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县中医医院新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射线机应用项目环评报告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象州县中医医院新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射线机应用项目环评报告表.docx(9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编号:GXPX-FS-20230802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新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本)象州县中医医院二二三年八月目 录表1 项目基本情况1表2 放射源12表3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12表4 射线装置13表5 废弃物13表6 评价依据14表7 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16表8 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20表9 项目工程分析与源项25表10 辐射安全与防护31表11 环境影响分析42表12 辐射安全管理57表13 结论与建议61表14 审批64附件:附件1 委托书附件2 发改委备案项目代码附件3 现状监测报告附件4 辐射安全许可证附件5 关于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附件
2、6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附件7 个人剂量检测报告(部分)表1 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新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应用项目建设单位象州县中医医院法人代表联系人*联系电话*注册地址象州县象州镇温泉大道187号项目建设地点象州县象州镇温泉大道187号医院住院部一楼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项目总投资(万元)481.3项目环保投资(万元)45投资比例(环保投资/总投资)9.3%项目性质R新建 改建 扩建 其它占地面积(m2)/应用类型放射源销售类 类 类 类 类使用类(医疗使用) 类 类 类 类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生产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销售/使用乙 丙射线装置生产类 类销售类 类R使用R类 类其他1.
3、1 建设单位简介象州县中医医院始建于1985年7月,位于象州县温泉大道187号,是一所集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非营利性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占地面积39108.24,新业务综合楼建筑面积20000.14。医院设有门诊部、急诊科、内一科(消化及内分泌科)、内二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儿科)、脑病科、外一科(普通外科)、外二科(骨伤科)、外三科(泌尿外科、肿瘤科、男科、皮肤科)、妇产科、针灸推拿科、康复科、血透室、口腔科等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体检科、B超室、胃肠镜室、心电图室、药房等医技科室。1.2 任务由来医院因业务发展需要,拟建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
4、以下简称DSA)应用项目,使用1台DSA设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该项目需开展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办理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对照关于射线装置分类办法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2017年第66号,2017年12月5日),项目拟建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属于类射线装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本项目属于“172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中使用类射线装置项目”,应编制辐射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医院委托广西品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单
5、位接受委托后,组织了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资料搜集、现场勘察等工作,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10.1-2016)中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内容和格式,编制象州县中医医院新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应用项目辐射环境影响报告表。1.3 建设项目概况及评价规模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服务水平,改善病人诊疗条件,尽可能多的挽救和改善危重患者的生命和生存质量,医院拟新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应用项目,具体建设内容为:在医院住院部楼南面新建DSA机房(与住院部相连的一层建筑)以及配套的辐射防护设施、配套的业务用房,计划使用1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DSA),用于开展
6、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项目,属于使用类射线装置项目。本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具体见表1-1。表1-1 本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序号设备名称类别数量(台)型号最高管电压(kV)最大输出电流(mA)使用位置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射线机(DSA)1Optima IGS Venus 301251000医院住院部一楼南侧DSA室1.4 项目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概况、保护目标1.4.1 项目地理位置医院位于来宾市象州县象州镇温泉大道187号,医院地理位置图见图1-1。图1-1 象州县中医医院地理位置图1.4.2 项目场所周边环境状况(1)项目所在楼周边环境状况本项目建设的DSA机房设置在医院住院部一楼南侧。住院部楼为地面主
