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备课素材:常见耕作方式及作用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docx
《【地理】备课素材:常见耕作方式及作用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备课素材:常见耕作方式及作用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常见耕作方式及作用常见耕作方式有轮作、间作、套种、免耕、垄作、连作、休耕等。间作与套种间作:同一田地(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如图 间种往往是高棵作物与矮棵作物间种,如玉米间种大豆或蔬菜。同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如宽窄行间作或带状间作中的高杆作物有一定的边行优势、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实行间种对高作物可以密植,充分利用边际效应获得高产,矮作物受影响较小,就总体来说由于通风透光好,可充分利用光能和CO2,能提高20%左右的产量。其中高作物行数越少,矮作物的行数越多,间种效果越好。一般多采用2行高作物间4行矮作物叫2:4
2、采用4:6或4:4也较多 。间种比例可根据具体条件来定。 但间作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因此对株型高矮不一、生育期长短稍有参差的作物进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间配置宽窄不等的种植行距,有助于提高间作效果。当前的趋势是旱地、低产地、用人畜力耕作的田地及豆科、禾本科作物应用间作较多。 套种: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种植(播种或移摘)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如图 套种作物的共同生长的时间短。也就是说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栽种后季作物,即甲还没收就把乙种下,可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套种是我国农民的传统经验,是农业上的一项增产措施。一般
3、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对比单作它不仅能阶段性地充分利用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延长后季作物的生长季节,两季作物,共同生长的时间短,一般不超过套种作物全生育期的一半。套种能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套种侧重在时间上集约利用光热水资源,是一种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 间作、套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产量稳定性;增加产品多样性;增强对病虫害的抗性;保护资源环境;缓解作物争地的矛盾。 例1.马铃薯性喜冷凉,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C,当地温高于25C时,块茎停止生长。山东滕州
4、(图9-a)是重要的马铃薯种植基地,目前种植模式主要为“春薯一夏玉米一秋薯”(图9-b),其中春薯采用大棚地膜覆盖种植,秋薯采用露天种植。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过渡带的河北围场,也是马铃薯的重要产地。该地采用露天种植,春薯生长期为4-8月。(1) 与秋薯相比,从气候角度分析滕州春薯种植采用大棚地膜覆盖的原因。(2) (2)分析滕州秋薯选在8月下旬开始种植,且与玉米套种的原因。(3)指出滕州和围场两地中春薯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地,并说明该地单产较高的原因。【答案】(1)春季气温较低,地膜覆盖可提高地温,缩短生长周期,为夏玉米和秋薯的种植腾出时间;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膜覆盖可保持土壤水分
5、,满足马铃薯生长要求。(2)(秋季天气较冷,)若推迟播种,难以满足秋薯的积温需求;8.9月温度较高,而高秆玉米可为马铃薯遮阳降温。(3)围场(1分)理由:(围场)春薯的生长期较长,露天栽培昼夜温差较大,有机质沉积较多。例2.我国茶园目前普遍存在农药残留超标、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生态茶园的建设是茶业可持续发展的薄弱环节。左图、右图示意我国南方某铁观音原产地的生态茶园。铁观音茶树属于喜阴植物、喜湿怕涝、好酸喜肥。茶园一般在一年中的春、夏、秋季采茶三次,受气候影响,春茶、秋茶较嫩,品质和价格比伏(夏)茶高,香椿树是喜光、深根系的落叶乔木,生长速度较快。我国南方某铁观音茶园
6、正在开展“伏季休茶”“套种椿树”等生态恢复措施提高生态和经济效益。说明茶树间“套种椿树”对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主要作用。【答案】椿树生长速度快,夏季枝叶茂密,能遮荫挡光、挡风改善茶园小气候(增加大气湿度、降低茶园温度);落叶等残体积累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根系可以保持土壤(固定土壤),雨季减缓坡面径流,减轻茶园水土流失,增加花园生物多样性,优化茶园生态环境。垄作垄作法是指在高于地面的土埨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中国华北、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多用于栽培玉米、高粱、甜菜等旱地作物,其他地区主要用于栽培甘薯、马铃薯等薯芋类作物。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其优点:垄台土层厚,土壤空隙度大,不易板结,利
7、于作物根系生长;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增加20%30%,昼间土温比平地增高23,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垄台与垄沟位差大,利于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水以免受旱;地势低洼地区,垄作可改善农田生态条件;种植薯类时因垄作的土壤含水量少于平作,有利薯块膨大。垄台能阻风和降低风速;被风吹起的土粒落入邻近垄沟,可减少风蚀;植株基部培土较高,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倒伏能力。利于集中施肥,可节约肥料。垄作昼夜温差为什么会变大?这是因为:垄作,增大了表面积,白天受光面积大,增温快,夜间散热面积大,降温快,昼夜温差变大;土壤热容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水分和空气的数量,凡水多气少的土壤,热容量就大,增温慢,冷
8、却也慢,温度变化小;反之,土温变化就大。垄上水分减少,昼夜温差变大。 畎(jin)亩法也就是一种垄作法北方抗旱耕作以蓄墒保墒为中心。最早出现的一种抗旱耕作法是畎亩法。畎亩法,由畎和亩两部分组成。畎是沟,亩是垄,畎亩法也就是一种垄作法。这种耕作法对于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两种方式。它的特点是: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就叫做“上田弃亩”。在低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这就叫“下田弃畎”。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抗旱主要体现在“上田弃亩”之中。例3、畎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畎(沟)和亩(
9、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两种方式。图1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读图,完成13题。 1.图1中甲畎亩法有利于 A抗风透光 B保温通风 C抗旱保墒 D排水防涝2.与图1甲相比,乙畎亩法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主要优势是A土壤水分充足 B昼夜温差减小C风力侵蚀降低 D通风透光性好3.影响该地区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土壤 D水分答案:1.C 2.D 3.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1甲畎亩法的特点是:在地势高的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种畎亩法叫做“上田弃亩”,由于水往低处流,把农作物种在沟里,有利于对农作物抗旱保墒。第2题读图可知,甲为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地理】备课素材:常见耕作方式及作用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备课 素材 常见 耕作 方式 作用 2023 2024 学年 高中地理 选择性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