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广东阳江阳西沙扒三期4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陆上集控中心(配套线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





《三峡广东阳江阳西沙扒三期4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陆上集控中心(配套线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广东阳江阳西沙扒三期4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陆上集控中心(配套线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 行)项目名称: 三峡广东阳江阳西沙扒三期4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陆上集控中心(配套线路)建设单位(盖章): 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20年4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的名称,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
2、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三峡广东阳江阳西沙扒三期4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陆上集控中心(配套线路)建设单位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通讯地址阳江市江城区嘉华财智大厦联系电话67传真/邮政编码529500建设地点阳西县上洋镇
3、X605县道旁立项审批部门阳江市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沪发改核准20185号建设性质新建R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号电力供应业D4420占地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301.63其中:环保投资(万元)37.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2.43%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20年8月1. 项目背景三峡新能源阳西沙扒海上风电场工程位于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附近海域,共分五期建设,其中,三峡新能源阳西沙扒三期海上风电场工程装机容量400MW,工程拟安装62台6.45MW风电机组,距离陆域最近约16km,通过1回220kV海底电缆接至陆域,海缆登陆点选址于阳江市阳西县上洋镇,海缆自陆
4、上登陆点后由地下电缆接入拟建的二期500kV陆上集控中心。根据三峡广东阳江阳西沙扒区域海上风电项目的接入系统规划,三峡广东阳江阳西二五期海上风电场共用一座陆上集控中心,海上风电在二期500kV陆上集控中心升压至500kV后,通过1回43km的架空线路接入500kV粤西开关站。本工程新建1回220kV地下电缆,自海缆登陆点至陆上集控中心线路长度约0.73km,由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阳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已同意本项目开展前期工作(阳发改核准20185号,附件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凡新建、改建、扩建对环境有影响
5、的工程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阐明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及工程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环境影响。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本工程属于“其他输变电工程”,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院”)受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委托(见附件1),承担“三峡广东阳江阳西沙扒三期4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陆上集控中心(配套线路)”(简称“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要求,对本工程所在区域进行了现场踏勘,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展开资料收集和调研工作,编制完成本环境影响报告表。2. 项目建设内容
6、本工程新建1回220kV地下电缆,电缆路径自海缆登陆点至陆上集控中心,地下电缆长度约0.73km。2.1地下电缆本工程地下电缆具体走向如下:地下电缆从阳西电厂生活区东南侧的海缆登陆点出发,沿阳西电厂生活区东侧围墙外向北走线至X605县道,下穿X605县道后沿X605北侧向西走线至陆上集控中心进站道路东侧,沿进站道路东侧向西北走线后接入陆上集控中心,地下电缆路径见附图2。地下电缆型号为HYJQF41-F-127/220-31000+OFC交联聚乙烯光电复合电缆,内含236芯光缆。本工程1回地下电缆将敷设至新建的电缆沟内,与后续四、五期工程的另外2回电缆采取同一电缆沟布设的方式,三五期3回地下电缆
7、在电缆沟内布设方式见图1。图1 本工程电缆沟断面图2.2 电缆沟本工程配套建设电缆沟,用于敷设地下电缆,走向同地下电缆,长度约为0.73km。电缆沟基底宽度2.6m,电缆沟内部规格为长度2.0m、高度1.5m,电缆沟顶部覆土厚度0.8m。电缆沟垫层为100mm厚C20混凝土,底板及侧壁厚度200mm;顶部盖板为预制板,厚度200mm,电缆沟每隔30米设置绅缩缝一道,沟底每隔10米设置渗水井一个;设置电缆井2座,电缆井规格为长3.3m、宽1.7m。3.工程施工3.1工程占地及土石方量本工程占地仅为临时占地,临时占地范围主要为电缆沟开挖施工期间的扰动范围。电缆沟开挖土方沿沟两侧堆放,地下电缆敷设施
8、工临时占地面积约4672m2。电缆沟开挖土方5606m3,回填土方1402m3,弃土4204m3。弃土均用于拟建陆上集控中心内现状坑塘的回填用土。3.2施工工艺及方法本工程施工工艺主要包含新建电缆沟及地下电缆敷设。(1)新建电缆沟本工程电缆沟施工工序为:前期准备测量定位撒灰线机械开槽人工平整沟底垫层铺设墙体钢筋制作安装墙体模板安装墙体混凝土浇筑墙体砂浆抹面预制盖板安装顶部土方回填。电缆沟开挖时采取机械开挖与人工开挖相结合的方式,电缆沟穿越县道处采取非开挖顶管的施工方式。(2)地下电缆铺设地下电缆运至施工现场后采取人工敷设方式安装至电缆沟内预定位置,电缆敷设在电缆沟建设过程中穿插进行,敷设完成后