7、体5层建筑。该楼北侧为规划用地(空地)、医疗废物缓存间(1F);南侧为门诊部(15F);东侧为院内道路、医院围墙、院外民房(2F-3F);西侧为康复楼(4F)、食堂(4F);西北侧为杂物铁硼(1F)。项目拟建场址及住院部楼周围环境现状见图1-2图1-8,医院总平面布置图见图1-9。(2)项目机房周边50m范围环境状况以DSA机房场所四周边界为起点50m范围环境状况:东侧0m33m范围内为住院部楼内相关业务用房、33m-50m范围内为院内通道、污水处理站(1F,最近距离约45m);南侧0m20m范围内为院内通道、连廊、20m-50m范围内为门诊部(15F,最近距离约20m);西侧0m7m范围内为
8、住院部楼内相关业务用房、7m-27m范围内为康复楼(4F,最近距离约7m)、27m-38m范围内为食堂(4F,最近距离约27m)、38m-50m范围内为院外民房(2F-3F,最近距离约42m);西北侧0m17m范围内为住院部楼内相关业务用房、17m-50m范围内为杂物铁棚(1F,最近距离约28m);北侧0m15m范围内主要为住院部楼内相关业务用房、15m-50m范围内为医疗废物暂存间(1F,最近距离约20m)、空地。(3)项目机房相邻环境状况DSA机房东侧相邻为设备间,西侧相邻为控制室,南侧为楼外通道,北侧相邻为更衣室、刷手池、缓冲间、污洗打包间;西北侧为值班休息室。上方为屋顶,无下层建筑。本
9、项目DSA机房和控制室之间设置有防护铅玻璃窗,通道设置铅防护门。项目机房所在楼层平面布置图和机房上方屋顶平面布置图见图1-10、图1-11。1.4.3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项目辐射工作人员、住院部楼常驻人员、机房周围医院工作人员、就诊人员、陪护家属及逗留的公众等。1.4.4项目选址合理性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关于“源的选址与定位”规定,国家只对“具有大量放射性物质和可能造成这些放射性物质大量释放的源”应考虑场址特征的规定,对其它源的选址未作明文规定。本项目在正常运行和事故工况下,均不会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因此,对这类项目的择址国家未加
10、明确限制。本项目机房采取满足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要求的屏蔽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充分考虑了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安全防护。因此,本项目的选址是合理的。1.5实践正当性分析医院新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应用项目具有以下优点:先进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是一种新的X线成像系统,是常规血管造影术和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通过DSA处理的图像,使血管的影像更为清晰,在进行介入手术时更为安全;不可取代性。由于DSA手段在医疗诊断方面有其他技术无法替代的特点,使医院对疾病的诊疗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保障健康、拯救生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医院为病人提供一个更加优越的诊疗环境,
11、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同时DSA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医院档次及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就诊人员,医院在保障病人健康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医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应用项目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辐射防护“实践正当性”的要求。1.6原有核技术利用项目许可情况1.6.1原有辐射安全许可证情况象州县中医医院取得了辐射安全许可证(证号:桂环辐证G6067),许可范围为使用类射线装置,许可证有效期至2026年09月17日。许可使用射线装置共6台(列表见表1-2),辐射安全许可证见附件4。1.6.2原有辐射安全管理情况医院遵守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
12、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等辐射法律法规,配合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监督检查,辐射防护设施运行良好,在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的建立、落实及档案管理方面运行良好。(1)医院建立了放射防护安全操作规程、措施、放射防护定期自查和监测制度、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放射科CT造影检查操作规程、放射科X线防护制度、放射科工作人员防护制度、放射科受检者防护原则、放射事故预防措施、辐射工作人员培训计划等一系列制度,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2)为加强对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工作,医院成立了关于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辐射防护责任,并加强了对射线装置的监督和管理,见附件5。(3
13、)医院定期组织辐射工作人员参加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接受辐射防护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教育,并持证上岗。(4)辐射工作期间,要求辐射工作人员佩带个人剂量计,接受职业外照射剂量监测,建立剂量健康档案并存档。医院委托广西居里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辐射工作人员开展个人剂量监测,部分监测报告见附件7。(5)医院放射性工作场所均设置有电离辐射警示牌和工作指示灯,并根据不同项目进行分区管理。(6)医院制定了设备定期保养维护制度,定期自行检测设备状况,记录设备日常运行和异常情况。(7)近年来医院委托监测机构对医院辐射工作场所开展辐射环境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在用射线装置场所周围辐射剂量率满足相关
