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3章 电法勘探电阻率法.ppt
《(9)--第3章 电法勘探电阻率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第3章 电法勘探电阻率法.ppt(2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电法勘探电法勘探 Electrical prospecting Electrical prospecting 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之间电学性质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些差异有关的电场或电磁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和寻找地下电性不均匀体(岩溶、风化层、滑坡体等)的一类勘查地球物理方法。主要用途:主要用途:探查深部和区域地质构造、寻找油气探查深部和区域地质构造、寻找油气田和煤田、金属非金属矿产、地下水、工程地质和田和煤田、金属非金属矿产、地下水、工程地质和环境勘察等。环境勘察等。简介简介三多两广可利用的物性参数多:导电性、电化学性质、介电性、导
2、磁性场源多:人工场、天然场方法多方法多 应用空间广 应用范围广电法勘探的特点电法勘探的特点分类分类场源分类:天然场源法:自然电位法、大地电流法、大地电磁法等。人工场源法: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电磁法等。分类分类方法分类:传导类电法: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等电阻率法:剖面法(二、三极剖面、联合剖面等)、测深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感应类电法:电磁剖面法(偶极剖面、航空电磁法等)电磁测深法(大地电磁测深、频率测深等)分类分类空间或工作场所空间或工作场所(1 1)航空电法)航空电法(2 2)地面电法)地面电法(3 3)地下电法)地下电法(4 4)海洋电法)海洋电法分类分类电阻率法是以岩(
3、矿)体的导电性差异为基础的勘探方法。通过供电电极将电流通入地下,建立稳定电流场,通过测量电极观测和研究人工电场的分布规律,从而推断地下地质体的分布和产状,达到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目的。电测深法电剖面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第一节第一节 电阻率法电阻率法电阻率的概念 由均匀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定横截面积的导体,其电阻R与长度L成正比,与横截面积S成反比,即式中,为比例系数,称为物体的电阻率。电阻率仅与导体材料的性质有关,它是衡量物质导电能力的物理量。1.11.1电阻率法基础知识电阻率法基础知识 岩、矿石的电阻率电阻率的单位电导率 将电阻率的倒数称为电导率,用s表示。矿物的电阻率矿物的电阻率本质上与导电方式不同
4、有关,也就是物质中也就是物质中电荷运移电荷运移的难易程度。的难易程度。导电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金属导电和半导体导电、溶液离子导电和固体电解质导电。金金属属导导体体:电电阻阻率率 很很小小,例例如如:金金的的电电阻阻率率 为为2 2 1010-8-8 mm,铜的电阻率,铜的电阻率 为为1.230 1.230 1010-8-8 m.m.石墨石墨 1010-6-6 mm半半导导体体:大大多多数数硫硫化化矿矿物物如如黄黄铜铜矿矿、黄黄铁铁矿矿、方方铅铅矿矿等等电电阻阻率率 小小于于1 1 mm。氧氧化化矿矿物物如如铬铬铁铁矿矿、赤赤铁铁矿矿、软软锰锰矿矿等等电电阻阻率率 大于大于1 1 mm。(1
