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供中医临床方向专业使用)一、前 言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病理和特有疾 病防治的临床学科。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临床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 握、熟悉或了解女性生理、病理特点和常见经、带、胎、产、杂等病的辨证论治。本课程 总教学时数为72学时。本门课程内容分为总论、各论二部分。总论共七章,简要介绍中医妇科学发展史;系 统论述女性的生殖脏器、生理特点和病理的特点;并讨论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要 点。各论共七章,分别论述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临产病、产后病、妇科杂病、前阴 病等基本知识和辨证论治的具体内容。教学内容以妇科的基本原理
2、,常见病、多发病的临 床知识为重点。对其中理论难点,要循序渐进,讲深讲透。本门课程在教学上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辅以临床见习、 电化教学等手段。理论讲授注意科学性,概念要精确,论证要严密,术语要规范,表达要 流畅、明了,诱导前后理论的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重点讲授内容与一般知 识介绍的区别。临床实践教学注意克服盲目性,辨证论治要与理论挂上勾,使学生感觉到所 学理论在实践中摸得到、看得着,因而记得牢。从而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总 论第一章 绪言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目的要求】1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3、2了解中医妇科学研究范围。【教学内容】1中医妇科学的定义;2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节 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目的要求】1掌握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代表性著作的名称、作者;2熟悉十大历史时期;3了解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发展概况,为学生树立学习中医妇科学的专业思想。【教学内容】 1十大历史时期:夏商周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秦汉时代、魏晋南 北朝及隋代、唐代、宋代、金元时代、明代、清代及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医 妇科发展概况;2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的代表性著作及其贡献。【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第二章 女性的生殖脏器第一节 阴户、玉门【目的要求】了解阴户的解剖位置与功能;玉门的
4、解剖位置与功能。【教学内容】1阴户的解剖位置与功能;2玉门的解剖位置与功能。【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节 阴道、子门【目的要求】熟悉阴道的解剖位置与功能;子门的解剖位置与功能。【教学内容】1阴道的解剖位置与功能;2子门的解剖位置与功能。【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三节 胞宫【目的要求】1掌握胞宫的解剖位置、形态与功能;2熟悉胞宫的别名。【教学内容】1胞宫的名称;2胞宫的解剖位置;3胞宫的形态;4胞宫的功能。【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三章 女性的生理特点第一节 女性的生理基础【目的要求】1掌握冲任督带四脉与胞宫的联系;脏腑与胞官的联系;天癸的生成与生理作用;2熟悉冲任督带四脉的共同特点;3了解气血对胞宫的生
5、理作用。【教学内容】l冲任督带四脉的四个共同特点;2冲任督带四脉与胞宫;3脏腑与胞宫;4天癸的生理基础与作用;5气血对胞宫的生理作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节 女性的特殊生理【目的要求】I掌握月经的生理现象与产生机理;妊娠生理特点与产后生理特点;2熟悉月经产生机理的临床意义;带下的生理现象与产生机理;妊娠的生理现象与妊 娠机理;3了解分娩的生理过程、产褥期的母体变化与哺乳。【教学内容】l月经的生理现象、产生机理及月经产生机理的临床意义;2带下的生理现象、产生机理;3妊娠的生理现象(母、儿)及妊娠机理;4产育中分娩的生理过程、产褥期母体变化与哺乳。【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四章 女性的病理特点第一
6、节 病因【目的要求】1掌握寒、热、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2熟悉怒、思、恐的致病特点;其他因素的种类;体质因素在妇科病因学中的地位。【教学内容】1淫邪因素:寒、热、湿;2情志因素:怒、思、恐;3其它因素:房劳多产、饮食失节、劳逸过度、跌仆损伤;4体质因素。【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节 病机【目的要求】1掌握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以及损伤胞宫,都必须是损伤了冲任督带功能才导致 妇科疾病发生的核心机理;肾、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科常见疾病的主要机理;2 熟悉气血失调导致妇科常见疾病的主要机理;3了解直接损伤胞宫导致妇科疾病的主要机理。【教学内容】1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冲任为病:肾、肝、脾、心、肺;2气血失调
7、影响冲任为病:情志变化、寒热湿邪;3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第一节 四诊要点【目的要求】1掌握四诊在妇科临床上的运用;2熟悉经、带、胎、产各种变化情况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1望诊:望形神、望面色、望唇舌、望月经、望带下、望恶露;2闻诊:耳听声音、鼻嗅气味;3问诊:年龄、主诉、现病史、月经史、带下、既往史、家族史、个人生活史; 4切诊:脉诊、按诊。【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实践第二节 辨证要点与常见证型【目的要求】1掌握脏腑辨证中五脏病变的证候特征;2熟悉气血辨证中气血病变的证候特征;3了解妇科常见证型。【教学内容】1脏腑辨证:肾病辨证、肝病辨证、脾
