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师说》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0.2师说课后巩固练习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课文相关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反对党八股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为党八股画像,态度鲜明,语言诙谐幽默。B拿来主义一文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的比喻来阐明抽象的道理,是本文写作上突出的特点。比如将文化遗产中的糟粕比作“鸦片”,告诫国民应销毁,给人以深刻的启示。C师说作者从古学师道中提出观点,接着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再以孔圣崇道的事例进一步论证了“圣人”无常师。D读书:目的和前提主要论述了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
2、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二、小阅读-课内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赤壁赋中苏轼夜游黄州赤壁,借“赤壁”之游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人生的思考。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C师说 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3师说最后一段与前面两段有什么关系?三、情景默写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师说中,韩愈准确分析了士大夫们不愿意从师的心理: , 。(2)静女中,表现抒情主人公未见到心上人时的一筹莫展、徘徊彷徨的
3、句子是: , 。(3)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善用比喻,其中有一处借以表现了自己脱离官场、终于获得自由的庆幸和欢快: , 。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师说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
4、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材料二:续师说黄宗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
5、,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浮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侍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
6、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有删改)【注】欧曾: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兔园蒙师:指知识浅陋的读书人。朱陆: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B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C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D传道受业/解惑/
7、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议论为主,主要针对社会上某些问题表达观点,寓意深刻,写法灵活。B“句读”,古人指文辞的停止和停顿处。语意未尽而需停顿处为“句”,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C“或师焉”的“师”名词作动词,意为“向老师学习”。D“则耻师焉”与“相率而耻不为师”的“耻”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7根据原文意思,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黄宗羲列举随便谩骂欧阳修、曾巩,肆意诋毁朱熹、陆九渊的事例,批判轻浮浅陋、以肆无忌惮为高明的学风。B韩愈引用“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观点。C
8、黄宗羲认为自己年纪大,很少时间去学习,如受别人盛情推荐夸奖而为人师,自己是不会做出这般羞耻的事。D两篇选文皆是开篇点明文章主旨,强调从师的必要性,结尾也都交代了自己写作的缘由。8把文中画横线的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9韩愈和黄宗羲均认为“师道之不传”,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
9、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
10、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请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开篇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11、,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此段首言不仅要勤学更要经常练习,强调知行合一之道;次言欢迎各位远来学习,表达孔子善待弟子及朋友的处世之道;再言弟子初次相聚不因互不了解而闹矛盾,申述大家反求诸己,和睦相处的君子之道。这段话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大有“始正面未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文心雕龙隐秀)的神采。这三句话并非彼此独立的教诲,而是气脉相互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曰开场白,故被弟子置放卷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