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矿区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过程监管技术规范(T-GDAEPI 21—2023).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有色金属矿区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过程监管技术规范(T-GDAEPI 21—202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色金属矿区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过程监管技术规范(T-GDAEPI 21—2023).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13.020.40CCS Z50团体标准有色金属矿区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过程监管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upervision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remediation process in nonferrous metal mining areas2023-12-18 发布2024-01-17 实施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 布T/GDAEPI 212023T/GDAEPI 21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原则、工作流程和监管要求.25工程实
2、施过程的环境监管.46地下水污染预防性监管.67地下水污染防治和修复的监督性监管.118地下水防治与修复的后期监管.12附录 A(资料性)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基本情况表.14附录 B(资料性)有色金属矿区地下水监测一般指标和常规特征指标.15附录 C(资料性)基于美国 EPA 的 DRASTIC 指标体系法的有色金属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16附录 D(资料性)有色金属矿区地下水重金属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和分级.18参考文献.19T/GDAEPI 21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
3、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山大学、广东省水文地质大队、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省环境地质勘查院、广东自远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有色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心、产学研(广州)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董家华、罗海林、陈志良、邹奇、王诗忠、金超、梁明易、李宇、钟志强、胡启智、黄春庆、尤永春、刘浔、卢胜华、钟杰玲、于波、林泽群、汪礼民、杨鹏坤。T/GDAEPI 2120231有色金属矿区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过程监管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有色金属矿区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过程监管(以下简称
4、“过程监管”)的基本原则、工作流程和监管要求、工程实施过程的环境监管、污染预防性监管、污染防治和修复的监督性监管以及地下水防治和修复的后期监管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开展有色金属矿区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工程的相关方及有关监管部门对有色金属矿区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全过程监管。非有色金属矿区地下水的污染防治与修复过程监管工作参考使用本文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HJ 168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630环境监测质
5、量管理技术导则RB/T 214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矿山开采区mining area矿石采掘及堆存场、矿山工业设施场地、废石堆放场等与矿山开采、加工相关的全部区域。3.2尾矿库tailing pond用以贮存有色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开采后排出尾矿的场所。3.3过程监管process supervision采用工程、技术和政策等管理手段,对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过程建立一个涵盖全部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体系。3.4地下水环境监测井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ell为准确把握地下水环境
