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测量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ppt
《(15)--测量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测量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ppt(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测量技术基础测量技术基础基本要求基本内容:1、了解技术测量的含义,掌握的基本概念 2、掌握量值传递系统,量块的作用重点内容:掌握测量过程要素,量块的作用难点内容:测量过程四要素一、测量技术的概念检测:为确定产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过程,即判断产品合格性与否的过程,可分为定性检验和定量测试定性检验:只能得到被检验对象合格与否的结论,而不能得到其具体的量值。检定:为评定计量器具的精度指标是否合乎该计量器具的检定规程的全部过程,定量测试:通过测量,得到被检验对象实际值并判断其是否合格的方法,简称测量测量的概念测量:为确定被测几何量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测量过程实质:将被测几何量量值与标准计量单位相比
2、较,确定其比值的过程。若被测量为L,计量单位为u,确定的比值为q,则测量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含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四个要素。q=L/u测量过程四要素:测量对象:主要指几何量,包括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形位误差等计量单位:我国基本计量制度是米制(即公制)长度:m,mm,m,nm 角度:弧度(rad),度(),分(),秒()测量方法:指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原理、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综合测量精度: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测量基准和尺寸传递系统1、长度尺寸基准和传递系统 在国际单位制及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长度的基本单位名称是“米”,其单位符号为“m”。“米”的定义于
3、18世纪末始于法国,规定“米等于经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1889年在巴黎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从国际计量局订制的30根米尺中,选出了作为统一国际长度单位量值的一根米尺,把它称之为“国际米原器”。1983年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又更新了米的定义,规定:米是光在真空中于1/299 792 458秒时间间隔内的行程长度。长度量值传递系统2、角度尺寸基准和传递系统 图3-2 八面棱体 图3-3 以多面棱体为角度基准的量值传递系统2、角度尺寸基准和传递系统量块的基本知识1、量块作用:量值又称块规,除了作为长度基准的传递媒介外;生产中用来检定、校准量具、量仪;相对测量中直接测量精密零件,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5 测量 技术 基础 互换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