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核技术利用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核技术利用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核技术利用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3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 21DLFSHP040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核技术利用改扩建项目环 境 影 响 报 告 表(送审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盖章)2022年 06月环境保护部监制目 录表 1 项目基本情况1表 2 放射源18表 3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18表 4 射线装置19表 5 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 20表 6 评价依据21表 7 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24表 8 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45表 9 项目工程分析与源项61表 10 辐射安全与防护80表 11 环境影响分析124表 12 辐射安全管理161表 13 结论与建议170表 14 审批174附件 1 医院持有的辐射安全许
2、可证175附件 2 环保审批文件179附件 3 环保验收文件197附件 4 建设单位 2021 年辐射安全年度评估报告210附件 5 环境 辐射剂量率检测报告215附件 6 相关辐射安全管理制度226附件 7 核医学科相关管理制度235附件 8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243表 1 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核技术利用改扩建项目建设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法人代表联系人联系电话注册地址广州市黄埔区港湾路 621 号项目地点广州市黄埔区港湾路 621 号(东经: 113.445641 ;北纬:23.106604 )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项目总投资(万元)6000项目环保投
3、资(万元)250投资比例(环保 投资、总投资)4.17%项目性质新建改建扩建退役占地面积(m2)/应 用 类 型放射源销售类类类类类使用类(医疗使用) 类类类 类非密封放射 性物质生产制备 PET 用放射性药物销售/使用乙丙射线装置生产类类销售类类使用类类其它/1.1 建设单位概况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以下简称“建设单位”)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港湾路 621 号,始建于 1957 年,现已发展为一所以康复医学技术和泌尿外科、肿瘤综合治疗为品 牌特色, 集医疗、教学、科研与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市属三级综合公立医院, 是黄埔区首家超千床的区域性中心医院,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附属医院, 广州医
4、1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 国家改善医疗服 务行动示范医院。建设单位大力开展各类高新技术, 拥有广东省一流手术室,医院泌 尿系统结石微创治疗国内外先进水平,积极打造医学高地, 以学科齐全、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享誉国内外。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健康中国的战略, 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 遇, 2019 年 9 月 28 日建设单位正式挂牌成为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附属 医院,依托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联合,推动高水平研究成果产出, 惠及大湾区乃至世界更多民众,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联合, 在广州东部共建儿童 肿瘤合作病区
5、,让广州东部儿童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顶级优质医疗技术。建设单位地理位置见图 1- 1,建设单位总平面图见图 1-2。广州医科大学 附属第五医院图 1-1 建设单位地理位置图2核医学科拟建位置 3 台 DSA拟建位置图 1-2 建设单位总平面图1.2 项目建设概述1.2.1 核医学科项目近年来, 肿瘤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 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目 前医疗发展的前沿热点都聚焦于分子诊断技术的精准医疗,而 PET/CT 是实现精准医 疗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按照政府规划, 广州市东部地区(特别是黄埔区) 是未来广州市内人口搬迁的安置地之一,居民人口数量将会有较大增加。3建设单位