8、病辨证、心病辨证、肺病辨证;2气血辨证:气病辨证、血病辨证;3常见证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实践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第一节 补肾滋肾【目的要求】掌握补肾滋肾的常用方法及代表方剂。【教学内容】1补肾益气;2滋肾益阴;3温肾助阳;4温阳行水;5滋肾养肝。【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节 疏肝养肝【目的要求】熟悉疏肝养肝的常用方法及代表方剂。【教学内容】l疏肝解郁;2疏肝泻火;3泻肝除湿;4疏肝理脾;5调肝补肾;6养血柔肝;7平肝潜阳;8镇肝熄风。【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三节 健脾和胃【目的要求】熟悉健脾和胃的常用方法及代表方剂。【教学内容】l健脾和胃;2健脾养血;3健脾益气;4健脾扶阳;5健脾利湿
9、;6健脾豁痰除湿;7温中和胃;8清热和胃;9养阴和胃。【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四节 调理气血【目的要求】1熟悉调理气血的常用方法;2了解常用药物。【教学内容】l气病:补气;升提; 行气;降气; 理气; 温经扶阳; 清气泻热等七种 气病治法;2血病: 补血养血; 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 涩血止血;清热凉血; 清营祛 瘀;解毒杀虫;温经行滞;温经养血;散寒祛湿等十种血病治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附 外治法【目的要求】1掌握妇科外治法的使用原则;2熟悉妇科主要外治法;3了解妇科常用的外用药物。【教学内容】l妇科外治法及常用外用药物;2妇科主要外治法:薰洗法、冲洗法、纳药法、贴敷法;3妇科外治法的使用原
10、则。【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七章 预防与保健【目的要求】了解月经期卫生、妊娠期卫生、产时卫生、产褥期卫生、哺乳期卫生、更年期卫生等知识,能积极宣传和实行。【教学内容】1月经期卫生与妊娠期卫生; 2临产护理与产时卫生; 3产褥期与哺乳期卫生; 4更年期卫生。【教学方法】学生自学各论第八章 月经病【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病总的治疗原则与宜忌;2熟悉本病机理;3了解月经病的定义、范围。【教学内容】1月经病的定义;2范围:常见月经病;3主要病机;4治则与宜忌。【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一节 月经先期【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先期的定义及其各型的辨证论治(含证、治、方、药,下同);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11、【教学内容】1月经先期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脾气虚、肾气虚、阴虚血热、阳盛血热、肝郁化热;3诊断,与经间期出血、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脾气虚型、肾气虚型、阴虚血热型、阳盛血热型、肝郁血热型等各型的 证、治、方、药。【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节 月经后期【目的要求】l掌握月经后期的定义及其各型的辨证论治;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教学内容】1月经后期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肾虚、血虚、虚寒、实寒、气滞、痰湿;3诊断,与月经先后无定期、早妊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肾虚型、血虚型、虚寒型、实寒型、气滞型、痰湿型等各型的证、治、 方、药。【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三节
12、月经先后无定期【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定义及其各型的辨证论治;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教学内容】1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肾虚、脾虚、肝郁;3诊断,与崩漏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肾虚、脾虚、肝郁各型的证、治、方、药。【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四节 月经过多【目的要求】l掌握月经过多的分型及代表方剂(不含药物组成,下同);2熟悉月经过多的定义、诊断;3了解其鉴别诊断。【教学内容】1月经过多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气虚、血热、血瘀;3诊断,与崩漏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气虚、血热、血瘀各型的证、治、方、药。【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五节 月经过少【目的要求】l掌握月
13、经过少的分型及代表方剂;2熟悉月经过少的定义、诊断;3了解其鉴别诊断。【教学内容】1月经过少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肾虚、血虚、血寒、血瘀;3诊断,与经间期出血、激经、胎漏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肾虚、血虚、血寒、血瘀各型的证、治、方、药。【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六节 经期延长【目的要求】1掌握经期延长的分型及代表方剂;2熟悉经期延长的定义、诊断;3了解其鉴别诊断。【教学内容】1经期延长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气虚、虚热、血瘀;3诊断,与崩漏、异位妊娠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气虚、虚热、血瘀各型的证、治、方、药。【教学方法】学生自学第七节 经间期出血【目的要求】1掌握经间期出血的分型及代表方
14、剂;2熟悉经间期出血的定义、病因病机与诊断;3了解其鉴别诊断。【教学内容】1经间期出血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肾阴虚、脾气虚、湿热、血瘀;3诊断,与月经先期、赤带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肾阴虚、脾气虚、湿热、血瘀各型的证、治、方、药。【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八节 崩漏【目的要求】l掌握崩漏的定义与诊断;辨证论治及塞流、澄源、复旧三法的运用;2熟悉崩漏的病因病机及鉴别诊断。【教学内容】1崩漏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肾虚、脾虚、血热、血瘀;3诊断,与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异位妊 娠、胎漏、堕胎、小产的鉴别诊断;4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5辨证论治:肾虚、脾