9、进行电缆沟顶部预制盖板的安装,再完成土方回填并恢复沿线原貌。3.3运行期管理人员本工程运行期不新增管理人员,由二期陆上集控中心配备1名工作人员负责开展定期巡视和检修。3.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本工程总投资约301.63万元,预计2020年4月开工,2020年8月投入运营。4. 政策法规等相符性分析4.1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本工程为陆上集控中心的220kV配套进站线路,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的“第一类鼓励类”中的“电网改造与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4.2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相符性分析本工程已列入了阳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大项目,工程建
10、设有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保障阳江市多元化的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工程建设符合阳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4.3与阳江十三五电网规划相符性分析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建成投产后,作为可再生能源电源点直接接入阳江负荷中心变电站,为阳江电网供电,有助于就近消纳,缓解省网的供电压力,改善当地电源结构,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因此,本工程建设符合阳江“十三五”电网规划的要求。4.4与阳江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相符性根据阳江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本工程建设位置不涉及已有和新增的生态公益林,因此,本工程建设与阳江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
11、相符。图2 本工程与公益林位置关系图4.5工程布置环境合理性分析本工程为地下电缆,线路全长0.73km,主要沿阳西电厂生活区围墙东侧、县道及进站道路敷设,施工及运行维护较便利,并减少对现有植被的破坏和对环境的影响。因此,本工程综合考虑了地形地貌、交通条件、施工和运行等因素,在确保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经济合理的前提下采用地下电缆,线路路径不涉及环境敏感区、生态红线控制区,符合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符合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的要求,因此,本工程线路路径布置环境合理。本工程电缆路径沿线现状为空地及绿化带,环境现状见附图2及附件6。与本工程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
12、工程为新建工程,位于阳江市阳西县上洋镇X605县道旁,工程沿线区域无与本工程有关的原有污染,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X605县道过往车辆产生的噪声及尾气。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形、地貌与地质阳江市地处丘陵地带,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向南海部倾斜,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2.7%,丘陵约占26.0%,冲积及海积平原约占22.17%,其他占9.1%。本工程位于阳江市上洋镇海域沿岸,以冲海积沙丘为主,植被较茂盛,垂直岸线方向从海域往岸域延伸至规划场址,岸域地表高程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整体上地形较为舒缓,无突降的海沟分布,场
13、址所在区域地貌形态简单,地形较为起伏,高程在38m间,场地地貌类型单一,地势相对平坦,但场区局部软土发育,综合评价场地稳定性一般,适宜本工程陆上集控中心的建设活动。场区属滨海冲积平原,土壤地质成因以淤积土、海积沙土和残积土为主。土壤类型以赤红壤为主、沿海分布盐渍土和风沙土。土壤粘性较大,表层覆盖较厚的第四系沉积层,主要为近代泻湖相沉积的粘土和中粗砂,近代海相沉积的粉质粘土和粉细砂,下伏基岩为寒武系八村群片岩。陆上集控中心勘测深度内揭露的地层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海积沉积物,下伏基岩为云母片岩,结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陆上集控中心区域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加
14、速度为0.1g,对应的基本烈度为VII度。2、气候气象阳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气候明显,光照时间长,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季长;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季风活动明显,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多吹偏南风;冬春有旱,夏秋易涝。年平均气温23,最高气温 38.3,最低气温 3.7。 年平均相对湿度 78%,年平均雷暴日 68天。年主导风向是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是东南风。年平均降雨量 2346mm,主要雨季是 49 月。风速、风向全市年均风速为 2.9m/s,瞬时最大风速达33m/s。台风是阳江市主要的灾害性天气。阳江站多年平均蒸发为1912mm,冬季为 841mm,占多年平均蒸发量的44%。3、水文水
15、系阳江市河流密集,水系发育,水资源十分丰富,集雨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28条,多发源于北部山区,上游河床陡峭,天然落差大、洪水暴涨暴落,常因山洪暴发成灾,中下游河床平缓,容易淤积,是洪涝灾害易发区。流域内大小河 流众多,其中干流有7条,一级支流13条,二级支流7条以及三级支流1条。另有上洋河、儒洞河、洋边河、北桂河、三合河等5条集雨面积 100km2以上河流独流入海。本工程所在位置靠近海边,利用闸坡海洋站历年潮位观测资料分析,潮位特征如下:历年最高潮位3.99m(1985高程,下同),历年最低潮位-1.45m;多年平均高潮位1.36m,多年平均低潮位-0.19m,多年平均潮位0.52m,