5、010-6-6-10-106 6 mm)固体电解质:固体电解质:造岩矿物造岩矿物如长石、石英、辉石、云母、方解石等如长石、石英、辉石、云母、方解石等电阻率大,电阻率大,大于大于10106 6 mm。岩石的电阻率由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孔隙性、含水性、温度、压力等因素决定。不同岩石的电阻率变化范围很大,常温下可从10-8 m变化到1015 m。火成岩和变质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电阻率电阻率很大,很大,电阻率电阻率 变化范围变化范围10102 2 10105 5 mm。沉积岩:沉积岩:电阻率较小。电阻率较小。例如:粘土的例如:粘土的电阻率电阻率 变化范围变化范围10100 0 10101 1 mm
6、,砂岩的,砂岩的电阻率电阻率 变化范围变化范围10102 2 10103 3 mm。岩石的电阻率岩石的电阻率(1)岩石电阻率与矿物成分的关系岩石电阻率与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电阻率、矿物的含量和矿物的分布有关。当岩石中含有良导电矿物时,矿物导电性能能否对岩石电阻率的大小产生影响取决于良导矿物的分布状态和含量。如果岩石中的良导矿物颗粒彼此隔离地分布着,且良导矿物的体积含量不大,那么岩石的电阻率基本上与所含的良导矿物无关,只有当良导矿物的体积含量较大时(大于30%),岩石的电阻率才会随良导矿物的体积含量的增大而逐渐降低。但是,如果良导矿物的电连通性较好,即使它们的体积含量并不大,岩石的电阻率也会随良导矿
7、物含量的增加而急剧减小。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2)岩石电阻率与其含水性的关系沉积岩主要依靠孔隙水溶液来传导电流,因此岩层中水的导电性质将直接影响沉积岩的电阻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岩层电阻率与岩层中水的电阻率成正比。影响水的导电性的主要因素是水中离子的浓度和水的温度。常见的岩层水一般含低或中等浓度的离子,岩层中水的含盐浓度增大,离子数量随之增多,溶液导电性将变好。同时岩层中水的导电性还与温度有关,它的电阻率将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是因为,一方面水中盐类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致使溶液中离子数量增多;另一方面,温度的升高还会降低溶液粘度,加快离子的迁移速度。(3)岩石
8、电阻率与层理的关系层理构造是大多数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典型特征,如砂岩、泥岩、片岩、板岩以及煤层等,它们均由很多薄层相互交替组成。这种岩石的电阻率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沿层理方向和垂直层理方向岩石的导电性不同,称为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可用各向异性系数来表示,定义为 式中,n代表垂直层理方向上的平均电阻率,称为横向电阻率;t代表沿层理方向的平均电阻率,称为纵向电阻率。层状结构岩石模型层状结构岩石模型 n n和和 t t的关系的关系垂直层理方向的电阻率总是大于沿着层理方向的电阻率!等效电阻率各向异性系数一般在12之间,石墨碳质页岩的可达22.8(4)岩石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岩石电阻率
9、随温度的变化遵循导电理论的有关定理。电介质中离子的能动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运动能量积累到一定值时,很容易脱离晶格,因此导电性增强。半导体的温度升高时,导电区电子浓度增大,导电性也相应增大。在低温条件下,含水岩石中水溶液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水溶液浓度增大和粘滞度降低,水溶液中离子数量增多、活动性增强的缘故;当温度继续升高时,因水分蒸发,岩石电阻率略有增加,只有温度继续升高时,电阻率才开始减小。例如,对油页岩进行加温实验时,温度升高到50100时,试样的电阻率减小;温度继续升高至200时,试样电阻率增大;温度继续升高超过200时,试样电阻率急剧下降;当温度超过600后
