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地理】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单元检测班级 姓名 学号 座位号 一、选择题三叶树(下图)的树叶奇特,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上的叶片圆润如杨、呈革质化,冬季落叶;根系发达,对水分感知敏感;能通过叶面和树干的皱皮、裂口将体内多余的盐碱排泄出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原生三叶树所属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稀树草原B热带荒漠植被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温带荒漠植被2关于三叶树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大片的三叶树林可以调节气候树叶奇特是为了减少水分蒸腾排出的盐碱加剧了土地盐碱化根系发达以利于吸收更多水分ABCD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深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当地森林茂密。但是,岛上1000多座
2、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丘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巧克力山”的称谓由此而来。图为保和岛巧克力山景观示意图和气候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导致保和岛当地植被与“巧克力山”植被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高低差异B降水多寡差异C光照强弱差异D土层厚薄差异4观赏“巧克力山”的最佳月份最可能是()A1月B5月C9月D11月读下面两幅植被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5指出甲、乙两图植被的显著区别()A甲图秋冬季落叶,乙图秋冬季常绿B乙图秋冬季落叶,甲图秋冬季常绿C甲图比乙图落叶早D乙图比甲图落叶早6导致甲、乙两图植被显著区别的主
3、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土壤C气候D水文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完成下面小题7青藏高原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A基岩风化B流水搬运C冰川搬运D风力搬运8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低B大气含氧量低C蒸发弱D太阳辐射强烈9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草毡层可()增加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增加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减少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ABCD下图为一张反映“有
4、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该现象在某些地区常年出现。读有孔叶片图,完成下面小题:10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长白山天池湖畔B重庆嘉陵江沿岸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D武夷山九曲溪边11该现象常年出现的植被类型为()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图为四种不同类型的植被景观。完成下面小题。12属于典型雨林植物的是()A甲B乙C丙D丁13四地植被形态与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树干粗大防风抗倒伏B乙地板状根系防热量散失C丙地根系发达防土壤板结D丁地秋冬落叶防水分蒸腾14为适应自然环境,有的荒漠植物茎叶覆盖白色茸毛以()A减少蒸腾B储藏水分C抵抗灼热D排泄体盐一般而
5、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垂直结构越丰富。下图为森林的成层现象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森林植被出现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A湿度自上而下增大 B光照自上而下减弱C气温自上而下升高 D风速自上而下降低16下列森林植被中,垂直结构最丰富的是()A亚寒带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热带雨林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垂直结构越丰富。下图为“某地森林植被垂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该地植被喜光程度由强到弱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甲、丁、丙、乙C乙、丙、丁、甲D丙、乙、甲、丁18该地森林的垂直分层越多,说明()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气温越低降水量
6、越少ABCD19下列森林植被中,垂直结构最丰富的是()A亚寒带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湖南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下图)”的野外实习。他们挖掘了一个土壤剖面,发现剖面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推测该地的土壤类型名称是()A黄壤B红壤C黑土D棕壤21以下关于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在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中发挥作用B苔藓繁殖增强岩石内部的风化,促进土壤形成C生物的类型和更新周期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D动物活动可改变土壤孔隙度,增强土壤透气性22同学们还测得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少,关于其成因
7、说法正确的是()气温低,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积累少气温高,土壤有机质分解较快,有机质积累少降水少,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留存比较少降水多,淋溶作用强,土壤中的有机质易流失ABCD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有养分,能生长植物。读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3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ABCD24关于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气候是土壤形成的稳定因素B荒漠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C生物是土壤形成决定性因素D地形决定着土壤的发育进程黑土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如今我国东北黑土层在变薄,肥力在下降,科学家正运用免耕和秸秆覆盖等方法对土壤进行修复和保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下列不属于我国东北黑土形