6、位于黄埔区,属于市属三级综合公立医院,为满足周围群众就医需求, 提升医学技术力量, 建设单位拟将原放射科楼(共 2 层) 整体改建为核医学科楼, 其 中首层为核医学科辐射工作场所, 二层为核医学科普通工作场所, 在一层核医学科辐 射工作场所拟建 PET/CT 机房安装 1 台 PET/CT ,每周一至周五使用 18F 和 68Ga 两种 放射性核素开展 PET 诊断(配置 2 枚 68Ge 校准源),并在每周六使用 89Sr 、223Ra、153Sm 三种放射性核素开展转移性骨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本项目拟建设的 1 台 PET/CT 详细情况见表 1- 1,核医学科拟使用的非密封放射性核素见
7、表 1-2,拟配备的 68Ge 校准源见表 1-3。表 1-1 射线装置主要参数序号名称型号最大管电压最大管电流医疗用途安装位置1PET/CT待定140kV1000mA正电子 显像诊断PET/CT 机房注:本项目 PET/CT 设备型号暂未确定, 最大管电压和管电流参照同类型设备最大参数。表 1-2 使用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序 号核素名称单人最大给药 量(Bq)日患者人 数(人)周工作天数(天)日实际最大操 作量(Bq)周患者人 数(人)年规划天 数(天)主要用途118F3.71083053.25E+10150250PET/CT显像诊断268Ga3.71081051.09E+1050250389
8、Sr1.48108212.96E+08250转移性骨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4223Ra5106214.44E+092505153Sm2.22109211.00E+07250注:根据建设单位规划,每周一至周五做PET/CT 诊断,每周六做转移性骨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表 1-3 68Ge 校准源相关信息序号放射源名称活度(Bq)数量(枚)理化性质源类别用途使用场所168Ge 桶源5.51071固态类PET/CT 校准源核医学科268Ge 模体源3.51061固态类PET/CT 校准源核医学科1.2.2DSA 项目建设单位住院楼正在整体改造, 建设单位原有 2 台 DSA 已投入使用, 分别位于临床
9、教学综合楼五层和住院楼一层,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需求, 建4设单位拟将住院楼 6 层原手术室升级改造成心脏中心,建设 3 间 DSA 机房,并在 3 间DSA 机房内各安装一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以下简称“DSA”)。本项目拟扩建的 3 台 DSA 主要参数见表 1-4。表 1-4 射线装置主要参数序号名称型号最大管电压最大管电流医疗用途安装位置1数字减影血管造 影设备(DSA)待定125kV1000mA诊断和 介入治疗住院楼六层心脏中心 OR-01 手术室2数字减影血管造 影设备(DSA)待定125kV1000mA诊断和 介入治疗住院楼六层心脏中心 OR-02 手术室3数字
10、减影血管造 影设备(DSA)待定125kV1000mA诊断和 介入治疗住院楼六层心脏中心 OR-03 手术室注:本项目 3 台 DSA 设备型号暂未确定, 最大管电压和管电流参照同类型设备最大参数。1.3 评价目的和任务由来1.3.1 评价目的(1)对辐射活动场所周边环境进行辐射现状水平监测, 掌握辐射活动场所的辐射环境现状水平;(2)分析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影响, 预测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的年有效剂量;(3)分析本项目是否满足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的要求,为本项目的辐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3.2 任务由来建设单位针对扩建的核医学科项目和 3 台
11、 DSA 项目, 于 2021 年 12 月委托广东智环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核技术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放射 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项目建设前, 应组织编制或者填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依照国家规定程序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根据国家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18871-2002)附录 C 非密封放 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分级规定, 本项目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根据关 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5 年 第 62 号),本次评价项目新增的 68Ge 放射源为 V 类放射源;
12、根据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的公告(环境5保护部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 2017 年 第 66 号)的分类办法,本次评价项 目涉及到的 PET/CT 属 III 类射线装置, DSA 属于 II 类射线装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年版)(生态环境部令第 16 号 2021 年 1 月 1 日施行)中“172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内容,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受建设单位委托, 广东智环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环评技术人员在现场勘察、收集 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本项目特点, 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利用建设 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10
