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
《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文言文阅读专题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 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南方有鸟焉, 名曰蒙鸠,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 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 名曰射干, 茎长四寸, 生于高山之上, 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 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兰槐
2、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 君子不近, 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 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 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物类之起, 必有所始。荣辱之来, 必象其德。肉腐出虫, 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 柔自取束。邪秽在身, 怨之所构。施薪若一, 火就燥也。平地若一, 水就湿也。草木畴生, 禽兽群焉, 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 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螨聚焉。故言有招祸也, 行有招辱也, 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
3、骥一跃,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劝学)注滫(xi):泔水,已酸臭淘米水,此处指脏水、臭水。柱:柱,通“祝”,折断。醯(x):本意指醋。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尝终日而思矣 侣鱼虾而友麋鹿B. 所渐者然也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C. 火就燥也 金就砺则利D. 无以至千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
4、苕折/卵破子死/B.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C.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D.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庶人,我国春秋时期对农业劳动者的称呼,后泛指平民、百姓。B. 质的,箭靶,“的”是箭靶的中心。“有的放矢”的“的”即是此义。C. 跬步,指跨脚的距离,古代称跨出两脚为“跬”,跨出一脚为“步”。D. 驽马,指劣马,质性钝劣的马,也用来比喻才能低下平庸的人。13.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荀子强调学习
5、要善于利用外物,并选择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学业有所成就。B. 荀子认为诸事皆有其根源,人的语言和行动即是产生荣誉或耻辱的根源。C. 选文运用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观点,设喻贴近生活、生动形象、形式灵活。D. 选文在排比、对偶句中适当使用散句,匀称而又错落有致,使文气更加流畅。14.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3)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15. 选文第三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答案】10. C 11.
6、D 12. C 13. B 14. (1)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结交(朋友)必定要接近有学问品行的人,用来防止品行不端(或走上邪路)而接近正道。(2)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觉得近乎谄媚。(3)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15. 比喻(或类比)论证,如“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因果论证,如“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连词
7、,表修饰/连词,表并列。句意:我曾经整日思索。/ 以鱼虾为伴侣,和麋鹿做朋友。B.这样/的样子。句意:而是所浸泡的臭水使它这样了。/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就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C.都是趋近、靠近的意思。句意:燃烧起来火势总是往干燥的方向走。/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D.介词,用来/介词,在。句意:就没有用来远达千里的办法。/我在乾隆三十九年。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鸟蛋全部摔烂。“以发”是“编”的后置状语,“以发”前不能断开,排除AC;“风至苕折”和“卵破子死
8、”结构一致,二者单独成句,排除B。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 .“古代称跨出两脚为跬,跨出一脚为步”错误,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人的语言和行动即是产生荣誉或耻辱的根源”错误,原文是说“荣辱之来,必象其德”,意即荣辱的降临与德行相应。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游”,结交;“就”,接近“所以”,用来。(2)“相若”,差不多、相近;“羞”;意动,感到耻辱/羞耻。(3)“几”,几乎;“负”,背,覆盖;“烛”,照。【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9、鉴赏文言文艺术手法的能力。比喻(或类比)论证,如“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人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灾祸就会发生,就如同肉腐了生蛆,鱼干枯了生虫一样,使用了比喻或类比的论证方法;因果论证,如“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因为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所以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使用了因果论证的论证方法。参考译文: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变得更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更加疾劲,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非善于奔走,却能远达千里;借助船只的人,并非
10、善于游泳,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窝所系的地方使它成为这样。西方有种叫“射干”的树,生长在高山之上,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树能长高,而是因为它所处的位置使它这样。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泥里,就会和黑泥一起变黑。兰槐的根叫香艾,一旦浸入臭水里,君子不靠近它,百姓不使用它。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所浸泡的臭水使它这样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必定要接近有学问品行的人,用来
11、防止品行不端而接近正道。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蛆,鱼干枯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灾祸就会发生。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自身邪恶污秽,就会造成灾祸。柴是一样的,但燃烧起来火势总是往干燥的方向走,地是平的,但水流过来,总往有湿气的地方走。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堆土成山,风雨就在这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这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品德,就会得到非凡的智慧,具
