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原理课件第六章吸收.pdf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原理课件第六章吸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原理课件第六章吸收.pdf(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化工原理第六章吸收第一节 概述一、吸收综述吸收就是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即是用适当的液体吸收剂处理 气体混合物,利用混合气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分离气体 混合物的操作,其实质是一种典型的气、液相扩散传质过程。吸收系统包括气、液两个相,气相由可溶于吸收剂的气体组分(称为吸 收质或溶质)和不溶或难溶于吸收剂的惰性组分(称为惰性气或载体)组成,液相则是液体吸收剂(或称为溶剂);吸收操作所得到的溶液称为吸收液,其成分为吸收剂和溶解于其中的吸收质;排除的气体称为吸收尾气,其主 要成分应为惰性组分和残余的溶质。吸收的原理:就是利用混气中,各组分在吸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的 特点,选择适宜的吸
2、收剂对混合气中组分进行选择性吸收,以达到从混合 气中分离或提纯组分之目的。与吸收操作相反,使吸收质从吸收剂中分离出来的操作称为解吸或脱 吸。其目的是循环使用吸收剂或回收溶质,实际生产中吸收过程和解吸过 程往往联合使用。吸收和蒸谭一样也牵涉到气、液两相诃的质量传递,但蒸储是依据混 液中各组分挥发度的不同而得以分离;吸收则基于混气中各组分在吸收剂 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得以分离;蒸屈属双向传质,吸收为单相传质。第一节 概述二、吸收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吸收操作是分离气体混合物的一种重要方法,是传质过程中的一 种重要形式,在化工生产中已被广泛应用:1.制取液体产品。如用水吸收HC1制取盐酸,用水吸收NO2制取
3、硝酸,用硫酸(98.3%)吸收SO3制取发烟酸等。2.回收混合气体中有用组分和分离气体混合物。如焦化厂用洗油 从炼焦炉气中回收苯,如图6-1所示;由乙烯直接氧化制环氧乙烷时用 水吸收反应后的气体中的环氧乙烷;用液态燃吸收石油裂解气中的乙 烯和丙烯等。3.吸收气体中有害物质以净化气体。如合成氨工业中用水或乙醇 吸收除去原料气中的CO2;用铜氨液吸收除去原料气体中的CO。4 作为环境保护和职业保健重要手段。如硫酸厂用吸收除去废气 中SO2,过磷酸钙厂用吸收除去废气中含氟气体,硝酸厂中用吸收除去尾 气中NO*。第一节概述脱茶堪气11解吸塔过热蒸汽图61吸收与解吸流程图图62两类气液传质设备第一节 概
4、述三、吸收过程的分类1.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对于C0?气体的吸收,用水做吸收剂而主要发生物理溶解过程,用 碱液做吸收剂而主要发生化学反应过程。前者的本质是吸收质与吸收剂 间无化学反应,或者只有微弱的化学反应,吸收主要依靠吸收质在吸收 剂中的物理溶解度。后者是吸收质与吸收剂之间发生了明显的化学反应,由此将吸收分为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二者的特点如下:(1)物理吸收:是可逆的,其逆过程就是解吸过程;吸收的极限是吸收 质的溶解度;吸收速率为吸收质的扩散速率;热效应小;外加条件的影 响是加压有利于吸收,减压有利于解吸;降温可增大吸收质溶解度,有利于吸收,但扩散速率减慢,有可能降低速率,故温度要适中。(2)
