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内古诗古文名篇名句默写考点练习(共16篇附参考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内古诗古文名篇名句默写考点练习(共16篇附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内古诗古文名篇名句默写考点练习(共16篇附参考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课内名篇名句默写考点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必修上册)1.短歌行(1)短歌行中诗人感叹年华已逝,借酒解忧的诗句:“_,_!”(2)在短歌行中,诗人用“朝露”作比,感叹留华易逝的句子:“_,_。”(3)短歌行中诗人运用设问形式回答了什么可以解忧的诗句:“_?_。”(4)曹操短歌行中“_,_”两句化用了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5)古人善于运用音乐和景物表达情感,短歌行中描写音乐场面的句子是“_”;描写夜空景象的句子是“_”。(6)短歌行中“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望。(7)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
2、诗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诗句:“_,_。”2.归园田居(其一)(1)从天性的角度揭示诗人回归田园的原因的诗句:“_,_。”(2)饱含诗人误入官场的无限悔恨之情的诗句:“_,_。”(3)写诗人归隐田园后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诗句:“_,_。”(4)直接表现诗人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_,_。”(5)用远景镜头描绘出村庄的朦胧和安详的诗句:“_,_。”(6)归园田居(其一)中通过“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所居洁净,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7)归园田居(其一)中表达山村的静谧、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_,_。”(8)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自己居住屋舍周围的树木茂
3、密、果实累累的诗句:“_,_。”(9)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自己居住屋舍宽绰的诗句:“_,_。”3.梦游天姥吟留别(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天姥山时隐时现的句子是“_”,通过赤城山和五岳侧面展现天姥山高大的句子是“_”。(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_,_。”(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谢灵运住处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写山泉声音震耳欲聋的句子是“_”。(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5)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
4、的诗句“_”和“_”令人叹为观止。(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由梦境又回到现实的句子:“_,_。”(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天气急剧变化,黑云压天,仿佛要下雨的句子是“_”,写水面上升腾起烟雾,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声有色,就像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的句子是“_”。(8)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流露出消极的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相似的消极情绪流露的诗句:“_,_。”(9)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飞逝的句子:“_,_。”(10)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仙人们衣冠华丽、行为飘逸潇洒的句子:“_,_。”(1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由梦境转入现实后颇感失落
5、的句子:“_,_。”(1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天姥山洞外熊吼龙鸣的恐怖景象的诗句:“_,_。”(1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_,_。”4.登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
6、”(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_,_。”(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_,_。”(10)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_,_。”(11)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1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1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
7、,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5.琵琶行并序(1)琵琶行并序中的“_,_”两句,作者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2)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_,_。”(3)“_,_”是琵琶行并序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4)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并序中的“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5)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以“_”一句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以“_”一句直接赞美琵琶曲像仙乐般好听。(6)琵琶行并序中,“_”一句诗人运用多个动词写出弹奏琵琶的手法,同时也从正面体现出琵琶女
8、高超的技艺,“_”则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7)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_”一句,写出琵琶女半夜醒来满脸泪痕的凄苦;“_”一句,写出诗人听闻琵琶女遭遇后,泪洒衣襟。(8)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两句诗描写了琵琶女弹琵琶的手法和弹奏的曲目。(9)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两句介绍了诗人送客时的时间、地点以及环境。(10)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两句用比喻的修辞、对比的手法正面描写音乐。(11)白居易在琵琶行井序中描写琵琶女与“五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场面的句子:“_,_。”(12)琵琶行并序中作者多次寄情于月,以月传情。“_”衬托了送别时的感伤之情;“_
9、”渲染了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寂之情。6.念奴娇赤壁怀古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_,_,_”。(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_,_,_”。(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是“_,_,_”。(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上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两句是“_,_”。(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_,_”。(7)苏轼
10、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8)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的句子是“_,_,_”。(9)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10)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用“_,_”两句,表达了对自己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这两句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1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己对人生的思索寄托于江水和明月的句子是“_,_”。(1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借洒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的句子是
11、“_,_”。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白处。(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词人登高望远,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时不禁发出感叹:“_,_,_。”(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三句思接千古,追忆英雄孙权,表达词人对英雄人物及其功业的仰慕。(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两句,回顾刘裕生平,揭示他生活在蓬门陋巷,出身低微。(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上片缅怀京口英雄刘裕的句子是“_,_,_”。(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下片借用典故讽刺刘义隆的句子是“_,_,_”。(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
12、措的三句是“_,_,_”。(7)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下片追忆自己当年南归的句子是“_,_,_”。(9)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三句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地,刻不容缓,如果北伐大业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10)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两句写人们社日的迎神赛会,歌舞作乐,与前面的“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照。(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中,用典表现自己也想为国而战的句子是“_:_,_”。(1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13、怀古一词的结尾发出“_:_,_”的感叹,这是借廉颇自比,表达自己热切报国却无人问津的感慨。8.声声慢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_,_,_”三句层层铺叙,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2)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词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之态和悲凉心境的句子是“_,_,_”。(3)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写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使人难以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4)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_,_”,可见词人满心是愁,自觉淡酒压
14、不住怨愁,真可谓“酒人愁肠愁更愁”。(5)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_,_,_”三句,用“雁”这一意象表达词人浓重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词人冷清孤寂的黯然心境。(6)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_,_,_”三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词人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地枯萎零落,词人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7)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_,_”两句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词人不能自抑的痛苦。(8)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_,_”两句,写凄苦的哀愁浸满了词人的心灵。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痛词人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了,概括得尽?(9)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
15、直抒胸臆的句子是“_,_”。9.劝学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白处。(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_”。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与荀子劝学中的“_,_”表达的思想一致。(4)荀子在劝学中,用“青出于蓝”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_,_,_。”(5)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_,_,_”观点相同。(6)荀子在劝学中,用“冰寒于水”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 上册 古诗 古文 名篇 名句 默写 考点 练习 16 参考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