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X射线装置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X射线装置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X射线装置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1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 14FSHP115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修改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位公章二0一五年九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制表1 项 目 概 况单位名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地址广州市沿江路 151 号法人代表姓名电话0 4邮编510 120联系人及电话项目名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X 射线装置改扩建项目项目地点广州市沿江路 151 号(E113.268891,N23.118959)项目用途放射诊断和介入手术中显影项目依据粤卫办函2012474 号粤卫办函201666 号(附件 1)核技术项目 投资(万元)2000核技术项目环保投资(万元)100应 用 类 型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密封源
2、射线装置其它/使用、类射线装 置/1.核技术应用的目的和任务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拟改扩建 X 射线装置项目,具体包括: 改建业务楼首层的原介入手术室,而使用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AXIOMArtis dTA)不变。 将业务楼首层原介入手术室北面的胃肠机房(原数字胃肠造影 X 射线机将报 废)改造为一间新的介入手术室, 并在该新介入手术室中使用一部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Artis Zee Floor)。 将业务楼首层胃肠机房北面的煎药室和厕所改建为牙科 X 射线机房,将原摆 放于胃肠机中的数字化口腔全景 X 线系统( ORTHOPHOS XG PLUS DS CEPH(+TSA) DSC
3、EPH(+TSA))搬至该新建的牙科 X 射线机房。 医技楼首层 CT 室更换 1 部 CT 机,旧 CT 机报废, 更换 1 部新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SOMATOM perspective)。受建设单位委托,本评价文件针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上所述 X 射线装置改扩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 -2. 建设单位核技术应用项目建设情况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于 1903 年由法国人创立,原名中法韬美医院,1951 年更名为广州市工人医院,1969 年更名为广州市第四人民医院,1974 年更名为广州 医学院附属医院,1981 年再次更名为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 年改
4、为现名。 目前医院已发展成为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院前急救于一体的大 型三级甲等医院, 也是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骨科研究所、广州泌尿外科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在医院。目前开设病床 1500 张,设有 37 个临床科室、18 个医技科室。目前,医院拥有 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 1 个内科学(呼吸病系) ;呼吸系统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 心 1 个(呼研所);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6 个(呼吸内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泌尿 外科、变态反应科、肿瘤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 1 个(中西医结合临 床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 1 个(中医肺病专科);广东省重
5、点学科 3 个(内 科学, 儿科学, 外科学);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 20 个(呼吸内科、胸外科、重症医学 科、泌尿外科、变态反应科、肿瘤科、妇科、血液内科、心血管内科、耳鼻喉科、检 验科、神经内科、急诊科、儿科、消化内科、医学影像科、骨科、感染病科、普通外 科、临床护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 个(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 室 3 个(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骨科矫形技术与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目前医院有两个院区, 主院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 151 号,海印院区位于 广州市海珠区康大路 1 号。两个院区均开展了核技术应用项目, 其中主院区的核
6、医学 科使用 90Sr-90Y 放射源和 99mTc、131I、89Sr、201Tl 非密封放射性药物, 海印院区的 PET/CT 中心使用 18F、11C、13N 非密封放射性药物和 68Ge 放射源,全院使用 5 部类射线装置和16 部类射线装置。建设单位针对原有核技术应用项目已组织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通过环保行政 主管部门审批, 现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 证书编号为国环辐证01904(详见附件 1), 许可的活动种类和范围是使用、类射线装置, 使用类放射源和已经非密封放射 性物质工作场所。建设单位原有核技术应用项目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时间不同, 建设单位分别 2011 年、2013 年和 2
