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52套苏教版.zip
1第一单元 数一数第一单元 数一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数数活动,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 10 以内的物体或人,初步学会口头用110 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分类、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感受用“数”描述现实生活问题的重要性和独特性。3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内容的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数出个数在 10 以内的物体或人、这是儿童进入小学后第一次接触的数学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大都有一些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基础,一般也能数出 10 以内各数。本单元的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学习、初步建立数学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本单元的数一数,可以为后面正式学习认数和计算做一些准备,也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 10 以内数的已有认识,从而为今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供依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场景图所提供的信息,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因为回答这两个问题不仅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而且需要正确运用已有的数数经验,能客观反映学生对 10 以内数的认识水平。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活动需要学生在物体、人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而这个过程有一定的抽象性。这部分教材主要有如下特点: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数数的素材。儿童乐园是儿童喜欢的游乐场所。选择这个场景中的物体或人让学生数一数,符合刚入学儿童爱“玩”、熟悉“玩”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主动参与观察和数数等活动。2把数数与具体数量的认识相结合。数数是数学学习的起点之一,数一数也是计数和认数活动中最为基本的方法,而实际情境中的数数活动离不开物体的具体数量。教材通过巧妙的场景设计,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一些具体的数量,如 3 匹木马、4 架飞机、5 只蝴蝶、7 朵花等,知道表示物体的数量,通常需要把数和合适的单位名称结合起来,这就为2今后的学习做了有效的孕伏。3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场景图下面把同类物体或人用“小图”呈现出来,要求学生画出相应个数的点来表示物体的数量,根据给出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的物体(或人)。这样,既能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又能使学生感受分类数数的方法,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感悟数的抽象过程。【教材说明】这部分教材是一幅看上去简洁但信息又很丰富的场景图。图中有葱笼的树木、飞舞的蝴蝶、自由的小鸟、开心的小朋友,充满着生机。这样的场景图有利于引发学生快乐的回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图中的物体和人的数量可以分别用 110 这 10 个数来表示。依次数一数,可以使学生丰富对 110 的已有认识,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来说明物体的多少。同时,教师也可以从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已有基础,便于确定进一步教学的起点。场景图下面的 10 幅小图是按 110 各数的顺序呈现的儿童乐园里的各种物体和人,小图的下面又配有与人或物体的数量相对应的点。用圆点表示人或物体的数量,一是因为学生还没有正式学习认数,所以不宜把相应的数写出来;二是为了让学生在物体、人与圆点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初步体会数的抽象过程。有些小图的下面没有配以相应数量的圆点,有些点子图上没有配以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这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找一找、数一数或画一画,以吸引学生更加认真地观察、思考,逐步培养数数的能力。在小图和相应点的编排上,教材还注意了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的层次。滑梯、秋千、木马都是既有小图又配有相应个数的圆点;飞机、蝴蝶、小鸟、气球只有小图而没有给出相应个数的圆点;鲜花、树木和小朋友只给出了相应个数的圆点,却没有给出小图。这样编排是为了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方法,自主体会数、圆点、物体(人)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 1 课时进行教学。2教学时,要从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数数,并注意组织交流。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使他们产生兴趣。接着让学生试着数一数其中人或物体的个数,注意不要限制数什么和怎样数,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组织交流各种物体和人的个数以及数数的方法,并对学生数数的方法进行评点,帮助他们在此过程中不断改善自己数的方法,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由于小鸟和人在画中比较分散,所以小鸟的只数和人的个数比较难数,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3在学生交流数数结果的基础上,可以组织他们按照物体或人的数量的多少,从小到大再分别数一数、说一说。接着观察前三幅小图下的圆点,让学生说说每幅小图画的是什么,下面的圆点各是什么意思。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小图里的物体在场景图中找一找,依次数一数、说一说。结合找、数、说的过程,画出相应个数的圆点,或说出与圆点对应的空白小图中应该是什么、有多少个,体会圆点的个数就表示物体或人的数量,感受从具体的人或物体3抽象到圆点再抽象到数的过程。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场景图中的物体(人)、小图和圆点三者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表达完整。由于学生刚刚入学,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小图、圆点的呈现方式和次序等方面要注意适当变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有关场景图的教学环节完成之后,还可引导学生再数一数教室里、校园里个数在 10以内的物体,鼓励他们用画勾或画点等不同方式将这些物体的个数记录下来,并和同学交流。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这些活动,因为这既是数学实践的过程,也是熟悉校园环境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对 10 以内数的感性认识,更快融入小学学习生活。(三)评价建议本单元评价主要应关注学生能否正确数出个数在 10 以内的物体;能否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并有序地进行数数;能否用圆点正确表示数数的结果;能否正确使用 10 以内的数和他人交流数数的结果。此外,还应关注学生对数数活动的好奇心,以及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评价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比如交流数数的过程和结果时,要让学生说说数的是什么,是怎样数的,以便于评价其观察能力和数数方法。1第 1 课时 数一数第 1 课时 数一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3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数数活动,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 10 以内的物体或人,初步学会口头用 110 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2.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分类数数、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感受用“数”描述现实生活问题的重要性。3.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会按顺序数出 10 以内的数。难点: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儿童乐园吗?在儿童乐园里你们都玩了些什么?今天老师也要带你们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瞧一瞧、看一看,大家想去吗?出示教学课件,提出要求:让我们一起去书中的儿童乐园“游玩”吧!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1)提问: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图中分别画了一些什么?(2)描述:在儿童乐园里,小朋友们正在滑滑梯、荡秋千、骑木马、坐飞机玩得很高兴。天上有飞来飞去的小鸟,草地上有旋转的木马、鲜艳的花朵,花朵旁有飞舞的蝴蝶2.看图数数。(1)提出要求:你能数出图中每样东西各有多少个吗?学生先自己数,再数给同桌听。(2)集体交流。教师不限制数什么和怎样数,但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并对学生数的方法进行点评。(3)组织讨论:同学们说说看,怎样数才能数得又对又快?(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因为数的是画在书上的物体,所以也可用笔点着2数,或者数一个用笔做一个记号,这样就能数得又对又快了。(5)按顺序抢答:要求学生按顺序回答数量是 1,2,3,10 的物体(或人)各是什么。3.用圆点图记数。(1)课件呈现左起第 13 幅小图,谈话:老师觉得书上的儿童乐园真是太美了,就把其中的一部分拍了下来。(2)启发:这 3 幅小图上分别是什么?小图下面的圆点表示什么意思?(3)追问:为什么滑梯图下面只有 1 个圆点,而木马图下面会有 3 个圆点呢?(4)明确:小图中的物体一共有几个,小图下面就要有几个圆点。(5)呈现左起第 46 幅小图,提问:飞机图下面应该有几个圆点?你能画一画吗?蝴蝶图和小鸟图呢?大家各自动手画一画。(6)呈现其余几幅小图,启发:你能看懂这几幅小图的意思吗?把你想到的和同学说一说。(7)组织交流:7 个圆点上面的小图中画的应该是什么?气球图的下面应该画几个圆点?小图中另外两处问号各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8)你能按顺序再说一说每幅小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吗?三、巩固拓展1.谈话:书上的儿童乐园里藏着许许多多的数,我们的身边也藏着很多很多的数呢!2.找一找:我们每个小朋友的身上也藏着好多数呢,你能找出来并说给大家听听吗?(引导学生说出每个人有 2 只手,每只手上有 5 根手指等等)3.画一画:我们的教室里也藏着一些数,你能先把它们找出来,再用圆点表示吗?4.背一背:我们在幼儿园里学过很多儿歌,你还记得吗?哪些儿歌里有我们今天学过的数?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听?四、课堂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儿童乐园里畅游,知道有好多东西不仅好玩、好看,而且还可以用数来表示它们。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呢!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数学的好朋友,在数学王国里快乐成长!【板书设计】数一数 【教学反思】3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图,学会用点子图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学生在数数时,出现了多种方法:有的 1 个 1 个地数,有的 2 个 2 个地数,还有的 3 个 3 个地数;数数的顺序也不一样,有的从左往右数,有的从上往下数;等等。