14、标准要求。并对医院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评估,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交上一年度安全评估报告。综上所述,医院在用射线装置均办理了辐射安全许可证,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落实了辐射环境监测计划及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且监测结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因此可以认为医院具备新增DSA项目运行及辐射安全管理基础能力。表1-2 医院已许可射线装置列表序号装置名称规格型号类别工作场所装置状态1移动式X射线机CD-C5100类放射科报废2数字化医用诊断系统DR-F类院旧办公楼一楼放射科在用3口腔数字化体层摄影及全景X射线机RAYSCAN a -3D类院综合楼三楼口腔科在用4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
15、影设备Alexion TSX-034A类院旧办公楼一楼放射科在用5HMC数字化摄影X射线摄影系统HMC-50类院综合楼十五楼手术室在用6数字化摄影X射线SONTU360-Marsc类放射科DR2室在用图1-2 项目拟建DSA室现状图1-3 项目机房外部照片图1-4 项目机房上方环境图1-5 拟建项目机房所在楼东侧院外民房图1-6 拟建项目机房所在楼南侧门诊部图1-7 拟建项目机房所在楼西侧食堂图1-8 拟建项目机房所在楼北侧空地图1-9 医院总平面布置图67图1-10 拟建项目机房DSA室所在一楼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1-11 拟建项目机房介入室上方屋顶的平面布置示意图表2放射源序号核素名称总活度
16、(Bq)/活度(Bq)枚数类别活动种类用途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备注以下空白/注:放射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n/s)。表3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序号核素名称理化性质活动种类实际日最大操作量(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年最大用量(Bq)用途操作方式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以下空白/注: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和操作方式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表4射线装置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厂家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用途工作场所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DSA)1Optima IGS Venus 30GE1251000放射诊断医院
17、住院部一楼DSA室以下空白表5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名称状态核素名称活度月排放量年排放总量排放口浓度暂存情况最终去向臭氧(O3)、氮氧化物气态/极少量极少量/通过设置在机房南侧墙上的2个排风扇排出机房,弥散在大气环境中分解。以下空白注:本项目使用的是X射线装置,由于发射的X射线能量较低,且曝光持续时间极短,主射束通过空气的路程很短(约40cm),因此DSA发射的X射线所致空气产生臭氧(O3)、氮氧化物的量是极少的。本项目机房设置了动力排风扇,满足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20)中第6.4.3条“机房应设置动力通风装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风”的要求。表6 评价依据法规文件(1)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2015年1月1日 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2018年12月29日第二次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2003年10月1日施行;(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发布施行;2017年7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682号令修订,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19、);(5)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05年9月14日经国务院令第449号公布,2014年7月29日经国务院令第653 号修改,2019年3月2日经国务院令第709号修改);(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06年1月18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1号公布,2008年12月6日经环境保护部令第3号修改;2017年12月20日经环境保护部令第47号修改,2019年8月22日经生态环境部令第7号修改,2021年1月4日经生态环境部令第20号修改);(7)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18号),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8)
20、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2017年第66号),自2017年12月6日起施行;(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生态环境部令第16号),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10)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145号);(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9号),2019年11月1日施行;(12)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19年修订版),2019年7月25日公布,自2019年7月25日起施行;(1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国家发