5、化学吸收:其吸收平衡取决于化学平衡;吸收速率取决于扩散速 率或反应速率中最慢的一步;热效应大;既有可逆的乂有不可逆的。2.单组分吸收与多组分吸收:若混气中只有一个组分进入液相而被 吸收,则称为单组分吸收,否则为多组分吸收。3,等温吸收与非等温吸收:吸收操作的温度不发生变化的称为等温吸 收,否则称为非等温吸收。本章重点学习单组分等温的物理吸收过程。第一节 概述四、吸收剂的选择吸收的分离程度用吸收率来表征,其好坏与吸收剂用量关系很大,而吸收剂用量乂随吸收剂的种类而变。可见,选择吸收剂是吸收操作的 重要环节,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溶解度:吸收剂对于溶质组分应具有较大的溶解度,这样可以加 快吸收
6、过程并减少吸收剂本身的消耗量。2.选择性:吸收剂要在对溶质组分有良好吸收能力的同时,对混气 中其他组分却能吸收甚微,否则不能实现有效的分离。3.挥发度:操作温度下吸收剂的蒸汽压要低,即挥发度要小,以减 少吸收过程值吸收剂的损失。4.腐蚀性:吸收剂若无腐蚀性,则对设备材质无过高要求,可以减 少设备费用。5.黏性:吸收剂的黏度要尽量低,这样可以改善吸收塔内的流动状 况从而提嵩吸收速率,且有助于降低输送能耗,还能减小传热阻力。6.其他:吸收剂还应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产生泡沫,无毒 性,不易燃,凝固点低,价廉易得等经济和安全条件。实际生产中,满足上述全部条件的吸收剂是很难找到的,往往要对可 供选
7、择的吸收剂进行全面的评标以做出经济吝理的选择。第一节 概述五、吸收操作条件吸收就是气液两相间传递过程,为了提高吸收效率,应选择如下条件:1.采用连续操作,有利于稳定性生产及调节操作 的条件。2.气液间逆流吸收,象传热一样,有利于吸收完 全并获得较大推动力。3.尽可能增大气、液接触面积,因为传递速率与 传质接触面成正比。4.增大相际间湍流程度,以降低传质阻力。第二节吸收中的气液相平衡一、吸收中常用的相组成表示法在吸收操作中气体的总量和液体的总量都随操作的进 行而改变,但惰性气体和吸收剂的量始终保持不变。因此,在吸收计算中,相组成以比质量分数或比摩尔分数表示较 为方便。1.比质量分数与比摩尔分数1
8、.1 比质量分数混合物中某两个组分的质量之比称为比质量分数,用 符号Wa表示。即:w A w A匕=-JKgA/KgB%1 一%(6-1)第二节 吸收中的气液相平衡1.2 比摩尔分数:混合物中某两个组分的摩尔数之比称 为比摩尔分数,用符号为(或)以表示。即:x X=kmolA/kmolB(液相混合物)(6-2a)XB 1-乙y=也=-kmolA/kinolB(气相混合物)(6-2b)4力1 力1.3比质量分数与比摩尔分数的换算关系m.7?.Af.M A,tn.n AM A M A K,、w=x 4(液相)w=-=r4(气相)(63)叫 nBMB M B mB nBMB M B W)在计算比质量
9、分数或比摩尔分数的数值时,通常以在 操作中不转移到另一相的组分作为B组分。在吸收中,B组 分是指吸收剂或惰性气,A组分是指吸收质。第二节吸收中的气液相平衡2.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混合物内所含物质的质 量。对于混合液体中的A组分有:“安(6-4)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混合物内所含物质 的量(用千摩尔数表示)。如对于气体混合物,在 压强不太高、温度不太低的情况下,可视为理想气 体,则混气中的A组分有:第二节吸收中的气液相平衡二、气液相平衡关系气液相平衡关系是指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时,被吸收的 组分(吸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关系,即吸收质在吸收剂 中的平衡溶解度。1.气体在液体中的
10、溶解度在恒定的压力和温度下,用一定量的溶剂与混合气体 在一密闭容器中相接触,混合气中的溶质便向液相内转移,而溶于液相内的溶质乂会从溶剂中逸出返回气相。随着溶 质在液相中的溶解量增多,溶质返回气相的量也在逐渐增 大,直到吸收速率与解吸速率相等时,溶质在气液两相中 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此时气液两相达到了动态平衡。平 衡时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压称为平衡分压,用符号 表示;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溶解度,简称溶解度;它们 之间的关系称为相平衡关系。,第二节 吸收中的气液相平衡相平衡关系随物系的性质、温度和压力而异,通常由 实验确定。图6-3是由实验得到的SO,和NH3在水中的溶解度 曲线,也称为相平衡曲
