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教学大纲(八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八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学教学大纲(八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妇产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负责人:开课单位:教学医院课程编码:0210075课程中文名称:妇产科学课程英文名称:GynecologyandObstetrics妇产科学是针对女性生殖系统和与妊娠、胎儿有关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研究妇女保健和疾病的临床专业课程,包括产科(围产医学)、妇科、妇女保健、计划生育等,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妇科和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的诊疗技术,在教学中,要始终按照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格要求和严密的方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临
2、床医疗工作、保证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以及医学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妇产科学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及见习(门诊及病房)两大部分。在课堂讲授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讲授效果,加强基础理论,阐明妇产科基础知识及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适当介绍国外新成就,反映现代科学水平并说明某些课题研究方向,使学生逐步熟悉社会-心理-生物的医学模式。通过见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病例讨论,CAI、SP模型、幻灯、示教等方法达到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将来的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同学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大
3、纲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使用,精神卫生方向、预防医学等专业可参考应用。先修课程要求:基础医学本课程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计划72学时,5.0学分,课堂授课48学时,临床见习24学时。中西医临床本科计划60学时,4.0学分,课堂授课48学时,临床见习12学时。其他专业可参考使用。选用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应采取直观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方法:课程结束考试妇产科学教学进程安排表:章节课程内容学时理论实践(临床/中西医)合计1绪论03/22女
4、性生殖系统解剖13女性生殖系统生理14妊娠生理25妊娠诊断26异常妊娠33/27妊娠特有疾病28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29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010胎儿异常与多胎妊娠13/211胎盘与胎膜异常312羊水量与脐带异常113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014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与胎儿干预015正常分娩216异常分娩417分娩期并发症218正常产褥03/219产褥期并发症020妇科病史及检查13/021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022外阴及阴道炎症223子宫颈炎124盆腔炎性疾病及生殖器结核125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23/226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027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及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128外阴肿瘤02
5、9子宫颈肿瘤230子宫肿瘤2031卵巢肿瘤与输卵管肿瘤232妊娠滋养细胞疾病233生殖内分泌疾病234不孕症与辅助生殖技术23/035计划生育236性及女性性功能障碍037妇女保健038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039妇产科内镜0合计4824第一章绪论熟悉妇产科学的范围,了解妇产科学发展史,了解妇产科学习的特殊性。(自学)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加深对女性生殖系统的感性认识,并对相关病理状态有初步了解。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周围去女性外、内生殖器的解剖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二)熟悉女性骨盆的形态与结构,熟悉与分娩有关的解剖特点。(三)了解盆腔血管、淋巴及神经的分布。(四)解女性骨盆
6、底的解剖。三教学内容(一)女性骨盆的各个组成部分、骨盆的分界、各平面及各平面径线。(二)女性外、内生殖器的解剖:外生殖器的组成及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内生殖器的组成、位置、形态、大小、组织结构、功能、与周围器官及组织的关系(三)盆腔血管、淋巴、神经的分布及女性骨盆底的解剖。四教学时数1学时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掌握卵泡的发育过程和性激素的分泌和性激素的生理作用,掌握月经调节机理。熟悉月经的临床表现,子宫内膜和生殖器官周期性变化的临床意义。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卵巢功能、卵泡的周期性变化和性激素的分泌的周期性变化。(二)掌握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三)熟
7、悉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官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四)了解妇女一生中各个阶段的生理特点和月经期的临床表现。三教学内容(一) 一般介绍妇女一生中各时期的生理特点。(二) 一般讲解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三) 详细讲解卵巢内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萎缩的过程,以及它所分泌的性激素,包括雌、孕和雄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四) 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子宫内膜、宫颈粘液、输卵管、阴道细胞的周期性变化。(五) 重点讲解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神经内分泌轴对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四教学时数1学时第四章妊娠生理一教学目的(一) 掌握受精卵的输送、发育和着床的过程,胎盘及附属物的结构及功能,羊水的量、性状及成份。(二)