同时让学生在数数时,不限制数什么和怎样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效果较好。1第七单元分与合第七单元分与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分物体的具体活动,理解并掌握 10 以内数的分与合,能根据要求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或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进一步加深对 10 以内数的认识。2使学生在探索 10 以内数不同分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3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教学内容是 210 各数的分与合。把 10 以内数的分与合从认数里抽出来单独安排一个单元,并以“分”与“合”的思想为基础进行教学,主要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分”与“合”不但是一种操作、一种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认识客观世界常用的方法,是学习数学的一种策略。学生今后认识20以内的数、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等都会用到“分”与“合”的思想。二是以“分”与“合”的思想为基础教学 10 以内数的组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感。在学生认识 10 以内的数时,是一个一个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从而了解相关数的数值,这是按个计数;在学习数的组成后,可以把一个数看成是由两个数合成的,这是按群计数。由按个计数发展到按群计数是小学生对自然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数感的一次提升。三是以分与合的活动为载体教学 10 以内数的组成,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索和灵活记忆的机会与条件。本单元内容的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内容分四段安排,其结构如下图所示: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分与合。教学 10 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为学生主动建构 10 以内加、减法的算法提供支持。让学生扎实地掌握 10 以内数的分与合,是提高 10 以内加、减法运算能力的重要基础。就具体教学内容而言,它们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25 与合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6、7 的分与合侧重引导学生体会“有序”;8、9 的分与合要求学生运用“有窗丽息著方式进行探索;10 的分与合则地鼓励学生业立进行探索。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相关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有序思维方式的培养。教学时,要以分与合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操作中主动探索、积极思维,这是突破上述难点的主要教学策略。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有如下特点:1在具体的分与合的操作中体会“分”与“合”的思想。10”以内数的分与合,包括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以及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这是“分”与“合”思想的具体应用。教材以具体物体的分与合的操作,支撑对数的分与合的认识,所有例题和“试一试”都是先把若干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再由分实物抽象为分解数,然后由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成。不断地经历分与合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 10 以内数分与合的方法,也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分”与“合”的思想。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分”与“合”的关系。教材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把分与合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认识“分”的同时也体会“合”。教学 4 的分与合,先认识“分”,再认识“合”,把“分”与“合”分开教学,便于逐个理解含义,初步感受它们是有联系的。教学 5 的分与合,同时提出“分”与“合”的问题,引导学生由“分”的结果直接说出“合”的答案,使两者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教学 6、7、8、9、10 各数的分与合,教材所安排的例题只讨论“分”的问题,而把“合”的情况留给学生独立感悟。这样的安排,3有利于学生体会学习过程,沟通知识联系,积累学习经验。3在分与合的活动中,逐渐提高智力活动的要求。首先,把若干物体分成两部分,往往有多种结果,从无序地分到有序地分,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水平。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分的过程的有序性,发现一个数的不同分法所蕴含的规律,学会有序地操作和思考。在教学25 的分与合时,教材没有提出有序分的要求,把 4 个桃、5 个花片的各种分法都呈现出来,旨在让学生自由地分;教学 6、7 的分与合,几幅分实物的图是有序排列的,让学生初步感受研究数的分与合可以有序地思考、有序地记忆;教学 8、9 的分与合,教材以移花片和分小棒活动为载体,通过分实物图提示(“每次移 1 个”“每次分 1 根”)和文字要求(按顺序填出分的结果)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有序探索,进一步体会“有序”能使分的结果不重复、不遗漏;教学 10 的分与合,教材则明确提出“有次序地涂一涂、分一分”的要求,让学生运用前面的体验主动探索知识。其次,把一个数(2 除外)的各种分解情况不仅有序,而且对称地排列。体会到这种对称性,显然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记忆负担,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教材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应用这种对称:教学 4 的分与合,教材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意义和研究数的组成上,暂时不揭示这种对称;教学 5、6、7 的分与合,教材用虚线框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说,由一种分法得出另一种分法;教学 8、9、10 的分与合,教材通过“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从这些数的一些分解情况主动推想到另一些相关的分解情况。4在感兴趣的氛围中,提高练习的效率。10 以内各数的分与合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应该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练习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教材从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经常变换练习形式,如安排“对口令”,设计“猜一猜”“蚂蚁回家”“找朋友”等游戏,营造轻松愉快的练习氛围,激发练习兴趣,提高练习的效率。除此之外,教材还通过比较开放的活动安排,鼓励师生自行设计一些活动形式,把数的分与合作为一项基本功在课堂内外自主开展练习。(三)评价建议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评价,主要看学生是否初步理解分与合的含义,是否熟练掌握 10以内各数的分与合。评价时,可以要求学生把一些物体分成两个部分,并从分与合的角度进行描述;可以通过填空的形式要求学生写出一个数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一个数;可以要求学生有次序地说出一个数的各种分与合的情况等等。评价时,还要注意学生在操作和表达等活动中能否有序地进行思考,能否根据一种分与合推想出另一种相关的分与合。此外,还应适当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情况,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数学学习的情感。1第 1 课时 25 的分与合第 1 课时 25 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435 页例 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通过分实物的活动,探索并掌握 25 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 25 各数的理解。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初步体会“分”与“合”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合作、操作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出 2、3、4、5 各数的分与合。难点: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出示 4 个桃、2 个盘子的图片。提问:要把 4 个桃放在这两个盘子里,可以怎样放?先想一想,再动手放一放。2.学生操作,初步感知 4 的不同分法。让学生在座位上用 4 个圆片代替 4 个桃,分成两堆。教师巡视。学生操作后.组织他们交流分的结果。结合交流,依次呈现如下三种分法:要求学生根据上面的三幅图,再分别说说“4 个桃可以分成几个和几个”。3.引导抽象,探索 4 的分解。(1)教师选择第种分法,提问:你能根据这幅图的意思,说说 4 可以分成几和几吗?(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4 )1 3让学生看着分解图式再说一说:4 可以分成 1 和 3。(2)提出要求:根据另外两种分法,4 还可以分成几和几?请小朋友在课本上填一填,再说一说。2学生填完后,组织交流。(教师板书:4 4 )2 2 3 1要求学生按板书顺序依次读一读 3 个分解式,初步体会分解过程中的思考方法。4.对比思考,探索几和几可以合成 4。提问:你能根据 4 的不同分法说出几和几可以合成 4 吗?同桌互相说一说。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几和几可以合成 4。5.体会联系。小结:刚才我们先学习把 4 分成几和几,再学习几和几合成 4,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学习了 4 的分与合。(板书:分与合)让学生根据板书的每一道分解式,用分与合各说一句话。二、巩固新知1.引导:我们已经知道 4 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 4,那么你知道 5 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 5 吗?2.让学生拿出 5 个花片,要求前后两人一组,把 5 个花片分成两部分,并根据操作的结果说说 5 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 5。3.出示把 5 个花片分成 1 个和 4 个的实物图,提问:你能根据这样分的结果说说 5 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 5 吗?(结合学生的表达,板书:5 )1 4追问:根据 5 可以分成 1 和 4,你还能想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 )4 1指出:根据把 5 个花片分成 1 个和 4 个,既可以说把 5 分成 1 和 4,1 和 4 合成 5;也可以说把 5 分成 4 和 1,4 和 1 合成 5。要求学生利用上面的学习方法,独立完成课本右图下面的填空,并从分与合的角度说说5 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 5。4.提问:观察每幅图下面的两种分法,虚线框里的分法与它外面的分法有什么关系?强调:虚线框里面的分法和虚线框外面的分法是同一种分法的两种不同表达,我们可以根据一种表示方法推想出另一种表示方法。让学生根据板书的顺序读一读每一个分解图式,形成完整的认识。三、拓展练习3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认识 2、3 的分与合。让学生依次摆一摆、填一填,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教师依次板书。