10、,试样电阻率又呈回升趋势。(5)岩石电阻率与压力的关系岩石原生结构破坏是压力作用下岩石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压力特征,这种破坏可能是岩石的压实,孔隙收缩,颗粒接触面积的增大,形成裂隙组,或是个别区域之间粘结性减小等等。静水压力对岩石的压实作用最大,在静水压力作用下,岩石内出现残余变形,从而使孔隙度降低。此时压力对岩石电阻率的影响与岩石内液体和气体的含量有关,往往随压力的增大,干燥或者稍许含水岩石的电阻率减小,这是由于孔隙度降低、颗粒间接触良好的原因。除此之外,岩石中孤立的含水孔隙在压力作用下闭合并形成连续的导电通路,也会使其电阻率减小。对于大多数岩石,当单轴压力由10Mpa增加到60Mpa时
11、,可观测到岩石电阻率的剧烈变化。但是,某些粘土在压力作用下,由于孔隙中的水分被挤出,含水孔隙通道的截面缩小,从而使其电阻率增大。相反,在应力弱化作用下,岩石颗粒之间内部粘结性降低,致使岩石强度变小,岩石可碎性增强。当岩石内部裂隙发育但裂隙不充水时,岩石电阻率会增大,若裂隙充水,岩石电阻率会显著减小。稳定电流场稳定电流场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除去电源点以外,流入流出任一包围电流源的闭合曲面S的电流之代数和为0.即电流密度的法向分量 沿任一闭合曲面S的积分(通量)为0.稳定电流的连续性稳定电流的连续性电流连续性的积分形式散度定理电流连续性的微分形式恒定电流场是一个恒定电流场是一个无源
12、场无源场,电流线是连续的,没有起点和终点,电流线是连续的,没有起点和终点,空间中没有任何点有电荷的积累(忽略点电源本身),电流密度空间中没有任何点有电荷的积累(忽略点电源本身),电流密度的空间变化率为的空间变化率为0.0.稳定电流场为一势场,电流在空间是稳定的,不随时间而变化。当所取积分路径不经过电源,电场沿闭合回路做的功为0稳定电流的势场性稳定电流的势场性斯托克斯公式稳定电流场是一个无旋场、保守场稳定电流场是一个无旋场、保守场势场的另一层含义:电位U与电场强度E的关系:电位的负梯度稳定电流场方程稳定电流场方程“拉普拉斯方程”1、除电源点外,电位处处连续且有限,电源点处,电位无穷大,无穷远处,
13、电位为02、地面上(除去电源点)电流密度的法向分量为03、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处,电位连续,电流穿过介质分界面时,电流密度的法向分量连续,切向分量不连续,而电场强度切向分量连续,法向分量不连续稳定电流场的边界条件稳定电流场的边界条件点电源点电源测量方式测量方式地下人工电场的建立地下人工电场的建立1 1、点电源的电场、点电源的电场电电阻阻率率 的的均均匀匀半半无无限限空空间间,地地表表有有一一点点电电源源A A,电电流流强强度度I I,距点电源,距点电源A A为为r rAMAM的的MM点的电流密度:点的电流密度:(半空间)(半空间)由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得:由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得:稳定电流场中
14、,单位距离的电位变化等于该点的点电稳定电流场中,单位距离的电位变化等于该点的点电场强度。场强度。MM点的电位是将单位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到电场中该点的电位是将单位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到电场中该点所做的功,(无穷远处电位为点所做的功,(无穷远处电位为0 0)电位值与电流强度电位值与电流强度I I和岩石电阻率和岩石电阻率 成正比,与成正比,与A A到到MM点点间距离间距离r r成反比;点电源成反比;点电源A A处电位值最大。处电位值最大。电阻率均匀、各向同性的电阻率均匀、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空间,地表点电源半无限空间,地表点电源场的电位与场的电位与r r成反比,等成反比,等位面是以点源为中心的同位面是以点