8、 了解妊娠期母体的变化,为诊断正常妊娠和识别异常妊娠打下基础。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卵子从受精到受精卵的输送、生育、着床的过程。(二) 掌握胎儿附属物(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的形成及其功能。(三) 熟悉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点。(四) 了解妊娠期母体的生殖系统、乳房、血液、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变化特点。三教学内容(一) 受精和受精卵的发育和着床过程。(二) 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的形成及胎盘功能。(三) 羊水的来源,代谢,容量,性状,成分与功能。(四) 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点。(五) 妊娠期母体的变化,包括生殖系统、乳房、循环系统、血液、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
9、泌系统、皮肤、新陈代谢、骨骼、关节及韧带的变化特点。四教学时数2学时第五章妊娠诊断一教学目的了解目前国内外、妊娠诊断的新动态,掌握妊娠的诊断方法并了解其原理,熟悉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定义及判定。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早期、中期及晚期的妊娠诊断方法。(二) 熟悉胎姿势、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定义及判定。(三) 了解目前国内外、妊娠诊断的新动态。三教学内容(一) 重点讲解早期妊娠的诊断方法及原理,包括:病史、停经、早孕反应、子宫增大、胎动体征、乳房、子宫的变化、妊娠试验、宫颈粘液查、基础体温测定和超声检查及其应用。(二) 重点讲解中期及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与症状、体征与检查(子宫增大
10、、胎动、胎体、胎心音听诊)、超声检查等方法及其应用。(三) 详细讲解胎姿势、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种类及其判定方法。(四) 目前国内外在妊娠诊断的最新方法及动态。四教学时数2学时第六章异常妊娠第一节自然流产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流产的病因和病理变化,掌握流产不同发展阶段和处理,掌握几种特殊情况的流产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流产的定义。(二) 了解流产的病因和病理变化。(三) 掌握流产各不同阶段的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四) 掌握稽留流产、复发性流产、流产合并感染等特殊类型流产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五) 熟悉流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六) 掌握流产的不同类型进行相
11、应的处理原则。三教学内容(一) 介绍流产的定义。(二) 一般介绍流产的常见病因和病理变化。(三) 详细讲解流产的不同阶段的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四) 重点讲解稽留流产、复发性流产、流产合并感染等几种特殊情况的流产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五) 介绍流产与葡萄胎、输卵管妊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的鉴别诊断。(六) 见习内容:临床见习或病理标本和病例讨论。四教学时数0.5学时第二节异位妊娠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异位妊娠的定义和典型的临床表现、腹腔镜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和治疗原则。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异位妊娠的定义。(二) 了解输卵管妊娠的病因及病理特点。(三) 熟悉
12、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各种辅助诊断方法。(四) 掌握输卵管妊娠的处理原则。(五) 了解其他部位妊娠三教学内容(一) 讲解异位妊娠的定义。(二) 一般讲解输卵管妊娠的病因(输卵管炎症、输卵管妊娠史或手术史、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辅助生殖技术、避孕失败等)及病理类型变化(输卵管妊娠流产、输卵管妊娠破裂、陈旧性宫外孕、继发腹腔妊娠)和结局。(三) 详细讲解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特点和临床症状(停经后腹痛和阴道流血)、体征及各种辅助诊断方法如后穹窿穿刺、尿及血HCG测定、孕酮测定、B型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金标准)。(四) 熟悉异位妊娠与流产、黄体破裂出血、盆腔炎、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的鉴别诊断。(五) 重
13、点讲解输卵管妊娠的处理原则。(六) 一般介绍其他部位妊娠。四教学时数2学时第三节早产一教学目的学习早产的定义、早产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学习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早产的预测,进行风险评估和处理方法。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早产的定义。(二) 一般了解早产的分类、病因。(三) 熟悉早产的预测方法(四) 掌握早产的临床表现及处理。三教学内容(一) 讲解早产的定义。(二) 一般介绍早产的分类(自发性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治疗性早产)及原因。(三) 熟悉早产的预测方法(四) 重点讲解早产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五) 详细讲解早产的治疗原则(卧床休息、促胎肺成熟治疗、抑制宫缩治疗、控制感染)。终止早产的指
14、征和分娩期处理。四教学时数0.25学时第三节过期妊娠一教学目的学习过期妊娠的病理、对胎儿的危害性以及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核准孕周和判断胎盘功能是处理的关键。学会根据胎儿情况选择分娩方式。二教学要求(一) 了解过期妊娠的定义、病理和对母儿的影响。(二) 掌握胎盘功能检查的方法。(三) 掌握过期妊娠的处理方法。三教学内容(一) 一般介绍过期妊娠的定义、发病因素及其诊断。(二) 一般讲解过期妊娠的病理(胎盘、羊水、胎儿)和对母儿的影响(对围产儿的影响、对母体的影响),以及胎盘功能检查的方法。(三) 详细讲解确定胎盘功能的方法和核实孕周、判断胎儿安危的方法(四) 重点讲解过期妊娠的处理原则。四教学时数
15、0.25学时第七章妊娠特有疾病第一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基本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分类、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使同学们掌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为妊娠与高血压并存的一组疾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学习该病的临床特点、全身性病理变化、分类和诊断方法,熟悉其鉴别诊断和预防措施,硫酸镁的应用和临床处理原则等。二教学要求(一) 熟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基本病理生理变化。(二) 掌握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三) 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四) 掌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防治措施。(五) 了解HELLP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三教学内容(一
