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浣溪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9 浣溪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 浣溪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9 浣溪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9 浣溪沙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词句的意思,想象词中描绘的景色。 3.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体会诗词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词句的意思,想象词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体会诗词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策略 1.想象画面,联系作者生平,体会感情。 2.比较阅读,感受相似题材不同诗词的意境与作者的心情。 学前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揭示课题,对话文豪
2、1.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宋代词人王观,和他一起吟诵了送别友人的词。这节课,我们将走近宋代大文豪苏轼。(课件出示苏轼图片) 2.了解诗人 师:苏轼,同学们对他一定不陌生,谁来介绍作者苏轼? 课件出示: 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在文学、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生1: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生2:我还知道: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他们和韩愈、柳宗元
3、、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生3:我还知道:苏轼好美食,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豆腐都与他相关,他走到哪吃到哪,可以说是北宋的美食家。 师:同学们对苏轼的了解可真不少,这也得益于小学阶段我们学过不少苏轼写的诗。老师考考大家,我说上句,同学们接下句,你们敢挑战吗?(师生合作背诵古诗) 课件出示: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3.引入新课 师:不知
4、不觉,苏轼的诗歌已经在我们心中留下了痕迹,今天我们再次走近苏轼,学习他的一首词浣溪沙,领略他作为词人的风采。(课件出示浣溪沙图片) 师: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后为词牌名。请同学们注意“浣”字的读音,读hun。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课件圈出拼音,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 理解诗词,对话文本 1.初读诗词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浣溪沙,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方是否读准了字音,停顿是否正确。 2.比较朗读 师:读了这首词,你发现了什么特别之处吗?浣溪沙和前一首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在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课件出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
5、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浣溪沙 宋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题序、小序)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上阕、下阕) 预设一: 生1:这两首词都可以分为上下两阕,上下阕句子结构相同。 师:你把握了词的一般特点。 预设二: 生2:今天学的浣溪沙在开头多了一句话“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师:你真细心。这句话叫题序或小序,放在词的开头。小序的作用一般是交代写作的目的或写作的经历。那么你从小序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2:结合注释,我知道这首词是苏轼游览蕲水的清泉寺和兰溪时所写
6、的。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去。 师:你说得很好!“蕲水”在今湖北浠水一带。(课件出示湖北地图)苏轼当时被贬官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去蕲水游玩,写了这首词。“临就是“靠近”的意思。 3.自主学习词作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自由地朗读浣溪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并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作者生平,理解这首词的大意。(生自读古诗) 4.检查自学成果 师:文中有一个多音字“少,在这里是“年少”的意思,读四声sho。(指名读)你读得很准。下面请大家听录音朗读浣溪沙,注意断句。(播放范读音频) 师:同学们还记得理解宋词的方法吗?下面请同学们默读浣溪沙,借助注释和下面的插图,自己尝试
7、理解这首词的大致意思吧。(课件出示注释和插图) 预设: 生1:结合课本注释,我知道“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萧萧是形容雨声,“萧萧暮雨”是指“晚上,雨声萧萧。上阕可以这样理解:山脚下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松间的沙路干净得一尘不染,日暮雨声萧萧,其中还夹杂着杜鹃鸟的啼叫声。 师:你能结合课本注释,在理解时,还调换了词语顺序,使表述更加通顺,真好!谁来说下阕的意思? 生2:通过注释和插图,我知道下阕的意思是: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年轻一次呢?这寺门前的流水尚且能够向西流,不要哀叹白发生、以老去为悲。 师:中国的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所以大多数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淌的,自古就有“一江春水向东流
8、”的说法。但清泉寺旁的兰溪是不一样的,题序当中告诉了我们“溪水西流,这潺潺的流水启迪了苏轼,令他发出了振奋人心的感悟。这正是苏轼创作浣溪沙的原因。 板块三 体悟词境,对话情感 1.品析上阕 师:看来字面意思的理解,难不倒大家。诗词之美,美在意境,更美在情感。现在让我们乘上时间之舟,来到蕲水清泉寺旁,和大文学家苏轼一起同游兰溪吧! (1)想象画面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上阕,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预设: 生1:我仿佛看到了一座幽静的寺庙,一条清澈的溪水环绕四周。溪中兰草刚刚萌发出嫩嫩的短芽,兰芽虽小,却因浸
9、润在这潺潺的溪水中,充满着勃勃的生机。这里游人罕至,再加上雨水的冲刷,松林间的沙路,干净得仿佛一尘不染似的。 生2:我仿佛看到:傍晚时分,天空中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如丝如发。我们漫步在松树林间,徜徉在溪水旁,叮咚的泉水声不绝于耳。远处杜鹃鸟的声声啼叫,笼罩在蒙蒙细雨中 师:看到这优美的景色,听到这天籁之音,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生3:陶醉在如此宁静、优美的景色之中,我的心情一定是很愉悦的。 (2)了解创作背景 师:这样美丽的景色,带给苏轼什么感受呢?其实此时的苏轼正面临着人生当中最大的一次打击。(播放“乌台诗案”视频动画) 生:我从“雨声和“杜鹃的叫声”感受到苏轼的愁绪。苏轼正在贬官期间,遭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浣溪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浣溪沙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