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教师报一个数(4 或 5),同桌一人先摆出花片,同时说“我出”;同桌另一人接着摆出花片,使花片的个数合起来与教师报的数相同,同时说“我出”;最后两人一起说“4(或 5)可以分成和,和合成 4(或 5)”。若干轮后,再由同桌两人约定一个数(2、3、4 或 5),按照上面的方法,自主活动。3.做“想想做做”第 3 题。组织学生交流每节车厢上填了什么数,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观察填好的结果,体会每组上面的一个数由小到大,依次多 1;下面的一个数由大到小,依次少 1。4.抢答练习。教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个数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这个数。5.做“想想做做”第 4 题。先让学生说说每排图形的排列规律,再让他们按照规律接着画出一组。6.做“想想做做”第 5 题。指导学生规范地写数。如果有学生感到有些数(如 0、3 等)比较难写,要引导他们自觉地把这几个数多写几遍。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要求学生回家把 25 各数的分与合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板书设计】25 的分与合【教学反思】学生在学习 4 的分与合时,自己动手操作、思考、发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同时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1第 2 课时 6、7 的分与合第 2 课时 6、7 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637 页例 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掌握 6、7 的分与合,加深对 10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 6、7 的组成。难点:让学生有序地掌握 6、7 的组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今天,同学们来帮老师分一分气球吧。老师有 6 个气球,该怎么拿?学生自由发言。生 1:一只手拿 3 个,另一只手也拿 3 个。生 2:左手拿 1 个,右手拿 5 个。二、探究新知1.6 的分与合。师:我们看看小朋友们是怎么拿的?出示教科书第 36 页的情境图,学生观察情境图。指导学生讨论、交流。师:一共有几种分法?生:有 5 种分法。第一种是右手拿 1 个,左手拿 5 个。第二种是右手拿 2 个,左手拿 4个。第三种是右手拿 3 个,左手拿 3 个。师:那我们把 6 的这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6 可以分成 1 和 5,还可以怎么分?指导学生结合情境图想一想,说一说。生:6 还可以分成 5 和 1。师:看到 6 分成 2 和 4,你还能想到什么分法呢?生:6 可以分成 4 和 2。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 36 页,把我们刚才的分法填在书上。生交流时,师板书:2指导学生有序地说一说 6 可以分成几和几。师:几和几合成了 6,你能有序地说一说吗?如:1 和 5 合成了 6,5 和 1 合成了 62.摆一摆。师:你能用小棒代替气球摆一摆吗?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指名借助小棒说一说 6 的分与合。3.7 的分与合。师:请同学们拿出 7 个圆片并将它们分成 2 堆,看看有几种分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讨论交流。生:7 可以分成 1 和 6,也可以分成 6 和 1指导学生有序地说一说。师:几和几合成了 7?生:1 和 6 合成了 7,6 和 1 也合成了 7教师板书: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科书第 37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现在小点子遇到困难了,他们本来都是 6 的好宝宝,可有人把他们分开了,现在他们在找另一半,你能用线把他们连起来吗?学生独立完成。2.完成教科书第 37 页“想想做做”的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几和几合成了 7。3.完成教科书第 37 页“想想做做”的第 3、4 题。指导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最后集体交流。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板书设计】36、7 的分与合【教学反思】6、7 的分与合是紧接在 25 的分与合之后,因此这部分的教学是在学生已具有了初步探索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而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拓宽自主探索的空间,学会有序地进行思考。进而放手让学生去探索 7 的组成。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并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1第 3 课时 8、9 的分与合第 3 课时 8、9 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940 页例 3 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比较熟练地掌握 8、9 的组成,加深对 8、9 的认识。2.培养学生进行有序思考和联想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3.经历发现、探讨简单规律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积极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自主学会并掌握 8、9 的组成。难点:掌握“有序分”和“从一种组成联想到另一种组成”的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和联想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生对口令:6 和 7 的分与合。(1)6 可以分成 1 和几?(2)6 可以分成几和 3?(3)2 和几合成 7?(4)几和 3 合成 7?2.现在老师手里有一些小红花,你能拿到几朵就看你的表现了。如果你们能自己探索出 8、9 的组成或在学习时有突出的表现,将会得到小红花。最后我们来比比谁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好吗?(板书课题:8、9 的分与合)二、新知探索1.探究 8 的分法。(1)请小朋友们先拿出 8 张卡片,每次移动一张卡片,可以分成几和几?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引导学生按 7 和 1、6 和 2、5 和 3、4 和 4 的顺序在教科书上填出分的结果。(2)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3)看着这几种结果,你还能想到什么?轻轻地说给你的同桌听。(4)指名回答。22.探究 8 的合成。(1)根据 8 的分法,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根据 8 的分法想到 8 的合成。(2)哪种方法更容易使大家记住 8 的分与合呢?你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3)请小朋友们在小组里交流,熟记 8 的几种分与合的方法。(4)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每次移动一个图片,就能很快得出 8 的四种不同分法,再由前 3 种分法想到 8 的另外 3 种分法,这样有利于帮助我们记忆 8 的分与合。3.自主探索 9 的分与合。(1)教师把 9 张正反面颜色不同的图片在黑板上排成一排,而且都是正面朝上。(2)请一个小朋友到黑板上翻图片,每次翻一个后,其他小朋友很快说出 9 的分与合和由 9的一种分法想到的另一种分法。(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学生熟记 9 的不同分法。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 39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教师先把 9 张点子图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然后指名学生提问。如: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合起来是 8?谁能有序地在黑板上重新排一排呢?2.完成教科书第 40 页“想想做做”第 7 题。教师一边介绍游戏方法,一边示范:教师报数 8,同桌两个小朋友合作,每人出一个数字,使两个数字合起来正好是 8,然后两人一起说“8 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 8”。同桌两人合作完成 8、9 的对口令游戏。3.完成教科书第 40 页“想想做做”第 8 题。提问:仔细看第一个中国结上的三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弄清题意后,在教科书上独立填一填,再进行交流,并及时纠错。四、全课总结1.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以不同的理由奖励小红花。2.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板书设计】8、9 的分与合3【教学反思】1.在导入新课时,先让学生复习 6、7 的分与合,这样既可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又能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为学生学习 8、9 的分与合作好了铺垫。2.在探究“8 的分”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要求学生按规律进行有条理地分,是对学生已经掌握的操作方法的一次提升。通过这样的操作,能促使学生更加快速地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使操作和思考的过程更加富有推理的意味。1第 4 课时 10 的分与合第 4 课时 10 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1 页例 4 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得出并掌握 10 的不同组成。2.掌握 10 的分与合,加深对 10 以内数的认识。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 10 的分与合,加深对 10 以内数的认识。难点:有序地掌握 10 的分与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星期天,天气真好!玉米老师带着它的学生们来到果园劳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演示,播放玉米老师的话:“同学们站队啦!请你们帮我数一数,今天到了多少个小朋友。”(学生数出有 10 个人)继续播放录音:“我呀,要把同学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摘梨,一部分摘苹果,嗯我该怎么分呢?”谈话:玉米老师该怎样分这 10 个小朋友呢?同桌商量商量,帮玉米老师出出主意。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1.教学 10 的组成。(1)多媒体演示:有一串珠子,其中的一颗被涂上了红色。(2)问:这里一共有几颗珠子?有几颗涂色的?几颗没有涂色的?(3)也就是说 10 颗珠子分成了 1 颗红色的和 9 颗没有涂色的,那就是说 10 可以分成几和几呢?(4)看到这个,你马上想到了什么?(5)学生涂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观察,第一串已经涂了一颗红色,思考第二串应该涂几颗红色,第三、第四、第五串又应该涂几颗红色,应该从哪边涂起。然后再独立有序地涂色,并且按照涂色的结果依次填写 10 的组成,再联想相应的另一种说法,完整地认识 10 的组成。如:同学们,该涂第二串了,应该涂几颗红色呢?和学生共同完成涂色。(教师课件演示)22.将 10 的组成完整地说一遍。独立填表,再说给同桌听。三、巩固拓展,自主练习1.教科书第 41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1)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把合起来是 10 的两张数字卡片按顺序放在一起。(2)请其他学生当裁判,其余学生在教科书上用线连一连,然后集体订正。2.教科书第 41 页“想想做做”第 2 题。(1)先请学生仔细看题,再让两个学生各拿一张数字卡片,使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合起来是 10,然后两个学生一起说“几和几合成了 10”。(2)同桌合作完成这个游戏,教师巡视指导。3.教科书第 41 页“想想做做”第 3 题。(1)先让学生想一想:火车头上的数和后面的数是什么关系?(火车车厢上下两个数合起来正好是火车头上的数)(2)让学生将车身上缺少的数字补充完整。(3)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整体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吗?