21、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第49号令);(14)关于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和考核有关事项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年第57号),2020年1月1日起施行;(15)关于进一步优化辐射安全考核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1年第9号),自2021年3月15日起施行。技术标准(1)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 10.1-2016),环境保护部。(2)环境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1157-2021);(3)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61-2021);(4)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5)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22、(GBZ 130-2020);(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GBZ 128-2019);(7)李德平,潘自强等辐射防护手册(第一分册)、(第三分册)原子能出版社,1987,1990年;(8)StructuralShielding Design For Medical X-Ray Imaging Facilities(NCRP147 号出版物);(9)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762020)。其他(1)委托书,见附件1;(2)发改委备案项目代码,见附件2;(3)现状监测报告,见附件3;(4)辐射安全许可证,见附件4;(5)关于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见附件5;
23、(6)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见附件6;(7)个人剂量检测报告(部分),见附件7。表7 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7.1评价范围本项目是在固定有实体边界的机房内使用类射线装置,结合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10.1-2016)对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评价范围的相关规定,“射线装置应用项目的评价范围,通常取装置所在场所实体屏蔽物边界外50m的范围”,将本项目DSA介入室的机房屏蔽体外50m的区域作为评价范围。评价范围示意图见图7-1(红色虚线框),具体为:东侧至医院围墙;南侧至门诊部(15F,最近距离约20m);西侧至院外民房(2F-3F,最近距
24、离约42m );北侧至医疗废物暂存间(1F,最近距离约20m)、空地(规划用地);西北侧至杂物铁棚(1F,最近距离约28m)。图7-1评价范围示意图7.2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本项目辐射工作人员、机房周围科室工作人员和就诊患者、陪护家属等公众,以及机房西侧评价范围内的民房内常驻人员等,使他们受到的辐射照射低于各自的辐射剂量管理约束值。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7-1。表7-1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保护目标名称相对方位及最近距离人口数量类别年剂量管理约束值要求DSA介入手术操作医生机房内6人职业人员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本项目取其四分之一即5mSv作为年剂量
25、管理约束值。护士机房内2人DSA控制室操作人员机房相邻控制室内1人住院部工作人员及病患同一栋楼约100人公众成员年有效剂量,1mSv;本项目取其十分之一即0.1mSv作为年剂量管理约束值。污水处理站工作人员东侧45m1人门诊部工作人员南侧20m约200人康复楼工作人员西侧7m约80人食堂工作人员西侧27m约100人铁棚工作人员西北侧28m2人医疗废物暂存间工作人员北侧20m2人评价范围内路过的患者、陪护、公众、其他工作人员等公众成员机房屏蔽墙外50m范围内流动人口7.3评价标准(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该标准适用于实践和干预中人员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防护和
26、实践中源的安全。第4.3.2.1款关于剂量限制的规定:应对个人受到的正常照射加以限制,以保证本标准6.2.2规定的特殊情况外,由来自各项获准实践的综合照射所致的个人总有效剂量和有关器官或组织的总当量剂量不超过附录B(标准的附录B)中规定的相应剂量限值,不应将剂量限值应用项目于获准实践中的医疗照射。第B1.1.1.1款,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本次评价从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出发,使职业人员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附加剂量照射,取其四分之一即5mSv作为职业人员的年剂量管理约束值。第B1.2款
27、 公众照射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a)年有效剂量,1mSv;本评价取其十分之一即0.1mSv作为公众成员年剂量管理约束值。6.4.1控制区6.4.1.1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把需要和可能需要专门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的区域定为控制区,以便控制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散,并预防潜在照射或限制潜在照射的范围。6.4.2监督区6.4.2.1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将下述区域定为监督区:这种区域未被定为控制区,在其中通常不需要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但需要经常对职业照射条件进行监督和评价。(2)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20)本标
28、准规定了放射诊断的防护要求,包括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用设备防护性能、机房防护设施、防护安全操作要求及其相关防护检测要求。本标准适用于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和核医学中的X射线成像设备参照本标准执行。6 X射线设备机房防护设施的技术要求6.1 X射线设备机房布局6.1.1 应合理设置X射线设备、机房的门、窗和管线口位置,应尽量避免有用线束直接照射门、窗、管线口和工作人员操作位。6.1.2 X射线设备机房(照射室)的设置应充分考虑邻室(含楼上和楼下)及周围场所的人员防护与安全。6.1.3 每台固定使用的X射线设备应设有单独的机房,机房应满足使用设备的布局要求;每台牙椅独立设置诊室