11、线。图中横坐标为溶质组分(SO,、NH3)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纵坐标为溶质组分在气箱中 的分压乙。从图中可见:在相同的温度和分压条件下,不同的溶质在同一个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很大的 气体称为易溶气体,溶解度很小的气体称为难溶气体;同 一个物系,在相同温度下,分压越高,则溶解度越大;而 分压一定,温度越低,则溶解度越大。这表明较高的分压 和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吸收操作。在实际吸收操作过程中,溶质在气相中的组成是一定的,可以借助于提高操作压力 珠提高其分压色;当吸收温度较高时,则需要采取降温措 施,以增大其溶解度。第二节吸收中的气液相平衡所以,加压和降温均 可以提高气体吸收质 的溶解度,对吸收
12、操 作令.利。反之,升温出 和减压则有利于解吸。专 对于同样浓度的溶液,易溶气体在溶液上方 的气相平衡分压小,难溶气体在溶液上方图63气体溶解度曲线的平衡分压大。第二节吸收中的气液相平衡2.气液平衡规律一亨利(Hen”)定律2.1 亨利定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不太高的条件下,多数气体的 溶解度和它的平衡分压成正比,其数学式表示为:c a=h p A*(6-6)式中:H称为溶解度系数,kmol.m-3.Pf 或kmol.m-3.atm-1,,值的 大小反映气体溶解的难易程度,对于易溶气体该值较大;对于难溶气 体,该值很小。2.2 注意事项亨利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如常压下难溶或少溶气体的吸收,否则
13、就有偏差;只适用于与溶剂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的吸收;溶解度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即T t,Hl;应用于较高压强时,如5atm以上,分压应以逸度代替;为了使用方便,亨利定律可以改写成以下形式:Pa=Exa 二加匕,Ya=-,Ya,nX a(6-7)1+(l-/n)X A第二节吸收中的气液相平衡2.3亨利定律各系数间关系是:(6-8)r r H式中P为系统总压,C为溶液的总摩尔浓度,当为稀溶液 时有c=念,念表6-1列出了某些气体水溶液的亨利系数值。“液用剂表6-1某些气体水溶液的亨利系数值(EX 10/kPa)气体温度/K273283293303313COe0.07370.1060.1440.1
14、880.236SOe0.001670.002450.003550.004850.00860Nit0.0002080.0002400.000277O.OOO321一的亨利系数E值不同;当物系一定时,亨利系数随温度升 高而增大,温度愈高,溶解度愈小。所以亨利系数值愈大,气体愈难溶。在同一溶剂中,难溶气体的值很大,而易溶 气体的值很小。第二节吸收中的气液相平衡三、相平衡在吸收中的应用1.吸收平衡线:表明吸收过程中气、液相平衡关系的 图线称吸收平衡线。在吸收操作中通常用Y-X图来表示,如 图6-4所示,曲线的函数关系就是亨利定律式(6-7)。图64吸收平衡线第二节 吸收中的气液相平衡2.相平衡线在吸收