课下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继续玩这个游戏。【板书设计】10 的分与合【教学反思】1.在导入新课环节,创设玉米老师分学生的生活情境,请学生帮助玉米老师出主意,充分体现了低年级学生喜欢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和极强的表现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习 10 的分与合作好了铺垫。2.在教学“10 的组成”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生自主尝试,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使他们亲身体验了探索知识的全过程。1第三单元 分一分第三单元 分一分(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把一些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分类的好处。2使学生在把一些物体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感受分类活动内在的逻辑性。3使学生在连线、涂色、整理以及相应的交流活动中,初步养成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初步体会与同学合作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内容的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习把一些常见的或熟悉的物体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分类摆放的,例如,超市里分类摆放的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书店里分类摆放的书籍,衣柜里分类摆放的衣服,厨房里分类摆放的餐具,等等。应该说,大部分学生对此都有一些感性认识。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会经常应用这一方法,例如,将学过的数进行分类,根据需要将简单的算式、图形进行分类,等等。同时,分类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是学习统计、开展统计活动的基础。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按照同一种标准对给出的物体进行分类。因为这样的分类尽管简单,但已涉及分类的基本要求,如每次分类只能依据同一个标准,分得的结果不能互相包含或交叉,等等。而这些认识和体会对于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和要求,以及今后开展各项数学学习活动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把一些物体按不同标准依次分类。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标准会对学生的分类活动产生一定的干扰,这种干扰会影响学生判断分类结果是否正确。这部分教材的编写主要有如下特点:1联系实际,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会分类。例题所提供的场景图中左边是分层摆放的各种玩具,右边是分层摆放的各种书籍。这种场景既是生活中能遇到的,也蕴含了丰富的有关分类的信息。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不仅能感受和认识分类,而且能体会分类的作2用,而这些认识和体会是进一步学习分类的直接基础。接下来的“试一试”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标准将一些树叶分一分,在操作中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同样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自然也就不同。在习题设置方面,注意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先让他们按指定标准分一分,再让他们自己确定标准分一分,最后引导他们把学到的分类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选择供学生分类的物体。一年级学生由于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很多事物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因此选择怎样的事物供学生认识和学习分类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要尽可能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相对比较熟悉的事物,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促使学生在活动中适当拓展知识面,以发挥数学学习的多重价值。基于上述考虑,这部分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选择:一是学生熟悉的各种玩具,如汽车、轮船、飞机、皮球、积木等等;二是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如小狗、小兔、小鹿、小猴、小鸟等等;三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且特点十分明显的物品,如树叶、茶杯、儿童书籍等等。3采用合适的活动形式和练习形式,以便于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的分类活动。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比较少,识字量也非常有限等实际状况,教材除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或直接动手进行简单分类之外,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连一连、圈一圈、涂一涂等形式完成对相关物体的分类。这些形式一方面便于学生接受,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活动本身的有效性。【教材说明】【教材说明】例题呈现的是学生最为常见的商店里的商品货架。图中显示:一共有两个货架,左边一个货架上放的是玩具,右边一个货架上放的是书,而且每个货架上的物品也是按类别分层摆放的。教材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交流,使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体会到:商店里是把同一类商品放在一起的,这样可以方便顾客购物。由此让学生初步认识分类的好处,初步感受分类的方法。“试一试”提供了 9 片颜色、形状不同的树叶,并给出了 3 个筐,引导学生试着将这些叶子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三类。由于这些树叶既可以按形状分成三类,也可以按颜色分成三类,因此,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不仅能学到分类的基本方法,而且还能体会到:同样的一堆物体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由于分类标准不同,最后得到的分类结果也就不同。而这样的过程,无疑能使学生原有的对分类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升。“想想做做”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巩固在具体情境中把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意义和价值。第 1 题要求学生看图圈出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这里“能在水中生活”其实就是给出的分类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图中的小动物能够分成“能在水中生活的”和“不能在水中生活的”这两类。第 2 题让学生按照“空中飞的”“陆地行的”和“水中行的”这三个要求给一些常见的交通工具涂色。这里的分类标准是各种交通工具的适用区域。和第 1 题相比,图中的交通工具一共要分成三类,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含义,掌握分类的方法。第 3 题让学生先自主分一分,再交流分类标准,帮助学生再一次体会同样3一些物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第 4 题则鼓励学生把学会的分类方法应用于日常生活。从分类的角度看,这道题比
收藏
压缩包目录
|
预览区
|
-
全部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分析苏教版2021091854.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案苏教版2021091855.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教材分析苏教版20210918555.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第1课时2_5的分与合教案苏教版20210918565.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第2课时67的分与合教案苏教版20210918564.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第3课时89的分与合教案苏教版20210918562.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第4课时10的分与合教案苏教版20210918560.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一分教材分析苏教版20210918552.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一分第1课时分一分教案苏教版20210918553.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认识11_20各数教材分析苏教版20210918573.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认识11_20各数第1课时数数读数教案苏教版20210918581.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认识11_20各数第2课时数的组成写数教案苏教版20210918579.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认识11_20各数第3课时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案苏教版20210918577.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材分析苏教版20210918583.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苏教版20210918584.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教材分析苏教版2021091857.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1课时认识1_5教案苏教版20210918522.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2课时认识几和第几教案苏教版20210918520.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3课时认识0教案苏教版20210918519.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4课时认识=>和<教案苏教版20210918517.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5课时认识6_9教案苏教版20210918514.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6课时认识10教案苏教版20210918512.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10课时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教案苏教版202109185120.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11课时连加连减教案苏教版202109185119.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12课时加减混合教案苏教版202109185116.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13课时复习1教案苏教版202109185115.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14课时复习2教案苏教版202109185113.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15课时丰收的果园教案苏教版202109185111.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5以内的加法教案苏教版202109185105.