29、的,诊室内可设置固定的口内牙片机,供该设备使用,诊室的屏蔽和布局应满足口内牙片机房防护要求。6.1.5 除床旁摄影设备、便携式X射线设备和车载式诊断X射线设备外,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X射线设备机房,其最小有效使用面积、最小单边长度应符合表7-2的规定。表7-2 X射线设备机房(照射室)使用面积、单边长度(节选与本项目相关)设备类型机房内最小有效使用面积dm2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em单管头X射线设备(含C形臂)203.56.2 X射线设备机房屏蔽6.2.1 不同类型X射线设备(不含床旁摄影设备和便携式X射线设备)机房的屏蔽防护应不低于表7-3的规定。6.2.2 医用诊断
30、X射线防护中不同铅当量屏蔽物质厚度的典型值参见附录C中表C.4表C.7。表7-3 不同类型X射线设备机房的屏蔽防护铅当量厚度要求机房类型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mmPb非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mmPbC形臂X射线设备机房226.2.3 机房的门和窗关闭时应满足表7-3的要求。6.3 X射线设备机房屏蔽体外剂量水平6.3.1 机房的辐射屏蔽防护,应满足下列要求:a) 具有透视功能的X射线设备在透视条件下检测时,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Sv/h;测量时,X射线设备连续出束时间应大于仪器响应时间;c) 具有短时、高剂量率曝光的摄影程序(如DR、CR、屏片摄影)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Sv/h,当
31、超过时应进行机房外人员的年有效剂量评估,应不大于0.25mSv;综上所述,本次评价DSA机房屏蔽体外剂量水平执行标准为:透视状态下,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Sv/h;摄片状态下,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Sv/h。表8 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8.1项目地理位置及场所位置象州县中医医院位于象州县象州镇温泉大道187号,医院地理位置图见图1-1。本项目拟建设的DSA机房设置在医院住院部楼一楼DSA室。住院部楼主体为地面5层建筑,该楼北侧为医疗废物缓存间(1F)、空地;南侧为门诊部(15F);东侧为院内道路、医院围墙、院外民房(2F-3F);西侧为康复楼(4F)、食堂(F);西北侧为杂物铁硼(1F)
32、。住院部楼周围环境现状见图1-2图1-7,医院总平面布置图见图1-8。8.2辐射环境现状监测1、辐射环境现状监测目的对DSA项目应用场所及评价区域进行辐射剂量率本底监测,以掌握场址的辐射环境质量现状水平,为现状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本次现状监测委托广西居里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开展,现状监测报告见附件3。2、监测对象:本项目现状评价对象为项目场址的辐射环境现状水平。3、监测因子及频次监测因子:X-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频率:1次。4、监测点位参考环境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1157-2021)有关布点原则“测量点位应依据测量目的布设”以及放射 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20)中监测布
33、点要求,结合本次DSA射线装置所在楼层的各功能场所人员数量和居留时间情况以及四周建筑功能情况,本次共布点16个。监测布点图具体见图8-1、图8-2、图8-3。5、监测仪器与监测规范监测仪器的参数与监测所依据的规范见表8-1。表8-1 X-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仪器参数与规范监测项目X-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仪器名称X-辐射测量仪仪器型号XH-3512E生产厂家西安中核核仪器有限公司能量响应内置探测器:48keV1.5MeV,外接探测器:30keV7MeV量程1nGy/h200 Gy/h检定证书校准单位: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放射性计量站,证书:检字第2022-LA112,有效期:2022年8月9日20
34、23年8月8日。监测依据环境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 1157-2021)6、质量保证措施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监测点的可到达性,在项目拟建场址内和评价范围内工作人员活动区域、人流量相对较大的区域布设监测点位,充分考虑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和可重复性,以保证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参考环境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1157-2021)采用即时测量方法进行测量。监测仪器每年经有资质的计量部门检定、校准,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每次测量前、后均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本次监测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监测单位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仪器作业指导书的有关规定执行,监测人员经考核合格并持有合格证书上岗
35、。监测报告严格实行三级审核制度,经校核、审核,最后由授权签字人批准。图8-1机房场址周围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图一图8-2 场址周围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图二图8-3 场址周围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图三7、监测结果监测单位于2023年6月15日开展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见表8-2。表8-2场址及周围环境X-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现状监测结果监测点号监测点位置X-辐射剂量率(单位:nGy/h)标准差备注1#DSA机房58.71.4室内2#机房东侧设备间55.11.1室内3#机房西侧控制室61.20.8室内4#机房西北侧值班室49.50.2室内5#机房北侧缓冲间40.50.6室内6#机房北侧污洗打包间67.00.5室内7#