15、源为中心的同心圆,电流线与等位面正心圆,电流线与等位面正交。电位与交。电位与r r成反比,电成反比,电场强度(电流密度)与场强度(电流密度)与r r2 2成反比成反比根据电场叠加原理,当地表由两个异性点电源根据电场叠加原理,当地表由两个异性点电源A A(+I+I)、)、B B(-I-I)供电时,地表测点)供电时,地表测点MM处的电位:处的电位:叠加原理:当多个点电源同时存在时,任意一点叠加原理:当多个点电源同时存在时,任意一点MM的的电位是各电源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位之和;任意一点电位是各电源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位之和;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的电场强度(或电流密度或电流密度)是各电源单独在该点产生的是
16、各电源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或电流密度或电流密度)的矢量和。的矢量和。测量方式测量方式电流在地下的分布规律电流在地下的分布规律主断面内电位及电流分布I-I当h不为0时,主断面内电位及电流分布主断面内电位及电流分布l大部分电流都集中在近地表地层内!主断面内电位及电流分布结论:结论:当当hAB/6hAB/6时,时,j jh h/j/j0 0=85%=85%,因此,在此范围,因此,在此范围内,可以近似认为是均匀场;内,可以近似认为是均匀场;当当h=ABh=AB时,时,j jh h/j/j0 0=8.9%=8.9%,此时,如果有异常,此时,如果有异常体存在时,很难识别异常;体存在时,很难识
17、别异常;当当hAB/2h35%35%,如果有异常体存,如果有异常体存在时,可以识别;在时,可以识别;因此,勘探深度因此,勘探深度hAB/2;hh1)时,场源的全部电流穿过以r=AO为半径,高为h1的圆柱表面,圆柱的侧面积:2rh1A在MN中点O处产生的电流密度:两个点电源在处产生的电流密度翻倍。尾支渐近线尾支渐近线均匀无限半空间内两个点电源的点处电流密度:视电阻率的微分形式第一层的纵向电导其中,称为纵向电导S。在双对数坐标系中,是一条斜率为1的直线(与横轴的夹角为45)。同时,当 时,有 ,表明,纵向电导等于尾支渐近线与横轴 的截距。纵向电导在电测深的解释中有重要意义如二层电性层的情况,利用首
18、支渐近线读出1,利用尾支渐近线读出S1,就可以计算出h1。或者根据尾支渐近线与 的交点,在横轴上读出h1。屏蔽层:电阻率足够大,厚度足够大空气,奥灰层状介质,底面积为1厚度为h电流垂直底面穿过,测得的电阻叫横向电阻,用T表示电流平行底面穿过,测得的电导叫纵向电导,用S表示纵向电导和横向电阻纵向电导和横向电阻多层电测深曲线多层电测深曲线四层地电断面(8种)AA型 AK型 HA型 HK型 KQ型 QQ型 KH型 QH型 多层电测深曲线多层电测深曲线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只和相邻层有关。每增加一层,测深曲线类型增加一倍:2,曲线类型名字n-2电测深曲线的等值现象电测深曲线的等值现象根据电场分布的唯一性定理
19、,地层电性参数确定的根据电场分布的唯一性定理,地层电性参数确定的地电断面和电测深曲线之间应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地电断面和电测深曲线之间应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即一组层参数对应唯一的一条电测深曲线,层参数即一组层参数对应唯一的一条电测深曲线,层参数不同的地电断面对应不同的电测深曲线。不同的地电断面对应不同的电测深曲线。在实践中发现,某些参数不同的地电断面对应的三在实践中发现,某些参数不同的地电断面对应的三层电测深曲线,彼此相差甚小层电测深曲线,彼此相差甚小(在实际观测误差在实际观测误差5%5%以内以内),以至区别不开,实际上可以认为是相同的。,以至区别不开,实际上可以认为是相同的。地电断面参数不同,电
20、测深曲线却完全相同(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相同)的现象称为电测深曲线的等值现象。三层地电断面的等价现象三层地电断面的等价现象三层地电断面:S2等值现象(H型、A型断面)和T2等值现象(K型、Q型断面)。S2S2等价现象等价现象由于h2不是很大,因此,极小点不明显,如果加大h2,可使极小点降低,增大2,可使极小点升高。如果两者同时变大或变小,曲线形态可能保持不变。H型地电断面,2较小,电流线折射的结果将平行层面流动,其导电能力由这一层的纵向电导S2决定。保持S2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同时变化2、h2,不会改变地下电流的分布,地表电流密度也就不会发生变化。S2S2等价的实质等价的实质K型地电断面,第