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2课时5以内的减法教案苏教版202109185102.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3课时有关0的加减法教案苏教版202109185100.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4课时得数是67的加法教案苏教版20210918598.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5课时67减几教案苏教版20210918596.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6课时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案苏教版20210918593.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7课时看图解决问题教案苏教版20210918592.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8课时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案苏教版20210918589.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9课时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案苏教版20210918588.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八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20210918586.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材分析苏教版20210918567.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认识图形教案苏教版20210918572.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第2课时有趣的拼搭教案苏教版20210918570.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单元期末复习教材分析苏教版20210918528.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单元期末复习第1课时认数和认识物体教案苏教版20210918535.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单元期末复习第2课时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苏教版20210918533.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单元期末复习第3课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苏教版20210918530.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分析苏教版20210918536.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1课时9加几教案苏教版20210918550.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2课时87加几教案苏教版20210918548.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3课时65432加几教案苏教版20210918546.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4课时复习教案苏教版20210918543.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位置教材分析苏教版20210918526.docx--点击预览
- 2021秋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位置教案苏教版20210918527.docx--点击预览
|
|
编号:9655382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37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3-12-26
20
金币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一册
教案
打包
52
套苏教版
- 资源描述:
-
1第一单元 数一数第一单元 数一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数数活动,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 10 以内的物体或人,初步学会口头用110 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分类、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感受用“数”描述现实生活问题的重要性和独特性。3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内容的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数出个数在 10 以内的物体或人、这是儿童进入小学后第一次接触的数学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大都有一些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基础,一般也能数出 10 以内各数。本单元的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学习、初步建立数学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本单元的数一数,可以为后面正式学习认数和计算做一些准备,也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 10 以内数的已有认识,从而为今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供依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场景图所提供的信息,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因为回答这两个问题不仅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而且需要正确运用已有的数数经验,能客观反映学生对 10 以内数的认识水平。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活动需要学生在物体、人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而这个过程有一定的抽象性。这部分教材主要有如下特点: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数数的素材。儿童乐园是儿童喜欢的游乐场所。选择这个场景中的物体或人让学生数一数,符合刚入学儿童爱“玩”、熟悉“玩”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主动参与观察和数数等活动。2把数数与具体数量的认识相结合。数数是数学学习的起点之一,数一数也是计数和认数活动中最为基本的方法,而实际情境中的数数活动离不开物体的具体数量。教材通过巧妙的场景设计,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一些具体的数量,如 3 匹木马、4 架飞机、5 只蝴蝶、7 朵花等,知道表示物体的数量,通常需要把数和合适的单位名称结合起来,这就为2今后的学习做了有效的孕伏。3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场景图下面把同类物体或人用“小图”呈现出来,要求学生画出相应个数的点来表示物体的数量,根据给出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的物体(或人)。这样,既能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又能使学生感受分类数数的方法,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感悟数的抽象过程。【教材说明】这部分教材是一幅看上去简洁但信息又很丰富的场景图。图中有葱笼的树木、飞舞的蝴蝶、自由的小鸟、开心的小朋友,充满着生机。这样的场景图有利于引发学生快乐的回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图中的物体和人的数量可以分别用 110 这 10 个数来表示。依次数一数,可以使学生丰富对 110 的已有认识,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来说明物体的多少。同时,教师也可以从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已有基础,便于确定进一步教学的起点。场景图下面的 10 幅小图是按 110 各数的顺序呈现的儿童乐园里的各种物体和人,小图的下面又配有与人或物体的数量相对应的点。用圆点表示人或物体的数量,一是因为学生还没有正式学习认数,所以不宜把相应的数写出来;二是为了让学生在物体、人与圆点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初步体会数的抽象过程。有些小图的下面没有配以相应数量的圆点,有些点子图上没有配以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这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找一找、数一数或画一画,以吸引学生更加认真地观察、思考,逐步培养数数的能力。在小图和相应点的编排上,教材还注意了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的层次。滑梯、秋千、木马都是既有小图又配有相应个数的圆点;飞机、蝴蝶、小鸟、气球只有小图而没有给出相应个数的圆点;鲜花、树木和小朋友只给出了相应个数的圆点,却没有给出小图。这样编排是为了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方法,自主体会数、圆点、物体(人)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 1 课时进行教学。2教学时,要从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数数,并注意组织交流。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使他们产生兴趣。接着让学生试着数一数其中人或物体的个数,注意不要限制数什么和怎样数,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组织交流各种物体和人的个数以及数数的方法,并对学生数数的方法进行评点,帮助他们在此过程中不断改善自己数的方法,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由于小鸟和人在画中比较分散,所以小鸟的只数和人的个数比较难数,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3在学生交流数数结果的基础上,可以组织他们按照物体或人的数量的多少,从小到大再分别数一数、说一说。接着观察前三幅小图下的圆点,让学生说说每幅小图画的是什么,下面的圆点各是什么意思。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小图里的物体在场景图中找一找,依次数一数、说一说。结合找、数、说的过程,画出相应个数的圆点,或说出与圆点对应的空白小图中应该是什么、有多少个,体会圆点的个数就表示物体或人的数量,感受从具体的人或物体3抽象到圆点再抽象到数的过程。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场景图中的物体(人)、小图和圆点三者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表达完整。由于学生刚刚入学,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小图、圆点的呈现方式和次序等方面要注意适当变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有关场景图的教学环节完成之后,还可引导学生再数一数教室里、校园里个数在 10以内的物体,鼓励他们用画勾或画点等不同方式将这些物体的个数记录下来,并和同学交流。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这些活动,因为这既是数学实践的过程,也是熟悉校园环境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对 10 以内数的感性认识,更快融入小学学习生活。(三)评价建议本单元评价主要应关注学生能否正确数出个数在 10 以内的物体;能否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并有序地进行数数;能否用圆点正确表示数数的结果;能否正确使用 10 以内的数和他人交流数数的结果。此外,还应关注学生对数数活动的好奇心,以及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评价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比如交流数数的过程和结果时,要让学生说说数的是什么,是怎样数的,以便于评价其观察能力和数数方法。