36、机房二层屋顶67.71.3室外8#污水处理站前地面(DSA东侧约50m)126.91.0室外9#门诊部与住院部间通道88.00.4室外10#门诊部主入口(DSA南侧约50m)98.60.5室外11#门诊部东侧地面93.90.7室外12#门诊部西侧地面95.70.4室外13#食堂前地面118.40.5室外14#康复楼西侧医院边界76.60.8室外15#住院部北侧医疗废物前地面95.60.8室外16#住院部北侧规划用地74.71.5室外室内测值范围40.567.0室外测值范围67.7126.9注:1、监测结果已扣除仪器对宇宙射线的响应值;2、监测时段:14:2015:10;监测环境气象条件:28,
37、54%RH;3、建筑物对宇宙射线的屏蔽修正因子,室内取0.9,室外取1。8.3辐射环境现状评价由表8-2的监测结果可知,扣除仪器对宇宙射线响应值后,场址及周围环境现状监测中室内点位测值范围为40.567.0nGy/h、室外点位X-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测值范围为67.7126.9nGy/h。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报告可知,广西原野X-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范围为10.7238.7nGy/h(已扣除仪器对宇宙射线响应值),室内X-辐射剂量率范围为11.0304.3nGy/h(已扣除仪器对宇宙射线响应值)。由以上数据比对可知,本项目拟建场所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未见异常。表9 项目工程分析与
38、源项9.1 工程设备和工艺分析9.1.1设备组成DSA基本设备包括X线发生器、影像增强器、电视透视、高分辨力摄像管、模数转换器、电子计算机和图像储存器等,DSA基本结构见图9-1,DSA整体外观图见图9-2。图9-1 DSA基本结构图图9-2 DSA整体外观图9.1.2工作原理产生X射线的装置主要由X射线管和高压电源组成,X射线管由安装在真空玻璃壳中的阴极和阳极组成,阴极是钨制灯丝,它装在聚焦杯中,当灯丝通电加热时,电子就“蒸发”出来,而聚焦杯使这些电子聚集成束,直接向嵌在金属阳极中的靶体射击。靶体一般采用高原子序数的难熔金属制成。高电压加在X射线管的两极之间,使电子在射到靶体之前被加速达到很
39、高的速度,这些高速电子到达靶面为靶所突然阻挡从而产生X射线。典型X射线管结构详见图9-3。图9-3 典型X射线管结构详DSA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它是应用计算机程序进两次成像完成的。在注入造影剂之前,首先进行第一次成像,并用计算机将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储存起来。注入造影剂后,再次成像并转换成数字信号。两次数字相减,消除相同的信号,得到一个只有造影剂的血管图像。这种图像较以往所用的常规脑血管造影所显示的图像更清晰和直观,一些精细的血管结构亦能显示出来,且对比度分辨率高,减去了血管以外的背景,尤其使与骨骼重叠的血管能清楚显示。由于造影剂用量少,浓度低,损伤小、较安全,节省胶片使
40、造影价格低于常规造影。通过DSA处理的图像,使血管的影像更为清晰,在进行介入手术时更为安全。9.1.3操作流程及产污环节术前准备:医生及患者佩戴相关防护用品。开机,检测相关设备状态,按照病人的个体情况、治疗部位的特性制定检查模式、X线发生模式、采集频率、采集视野等。诊疗时,患者仰卧并进行无菌消毒,局部麻醉后,经皮穿刺静脉,送入引导钢丝及扩张管与外鞘,退出钢丝及扩张管将外鞘保留于静脉内,经鞘插入导管,推送导管,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送达静脉,顺序取血测定静、动脉,并留X线片记录,探查结束,撤出导管,穿刺部位止血包扎。DSA在进行曝光时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透视。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时,为了更清楚地了
41、解病人情况时会连续曝光,此时操作医生位于铅帘后身着铅服、铅眼镜在曝光室内对病人进行直接的介入治疗操作。医生在机房内手术,护士在机房内协助,技师在控制室内隔室操作设备进行曝光。第二种情况,摄影。操作人员采取隔室操作的方式,医生、护士和技师均不在机房内,技师在控制室内操作设备进行曝光,护士在机房外进行手术记录,医生通过铅玻璃观察窗和操作台观察机房内病人情况。产污环节分析:DSA的X射线诊断机曝光时,主要污染因子为X射线。由于射线能量较低,不必考虑感生放射性问题。注入的造影剂不含放射性,同时射线装置均采用先进的数字成像技术,不会产生废显影液、废定影 液和废胶片。X射线与空气发生作用可能会产生少量臭氧
42、、氮氧化物,但由于本项目使用的X射线能量较低,且曝光时长很短,一般保证室内良好通风即可。本DSA项目操作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9-4。9.1.4工作人员配备情况医院规划调配9名工作人员(介入操作医生6人、护士3人)从事本项目DSA介入手术,以及调配1名医技人员在控制室操作,以上调配人员不再从事其他辐射工作。介入手术时,机房内一般由2名医生(第一术者、第二术者)、1名护士组成一个班次。医院初步计划,本项目的DSA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最多完成介入手术1500例,采取轮流工作形式,其中从事近台介入手术操作的医生护士每人工作量最大为500例/年,平均每例手术中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出束时间:透视平均按2
43、0min/例,摄影平均按2min/例。医院应做好记录,从辐射防护角度考虑,限定介入手术医护人员每人每年参加的手术次数不得超过500台次。9.1.5 人流、物流线路设置医护和医技人员从通道经换鞋间、更衣间、刷手池进入DSA介入室,手术医护人员留在介入室进行手术等,医技人员再进入控制室操作;手术结束后原路返回;无手术任务时进入值班休息室休息。具体见图9-5蓝色线示意图。患者由通道进入缓冲区,再进入到DSA机房,手术结束后原路返回。具体见图9-5紫色线示意图。DSA机房内产生的污物通过机房东北角的防护门,经污洗打包间拉走处理。具体见图9-5红色线示意图。图9-4 DSA项目操作流程及产污环节图9-5 人流、物流路线示意图9.2 污染源项描述9.2.1 正常工况由DSA机的工作原理可知,X射线是随机器的开、关而产生、消失。因此,该院使用的DSA机在非诊断状态下不产生射线,只有在开机并处于出线状态时才会发出X射线。由于射线能量较低,不必考虑感生放射性问题。在诊断过程中,X射线在辐射场中可分为三种射线:由X射线管窗口出射的用于诊断检查的有用射线;由X射线管防护套泄漏出来的漏射线;以及由上述两种射线在诊断床、受检者身体上产生的散射线。对于X射线造影装置来说,有用射束基本被探测器(影像增强器)屏蔽,影响周围环境的污染因子主要考虑泄漏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