15、虚、血热、血瘀各型的证、治、方、药。【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九节 闭经【目的要求】l掌握闭经的定义与诊断;辨证论治;2熟悉闭经的病因病机及鉴别诊断。【教学内容】1闭经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肾虚、脾虚、血虚、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湿阻滞;3诊断,与胎死不下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肾虚、脾虚、血虚、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湿阻滞各型的证、治、方、 药。【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节 痛经【目的要求】1掌握痛经的定义与诊断;辨证要点及辨证论治;2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及鉴别诊断。【教学内容】1痛经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蕴结;3诊断,与异位妊娠、胎动不安的鉴别诊断;
16、4辨证论治: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蕴结各型的证、治、方、 药。【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一节 经行发热【目的要求】1掌握经行发热的辨证论治;2熟悉经行发热的定义。【教学内容】1经行发热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阴虚、肝郁、血瘀;3诊断;4辨证论治:阴虚、肝郁、血瘀各型的证、治、方、药。【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二节 经行头痛【目的要求】l熟悉经行头痛的定义;2了解其分型及代表方剂。【教学内容】1经行头痛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气血虚弱、阴虚阳亢、瘀血阻滞、痰湿中阻;3诊断;4辨证论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三节 经行眩晕【目的要求】1熟悉经行眩晕的定义;2了解其分型及代表
17、方剂。【教学内容】1经行眩晕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气血虚弱、阴虚阳亢、痰湿中阻;3诊断,与内伤眩晕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教学方法】学生自学第十四节 经行身痛【目的要求】1熟悉经行身痛的定义;2了解其分型及代表方剂。【教学内容】1经行身痛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气血虚弱、瘀血阻滞;3诊断,与痹证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教学方法】学生自学第十五节 经行吐衄【目的要求】l掌握经行吐衄的主要机理及辨证论治;2熟悉经行吐衄的定义与诊断;3了解其鉴别诊断。【教学内容】1经行吐衄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阴虚肺燥、肝经郁火;3诊断,与内科吐血、衄血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阴虚肺燥、肝经郁火各型的
18、证、治、方、药。【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六节 经行泄泻【目的要求】1掌握经行泄泻的主要机理及辨证论治;2熟悉经行泄泻的定义与诊断;3了解其鉴别诊断。【教学内容】1经行泄泻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脾气虚、肾阳虚;3诊断,与内科泄泻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脾气虚、肾阳虚各型的证、治、方、药。【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七节 经行浮肿【目的要求】1熟悉经行浮肿的定义;2了解其分型及代表方剂。【教学内容】1经行浮肿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脾肾阳虚、气滞湿郁;3诊断,与内科浮肿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八节 经行乳房胀痛【目的要求】1熟悉经行乳房胀痛的定义;2了解其分型及代表方剂。【
19、教学内容】1经行乳房胀痛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肝郁气滞、胃虚痰滞;3诊断,与外科乳癖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教学方法】学生自学第十九节 经行情志异常【目的要求】l掌握经行情志异常的辨证论治;2熟悉其定义。【教学内容】1经行情志异常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心血不足、肝经郁热、痰火上扰;3诊断,与内科郁证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心血不足、肝经郁热、痰火上扰各型的证、治、方、药。【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十节 经行口糜【目的要求】1熟悉经行口糜的定义;2了解其分型及代表方剂。【教学内容】1经行口糜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阴虚火旺;胃中积热;3诊断,与狐惑病的鉴别诊断。【教学方法】学生自学第二
20、十一节 经行peilei【目的要求】1熟悉经行 的定义;2了解其分型及代表方剂。【教学内容】1经行 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血虚、风热;3诊断;4辨证论治。【教学方法】学生自学第二十二节 经断前后诸证【目的要求】1掌握经断前后诸证的辨证论治;2熟悉经断前后诸证的定义、主要机理。【教学内容】1经断前后诸证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肾阴虚、肾阳虚;3诊断;4辨证论治:肾阴虚、肾阳虚各型的证、治、方、药。【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十三节 经断复来【目的要求】1熟悉经断复来的定义;2了解其分型及代表方剂。【教学内容】1经断复来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气虚、阴虚、血热、血瘀;3诊断;4辨证论治。【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妇科学 中医 妇科 教学大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