1第 1 课时 数一数第 1 课时 数一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3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数数活动,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 10 以内的物体或人,初步学会口头用 110 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2.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分类数数、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感受用“数”描述现实生活问题的重要性。3.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会按顺序数出 10 以内的数。难点: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儿童乐园吗?在儿童乐园里你们都玩了些什么?今天老师也要带你们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瞧一瞧、看一看,大家想去吗?出示教学课件,提出要求:让我们一起去书中的儿童乐园“游玩”吧!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1)提问: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图中分别画了一些什么?(2)描述:在儿童乐园里,小朋友们正在滑滑梯、荡秋千、骑木马、坐飞机玩得很高兴。天上有飞来飞去的小鸟,草地上有旋转的木马、鲜艳的花朵,花朵旁有飞舞的蝴蝶2.看图数数。(1)提出要求:你能数出图中每样东西各有多少个吗?学生先自己数,再数给同桌听。(2)集体交流。教师不限制数什么和怎样数,但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并对学生数的方法进行点评。(3)组织讨论:同学们说说看,怎样数才能数得又对又快?(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因为数的是画在书上的物体,所以也可用笔点着2数,或者数一个用笔做一个记号,这样就能数得又对又快了。(5)按顺序抢答:要求学生按顺序回答数量是 1,2,3,10 的物体(或人)各是什么。3.用圆点图记数。(1)课件呈现左起第 13 幅小图,谈话:老师觉得书上的儿童乐园真是太美了,就把其中的一部分拍了下来。(2)启发:这 3 幅小图上分别是什么?小图下面的圆点表示什么意思?(3)追问:为什么滑梯图下面只有 1 个圆点,而木马图下面会有 3 个圆点呢?(4)明确:小图中的物体一共有几个,小图下面就要有几个圆点。(5)呈现左起第 46 幅小图,提问:飞机图下面应该有几个圆点?你能画一画吗?蝴蝶图和小鸟图呢?大家各自动手画一画。(6)呈现其余几幅小图,启发:你能看懂这几幅小图的意思吗?把你想到的和同学说一说。(7)组织交流:7 个圆点上面的小图中画的应该是什么?气球图的下面应该画几个圆点?小图中另外两处问号各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8)你能按顺序再说一说每幅小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吗?三、巩固拓展1.谈话:书上的儿童乐园里藏着许许多多的数,我们的身边也藏着很多很多的数呢!2.找一找:我们每个小朋友的身上也藏着好多数呢,你能找出来并说给大家听听吗?(引导学生说出每个人有 2 只手,每只手上有 5 根手指等等)3.画一画:我们的教室里也藏着一些数,你能先把它们找出来,再用圆点表示吗?4.背一背:我们在幼儿园里学过很多儿歌,你还记得吗?哪些儿歌里有我们今天学过的数?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听?四、课堂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儿童乐园里畅游,知道有好多东西不仅好玩、好看,而且还可以用数来表示它们。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呢!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数学的好朋友,在数学王国里快乐成长!【板书设计】数一数 【教学反思】3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图,学会用点子图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学生在数数时,出现了多种方法:有的 1 个 1 个地数,有的 2 个 2 个地数,还有的 3 个 3 个地数;数数的顺序也不一样,有的从左往右数,有的从上往下数;等等。同时让学生在数数时,不限制数什么和怎样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效果较好。1第七单元分与合第七单元分与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分物体的具体活动,理解并掌握 10 以内数的分与合,能根据要求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或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进一步加深对 10 以内数的认识。2使学生在探索 10 以内数不同分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3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教学内容是 210 各数的分与合。把 10 以内数的分与合从认数里抽出来单独安排一个单元,并以“分”与“合”的思想为基础进行教学,主要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分”与“合”不但是一种操作、一种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认识客观世界常用的方法,是学习数学的一种策略。学生今后认识20以内的数、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等都会用到“分”与“合”的思想。二是以“分”与“合”的思想为基础教学 10 以内数的组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感。在学生认识 10 以内的数时,是一个一个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从而了解相关数的数值,这是按个计数;在学习数的组成后,可以把一个数看成是由两个数合成的,这是按群计数。由按个计数发展到按群计数是小学生对自然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数感的一次提升。三是以分与合的活动为载体教学 10 以内数的组成,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索和灵活记忆的机会与条件。本单元内容的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内容分四段安排,其结构如下图所示: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分与合。教学 10 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为学生主动建构 10 以内加、减法的算法提供支持。让学生扎实地掌握 10 以内数的分与合,是提高 10 以内加、减法运算能力的重要基础。就具体教学内容而言,它们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25 与合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6、7 的分与合侧重引导学生体会“有序”;8、9 的分与合要求学生运用“有窗丽息著方式进行探索;10 的分与合则地鼓励学生业立进行探索。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相关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有序思维方式的培养。教学时,要以分与合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操作中主动探索、积极思维,这是突破上述难点的主要教学策略。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有如下特点:1在具体的分与合的操作中体会“分”与“合”的思想。10”以内数的分与合,包括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以及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这是“分”与“合”思想的具体应用。教材以具体物体的分与合的操作,支撑对数的分与合的认识,所有例题和“试一试”都是先把若干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再由分实物抽象为分解数,然后由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成。不断地经历分与合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 10 以内数分与合的方法,也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分”与“合”的思想。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分”与“合”的关系。教材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把分与合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认识“分”的同时也体会“合”。教学 4 的分与合,先认识“分”,再认识“合”,把“分”与“合”分开教学,便于逐个理解含义,初步感受它们是有联系的。教学 5 的分与合,同时提出“分”与“合”的问题,引导学生由“分”的结果直接说出“合”的答案,使两者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教学 6、7、8、9、10 各数的分与合,教材所安排的例题只讨论“分”的问题,而把“合”的情况留给学生独立感悟。这样的安排,3有利于学生体会学习过程,沟通知识联系,积累学习经验。3在分与合的活动中,逐渐提高智力活动的要求。首先,把若干物体分成两部分,往往有多种结果,从无序地分到有序地分,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水平。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分的过程的有序性,发现一个数的不同分法所蕴含的规律,学会有序地操作和思考。在教学25 的分与合时,教材没有提出有序分的要求,把 4 个桃、5 个花片的各种分法都呈现出来,旨在让学生自由地分;教学 6、7 的分与合,几幅分实物的图是有序排列的,让学生初步感受研究数的分与合可以有序地思考、有序地记忆;教学 8、9 的分与合,教材以移花片和分小棒活动为载体,通过分实物图提示(“每次移 1 个”“每次分 1 根”)和文字要求(按顺序填出分的结果)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有序探索,进一步体会“有序”能使分的结果不重复、不遗漏;教学 10 的分与合,教材则明确提出“有次序地涂一涂、分一分”的要求,让学生运用前面的体验主动探索知识。其次,把一个数(2 除外)的各种分解情况不仅有序,而且对称地排列。体会到这种对称性,显然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记忆负担,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教材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应用这种对称:教学 4 的分与合,教材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意义和研究数的组成上,暂时不揭示这种对称;教学 5、6、7 的分与合,教材用虚线框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说,由一种分法得出另一种分法;教学 8、9、10 的分与合,教材通过“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从这些数的一些分解情况主动推想到另一些相关的分解情况。4在感兴趣的氛围中,提高练习的效率。10 以内各数的分与合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应该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练习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教材从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经常变换练习形式,如安排“对口令”,设计“猜一猜”“蚂蚁回家”“找朋友”等游戏,营造轻松愉快的练习氛围,激发练习兴趣,提高练习的效率。除此之外,教材还通过比较开放的活动安排,鼓励师生自行设计一些活动形式,把数的分与合作为一项基本功在课堂内外自主开展练习。(三)评价建议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评价,主要看学生是否初步理解分与合的含义,是否熟练掌握 10以内各数的分与合。评价时,可以要求学生把一些物体分成两个部分,并从分与合的角度进行描述;可以通过填空的形式要求学生写出一个数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一个数;可以要求学生有次序地说出一个数的各种分与合的情况等等。