7、014 年三次申请并通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竣- 2 -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见附件 2。现医院拟改扩建主院区的核技术应用项目,具体包括以下: 改建业务楼首层的原介入手术室,而使用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AXIOMArtis dTA)不变。 将业务楼首层原介入手术室北面的胃肠机房(原数字胃肠造影 X 射线机将报 废)改造为一间新的介入手术室, 并在该新介入手术室中使用一部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Artis Zee Floor)。 将业务楼首层胃肠机房北面的煎药室和厕所改建为牙科 X 射线机房,将原摆 放于胃肠机中的数字化口腔全景 X 线系统( ORTHOPHOS XG PLUS DS C
8、EPH(+TSA))搬至该新建的牙科 X 射线机房。 医技楼首层 CT 室更换 1 部 CT 机,旧 CT 机报废, 更换 1 部新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SOMATOM perspective)。评价项目所在的主院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 151 号,地理位置详见图 1-1;本次评价项目所在位置见图 1-2;评价项目机房的分布情况见图 1-3、图 1-4、图 1-5,详见附图 1。- 3 -图 1-1 地理位置图(上北)改建 CT 机改建全景机 扩建 DSA 改建 DSA图 1-2 评价项目所处位置图(上北)- 4 -图 1-3 改造前平面布置图原 DSAJ 机房新 DSAJ 机房图
9、 1-4 改造后机房分布图- 5 -图 1-5 CT 机房平面布置图- 6 -表 2 评价依据及评价标准1.评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年 4 月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 年 9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 年 10 月)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第 449 号令 2005 年 12月)关于修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环境保护部令第 3 号 2008 年 12 月)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 18 号 2011年 5 月)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
10、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 10.1-1995)根据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办法的公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6 年 第 26 号) 对射线装置的分类,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属于类射线装置,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和数字化口腔全景 X 线系统属于类射线装置。根据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 第 2 号),该评价项目应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7 -2.评价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在实践过程中,工作人员所受的剂量限值为连续 5 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 超过 20mSv/a;公众所受有效剂量不超过 1mSv/a。在环境评价中,
11、出于“防护与安 全的最优化”原则,对于某单一项目的剂量控制,可以取这个限值的几分之一评价 项目的剂量约束值,本项目取其四分之一,即工作人员的有效剂量不超过 5mSv/a,公众的有效剂量不超过 0.25mSv/a。医用 X 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 5.2 X 射线设备机房使用面积及单边长度:设备类型机房内最小有效使用面积 m2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 mCT 机304.5单管头 X 射线机203.牙科全景机525.3 X 射线设备机房的屏蔽防护铅当量厚度要求:设备类型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 mm非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 mmCT 机房2(一般工作量);2.5(较大工作量)介入 X 射线
12、设备机房22牙科全景机房(有头颅摄影)525.4 X 射线设备机房屏蔽体外表面 0.3m 处的辐射剂量率不大于 2.5Gy/h;5 其它 X 射线设备机房防护设施的技术要求。医用 X 射线 CT 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T180-2006) CT 机房一般屏蔽要求:一般工作量下机房屏蔽:16cm 混凝土(密度 2.35t/m3)或 24cm 砖(密度 1.65t/m3)或 2mm 铅当量;较大工作量下机房屏蔽:20cm 混凝土(密度 2.35t/m3)或 37cm 砖(密度 1.65t/m3)或 2.5mm 铅当量。- 8 -机房的辐射屏蔽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机房外的人员可能受到照射的年有效
13、剂量小于 0.25mSv;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GBZ 165-2012) CT 机房的防护要求:CT 机房应有足够的使用空间,面积应不小于 30m3;CT 机房的墙壁应有足够的防护厚度,距机房外表面 0.3m 处空气比释动能率应2.5Gy/h。- 9 -表 3 射 线 装 置名称型号管电压 (kV)输出电流 (mA)所属类别用 途备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DSA) / AXIOM Artis dTA1251000介入手术中放射显像业务楼首层原有介入手术室使用1部,改造手术室,DSA装置不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DSA) / Artis Zee Floor1251000介入手术
14、中放射显像业务楼首层新介入手术室 拟新增使用1部数字化口腔全景 X 线系统/ORTHOPHOS XG PLUS DSCEPH(+TSA)9016放射诊断从业务楼首层旧胃肠机房 搬至新建牙科X射线机房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X-CT)/ SOMATOMperspective130345放射诊断医技楼首层CT 室更换1部 CT机- 10 -表 4 污染源分析(包括贯穿辐射污染)1.工作原理临床放射诊断主要的设备是 X 射线装置, 主要功能就是透视、摄影和 X-CT 检查, X 射线机是 X 射线检查的辐射源。X 射线管由安装在真空玻璃壳中的阴极和阳极组成, 阴极是钨制灯丝,它装在聚焦杯中。当灯
