壁陡峭,朝向山坡一面开口,常为冰坎所阻,冰体越过冰坎呈朝向山坡一面开口,常为冰坎所阻,冰体越过冰坎呈舌状溢出。冰斗底部的海拔高度与雪线的高度近于一舌状溢出。冰斗底部的海拔高度与雪线的高度近于一致。致。3.3.山谷冰川山谷冰川 冰川沿谷地呈线状分布。它规模比冰川沿谷地呈线状分布。它规模比悬冰川、冰斗冰川大。以雪线为界,山谷冰川具有明悬冰川、冰斗冰川大。以雪线为界,山谷冰川具有明显的冰雪积累区和消融区,分别表现为粒雪盆和长大显的冰雪积累区和消融区
18、,分别表现为粒雪盆和长大冰舌。规模大者,可呈树枝状。冰舌。规模大者,可呈树枝状。4.4.山麓冰川山麓冰川 由巨大的山谷冰川流出山口,在山由巨大的山谷冰川流出山口,在山麓地带冰舌扩展或汇合,形成宽广的冰体,叫山麓麓地带冰舌扩展或汇合,形成宽广的冰体,叫山麓冰川。冰川。5.5.平顶冰川平顶冰川 是一种过渡类型冰川,它分布于起伏是一种过渡类型冰川,它分布于起伏和缓的高原或高山夷平面上,又称高原冰川或冰帽。规和缓的高原或高山夷平面上,又称高原冰川或冰帽。规模差别大。冰面上有时又山峰出露,边缘常有冰舌伸出。模差别大。冰面上有时又山峰出露,边缘常有冰舌伸出。冰川运动性质具有向大陆冰川过渡的特点。冰川运动性
19、质具有向大陆冰川过渡的特点。格格 陵陵 兰兰 的的 铁铁 山山 冰冰川川 川川南极冰山和浮体南极冰山和浮体乌乌鲁鲁木木齐齐1号号冰冰川川冰冰舌舌一一九九七七七七年年 乌乌 鲁鲁 木木 齐齐 冰冰 川川,二二零零零零二二年年,已已后后退退2 25 5米米唐古拉山格拉丹东冰舌唐古拉山格拉丹东冰舌(二)大陆冰川(二)大陆冰川 分布于南极、格陵兰等地。大陆冰川规模最分布于南极、格陵兰等地。大陆冰川规模最大,面积达大,面积达10106 6kmkm2 2,冰川厚度超过千米,南极冰,冰川厚度超过千米,南极冰层最大厚度层最大厚度4267m4267m。冰川外形凸起呈盾状或饼状。冰川外形凸起呈盾状或饼状覆盖,故又
20、称冰盾或冰盖。大陆冰川的中央为覆盖,故又称冰盾或冰盖。大陆冰川的中央为冰雪积累区,边缘为消融区。大陆冰川运动主冰雪积累区,边缘为消融区。大陆冰川运动主要依靠冰川自身巨大厚度产生的压力,自中心要依靠冰川自身巨大厚度产生的压力,自中心向四周运动,往往不受地貌的制约。向四周运动,往往不受地貌的制约。南极冰盖北北 极极 格格 陵陵 兰兰 冰冰 盖盖南极大陆冰川南极大陆冰川南极冰河南极冰河南极冰湖南极冰湖南极生命南极生命地衣与苔藓地衣与苔藓冰川发育规模主要取决于雪线以上积雪区的大小冰川发育规模主要取决于雪线以上积雪区的大小及固态降水量的多寡。及固态降水量的多寡。气候变冷湿或地体上升时,气候变冷湿或地体上
21、升时,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区不断扩大,在地势低洼的地方或沟谷区先后发育区不断扩大,在地势低洼的地方或沟谷区先后发育了悬冰川、冰斗冰川和山谷冰川。各冰川不断增长,了悬冰川、冰斗冰川和山谷冰川。各冰川不断增长,山谷冰川将逐步延伸扩展,运动至山麓地带形成山山谷冰川将逐步延伸扩展,运动至山麓地带形成山麓冰川。麓冰川。同时,源头冰体继续扩大,溢出分水岭,各类冰同时,源头冰体继续扩大,溢出分水岭,各类冰川逐步结合,形成大冰帽(平顶冰川)川逐步结合,形成大冰帽(平顶冰川),继续发展,继续发展,将向大陆冰川过渡。将向大陆冰川过渡。冰川的衰退,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使冰雪积累量冰川的衰退,主要是由于