21、二层电阻率2大于1也大于3,对电流具有阻挡作用,因此电流线垂直通过第二层流动,那么,此时其导电能力的强弱由这一层的横向电阻T2决定。保持1、h1、3一定及T2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改变2、h2,曲线形态不发生改变。T2T2等价现象等价现象在理想条件下,电测深曲线和测点位置、电极布极方向等无关,但地下介质并非都是水平层状的,同时地形也并非平坦,这都会对电测深曲线产生一定的影响,了解非理想条件电测深曲线特点对实际工作尤其是电测深曲线的解释很有意义。非水平层的电测深曲线非水平层的电测深曲线地形起伏的影响地形起伏的影响1、山脊的影响大于山谷,坡脚越大,影响越大,当倾角小于20时,可忽略地形影响2、
22、对于同一地形,布极方向垂直走向比平行走向布极影响要大,而且畸变复杂3、测点位于斜坡中部,畸变较小,位于山顶或谷底时,影响最大。山顶(高阻),山谷(低阻)4、当AB/2大于(5-10)D(山脊、山谷宽度),地形影响消失地形起伏的影响地形起伏的影响布极方向平行于走向形状与水平二层类似,首支渐进线为s-1尾支渐近线随着倾角的变大,幅度降低。当2-时,不出现45渐近线。尾支渐近线的值与2和有关。倾斜界面的影响倾斜界面的影响布极方向垂直于走向当2-时,尾支渐近线为45渐近线当2-0时,尾支渐近线将超过60倾斜界面的影响倾斜界面的影响岩溶富水带可视为低阻球体球体上的电测深曲线球体上的电测深曲线直立界面的影
23、响直立界面的影响直立界面的影响直立界面的影响电极距最小电极距满足AB/2探测深度,同时使尾支渐近线完整(至少三个点)为使曲线光滑,各供电电极距在对数坐标纸上均匀分布电测深的野外工作电测深的野外工作定性解释定量解释定性解释可以给出测区内电性层的分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初步了解各电性层在横向及纵向的变化规律。定量解释则是获得电性层的埋深、厚度及电阻率大小定性解释要和定量解释紧密结合,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反复认识,反复解释收集地质、钻探、其他物探方法的资料,电性标准层孔旁测深电测深的解释电测深的解释电测深的定性解释电测深的定性解释单独一条电测深曲线的解释:单独一条电测深曲线的解释:电性层的
24、数目;各层电阻率的相对大小;估计第一层和底层的电阻率值。面积性电测深资料的定性解释面积性电测深资料的定性解释需要绘制各种图件,以此来反映测区内不同电性层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从而了解工区的地质构造或电性层的形态。电测深法图件分类:电测深法图件分类:(1 1)电测深曲线类型图)电测深曲线类型图(2 2)等视电阻率断面图)等视电阻率断面图(3 3)等)等AB/2AB/2平面等值线图和剖面图平面等值线图和剖面图(4 4)纵向电导)纵向电导S S剖面和平面图剖面和平面图(1)(1)电测深曲线类型图电测深曲线类型图电测深曲线类型图是在相应比例尺的平面图或剖面图上标出测点的位置,然后在测点旁用小比例尺绘出该点
25、的电测深曲线(剖面)或标出该点曲线类型的符号(平面)。曲线类型图反映了不同地电断面的变化特点,通过曲线类型图可初步了解研究区地层发育情况,基底及上覆岩层构造变化特点及构造变化的复杂程度。曲线类型发生变化的原因一般是:某岩层的缺失或新岩层的出现,或者地质构造的变动所造成的岩层层位的变化等。12 4电测深曲线类型图电测深曲线类型图电测深曲线类型的剖面图电测深曲线类型的剖面图电测深曲线类型的剖面图电测深曲线类型的剖面图1 34=5AO联合剖面法的主要成果:视电阻率剖面图视电阻率剖面平面图联合剖面法测网布置图和综合成果图直立接触面上的联合剖面s曲线没有覆盖层时两种岩石直立接触面上的联合剖面法s曲线形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9-第3章 电法勘探电阻率法 电法勘探 电阻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