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离骚(节选)》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骚(节选)》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离骚(节选)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一、情景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 ”。(2)杜甫蜀相中“ , ”两句,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武侯祠庄严肃穆的气氛,抒发凭吊情怀。(3)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借新鲜的桑叶来比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 , 。”(2)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3)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是“ , ”。二、选择
2、 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继诗经后,中国南方又产生了一种新兴诗体楚辞。楚辞以屈原、宋玉的作品为主,也收集了后代一些文人模仿屈宋的作品。楚辞在形式方面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第一种形式是“骚体”。“骚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离骚在内容和感情特色上,主要表现为以美人香草为喻托,表达了悲秋的摇落无成之慨、对理想的追寻以及殉身无悔的志意。离骚的句子较长,大致是“兮”字的前后各六个字。因为句法的扩展,篇幅也随之延长,这就使得这种诗歌有了散文化的趋势。于是楚辞中的骚体,就逐渐从诗歌中脱离出来,发展为赋的先声。楚辞的另一种形式是“楚歌体”。“楚歌体主要指的是楚辞中的九歌这一组诗。它本是楚地祭祀鬼神时由男
3、女巫师所唱的巫歌,多用爱情的口吻来叙写一种期待和召唤的浪漫感情,因而能够引发人们许多方面的联想。九歌的句子、篇幅都比离骚短,最常见的是“兮”字前后各三个字为主。后世的九歌成为七言诗的源头。总之,“骚体”与“楚歌体”代表了楚辞中两种不同的形式。无论是“骚体”或是“楚歌体”,都大量使用了“兮”等语气词。由于语气词的间用,给楚辞增添了一种飞扬飘逸的风采。3根据以上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离骚的三个特点,每处不超过8个字。4文中画线的句子有四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三、句子默写5补写下列名句。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 , 。 ,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
4、所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节选)(2)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3)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5)是日也, ,惠风和畅。(王羲之兰亭集序)四、小阅读-课内7下面对文章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怀王贤愚不分,没有主见,轻信挑拨。群臣妒忌贤才,投机取巧,毫无原则。这些让屈原感到心灰意冷、前途渺茫、心生死意。B屈原通过回顾自己的遭遇,表明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和“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抒发了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C诗人发
5、挥想象,塑造自我形象,“蕙襄”“揽茝”“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异花香草装饰自己,表现了诗人美好的精神世界。D这两段是屈原集中表白自己的心志,感情表达最直接、强烈的段落。诗人多用对偶手法,呈现出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8下列对离骚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善于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如“冠之岌岌”“佩之陆离”,有力地突出了诗人高洁的品质。B“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写出了诗人后悔的心情,如此昏庸的君王,如此奸佞的小人,怎能与之为伍呢?故诗人决定返回原路,即不同流合污。C该诗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崇高的理想,峻洁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体现了浪漫主义
6、的创作精神。D该诗不仅有揭露,有谴责,有绝不向反动势力屈服和不变志从俗的坚强决心,还有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感。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离骚(节选)文本二: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7、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
8、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节选)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B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C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D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
9、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10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首最长的政治叙事诗。B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C总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时把头发扎成丫髻,称总角。在氓的“总角之宴”中是指代少年时代。D时辰,是中国古代计时单位。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等于两小时。孔雀东南飞的“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两句,其中的“黄昏”“人定”是十二时辰中的两个时辰。11下列对“文本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10、一项是()A这部分主要交代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外因和内因,并对离骚的内容做了高度概括。B屈原文约、辞微,志洁、行廉,这些在他的辉煌巨著离骚中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C与屈原同列的上官大夫企图强取屈原草拟的宪令底稿,目的是要抢占屈原的功劳,在楚怀王面前与屈原争宠。D屈原在离骚中称颂远古的帝喾,中古的齐桓,近古的汤、武,意在讽刺楚国的时政,暗喻国君不贤,表现了屈原追求“美政”的政治理想。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13司马迁极高地评价屈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