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课件77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苏武传》课件77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武传》课件77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了解汉书的相关知识及苏武的生平事迹。鉴赏体会对比手法、语言描写等对人物塑造的作用。掌握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虽)才高八斗史学界:与司马迁并称为“班马”;文学界:与扬雄并被称为“班扬”;地理界:与张衡并被称为“班张”;辞赋:九岁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却)官卑位低永平五年,有人向朝廷告发班固“私修国史”。皇帝下诏入狱。幸得其弟班超上书申说班固著述之意,地方官也将其书稿送到朝廷。汉明帝了解情况后,任命他为兰台令史,掌管和校定图书,先后任郎官、校定秘
2、书、玄武司马(都是下级官吏)。章帝后期,班固辞官回乡为母亲服丧。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竟)含冤被害班固从窦宪北征匈奴以后,进入窦宪幕府。此时的窦宪,因平匈奴有功,骄傲日盛,窦氏家族在京城肆意强夺民财,侵害百姓,抢夺民女,甚至谋划杀死皇帝,后被和帝一举铲除。窦宪案发后,当时的洛阳令种兢对班固一家怀有私仇,种兢借机报复,将班固关进监狱拷打折磨,冤死狱中,卒年61岁。公元前100年,受汉武帝派遣作为汉朝正使,护送匈奴使节回国。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回国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但苏武坚持十九年不屈。他决不背叛祖国的
3、气节流芳百世,传唱千古。苏武,西汉时期中郎将。汉书(前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记录了汉高祖元年至王莽新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性质内容史学价值: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流露了对人民的同情。叙事详明,详赡严密,语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有骈体化倾向,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文学价值: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eg:资治通鉴。编年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为人物立传。eg:史记。纪传体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
4、体合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史书体裁。eg:通鉴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以国(诸侯国)为主体记载历史,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eg:战国策。国别体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都属此体。断代史匈奴的起源和族属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学者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周朝时的猃狁(xinyn),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入侵,迫使平王东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蒙恬北击匈奴,收河套,“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汉初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率大军征讨,
5、在白登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之后开始与匈奴和亲。其后的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汉朝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前127年,派卫青占领河套地区。前121年派霍去病夺取富庶的河西走廊。前33年呼韩邪单于娶王昭君,与汉修好。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前119年卫、霍分东西两路进攻漠北。195年,南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掳掠去匈奴。第一部分(1段)缘由: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第1层(2、3):虞常谋反,牵涉苏武第2层(4、5):卫律逼降,苏武不屈第3层(6):流放北海,杖节牧羊第4层(7、8
6、):李陵劝降,完全失败第三部分(9、10段)结局:历尽磨难,终归汉朝第二部分(2-8段)遭遇: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第1段凭借被任用(被动句)做升迁渐渐匈奴屡次互派使者十几批相抵匈奴的最高首领对长辈的尊称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借父亲职位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渐渐升到移中厩监。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屡次互派使者窥探观察对方的情况。匈奴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先后十几批人。匈奴使
7、者来汉朝,汉朝也同样扣留他们以相抵。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刚刚被立为单于,害怕汉朝攻击,就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把路充国等人都放回汉朝。第1段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第1段赞许做事合乎情理以的身份出使旄节使者(定语后置句)趁机赠送丰厚的礼物好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官招募士卒和侦察兵一同(前往)置办财物渐渐倨傲不是汉所期望的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出使匈奴,护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并赠送单于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好意。苏武与副中郎将
8、张胜以及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官常惠等招募士卒和侦察兵一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后,置办了一些财物送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起来,并不是汉朝所期望的。第1段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出使任务是什么?(用原文回答)01“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背景:“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厚赂单于,答其善意”目的:第1段写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作用是什么?02表明苏武出使时严峻的形势,同时交代匈奴尽管后来“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所以当汉武帝派苏武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还朝,并“厚赂单于”时,“单于益骄”,这