6、质量状况和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分布变化情况而设立的监测井。来源:HJ 16420202020,3.7T/GDAEPI 21202323.5地下水防污性能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地下水防止某种或某类污染物污染的能力。4基本原则、工作流程和监管要求4.1基本原则4.1.1规范性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过程监管、污染预防性监管和监督性监管的主体、流程、内容等,保证过程监管的科学性和客观性。4.1.2针对性针对有色金属矿区特征污染物和潜在污染物特征,制定针对性的有色金属矿区地下水污染预防、调查、治理、修复和监管的技术方法,为有色金属矿区地下水环境监管提供依据。4.1.3
7、系统性综合考虑监管对象、监管方法、时间和经费等因素,结合当前科技发展和专业技术水平,使过程监管工作切实可行,满足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监管需要。4.2工作流程过程监管的工作程序可按图1实施。T/GDAEPI 2120233图 1有色金属矿区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过程监管工作程序4.3监管要求4.3.1监管范围4.3.1.1过程监管范围主要为矿区内应治理与修复的地下水区域及治理、修复过程中可能受扰动的区域。T/GDAEPI 21202344.3.1.2地下水预防性监管的范围一般为有色金属矿区边界范围内,如有特殊要求的,可以适度扩大监管范围。4.3.1.3地下水监督性监管的范围主要为纳入监督性管理的区域,
8、必要时可扩展到所在的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4.3.1.4地下水后期监管的范围可参考预防性监管范围,必要时可包括可能对矿区周边地下水、地表水及土壤产生影响的范围以及治理修复工程影响的区域范围。4.3.2监管对象4.3.2.1地下水需要监管的地下水主要是有色金属矿区防治与修复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包气带水、潜水或经地下径流汇流到下游汇集区的浅层地下水,对于污染较重并疑似深层地下水可能受到污染或地质结构有利于污染物向深层土壤迁移的区域内的深层地下水也要考虑。4.3.2.2地表水需要监管的地表水主要为场地边界内流经或汇集的地表水,对于污染较重或防治修复过程中可能影响流经场地下游或周边地表水的也要考虑影响区内的
9、地表水。4.3.2.3土壤防治与修复工程前后期监管及监督性监管的土壤主要包括矿区采选区的表层土壤,如是硐采的,还要考虑采集面的土壤,在工程实施过程监管的土壤包括表层和深层土壤,具体的深度划分应根据环境调查时的结论及工程施工设计确定。4.3.2.4废弃物过程监管的对象还应考虑相关的废弃物,包括矿区内的采矿废石、废渣、尾矿库的尾矿砂,残留在废弃设施、容器及矿井内的固态、半固态及液态化学物质以及防治与修复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废水、废渣等。5工程实施过程的环境监管5.1可行性分析5.1.1技术可行性分析评估有色金属矿区地下水防治与修复工程(以下简称“防治与修复工程”)的技术可行性,可采用实验室小试、现
10、场中试和模拟分析评估等方法分析评估治理、修复工程设计方案、技术筛选、施工方案等的技术可行性,具体可参照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作指南(试行)执行。5.1.2环境影响的可接受性对防治与修复工程施工期、运行期的环境影响进行总体评价。如近期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可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相关内容和结论判断环境影响的可接受性;未开展的,可参照HJ 2.1、HJ 19、HJ 610及HJ 964等相关内容和要求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防治与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可接受性。T/GDAEPI 21202355.1.3环境目标的可达性通常根据防治与修复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等确定的环境目标来评价可
11、达性。分为以下几种情形:没有设定地下水目标的,根据有色金属矿区的位置和功能选择不同的控制目标,农田灌溉、矿泉水等功能区域的地下水可参考 GB 8537 等相关标准制定目标;设定地下水目标的,根据地下水环境目标进行地下水污染修复;不具有饮用、灌溉等地下水使用功能且不影响水环境功能的地下水污染区域,采用风险评估方法确定风险防控目标,风险评估模型可采用 HJ 25.3 和 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指南中的模型;地表水环境的评价目标根据监管水体的水环境功能区来确定,未划定水环境功能区的可根据实际功能来确定需要达到的水质目标;土壤环境目标可参照土地利用规划功能确定。注:参考工程验收报告和工程实施效果评