15、丝通电加热时,电子就“蒸发 ”出来,而 聚焦杯使这些电子聚集成束,直接向嵌在金属阳极中的靶体射击。高电压加在 X 射 线管的两极之间,使电子在射到靶体之前被加速达到很高的速度。靶体一般采用高原子序数的难熔金属制成。高速电子轰击靶体产生 X 射线。2.源项分析X 射线在辐射场中可分为三种射线: 由 X 射线管窗口出射的用于诊断检查的有用 射线;由 X 射线管防护套泄漏出来的漏射线;以及由上述两种射线在诊断床、受检 者身体上产生的散射线。对于受检者,主要的辐射照射是有用射束,漏射线和散射线对受检者没有任何临床意义,只会增加辐射危险。3.辐射影响及影响途径(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 正常工况 在采取隔室
16、操作的情况下, 并且在设备安全和防护硬件及措施到位的正常情况下,X 射线机房外的工作人员及公众基本上不会受到 X 射线的照射。 对于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的介入手术项目, 手术室内进行手术操作的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则会受到一定程度的 X 射线外照射。 本次评价拟改扩建的 X 射线诊断装置均是在显示频上观察显像结果或采用数字化打印显像诊断结果,不会产生含有重金属银的废显影水、废定影水。 事故工况 在使用 X 射线装置发射 X 射线进行放射诊断时, 人员误入射线机房引起误照射。- 11 - 操作介入手术的医生或护士未穿戴铅围裙、防护手套、防护帽和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具,而受到超剂量外照射。- 12
17、-表 5 辐射监测计划及辐射防护、污染防治措施医院针对核技术应用项目制定了相应的辐射监测计划和辐射防护、污染防治措 施,适用于拟扩建的放射诊疗项目,相应的辐射监测计划和辐射防护、污染防治措施分析如下。1.辐射监测计划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医院组织了原有已开展的核技术应用项目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并取得环保审批主管部门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本次评价项目竣工后,医院将委托有相关监测资质的监测单位对辐射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设施进行全面的验收监测,做出辐射安全状况的评价。 年度常规监测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第 18 号令 2011 年) 的相关规定, 使用放射性同位
18、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环境监测 规范,对相关场所进行辐射监测,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不具备自 行监测能力的,可以委托经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医院将进一步完善辐射监测计划,并严格执行辐射监测计划,定期委托有相关 资质的第三方辐射监测机构对医院的辐射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年度监测数据将作为 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的一部分,定期上报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目前该院已开展的辐射工作的辐射工作人员均佩戴个人剂量计上岗,并定期送广东省职业卫生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收集该院近期连续四个季度(2014 年度)
19、的个人剂量检测报告(见附件 3),并进行总结分析。- 13 -根据表 7-1 的数据分析, 2014 年度, 该院共有 101 名辐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 量监测,最高的是心血管科的陆东风,其个人累计有效剂量为 0.79mSv,所有辐射 工作人员所受的辐射有效剂量均低于管理目标值:即工作人员的有效剂量不超过5mSv/a。根据以上分析,辐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均可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 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中规定的辐射工作人员所受的辐射有效剂量的相关要求。建设单位在落实本次评价项目的操作人员后,同样将为操作人员配备个人剂量 计,并严格规定其必须佩带个人剂量计上岗,同时将严格执
20、行个人剂量检测的相关规定和方法正确使用个人剂量计,并每季度送检,建立个人剂量档案。2. 辐射安全管理 辐射安全管理机构根据关于修改的决定(环境保 护部 2008 第 3 号令) 的相关规定, 使用、类射线装置的工作场所, 应当设有专 门的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或者至少有 1 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建设单位成立了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小组,落实了机构的成员及其职责(详见附 件 4)。并通过这些机构进一步建立辐射安全防护责任制度, 落实安全责任, 制订辐 射防护措施等。加强辐射安全管理,制定放射诊疗设备的相关操作规程、辐射防护安全制度和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21、, 并负责组织开展放射事件的应急处理救援工作。 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化根据关于修改的决定(环境保护部 2008 第 3 号令),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单位应有健全的操作规程、- 14 -岗位职责、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人员培训计划、监测方案等;有完善的辐射事故应急措施。建设单位针对核技术应用项目已制定了放射(辐射)环境安全与防护管理制 度、放射/辐射防护安全操作规程、放射/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制度、放射(辐射)防护监测方案和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详见附件 4、5)。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根据环境保护部第 18 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2011 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州 医科大学 附属 第一 医院 射线 装置 扩建 项目 环境 影响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