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设计.docx
《高二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设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设计篇一:高二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展示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肯定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核心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1 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根据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建世界的活动。 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 产生: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本质: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
2、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 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起先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 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概念 提示 物质的内涵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外 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
3、 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详细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全部物质详细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2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留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命题点1 物质概念 典例1 (2022海南高考)
4、在哲学探讨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 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冲突,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 ) 抽象与详细的关系 普遍与特别的关系 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 B C D 变式训练1 美国斯坦福高校宣布,他们用金属镝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双极量子费米子气体。 探讨人员认为,该费米子气体兼具晶体和超流液二者看似冲突的特征,是一种全新的量子物质形态。这一事实说明 ( ) A人能有意识地制造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B科技的发展使物质不再具有客观实在性C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变更物质的根本属性D人们可以变更物质并创建详细的物质形态 命题点2 世界是物
5、质的 典例2 (2022江苏高考)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 (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变式训练2 康德在其撰写的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指出,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 宙来。这一观点 ( ) A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B否认了意识现象的存在,陷入“一元论”的泥潭C认为意识能够创建物质,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否认了自然界的物质性,把宇宙看成是意识的产物 核心考点二 哲学的运动概念 1 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
6、一切事物、现象的改变和过程。 2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3 肯定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肯定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短暂的和相对的。 (2)物质世界是肯定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相对主义只承认肯定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拓展 全面相识相对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别的运动。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是构成事物的冲突双方相互依存,冲突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 命题点1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典例3 (2022浙江高考)每
7、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 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相互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打算 质变是量变的必定结果 静止是一种特别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 B C D 变式训练3 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 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根据依次分别是 ( ) 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 命题点2 肯定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典例4 (2022江苏高考)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
8、唱道,“今日,花儿宠爱欢悦/明天, 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快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变式训练4 明朝诗人钱宰在拟古中写道:“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 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下列与诗中哲理相近的是 (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人不
9、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核心考点三 物质运动的规律 1 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联系。 2 正确理解规律的含义 (1)规律是一种联系,也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但是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 (2)规律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不是外部强加的,也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更不是上帝给予的。 (3)规律是隐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不是出现于外表的现象的联系。规律无法被人们干脆感知,须要通过其表现出的现象来把握。 (4)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必定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是稳定的联系,而不是多变易逝的联系。 提示 (1)规律不等于现象,后者是
10、前者的表现。 (2)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 (3)规律是客观的,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 (4)规律是普遍的,但并非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命题点1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典例5 (2022安徽高考)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 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变式训练5 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拦住全部太阳光的天
11、象。整 个日全食的过程分成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五个阶段。对地球上的某一详细地点来说,平均大约373年才能出现一次日全食。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的运动改变是有规律的B违反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处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相识规律D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命题点2 按客观规律办事 典例6 (2022北京高考)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 孩子学习压力过大, 甚至产生厌学心情,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育问题上,这些家长 ( )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冲突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典例7
12、 (2022海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胜利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加,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材料表明,利用历史
13、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胜利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敬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答案 (1)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敬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取得胜利。 (2)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化名人等来搞文化旅游,无视客观规律的制约,不行能取得胜利。 常见设问角度 (1)运用敬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问,分析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道理。 (2)运用哲学观点,分析说明自然环境恶化和各种极端天气出现的缘由。 (3)运用哲学学问,谈谈人类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常用答题术语 (1)自然界是物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必需敬重自然、顺应自然、
14、爱护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需敬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反规律。 (3)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相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人可以在相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变式训练6 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一个个农业新名词日益走进一百零一姓生活。 如皋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50个,农艺师结合如皋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变更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15、C人不能变更规律,但能变更规律起作用的详细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易错点1 混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提示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矫正训练1 (2022江苏高考)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 是( ) A运动是无条件的、肯定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易错点2 错误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提示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肯定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短暂的和相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别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16、都是肯定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矫正训练2 (2022江苏高考)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 秒钟的静止事实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 ) A静止是运动的特别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D静止是物质详细形态的存在方式 易错点3 对规律的理解有误 提示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觉、相识和利用规律,但人们不能独创、改造、创建、变更、歼灭规律。 矫正训练3 (2022山东高考)2022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 首次达到
17、3 759.39米,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这表明( ) 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相识的提高B变更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 C人类能够创建自由事物之间的联系D只有尚未相识而没有不行相识之物 易错点4 割裂敬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提示 敬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敬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敬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矫正训练4 (2022浙江高考)我国地质地貌困难,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难频发。因此,科 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 ) 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质气候改变虽然困难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 第四 探究 世界 本质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