12、估报告相关内容进行目标可达性分析,必要时要开展现场探勘和采样监测分析,根据地下水调查监测数据及趋势预测结果开展工程运行状况分析,判断矿区地下水修复工程的目标可达性。5.2工程实施阶段的环境监测5.2.1工程施工和运行阶段的环境监测5.2.1.1对防治与修复工程运行情况进行维护,开展运行过程中的监测,确定监测指标,设置监测井和采样点。5.2.1.2地下水建井、布点、采样可参照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作指南(试行)第七章和 HJ1642020 关于矿山地下水的相关要求执行。5.2.1.3监测指标除了常规指标外,还应选择特征污染物,可采用工程设计、施工方案中确定的相关目标指标,监测标准和方法参照 G
13、B/T 14848 执行。5.2.1.4一般情况下,矿区内或周边有地表水流经的,要同步采集地表水水样,采样和分析方法参照HJ/T 91.2 执行。5.2.1.5开展土壤的采样分析工作,采样和分析方法可参照 HJ/T 166 执行。5.2.1.6开展废弃物的采样分析工作,固体废弃参照 HJ/T 20 执行;废水采样和分析方法参照 HJ/T 91.2执行。5.2.1.7在防治与修复工程运行初期,地下水宜采用较高的监测频次,一般每半个月一次;运行稳定期可适当降低监测频次,可选择每个月一次;运行后期可按季度进行监测,每个季度一次。若出现防治效果低于预期、污染扩散等情况,应适当提高监测频次。地表水和土壤
14、采样可在工程运行前、后采样监测两次。5.2.2工程验收和评估阶段的环境监测5.2.2.1有色金属矿区地下水工程验收和评估阶段地下水的采样井尽量利用现有的地下水环境监测井(以下简称“监测井”),可在预防性监测、监督性监测及治理与修复工程施工、运行阶段建设监测井中选择,必要时再参照 HJ 1642020 中关于矿山监测的内容和要求建设新井。5.2.2.2采样点的数量根据工程性质、所涉及范围、主要污染物类型及污染程度确定,通常情况下在修复区域上游采样点不少于 1 个,修复区域内采样点不少于 3 个,修复区域下游采样点不少于 2 个,对于非连续区域则依照不同区域进行考虑,对于应增加额外地下水监测点位的
15、项目,可按 HJ 1642020的要求执行。T/GDAEPI 21202365.2.2.3在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应避免直接向污染水体投加有毒有害物质,避免对周围地下水和土壤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必要时在工程验收和评估结果的地下水监测中增加所使用化学药剂的监测。5.2.2.4工程验收和评估阶段的地表水和土壤监测参考工程施工、运行阶段。5.3工程实施的环境效果评价防治与修复工程实施的环境效果评价内容和方法可参照T/GDAEPI 20。效果评估单位和防治与修复单位不能为同一家单位。5.4工程的环境效益评价5.4.1评价内容环境效益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对地下水污染阻断、防控和水质改善的效果,对水文地质脆弱性改
16、善,风险防控的效果以及对周边地表水质量提升的效果等。5.4.2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两方面,通常结合使用。定性方法主要是对改善效果、效益的定性判断和结论性的描述,定量方法可采用对比分析、指标评价、技术经济计算和环境价值评价方法等。5.5工程验收后的环境监管5.5.1基本要求防治与修复工程施工完成后,应开展工程运行维护、运行监测、趋势预测和运行状况分析等。防治与修复工程验收通过后至少再监测两年,结合后期监管,形成完整的过程监管。5.5.2监管频次和方法监测井可利用防治与修复工程施工、运行阶段建设监测井,原则上采样频次为每季度一次,两个批次之间间隔不应少于1个月,对于地下水流场变化较大的地块
17、,可适当提高采样频次。采样、监测方法参照HJ 1642020的要求执行。6地下水污染预防性监管6.1监管主体在产的有色金属矿区地下水污染预防性监管一般由经营方负责委托具有地下水监测资质的第三方单位按要求开展监管工作;废弃的或无主的有色金属矿山,可由生态环境或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地下水污染预防性监管工作。6.2现场调查考察有色金属矿区现状,特别关注前期地块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后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周边地下水体的变化情况。地下水预防性监管的范围为有色金属矿区边界内,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区域水文地质和环境现状调查,具体可参照T/GDAEPI 17执行。6.3监测分析6.3.1监测点布设要求T/
18、GDAEPI 2120237有色金属矿区地下水监测点布设主要遵循以下要求:地下水污染预防性监测点总体上能反映监测区域内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地下水监测点不宜变动,尽可能保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综合考虑监测井成井方法、当前科技发展和监测技术水平等因素,考虑实际采样的可行性,使地下水监测点布设切实可行;定期(如每 5 年)对地下水质监测网的运行状况进行一次调查评价,根据最新情况对地下水水质监测网进行优化调整;地表水监测点的布设宜参考 HJ/T 91.2 执行。6.3.2地下水监测点布设位置地下水污染预防性监测点一般应布设在矿井的主要含水层或受矿区活动影响较为显著的含水层中,当存在多个含水层时,应根据