16、) 一般介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关高危因素及病因和发病机制。(二) 讲解基本病理生理变化。(三) 重点讲解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分类和各类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和辅助检查。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作为重点详细讲解;如何根据临床表现、化验,及某些辅助检查包括眼底检查、心电图检查等方法来确定诊断。一般性讲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妊娠及肾炎类疾病合并妊娠等的鉴别诊断要点。(四) 一般介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五) 根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详细讲解其防治措施及意义。(六) 预防方法包括如何进行孕期保健宣教与产前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及早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疾
17、病,并制止其发展。(七) 详细讲解治疗原则:根据临床类型、孕周、胎儿宫内生长情况进行评估和检测,包括一般治疗、降压治疗、硫酸镁防治子痫,镇静药物的使用,促胎肺成熟等。掌握硫酸镁的用药指征、用药方案和用药注意事项。掌握分娩时机和方式的选择,产后处理原则。(八) 一般介绍HELLP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对母儿影响及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四教学时数2.5学时第二节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本节自学。第三节妊娠期糖尿病本节自学。第四节妊娠剧吐一教学目的学习妊娠剧吐的定义、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二教学要求(四) 了解妊娠剧吐的病因。(五) 熟悉妊娠剧吐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并发症。(六) 掌握妊娠剧吐
18、的处理方法。三教学内容(一) 一般介绍妊娠剧吐的定义、发病因素。(二) 讲解妊娠剧吐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和并发症。(三) 重点讲解妊娠剧吐的处理原则(维持体液及新陈代谢平衡,必要时终止妊娠)四教学时数0.5学时第八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第一节心脏病一教学目的学习妊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熟悉影响母儿预后的因素。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处理、心衰的早期诊断。二教学要求(一) 了解妊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二) 熟悉妊娠合并心脏病影响母儿预后的因素(三) 熟悉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处理、心衰的早期诊断。(四) 掌握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防治。三教学内容(一) 一般介绍妊娠
19、期心脏血管方面的变化。(二) 一般讲解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和对妊娠的影响和心脏病孕妇心功能的分级。(三) 心脏患者孕前咨询重点考虑能否手术纠正或胜任对妊娠的负担。(四)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五) 重点讲解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防治(包括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六) 对心脏病患者妊娠期的处理原则根据不同的功能级别及妊娠的不同时期决定处理方案,如孕期监护、预防心力衰竭、终止妊娠等问题。(七) 对心脏病患者分娩期的处理原则预防感染,决定分娩方式、控制腹压改变的影响、预防产后出血等。(八) 对心脏病患者产褥期的处理原则如预防感染,哺乳问题和避孕。四教学时数1学时第二节病毒性肝炎一教学目的学习妊娠期
20、肝脏的生理变化及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急性病毒性肝炎与妊娠二者间的相互影响。妊娠期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熟悉妊娠伴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原则和措施。学会及早识别、合理产科处理是成功救治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教学要求(一) 了解妊娠期及产后肝脏的生理变化(二) 了解病毒性肝炎与妊娠二者间的相互影响。(三) 熟悉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四) 掌握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原则和措施。三教学内容(一) 重点讲解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尤其重症肝炎对孕妇及胎儿的危害性。(二) 一般介绍妊娠与病毒性肝炎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三) 重点讲解如何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化验资料等分析作出诊断
21、,特别警惕重症肝炎。(四) 一般介绍妊娠期病毒性肝炎与妊娠呕吐、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娠期旰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急性脂肪肝及药物性肝损害的鉴别诊断要点。(五) 重点讲解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防止措施:包括妊娠期肝炎的预防、对黄疸孕妇的详细检查及诊断、寻找病因、预防轻型向重型发展等。治疗方面:(包括)积极的护肝治疗、重症肝炎并发症的处理及产科方面的处理原则、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等。四教学时数1学时第三节贫血本节自学第四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节自学第五节急性阑尾炎本节自学第六节急性胰腺炎本节自学第九章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第一节淋病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淋病的传播途径及发病机制。了解淋病对妊娠、
22、分娩及胎儿的影响,了解淋病对新生儿的影响。熟悉淋病的诊断及实验室检查,掌握淋病的治疗和预防。二教学要求(一) 了解淋病的传播途径及发病机制。(二) 掌握淋病对妊娠、分娩、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三) 熟悉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实验室检查。(四) 重点掌握淋病的治疗和预防。三教学内容(一) 一般介绍淋病的传播途径及发病机制。(二) 重点介绍淋病的对妊娠、分娩、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三) 详细讲解淋病的诊断及实验室检查,分泌物淋病奈瑟菌培养为诊断金标准。(四) 重点讲解淋病的治疗和预防。四教学时数见习第二节梅毒一教学目的学习梅毒的定义、传播途径、对胎儿的、及婴幼儿的影响,了解梅毒胎盘的病理、实验室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妇产 科学 教学大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