8、成条件的是()A夏季湿热B冬季湿冷C冻土广布D植被茂盛26秸秆覆盖在黑土表面,有利于()提高地温减轻风蚀和水蚀冬季放牧保水增肥ABCD土壤容重指一定容积的土壤烘干后质量与烘干前体积的比值,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疏松多孔。东祁连山某区域海拔2800-4000米范围内植被以高寒草甸为主,当地阳坡、阴坡土壤容重随海拔升高发生较大变化(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7图中阳坡、阴坡土壤容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坡度B土壤厚度C土壤水分D成土母质28据图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祁连山阴坡2800m处,土壤水分条件最好B祁连山阴坡3200m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少C祁连山阳坡4000m处,单位体积土壤干重
9、最轻D图示区域随海拔升高植被覆盖率先升高后降低土壤颜色是土壤的重要特征,根据颜色命名土壤是土壤重要的命名法则。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五色土是指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纯天然土壤,由东(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塔里木盆地)、南(东南丘陵)、北(东北平原)、中(黄土高原)五个方位各地进贡而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若由中部进贡而来的土壤颜色是黄色,则下列进贡方位与土壤颜色对应正确的是()A东方青灰 B南方黑色 C西方红色 D北方白色30下列土壤颜色与其形成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A紫色土风力沉积作用B黄土湿热的气候条件C黑土草类植物的
10、大量生长D红壤岩石性质和特征二、综合题31地球表层的地貌形态各异,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分两个大组到我国各地研学旅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第一大组把考察我国各地地貌景观的差异作为研学的重点之一。图1中、是第一大组四位同学拍摄的照片。(1)某同学归来展示了黄土地貌景观照片,该照片是在图1中 地拍摄的,形成该地貌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该地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请从气候、土质、地形角度解释当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孙同学考察了“魔鬼城”之称的雅丹地貌,突遇沙尘暴。你认为孙同学拍摄的照片中最可能有图 (填数字),图示该地貌景观主要是 作用形成。(3)图1中,古
11、人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佳句来描述赵同学的考察地,据此判断其拍摄的照片应是图 (填数字),该照片是在图1中 地拍摄。该地貌在地表和地下均有表现,在地表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常形成 等景观,往往成为著名的风景区。材料二:第二大组主要开展以“植被与土壤”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进行。(4)对照研学地位置分布图,写出对应的植被类型。甲: 乙: 丙; 丁: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5)从甲乙丁的景观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 其中,甲地和乙地相比,景观季节变化更明显的是 地。(6)土壤的发育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密切,丁地“黑土”(颜色呈暗黑色)广布,土壤肥力较高。
12、试从生物和气候角度推测该土壤的主要成因。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气候、生物和土壤等相互联系形成的自然带,随海拔高度增高形成垂直自然带。山地自然环境比低平地区复杂,所以山地垂直自然带比水平自然带复杂得多。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图b);枝干或叶片上密被有附生的苔藓植物。鉴于其生存环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图a示意中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简析山顶多雾的原因。(2)分析山顶苔藓矮
13、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3)推测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的东西向变化及原因。3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材料二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水的运动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也称盐渍化。土壤盐渍化,使土壤板结,阻碍作物根系生长;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养分不足等。下图为土壤盐渍化形成过程示意图。(1)我国南方分布有广阔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发育的植被和土壤类型是: , 。(2)森林土壤剖面中,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层依次有: , , , ,母质层等。(3)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 , , ,
14、 ,时间及人类活动等。(4)受降水、气温和农业灌溉的影响,华北地区 季最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现象。华北地区在治理土壤盐渍化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多选)A修建排水管渠,降低地下水位B大量种植水稻,吸收多余盐分C覆盖秸秆麦草,抑制水分蒸发D农田大水漫灌,冲刷土壤盐分(5)我国东北黑土地总面积109万平方千米,其中典型黑土地耕地面积1853.33万公顷,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简要描述东北黑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处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22.526,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59毫米。海南岛土壤以砖红壤和