19、监测目的与要求、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大小等分层布设监测点。在以含水层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地区、地下水污染严重地区以及地下水水质特征差异显著的区域应布设监测井。可考虑监测区域、水文地质单元、水文地质条件等差异进行监测点的分类布设:a)对于面积较大的监测区域,沿地下水流向为主与垂直地下水流向为辅相结合布设监测点;b)对同一个水文地质单元,可根据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布设控制性监测点;c)在尾矿库所在水文地质单元的地下水流向上游、两侧及下游分别布设监测点,以评估地下水的污染状况;d)岩溶区监测点的布设重点在于追踪地下暗河出入口和主要含水层,按地下河系统径流网形状和规模布设监测点,在主管道与支管
20、道间的补给、径流区适当布设监测点,在重大或潜在的污染源分布区适当加密地下水监测点;e)裂隙发育区的监测点尽量布设在相互连通的裂隙网络上。6.3.3地下水监测点布设方法根据有色金属地下水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地下水监测点的布设。a)孔隙水和风化裂隙水监测点布设方法如下:1)采矿区、分选区和尾矿库位于同一个水文地质单元的,在矿山影响区上游边界布设 1 个对照监测点,不少于 3 个污染扩散监测点,地下水下游及两侧的地下水监测点均不应少于 1 个;2)尾矿库下游 30 m50 m 处布设 1 个监测点,以评价尾矿库对地下水的影响;3)采矿区、分选区和尾矿库位于不同水文地质单元的,在矿山影响区和尾矿
21、库影响区上游边界 30 m50 m 处布设 2 个对照监测点,不少于 3 个污染扩散监测点,地下水下游及两侧的地下水监测点均不少于 1 个;4)采矿区与分选区分别设置 1 个监测点以确定其是否对地下水产生影响,如果地下水已污染,应加密布设监测点,以确定地下水的污染范围。b)岩溶水监测点布设方法参照 HJ 1642020。c)构造裂隙水:参见岩溶水的布点方法。6.3.4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设与管理6.3.4.1监测井建设监测井的建设要求如下:T/GDAEPI 2120238a)监测井建设应遵循一井一设计,一井一编码的原则。在充分搜集掌握拟建监测井地区有关资料和现场踏勘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所
22、有监测井统一编码;b)监测井建设深度应满足监测目标要求。监测目标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应做好止水,监测井滤水管不应越层,监测井不应穿透目标含水层下隔水层的底板;c)监测井的结构类型包括单管单层监测井、单管多层监测井、巢式监测井、丛式监测井、连续多通道监测井;d)监测井建设包括监测井设计、施工、成井、抽水试验等内容,参照 DZ/T 0270 相关要求执行。6.3.4.2监测井管理监测井管理要求如下:a)对每个监测井建立环境监测井基本情况表,具体内容参见附录 A。监测井的撤销、变更情况应记入原监测井的基本情况表内,新换监测井应重新填写环境监测井基本情况表;b)每年应指派专人对监测井的设施进行维护,设施
23、一经损坏,应及时修复;c)每年测量监测井井深一次,当监测井内淤积物淤没滤水管,应及时清淤;d)每 2 年对监测井进行一次透水灵敏度试验;e)当向井内注入灌水段 1m 井管容积的水量,水位复原时间超过 15min 时,应进行洗井;井口固定点标志和孔口保护帽等发生移位或损坏时,应及时修复。6.3.5监测采样6.3.5.1采样方法地下水的采样方法、使用的仪器设备可参照以下有关标准规范执行。a)地下水采样方法参照 HJ 1642020 附录 C。已有管路监测井采样法适用于地面已连接了提水管路的监测井的采样,普通监测井采样法适用于常规监测井的采样,深层/大口径监测微洗井法适用于深层地下水的采样。b)若无
24、同类型地下水采样仪器设备,可采用经国家或国际标准认定的等效仪器设备。c)地表水和土壤的采样方法可分别参照 HJ/T 91.2、HJ/T 166 执行。6.3.5.2地下水样品采集地下水样品采集要求如下:a)样品采集一般按照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重金属和普通无机物的顺序采集,具体参照 HJ 1019 及 HJ 1642020 附录 C 的采样过程;b)有色金属矿区预防性监测采集的地下水、地表水及土壤样品的保存、运输、交接和储存参照HJ 1642020、HJ/T 91.2、HJ/T 166 的相关规定执行。6.3.6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6.3.6.1监测项目有色金属
25、矿区地下水、土壤等的监测项目可根据情况,参照相关标准中的项目选择使用。a)地下水监测项目主要参照 GB/T 14848 的常规项目和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以常规项目为主,不同矿区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特征污染物。同时为便于水化学分析审核,T/GDAEPI 2120239还应补充钾、钙、镁、重碳酸根、碳酸根、游离二氧化碳等项目,一般指标和常规特征指标具体参见附录 B。b)地下水环境监测时的气温、地下水水位、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嗅、味、浑浊度、肉眼可见物等监测项目为每次监测的现场必测项目。c)地下水中的潜在特征项目参照 HJ 1642020 相关要求确定,可根据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色金属矿区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过程监管技术规范T-GDAEPI 212023 有色金属 矿区 地下水 污染 防治 修复 过程 监管 技术规范 GDAEPI 21 202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