16、多年平均潮差1.55m,最大潮差4.36m;平均涨潮历时5h50min,平均落潮历时6h35min。4、植被、生物多样性工程区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植被常绿针叶林有马尾松-桃金娘、岗松-芒萁群落和马尾松-岗松、桃金娘-鹧鸪草群落。常绿季雨林有黄桐、胭脂、假苹婆、阴香、山乌桕、麻楝、豺皮樟、大叶白颜树、青果榕、鸭脚木群落、猴耳环、降真香、大沙叶、剑叶灰木、山杜英、臀果木、交让木、对叶榕、红鳞蒲桃、猪肚刺、广东刺格、牛耳枫、槁木姜、粘木、青蓝、凹叶红豆、大头茶、春花群落。竹林有托竹群落和黄竹仔群落。常绿灌丛有豺皮樟、桃金娘、降真香、虎皮楠、春花、假鹰爪、大叶算盘子、毛果算盘子、鸦胆子及
17、盐肤木等。草丛有五节芒,野古草、纤毛鸭咀草群落,鹧鸪草、蜈蚣草群落和野谷草、野香茅、纤毛鸭咀草群落。灌草丛有桃金娘、岗松-芒萁群落和桃金娘-鳞莎草、鹧鸪草群落。砂生草丛有厚藤、白背荆,髭刺、绢毛飘拂草群落和露兜勒、仙人掌群落。湿性草丛有短叶茳芏群落和芦苇群落。本工程位于阳江市境内,动物资源以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和鼠类为主,无国家级或省级保护动植物,植被多为当地常见经济作物及野生灌草丛,评价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电磁环境根据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8、工程检测中心于2019年8月完成的工程所在区域的三峡新能源阳西沙扒二期4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陆上集控中心工频电磁场检测报告,本工程地下电缆沿线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分别在0.1471.427V/m和0.00870.0114T之间,电磁环境敏感目标阳西电厂生活区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分别在0.1471.297V/m和0.00870.0088T之间,均远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规定的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和工频磁感应强度100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详见电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2)声环境监测点位:根据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检测中心于20
19、19年8月完成的工程所在区域的三峡新能源阳西沙扒二期4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陆上集控中心噪声检测报告,选取位于本工程地下电缆沿线的3个监测点位,监测点位见附图4。监测时间:2019年8月15日;天气:晴;监测仪器:AWA6228型多功能声级计,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检定,在检定有效期内;监测方法: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关监测要求。测量结果见表1及附件4。监测结果显示,拟建电缆沿线昼、夜间实测等效连续噪声值分别为4750dB(A)和4445dB(A),敏感目标阳西电厂生活区处昼间及夜间噪声监测值分别为4750dB(A)及4445dB(A),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
20、96-2008)中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限值要求。表1 本工程区域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dB(A)测点编号监测点名称监测值修正值评价标准达标分析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N1阳西电厂生活区东侧围墙外1m处(南)47.343.647446050达标达标N2阳西电厂生活区东侧围墙外1m处(北)49.944.750456050达标达标N3陆上集控中心东厂界外(南)49.444.349446050达标达标(3)地表水根据中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于2018年秋季进行的青湾仔工业排污功能区及其他海域的水质监测,其中监测点位1、2位于青湾仔工业排污功能区内,监测点位1及2位置见图3,由监测点位1
21、、2的数据可知,海水中pH、DO、COD、石油类、非离子氨、活性磷酸盐、硫化物、镉、总铬、汞和砷的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良好,本工程所在的青湾仔工业排污功能区水质监测指标均达到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三类标准。图3 水质监测点位示意图(4)环境空气根据阳江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7年度),2017年阳江市SO2、NO2、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8ug/m3、19ug/m3、48ug/m3、33ug/m3;CO的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为1.4mg/m3,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为167u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22、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的污染物为O3(日最大8小时平均为160ug/m3),2017年阳江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如下表所示:表2 2017年阳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基本污染物名称地方基准环境质量公告数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达标情况SO28ug/m360达标NO219ug/ m340达标PM1048ug/ m370达标PM2.533ug/ m335达标CO1.4mg/ m34达标O3167ug/ m3160超标由表2数据可知,SO2、NO2、PM10、PM2.5、CO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但O3的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峡 广东 阳江 阳西 沙扒三期 400 MW 海上 电场 项目 陆上 中心 配套 线路 环境 影响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54755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