15、过程中的应用2.1 判断吸收能否进行。由于溶解平衡是吸收进行的极限,所以,在一定温度下,吸收若能进行,则气相中溶质的实际组成匕必须大 于与液相中溶质含量成平衡时的组成乙;即匕若出现乙Ya*是吸收进行的必要条件,而差 值ZYa=Ya-Ya*则是吸收过程的推动力,差值2越大,则吸收速率必 然越大。23同理,若以液相为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要让吸收过程能进 行,则液相中溶质的实际组成Xa必须小于与实际气相中溶质含量丫从成平 衡时的液相组成Xa*,BPXai)j or%c 时,吸鱼过程方能痔续进行。否则,即为解吸。第三节 吸收速率通过以上假设,就把整个相际传质过程简化为经由气、液两膜的分子扩散过程。
16、双膜理论认为相界面上处于平衡 状态,即图6-5中的Pi与Cj符合平衡关系。这样,整个相际 传质过程的阻力便全部体现在两个有效膜层里。在两相主 体浓度一定的情况下,两膜的阻力便决定了吸收速率的大 小。因此,双膜理论也可称为双阻力理论。双膜理论把复杂的相际传质过程大为简化。对于具有 固定相界面的系统及速度不高的两流体间的传质,双膜理 论与实际情况是相当符合的。根据这一理论的基本概念所 确定的相际传质速率关系,至今仍是传质设备设计的主要 依据,这一理论对于生产实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三节 吸收速率三、吸收速率方程所谓吸收速率即指单位传质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吸收 的溶质量。表明吸收速率与吸收推动力之间
17、关系的数学式 即为吸收速率方程式。吸收速率用符号Na表示,其单位为 kmol m-2 s-1o按照双膜理论,吸收过程无论是物质传递的过程,还 是传递方向上的浓度分布情况,都类似于间壁式换热器中 冷热流体之间的传热步骤和温度分布情况。所以可用类似 于传热速率方程的形式来表达吸收速率方程。吸收速率;过程推动力/过程阻力=吸收系数X过程推动力由于吸收的推动力可以用各种不同形式的差值来表示,所以,吸收速率方程也有多种形式。第三节吸收速率1.气膜吸收速率方程吸收质从气相主体通过气膜传递到相界面时的吸收速率方程可表示为:N攵气区-乙)Ya-Y A i(6-9)3=一 1式中丫4、X分别为气相主体和相界面处
18、吸收质的比摩尔分数;k气 为气膜吸收分系数,kmol-m-2-sZ其倒数称为气膜阻力,与气膜推动 力相对应。2.液膜吸收速率方程吸收质从相界而处通过液膜传递进入液相主体的吸收速率方程可表示为:M=k液(X,-XQ N”上4k液(6-10)式中Xa、X1分别为液相主体和相界面处吸收质的比摩尔分数;k液 为液膜吸收分系数,kmol 1丁2 s-1,其倒数称为液膜阻力,与液膜推动 力相对应。第三节 吸收速率3.总吸收速率方程式总观式(6-9)及(6-10),为了避开难于甚至是无法测定 的界面浓度,可以仿效传热中避开壁面温度类似的处理方法,同样可以采用两相主体浓度的某种差值来表示总推动力从 而写出总吸
19、收速率方程式。其中吸收过程的总推动力应该 用任何一相主体浓度与其平衡浓度的差值来表示。3.1 以(匕一不)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N、二 K(yyj 或 n、A 工 A A,只 匕-匕(6-11)1m+一其中:3=1+匚,1(气称为气相吸收总系数,其倒数称为 两膜的总阻力,此阻力由气膜阻力1/%与液膜阻力液组成。(6-11)式即为以(-不)为推动力的总吸收速率方工口 T第三节吸收速率3.2 以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一 x.)(6-12)长液1 1 1其中K液二丁+厂,心称为液相吸收总系数,其倒数 同样为两膜的总阻力:此阻力由气膜阻力/心气与液膜阻力 1/攵液组成。(6-12)式即
20、为以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工口 牙王工I。由于推动力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及浓度的表示方法不同,吸收速率还呈现出了其它形态,应特别注意各式中吸收系 数与推动力的正确搭配及单位的一致性。第三节吸收速率四、气膜控制与液膜控制1.气体在水中溶解的难易程度,通常粗略的用相平衡系数m来区分,当水1时可认为是易溶气体,当m 100时可认为是难溶气体,当时,可认为是中等溶解气体。2对于易溶气体的吸收过程来说,由于吸收质的溶解度很大,即相平 衡系数m很小,由(6-11)的附式可知,在k气和k液值数量级相近的情况下,必然有气膜阻力大于液膜阻力,即传质总阻力主要集中在气膜层也把此 种吸收传质过程称为“气膜控制”,此时有