评价时,还要注意学生在操作和表达等活动中能否有序地进行思考,能否根据一种分与合推想出另一种相关的分与合。此外,还应适当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情况,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数学学习的情感。1第 1 课时 25 的分与合第 1 课时 25 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435 页例 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通过分实物的活动,探索并掌握 25 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 25 各数的理解。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初步体会“分”与“合”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合作、操作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出 2、3、4、5 各数的分与合。难点: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出示 4 个桃、2 个盘子的图片。提问:要把 4 个桃放在这两个盘子里,可以怎样放?先想一想,再动手放一放。2.学生操作,初步感知 4 的不同分法。让学生在座位上用 4 个圆片代替 4 个桃,分成两堆。教师巡视。学生操作后.组织他们交流分的结果。结合交流,依次呈现如下三种分法:要求学生根据上面的三幅图,再分别说说“4 个桃可以分成几个和几个”。3.引导抽象,探索 4 的分解。(1)教师选择第种分法,提问:你能根据这幅图的意思,说说 4 可以分成几和几吗?(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4 )1 3让学生看着分解图式再说一说:4 可以分成 1 和 3。(2)提出要求:根据另外两种分法,4 还可以分成几和几?请小朋友在课本上填一填,再说一说。2学生填完后,组织交流。(教师板书:4 4 )2 2 3 1要求学生按板书顺序依次读一读 3 个分解式,初步体会分解过程中的思考方法。4.对比思考,探索几和几可以合成 4。提问:你能根据 4 的不同分法说出几和几可以合成 4 吗?同桌互相说一说。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几和几可以合成 4。5.体会联系。小结:刚才我们先学习把 4 分成几和几,再学习几和几合成 4,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学习了 4 的分与合。(板书:分与合)让学生根据板书的每一道分解式,用分与合各说一句话。二、巩固新知1.引导:我们已经知道 4 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 4,那么你知道 5 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 5 吗?2.让学生拿出 5 个花片,要求前后两人一组,把 5 个花片分成两部分,并根据操作的结果说说 5 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 5。3.出示把 5 个花片分成 1 个和 4 个的实物图,提问:你能根据这样分的结果说说 5 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 5 吗?(结合学生的表达,板书:5 )1 4追问:根据 5 可以分成 1 和 4,你还能想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 )4 1指出:根据把 5 个花片分成 1 个和 4 个,既可以说把 5 分成 1 和 4,1 和 4 合成 5;也可以说把 5 分成 4 和 1,4 和 1 合成 5。要求学生利用上面的学习方法,独立完成课本右图下面的填空,并从分与合的角度说说5 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 5。4.提问:观察每幅图下面的两种分法,虚线框里的分法与它外面的分法有什么关系?强调:虚线框里面的分法和虚线框外面的分法是同一种分法的两种不同表达,我们可以根据一种表示方法推想出另一种表示方法。让学生根据板书的顺序读一读每一个分解图式,形成完整的认识。三、拓展练习3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认识 2、3 的分与合。让学生依次摆一摆、填一填,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教师依次板书。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教师报一个数(4 或 5),同桌一人先摆出花片,同时说“我出”;同桌另一人接着摆出花片,使花片的个数合起来与教师报的数相同,同时说“我出”;最后两人一起说“4(或 5)可以分成和,和合成 4(或 5)”。若干轮后,再由同桌两人约定一个数(2、3、4 或 5),按照上面的方法,自主活动。3.做“想想做做”第 3 题。组织学生交流每节车厢上填了什么数,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观察填好的结果,体会每组上面的一个数由小到大,依次多 1;下面的一个数由大到小,依次少 1。4.抢答练习。教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个数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这个数。5.做“想想做做”第 4 题。先让学生说说每排图形的排列规律,再让他们按照规律接着画出一组。6.做“想想做做”第 5 题。指导学生规范地写数。如果有学生感到有些数(如 0、3 等)比较难写,要引导他们自觉地把这几个数多写几遍。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要求学生回家把 25 各数的分与合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板书设计】25 的分与合【教学反思】学生在学习 4 的分与合时,自己动手操作、思考、发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同时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1第 2 课时 6、7 的分与合第 2 课时 6、7 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637 页例 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掌握 6、7 的分与合,加深对 10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 6、7 的组成。难点:让学生有序地掌握 6、7 的组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今天,同学们来帮老师分一分气球吧。老师有 6 个气球,该怎么拿?学生自由发言。生 1:一只手拿 3 个,另一只手也拿 3 个。生 2:左手拿 1 个,右手拿 5 个。二、探究新知1.6 的分与合。师:我们看看小朋友们是怎么拿的?出示教科书第 36 页的情境图,学生观察情境图。指导学生讨论、交流。师:一共有几种分法?生:有 5 种分法。第一种是右手拿 1 个,左手拿 5 个。第二种是右手拿 2 个,左手拿 4个。第三种是右手拿 3 个,左手拿 3 个。师:那我们把 6 的这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6 可以分成 1 和 5,还可以怎么分?指导学生结合情境图想一想,说一说。生:6 还可以分成 5 和 1。师:看到 6 分成 2 和 4,你还能想到什么分法呢?生:6 可以分成 4 和 2。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 36 页,把我们刚才的分法填在书上。生交流时,师板书:2指导学生有序地说一说 6 可以分成几和几。师:几和几合成了 6,你能有序地说一说吗?如:1 和 5 合成了 6,5 和 1 合成了 62.摆一摆。师:你能用小棒代替气球摆一摆吗?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指名借助小棒说一说 6 的分与合。3.7 的分与合。师:请同学们拿出 7 个圆片并将它们分成 2 堆,看看有几种分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讨论交流。生:7 可以分成 1 和 6,也可以分成 6 和 1指导学生有序地说一说。师:几和几合成了 7?生:1 和 6 合成了 7,6 和 1 也合成了 7教师板书: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科书第 37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现在小点子遇到困难了,他们本来都是 6 的好宝宝,可有人把他们分开了,现在他们在找另一半,你能用线把他们连起来吗?学生独立完成。2.完成教科书第 37 页“想想做做”的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几和几合成了 7。3.完成教科书第 37 页“想想做做”的第 3、4 题。指导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最后集体交流。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板书设计】36、7 的分与合【教学反思】6、7 的分与合是紧接在 25 的分与合之后,因此这部分的教学是在学生已具有了初步探索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而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拓宽自主探索的空间,学会有序地进行思考。进而放手让学生去探索 7 的组成。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并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1第 3 课时 8、9 的分与合第 3 课时 8、9 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940 页例 3 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比较熟练地掌握 8、9 的组成,加深对 8、9 的认识。2.培养学生进行有序思考和联想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3.经历发现、探讨简单规律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积极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自主学会并掌握 8、9 的组成。难点:掌握“有序分”和“从一种组成联想到另一种组成”的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和联想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生对口令:6 和 7 的分与合。(1)6 可以分成 1 和几?(2)6 可以分成几和 3?(3)2 和几合成 7?(4)几和 3 合成 7?2.现在老师手里有一些小红花,你能拿到几朵就看你的表现了。如果你们能自己探索出 8、9 的组成或在学习时有突出的表现,将会得到小红花。最后我们来比比谁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好吗?(板书课题:8、9 的分与合)二、新知探索1.探究 8 的分法。(1)请小朋友们先拿出 8 张卡片,每次移动一张卡片,可以分成几和几?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引导学生按 7 和 1、6 和 2、5 和 3、4 和 4 的顺序在教科书上填出分的结果。(2)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3)看着这几种结果,你还能想到什么?轻轻地说给你的同桌听。(4)指名回答。22.探究 8 的合成。(1)根据 8 的分法,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根据 8 的分法想到 8 的合成。(2)哪种方法更容易使大家记住 8 的分与合呢?你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3)请小朋友们在小组里交流,熟记 8 的几种分与合的方法。(4)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每次移动一个图片,就能很快得出 8 的四种不同分法,再由前 3 种分法想到 8 的另外 3 种分法,这样有利于帮助我们记忆 8 的分与合。3.自主探索 9 的分与合。(1)教师把 9 张正反面颜色不同的图片在黑板上排成一排,而且都是正面朝上。(2)请一个小朋友到黑板上翻图片,每次翻一个后,其他小朋友很快说出 9 的分与合和由 9的一种分法想到的另一种分法。(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学生熟记 9 的不同分法。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 39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教师先把 9 张点子图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然后指名学生提问。如: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合起来是 8?谁能有序地在黑板上重新排一排呢?2.完成教科书第 40 页“想想做做”第 7 题。