12、备圣人的心怀。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集细流,就没有用来形成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还没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拿刀刻东西,中途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蟹有六(实为“八”)条腿,还有两只钳,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河南省濮阳市、许昌市两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游媚笔泉记姚鼐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
13、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淙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幕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
14、,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附】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节选自姚鼐登泰山
15、记)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B. 翼乎临于溪右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 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吾尝终日而思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复西循崖可二里”与“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短歌行)中的“可”字含义不同。B. “日暮半阴,山风卒起”与“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中的“卒”字含义相同。C.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著水经注是中国古代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D. 晦,指农历每月的末一天。类似的词有朔、望,朔指农历每月
16、初一,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B. 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C. 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D. 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桐城西北连绵的山峦,山崖忽合,地势险峭,难以行走,接着点出“曲流”,表现了山水的态势,悄然引出后文要写的媚笔
17、泉。B. 第二段“积雨始霁”等五句写的是龙溪十余里间的景色,正值阳春三月,花草树木映着阳光,溪水潺潺在山间流淌,声色俱佳,令人神往。C. 文章写左学冲筑室未成时就邀客宴饮,强调了他特别重视宴饮活动的个性;而这种雅兴乃因媚笔泉而生,这增强了媚笔泉引人入胜的魅力。D. 登泰山记写日出:太阳纯红如丹砂,下面有红光荡漾,托其冉冉上升。富有动感,如在目前。寥寥数语,就把日出景象写得气势磅礴。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答案】10. A 11. B 12. C 13. C 14. (1)石缝中长出大树,能遮蔽几
18、十人,前面有平地,可以铺席而坐。(2)等到登上山顶以后,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其”,代词,那;句意:像龙一样曲折的溪流,从那里边流出来。“其”,代词,那;句意: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B.“于”,介词,在;句意: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于”,介词,被;句意:这难道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C.“乃”,连词,于是;句意: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上边的溪水流落进去。“乃”,副词,竟然;句意: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D.“而”,连词,表示承接;句意:停留在半山腰处
19、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而”,连词,表示修饰;句意: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实词的能力。A.正确。“复西循崖可二里”中“可”解释为“大约”;句意:接着沿着悬崖往西走大约二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中“可”解释为“能够”;句意:像月亮一样明亮,什么时候能够摘取呢?B.错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中“卒”解释为“突然”;句意:傍晚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来。“而卒莫消长也”中“卒”解释为“最终”;句意:而最终也没有增长和消失。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溪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
20、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扒着石头向上爬,俯视云彩,飞鸟看起来就像要坠落的样子。“潭中”是“出”的地点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中”后面断开,排除BD;“顾”的宾语为“其侣”,所以应在“侣”后面断开,排除A。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强调了他特别重视宴饮活动的个性”错误。仅在这里请了一次客,表现不出特别重视宴饮活动的个性。本文写的是媚笔泉,左太冲并非作者着重叙写的对象。其实,作者写其邀客宴饮,只是在突出媚笔泉的魅力。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罅”,缝隙;“荫”,遮蔽。(2)“既”
21、,之后;“烛”,照亮。参考译文:游媚笔泉记姚鼐桐城的西北方向,重山叠岭大概有好几百里,一直到县衙所在地才开始平坦。平地和山地交界的地方,两座山崖合立一起,像屏障一样耸立,高的横的缝隙几乎不能走人。像龙一样曲折的溪流,从这里边流出来。去年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连续下了较长时间的雨,天气刚刚转晴,溪流发出很大的哗哗声。走了十多里路,山道两旁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蕙草、松树、枞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等,不时听到杜鹃的叫声。溪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扒着石头向上爬,俯视云彩,飞鸟看起来就像要坠落的样子。接
22、着沿着悬崖往西走大约二里,层叠的石头好像高楼,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有人说这是宋代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沜”啊,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记载的地方,没有找到,于是这块石头就被命名。石头的缝隙间长出一棵大树,树阴能容下几十个人,树前有平地,可以铺上席子坐下。树南边有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书刻在上边,泉水叫做“媚笔之泉”。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上边的溪水流落进去。左丈学冲在水池边的平地上建造房子,还没建成,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傍晚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来,猛烈地吹打悬崖峭壁,树木草丛、许多泉水、碎石乱响,游玩的人感到十分害怕,于是回去了。这一天,我的伯父姜坞先生也去了,我跟随他
23、,他让我记下来这件事。【附】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戊申这一天是月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语文期末 试卷 分类 汇编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