21、K气。k气。气膜控制传质过 程有以下三个特点:气膜控制时,液相界面组成X Xa,气膜推动力(Ya-YJYaTa*);由于相平衡系数m很小,而丫人二hiXa*,所以较小的气相组成丫人就能与 较大的液相组成Xa*相平衡,即吸收越容易完全;对于气膜控制过程,要提高总传质系数1(气,应加大气相的湍流程 度以降低气膜厚度。第三节吸收速率3.对于难溶气体的吸收过程来说,由于吸收质的溶解度很小,即相平 衡系数m很大,由(6-12)附式可知,在k气和k液值数量级相近的情况下,必然 有液膜阻力大于气膜阻力,即传质总阻力主要集中在液膜层中,把此种吸 收传质过程称为“液膜控制”,此时他液。液膜控制传质过程有 以下三
22、个特点:液膜控制时,气相界面组成丫产丫外液膜推动力(XXah(Xa*-Xa);由于相平衡系数m很大,而Ya=irXa*,所以较大的气相组成Ya就能与 较小的液相组成Xa*相平衡,即吸收越不容易完全;对于液膜控制过程,要提高总传质系数K液,应加大液相的湍流程 度以降低液膜厚度。4.对介于上述之间的中等溶解度的吸收传质来说,气、液膜阻力均不 可忽略,若要提高过程速率,即要提高总传质系数K,应同时加大气、液两 相的湍流程度,以同时兼顾气、液两膜阻力的降低。正确判别吸收过程属于气膜控制或液膜控制,将给吸收过程计算、设 备选型及操作设计带来方便。,第四节吸收(或解吸)过程的计算吸收与解吸是传质方向相反的
23、两个过程,两者所用的设备基本相同,其计算的方法原则 上相同。故本节将以吸收塔为例讨论有关吸收 的计算。一、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1.全塔物料衡算在单组分气体吸收过程中,吸收质在气液 两相中的浓度沿着吸收塔高不断的变化,导致 气液两相的总量也随塔高而变化。但是其中通 过吸收塔的惰性气流量V和吸收剂流量可认 为不变,因而在进行吸收物料衡算时气、液两 相组成用比摩尔分数X y表示就十分方便。图6-6为稳定操作状态下、单组分吸收逆 流接触的填料吸收塔,各相关参数如图示。图6-6吸收塔的物料衡算,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过程的计算现以单位时间全塔进、出的溶质量为对象有:V(YrY2)=L(XXJ=Ga(6-
24、13)式中Ga为单位时间全塔被吸收的吸收质的量,kmol.so一般情况下,进塔混合气的组成匕与流量V是吸收任务规 定了的,再根据吸收操作的分离指标吸收率/二(丫丫2)/匕,也能方便确定出气体出塔时的浓度丫2,如果乂知道吸收剂的 入塔组成X2与流量L,那么就可以利用式(6-13)求得塔底排出 的吸收液组成Xi。当然在已知L、V、X、和X2的情况下,也 可由式(6-13)计算气体出塔浓度丫2,从而进一步求算吸收率,判断吸收过程是否已达分离要求。,第四节吸收(或解吸)过程的计算2.操作线方程与操作线在逆流操作的填料塔内,气体自下而上,其组成由匕 逐渐降至匕,液体自上而下,其组成由X逐渐升至Xq那么,
25、填料层中个截面上的气、液浓度 与y之河的变化关系,需在填料层中的任一截面与塔的任一端面之间作物料衡算。在图6-6所示的塔内任取iu-n截面与塔底(图示虚线范 围)作溶质的物料衡算,得:整理,得VY+LX=VY+LX(6-14)(L _ 匕-I V,第四节吸收(或解吸)过程的计算式(6-14)表示吸收塔任一截面上,气、液两相中吸收质的浓度Y与X间关系式,称为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式。该式在 X-Y标坐图上为一条直线,称为吸收操 作线,见图6-7中的直线AB。该线的斜 率为L/V,称为液气比,端点B(A,率及 A(X9,Y9)分别表示塔底浓端及塔顶稀端 浓度,线上任一点(X,Y)则表示塔中相 应截面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华南理工大学 化工 原理 课件 第六 吸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