13、.1-2016)中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内容和格式,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1.3 项目周边环境概述1.3.1 核医学科项目(1)项目周边环境建设单位放射科楼位于建设单位中部位置,为二层建筑,总高度为 7.0m,无地下 室,天台入口也拟设置门锁措施, 正常情况下无人到达, 建设单位拟将放射科楼改建为核医学科,其中一层为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二层为核医学科普通工作场所。根据现场勘察,本项目核医学科拟建位置 50m 范围内环境关系见表 1-5。表 1-5 本项目核医学科拟建位置 50m 范围内环境关系方位距离场所名称层数(层)楼高(m)北侧紧邻核医学科和中医科楼间通道2m中医科楼41828m食
14、堂29东北侧33m营养科楼31339m总务科楼29东侧紧邻院内道路11m临床教学综合楼2080南侧紧邻院内道路5m住院楼626西南侧43m发热门诊29西侧紧邻核医学科和院内道路间(斜坡) 间通道1.5m院内道路(斜坡)9m棚房(用于堆放设备)1525m医护科2945m康复科29西北侧29m北楼2943m总务科仓库29注:以上数据由医院提供,层数和楼高均指地上层数和高度, 地下部分未统计。6本项目核医学科拟建位置周边 50m 范围内环境关系图见图 1-3 所示,本项目核医学科拟建位置周边 200m 范围内环境关系图见图 1-4 所示。39m 核 医 学 科 拟建位置33m28m29m2 45m
15、43m 43m 43m25m9M图 1-3 本项目核医学科拟建位置周边 50m 范围内环境关系图7核医学科 拟建位置200m 图 1-4 本项目核医学科拟建位置周边 200m 范围内环境关系图核医学科衰变池拟建于核医学科楼西北侧, 距核医学科 4.5m ,衰变池东侧为中医 科楼, 南侧为通道、核医学科和狭小通道, 西侧为院内道路(为斜坡) 和停车场,北侧为无人经过的狭小通道,核医学科衰变池拟设置位置见图 1-5。8停车场二层通道院内道路(斜坡)核医学科中医科楼狭小通道图 1-5 衰变池安装位置图核医学科排风口拟设置在核医学科楼天台中部位置, 距楼板高度约 1m,核医学科排风口设置见图 1-6。
16、核医学科排风口拟设置位置图 1-6 核医学科排风口位置9(2)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拟建核医学科位于医院中部位置, 由原放射科大楼改造, 改造后一层为非密 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二层为核医学科普通工作场所,建设单位拟在天台入口设置门 锁措施, 正常情况下无人到达, 大楼四周相邻场所均为院内通道或狭小通道,满足核 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中“5.1.1 核医学工作场所宜建在医疗机构 内单独的建筑物内, 或集中于无人长期居留的建筑物的一端或底层, 设置相应的物理隔 离和单独的人员、物流通道。”和“5.1.2 不毗邻产科、儿科、食堂等部门及人员密集区, 并与非放射性工作场
17、所有明确的分界隔离。”的要求,也满足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 (GBZ120-2020)中“5.1.1 在医疗机构内部区域选择核医学场址, 应充分考虑周围场 所的安全, 不应邻接产科、儿科、食堂等部门, 这些部门选址时也应避开核医学场所。 尽可能做到相对独立布置或集中设置, 宜有单独出、入口, 出口不宜设置在门诊大厅、收费处等人群稠密区域。 ”的要求。同时,本项目核医学科 50m 范围内均位于医院内部, 且经现场调查核实,项目所 在位置 200m 范围内无幼儿园和小学等敏感目标, 项目选址符合辐射工作场所的选址原则,选址合理。核医学科衰变池周围无人员长期居留, 衰变池靠近核医学工作场所, 衰变池拟设
18、置位置合理。核医学科排风口设置在顶层中部位置,满足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HJ1188-2021)中“5.1.3 核医学工作场所排风口的位置尽可能远离周边高层建筑。”的要求。1.3.2DSA 项目(1)项目周边环境建设单位住院楼共 6 层,顶层为天台,正常情况下无人进入,整栋楼与南侧急 诊楼用连廊相连,东侧与综合楼相接,建设单位正在对住院楼整体改造,并拟将 6层原手术室升级改造为心脏中心,在改造后的心脏中心扩建使用 3 间 DSA 机房。根据现场勘察,本项目 3 间 DSA 机房拟建位置周边环境关系见表 1-6。表 1-6 本项目 3 间 DSA 机房拟建位置周边 50m 范围内环境关系方
19、位 距离 场所名称 层数(层) 楼高(m) 紧邻 院内道路 北侧 放射科楼(拟改建核医学科) 9 36m 中医科楼 4 1810东侧紧邻院内道路15m临床教学综合楼2080东南侧38m污水站15南侧紧邻发热门诊通道紧邻住院楼和急诊楼间连廊52234m急诊楼522西南侧29m发热门诊29西侧紧邻院内通道31m南楼313西北侧8m棚房(用于堆放设备)1526m医护科2940m康复科29注:以上数据由医院提供,层数和楼高均指地上层数和高度, 地下部分未统计。本项目 3 间 DSA 机房拟建位置周边 50m 范围内环境关系图如图 1-7 所示, 本项目3 间 DSA 机房拟建位置周边 200m 范围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州 医科大学 附属 第五 医院 核技术 利用 扩建 项目 环境 影响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