22、气候变化使冰雪积累量减小而消融量增大造成。减小而消融量增大造成。冰川退缩,大陆冰川向山冰川退缩,大陆冰川向山岳冰川退化,相互结合的冰川系统开始分化为山谷岳冰川退化,相互结合的冰川系统开始分化为山谷冰川、冰斗冰川和悬冰川等等。继续退化可使冰川冰川、冰斗冰川和悬冰川等等。继续退化可使冰川完全消失。完全消失。三、冰川的运动三、冰川的运动冰冰川川能能够够运运动动,这这是是区区别别于于其其它它自自然然界界冰冰体体的的最最主主要要特特点点。但但冰冰川川运运动动速速度度缓缓慢慢,一一般般每每年年数数十米到数百米。肉眼不易察觉。十米到数百米。肉眼不易察觉。冰冰川川运运动动是是通通过过冰冰川川内内部部的的塑塑性
23、性变变形形和和块块体体滑滑动动来来实实现现的的。冰冰川川塑塑变变的的力力源源来来自自于于本本身身的的重重力力。一一般般,大大的的冰冰川川主主要要通通过过脆脆性性破破裂裂和和塑塑性性变变形形来来运运动动,而而小小冰冰川川的的运运动动主主要要依依靠靠基基底底滑动来实现。滑动来实现。冰冰川川运运动动方方式式还还取取决决于于温温度度变变化化,温温度度高高,有有利利于于塑塑性性变变形形,但但也也增增大大了了基基底底滑滑动动作作用用;温温度度低低,冰冰与与冰冰床床冻冻结结好好,滑滑动动不不利利,多多发发生生冰内剪切作用。冰内剪切作用。冰冰 褶褶 皱皱冰冰 裂裂 缝缝打桩观察其相对地面的位移打桩观察其相对地
24、面的位移 内部可见变形与褶皱内部可见变形与褶皱,边部流速边部流速 中心中心 乌乌 鲁鲁 木木 齐齐 1 1 号号 冰冰 川川第二节第二节 冰蚀作用与冰蚀地貌冰蚀作用与冰蚀地貌一、冰蚀作用一、冰蚀作用 冰川对地表具有很大的侵蚀破坏能力。冰川对地表具有很大的侵蚀破坏能力。从冰源河流与一般河流含沙量分析,冰川从冰源河流与一般河流含沙量分析,冰川侵蚀力为河流的几倍到几十倍。侵蚀力为河流的几倍到几十倍。冰川侵蚀包括冰川侵蚀包括挖蚀作用挖蚀作用和和磨蚀作用磨蚀作用。它。它与冰川区其它自然因素结合,共同塑造了与冰川区其它自然因素结合,共同塑造了各种冰蚀地貌类型。各种冰蚀地貌类型。冰川的冰川的挖蚀作用挖蚀作用
25、,主要因冰川自身的重量和,主要因冰川自身的重量和冰体的运动,象推土机一样把松动的石块挖起,冰体的运动,象推土机一样把松动的石块挖起,并与冰冻结在一起带走。它形成的冰碛物比较并与冰冻结在一起带走。它形成的冰碛物比较粗大。大陆冰川作用区的大量漂砾,一般是冰粗大。大陆冰川作用区的大量漂砾,一般是冰川挖蚀作用的产物。川挖蚀作用的产物。冰川的冰川的磨蚀作用磨蚀作用是由冰川对冰床产生的巨大压是由冰川对冰床产生的巨大压力所引起的。通过冰川的运动,可促使底部石块力所引起的。通过冰川的运动,可促使底部石块的压破磨碎,再加有挖蚀作用产生的碎块,冻结的压破磨碎,再加有挖蚀作用产生的碎块,冻结于冰川底部,成为冰川磨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7-第十章 冰川与冰缘地貌1 17 第十 冰川 冰缘 地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