教师一边介绍游戏方法,一边示范:教师报数 8,同桌两个小朋友合作,每人出一个数字,使两个数字合起来正好是 8,然后两人一起说“8 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 8”。同桌两人合作完成 8、9 的对口令游戏。3.完成教科书第 40 页“想想做做”第 8 题。提问:仔细看第一个中国结上的三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弄清题意后,在教科书上独立填一填,再进行交流,并及时纠错。四、全课总结1.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以不同的理由奖励小红花。2.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板书设计】8、9 的分与合3【教学反思】1.在导入新课时,先让学生复习 6、7 的分与合,这样既可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又能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为学生学习 8、9 的分与合作好了铺垫。2.在探究“8 的分”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要求学生按规律进行有条理地分,是对学生已经掌握的操作方法的一次提升。通过这样的操作,能促使学生更加快速地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使操作和思考的过程更加富有推理的意味。1第 4 课时 10 的分与合第 4 课时 10 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1 页例 4 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得出并掌握 10 的不同组成。2.掌握 10 的分与合,加深对 10 以内数的认识。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 10 的分与合,加深对 10 以内数的认识。难点:有序地掌握 10 的分与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星期天,天气真好!玉米老师带着它的学生们来到果园劳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演示,播放玉米老师的话:“同学们站队啦!请你们帮我数一数,今天到了多少个小朋友。”(学生数出有 10 个人)继续播放录音:“我呀,要把同学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摘梨,一部分摘苹果,嗯我该怎么分呢?”谈话:玉米老师该怎样分这 10 个小朋友呢?同桌商量商量,帮玉米老师出出主意。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1.教学 10 的组成。(1)多媒体演示:有一串珠子,其中的一颗被涂上了红色。(2)问:这里一共有几颗珠子?有几颗涂色的?几颗没有涂色的?(3)也就是说 10 颗珠子分成了 1 颗红色的和 9 颗没有涂色的,那就是说 10 可以分成几和几呢?(4)看到这个,你马上想到了什么?(5)学生涂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观察,第一串已经涂了一颗红色,思考第二串应该涂几颗红色,第三、第四、第五串又应该涂几颗红色,应该从哪边涂起。然后再独立有序地涂色,并且按照涂色的结果依次填写 10 的组成,再联想相应的另一种说法,完整地认识 10 的组成。如:同学们,该涂第二串了,应该涂几颗红色呢?和学生共同完成涂色。(教师课件演示)22.将 10 的组成完整地说一遍。独立填表,再说给同桌听。三、巩固拓展,自主练习1.教科书第 41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1)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把合起来是 10 的两张数字卡片按顺序放在一起。(2)请其他学生当裁判,其余学生在教科书上用线连一连,然后集体订正。2.教科书第 41 页“想想做做”第 2 题。(1)先请学生仔细看题,再让两个学生各拿一张数字卡片,使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合起来是 10,然后两个学生一起说“几和几合成了 10”。(2)同桌合作完成这个游戏,教师巡视指导。3.教科书第 41 页“想想做做”第 3 题。(1)先让学生想一想:火车头上的数和后面的数是什么关系?(火车车厢上下两个数合起来正好是火车头上的数)(2)让学生将车身上缺少的数字补充完整。(3)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整体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吗?课下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继续玩这个游戏。【板书设计】10 的分与合【教学反思】1.在导入新课环节,创设玉米老师分学生的生活情境,请学生帮助玉米老师出主意,充分体现了低年级学生喜欢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和极强的表现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习 10 的分与合作好了铺垫。2.在教学“10 的组成”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生自主尝试,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使他们亲身体验了探索知识的全过程。1第三单元 分一分第三单元 分一分(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把一些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分类的好处。2使学生在把一些物体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感受分类活动内在的逻辑性。3使学生在连线、涂色、整理以及相应的交流活动中,初步养成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初步体会与同学合作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内容的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习把一些常见的或熟悉的物体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分类摆放的,例如,超市里分类摆放的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书店里分类摆放的书籍,衣柜里分类摆放的衣服,厨房里分类摆放的餐具,等等。应该说,大部分学生对此都有一些感性认识。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会经常应用这一方法,例如,将学过的数进行分类,根据需要将简单的算式、图形进行分类,等等。同时,分类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是学习统计、开展统计活动的基础。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按照同一种标准对给出的物体进行分类。因为这样的分类尽管简单,但已涉及分类的基本要求,如每次分类只能依据同一个标准,分得的结果不能互相包含或交叉,等等。而这些认识和体会对于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和要求,以及今后开展各项数学学习活动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把一些物体按不同标准依次分类。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标准会对学生的分类活动产生一定的干扰,这种干扰会影响学生判断分类结果是否正确。这部分教材的编写主要有如下特点:1联系实际,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会分类。例题所提供的场景图中左边是分层摆放的各种玩具,右边是分层摆放的各种书籍。这种场景既是生活中能遇到的,也蕴含了丰富的有关分类的信息。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不仅能感受和认识分类,而且能体会分类的作2用,而这些认识和体会是进一步学习分类的直接基础。接下来的“试一试”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标准将一些树叶分一分,在操作中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同样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自然也就不同。在习题设置方面,注意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先让他们按指定标准分一分,再让他们自己确定标准分一分,最后引导他们把学到的分类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选择供学生分类的物体。一年级学生由于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很多事物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因此选择怎样的事物供学生认识和学习分类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要尽可能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相对比较熟悉的事物,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促使学生在活动中适当拓展知识面,以发挥数学学习的多重价值。基于上述考虑,这部分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选择:一是学生熟悉的各种玩具,如汽车、轮船、飞机、皮球、积木等等;二是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如小狗、小兔、小鹿、小猴、小鸟等等;三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且特点十分明显的物品,如树叶、茶杯、儿童书籍等等。3采用合适的活动形式和练习形式,以便于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的分类活动。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比较少,识字量也非常有限等实际状况,教材除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或直接动手进行简单分类之外,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连一连、圈一圈、涂一涂等形式完成对相关物体的分类。这些形式一方面便于学生接受,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活动本身的有效性。【教材说明】【教材说明】例题呈现的是学生最为常见的商店里的商品货架。图中显示:一共有两个货架,左边一个货架上放的是玩具,右边一个货架上放的是书,而且每个货架上的物品也是按类别分层摆放的。教材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交流,使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体会到:商店里是把同一类商品放在一起的,这样可以方便顾客购物。由此让学生初步认识分类的好处,初步感受分类的方法。“试一试”提供了 9 片颜色、形状不同的树叶,并给出了 3 个筐,引导学生试着将这些叶子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三类。由于这些树叶既可以按形状分成三类,也可以按颜色分成三类,因此,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不仅能学到分类的基本方法,而且还能体会到:同样的一堆物体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由于分类标准不同,最后得到的分类结果也就不同。而这样的过程,无疑能使学生原有的对分类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升。“想想做做”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巩固在具体情境中把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意义和价值。第 1 题要求学生看图圈出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这里“能在水中生活”其实就是给出的分类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图中的小动物能够分成“能在水中生活的”和“不能在水中生活的”这两类。第 2 题让学生按照“空中飞的”“陆地行的”和“水中行的”这三个要求给一些常见的交通工具涂色。这里的分类标准是各种交通工具的适用区域。和第 1 题相比,图中的交通工具一共要分成三类,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含义,掌握分类的方法。第 3 题让学生先自主分一分,再交流分类标准,帮助学生再一次体会同样3一些物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第 4 题则鼓励学生把学会的分类方法应用于日常生活。从分类的角度看,这道题比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