9、也是后来单于悍然扣留苏武一行的原因。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重点字词都是动词,打发派遣适逢投降汉朝陷入而不能脱身以及,连同率领暗地里一起第2段匈奴正要派遣使者送苏武等人返回汉朝,适逢匈奴国内的缑王与原长水校尉虞常等人密谋反叛。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投降汉朝,后来又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中。连同卫律所率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第2段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
10、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重点字词第2段适逢平时相熟识,有交情怨恨虞常暗中用弩弓私下拜访希望蒙受,得到财物正赶上苏武等来到匈奴,虞常在汉朝的时候,平时与副使张胜相熟识,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朝皇帝非常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朝暗中用弩弓射死他,我母亲和弟弟都在汉,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赏赐。”张胜答应了,送了一些财物给虞常。第2段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重点字词第3段只有发动,动手他们逃跑告发与(之)省略句名作状,在夜里被活捉派审理这个案件暴
11、露、泄露把情况告诉一个多月后,单于出去打猎,只有阏氏和王室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多人想要动手,其中一个人趁夜逃跑,告发了这件事。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战斗。缑王等人都死了,虞常被活捉。单于让卫律审理这个案件,张胜听说后,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谈话泄露,把情况告诉了苏武。第3段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第3段牵连被侵犯、侮辱更加对不起牵扯才众多贵族大臣假使“以何”用什么使动用法让投降苏武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苏武想
12、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牵扯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贵族大臣们商议,想要把汉朝的使者都杀了。左伊秩訾说:“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让他们都投降。第3段勾结卫律的部属私候张胜,得到张胜的支持趁单于出猎准备起事被人告发,起事失败简述缑王、虞常谋反的经过。03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第4段听取供词污损了节操,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拔出、拿出抱住扶好坑放同“搯”,叩击,拍打又能呼吸名
13、作动,用车载送意动,认为豪壮名作状,在早上和晚上问候逮捕监禁单于派卫律召苏武去听取供词。苏武对常惠等人说:“污损了节操,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苏武拔出佩刀来自杀。卫律大惊,自己抱着苏武,骑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了个坑,放进没有火焰的微火,把苏武放在火坑上,叩击他的背使其出血。苏武已经气绝了,半天才又能呼吸。常惠等人哭了,用车载送苏武回营帐。单于很认为苏武的气节豪壮,早晚都派人问候苏武,而将张胜逮捕监禁起来。第4段苏武自杀的原因是什么?04手下人张胜勾结匈奴叛乱。(苏武作为代表团的正使,副使出现问题了,这是他的严重失职)处理不好会引发两国的矛盾。(很有可能汉匈之间的战争
14、就会因此而起)作 为 汉使,求和的任务未完成,有愧于国家。在当时的情况下,你是否同意苏武以自杀证明清白、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做法?请简要阐明理由。05示例:不同意苏武的做法。苏武虽然为了国家尊严,以死来承担责任,大义凛然,但作为大汉使者,他的使命是缓和汉匈关系,谋求两国和平,不能在意外变故发生时选择自杀这种较消极的方式,这有负使命;在当时汉朝国力相对强盛的情况下,匈奴应该不会与汉朝决裂,虽然叛乱事件牵涉使团,但该事件与苏武并无直接关系,所以苏武应以自己大汉使臣的身份积极、主动地与匈奴沟通、交涉,化解矛盾,完成使命。(若答同意,言之成理亦可)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
15、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第5段渐渐痊愈派使者通知会同使投降趁以后判罪判处判处相连坐(治罪)“谓何”,说什么比画苏武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用剑斩杀虞常后,卫律说:“汉朝使者张胜谋杀单于的亲近之臣,判处死罪。单于招募投降的人免罪。”举起剑要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判处有关的人相连坐治罪。”苏武说:“我本来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们的亲属,说什么连坐治罪?”卫律又举剑比画着要杀苏武,苏武不
16、动。第5段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第5段背叛幸运地满也会这样滋润白白地通过做,结交为哪,怎么卫律说:“苏先生,我先前背叛汉朝归附匈奴,幸而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称王。有几万手下,牛马满山,富贵到这种地步!苏先生今天投降了,明天也会这样。白白拿身体给荒野做肥料,谁又能知道呢!”苏武不理他。卫律又说:“你通过我投降,我就和你结为兄弟;假如不听我的话,以后即使想再见我,还能得到这个机会吗?”第5段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
1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第5段你“叛”,背叛做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让决定,判定使斗争你苏武骂卫律说:“你本是汉朝臣子,不顾恩德道义,背叛主上,背弃双亲,在异族那里做俘虏,要见你干什么?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来判定人的生死,你不平心处理,持守公正,反而想借此使汉天子和单于相斗,从旁观看祸败。你明明知道我不会投降,想要两国互相攻打,匈奴的灾难,就要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第5段卫律是怎样劝降苏武的?苏武又是如何回击的?06 “剑斩虞常已”、“举剑欲击之”、“复举剑拟之”(杀虞常,降
18、张胜,吓苏武),“副有罪,当相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恐吓:“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这是张胜自己的行为,跟我与国家没有关系。“本无谋”的言外之意是,汉朝是清白的,这体现了苏武始终把汉朝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苏武答:卫律是怎样劝降苏武的?苏武又是如何回击的?06 “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卫律见威胁无效,只得以己为例,企图以荣华富贵打动苏武,苏武却不屑一顾,置之不理。利诱:逼迫:“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卫律手段卑鄙,态度傲慢,苏武对其恐吓“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出对其为人的鄙夷。当卫律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武传 苏武传课件77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课件 77 2022 2023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