15、赤红壤为主,多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低且黏重。下图为海南岛主要土壤类型分布示意图。(1)据图,海南岛的土壤类型以 为主(填写一种),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 部和 部。海南岛自然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2)从气候的角度,解释海南岛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原因。(3)列举两项能够改良或养护该地土壤的人类活动。参考答案:1D 2C【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冬季落叶”,表明不是在热带和亚热带,而是在温带;“根系发达,对水分感知敏感”表明该树种生长在干旱缺水地区,故原生三叶树所属植被类型是温带荒漠植被, 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2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故正确;“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
16、圆润如杨、革质化”,这些特点可以减少水分蒸腾,故正确;排出的盐碱本来就是存在于当地的土壤中,所以不会加剧土地盐碱化,故错误;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地下水,能抗干、耐贫瘠,故正确。正确的是。所以选C。【点睛】森林的功能主要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提供木材、防止水土流失、维持生物物种多样性、涵养水源、消除噪音、美化环境等。3D 4B【解析】3结合材料可知,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40-120米小山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流水溶蚀、侵蚀作用强烈,土层薄,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因此导致保和岛当地植被与“巧克力山”植被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土层厚薄差异,D正确;同一个岛上,气温,
17、降水和光照差别不大,ABC错误。故选D。4读图文材料可知,由于该岛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大,分旱季和雨季,在3-5月,为旱季后期,气温升高,但是降水少,小山上草堆干枯转为褐色“巧克力”。所以,“巧克力山”的最佳观赏时间是5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旅游景观的观赏应该选择观
18、赏的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色等。5A 6C【解析】5甲是苹果树,为落叶阔叶林;乙是柑橘树,是常绿阔叶林。其植被景观显著区别是温带植被即甲秋冬季落叶,亚热带植被乙秋冬季常绿。A正确,BCD错误。故选A。6导致甲、乙两图植被显著区别是两地气候不同,甲地属于温带植被,乙地是亚热带植被,甲地水热条件相对乙地较差,冬季需要落叶来保持植株体自身的水分和热量维持生存,C正确。地形、土壤、水文更多影响植被生长状况,气候决定植被类型分布,故排除ABD,选C。【点睛】常绿阔叶林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湿润气候区,特点是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带季风
19、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特点是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7D 8A 9C【解析】7风力搬运范围广,地表起伏影响小,所以草毡层中的细土物质多来自风尘输入,其来源可能是附近的冰川与河流沉积物,也可能是千里之外的于旱区,D正确;由材料可知,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说明其来源不是基岩风化,A错误;流水搬运来的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而草毡层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B错误;冰川搬运不具备分选性,冰川沉积物的粒径大小为杂乱无章,C错误。故选D。8根据材料“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可知,草毡层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地区因海拔高,气温低,微生物的
20、分解受到抑制,所以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A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壤中的根系主要是进行厌氧分解,空气中的含氧量对土壤中根系的分解影响较小,B错误; 蒸发弱、太阳辐射对土壤中植物死根分解影响较小,不是分解缓慢的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A。9根据材料“草毡层的厚度约20 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可知,草毡层可以反射太阳光线,可以起到隔热作用,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地表升温慢,缓解下部冻土融化,错误,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草毡层具有水分保蓄及调节地表径流作用,可以增加下渗量,增加地下水补给,正确,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草毡层是连结成片的毡状草皮层,在
21、青藏高原是一个常见但不寻常的现象。这一厚度仅约20-30cm的土层,是高寒草甸土壤生产力、水分涵养、碳固定、气候调节等重要生态功能的主要载体,对维系高原草甸生态系统稳定及牧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10C 11A【解析】10 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是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夏季处在湿季,会出现图示现象,C正确;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会出现图示现象,ABD错误。故选C。11在遇到外界温度高、湿度大的时候,叶片的根部吸收的水分无法从气孔中散发,最后汇聚在叶子的
22、叶尖处,形成水滴,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A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生存环境温度、湿度相对较低,BCD错误。故选A。【点睛】热带雨林植被的种类组成非常丰富,包括大量的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其中,乔木通常是常绿喜湿、高逾30米的类型,具有厚茎的藤本、木质和草本的附生植物。12B 13D 14C【解析】12图中甲景观图,是热带草原,是稀树草原景观,A错误;图中乙景观图,林木茂密,具有板状根,是热带雨林景观,B正确;图中丙景观图,植被稀疏,荒漠广布,属于荒漠景观,C错误;图中丁景观图,以高大乔木为主,植被茂密,是落叶阔叶林景观,D错误。所以选B。13图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地理】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五 植被 土壤 单元测试 同步 备课 系列 人教版 2019 必修 一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53840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