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异常应对方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污水处理异常应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异常应对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物理性质异常1、污泥发白产生原因:1.缺少营养,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菌胶团生长不良;2.PH值高或过低,引起丝状菌大量生长,污泥松散,体积偏大;解决办法:1.按营养配比调整进水负荷,氨氮滴加量,保持数日污泥颜色可以恢复。2.调整进水pH值,保持曝气池pH值在68之间,长期保持PH值范围才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胀。2、污泥发黑产生原因:曝气池溶解氧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释放出H2S,其与Fe作用生成FeS解决办法:增加供氧量或加大回流污泥,只要提高曝气池溶解氧,10多小时左右污泥将逐渐恢复正常。3、污泥过滤困难或出水色度升高产生原因:缺乏营养或水温过低,污泥生长不良,大量污泥解絮解决办法:增加
2、负荷均衡营养,提高水温,改善污泥生长环境。4、曝气池内产生大量气泡产生原因:进水负荷过高,冲击负荷较大,造成部分污泥分解并附着于气泡上使气泡发粘不易碎,因此水面积存大量气泡。解决办法:减少进水,稍微加大回流污泥量,稳定一段时间后气泡减少系统逐渐正常。5、曝气池产生茶色或灰色泡沫产生原因:污泥老化,泥龄过高,解絮后的污泥附于泡沫上解决办法:增加排泥,逐渐更新系统中的新生污泥,污泥的更新过程需要持续几天时间,期间要控制好运行环境,保证新生污泥有较强的活性(保证溶解氧在1.03.0内的稳定水平,营养物质比例要均衡,适当投加营养盐)。6、沉淀池有大块黑色污泥上浮产生原因:1.沉淀池有死角,局部积泥厌氧
3、,产生CH4、CO2,气泡附于污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较高;2.回流比过小,污泥回流不及时使之厌氧解决办法:1.若沉淀池有死角,可以保持系统处于较高的溶解氧状态问题可以得到缓解,根本解决需要对死角进行构造上的改造才能实现。2.加大回流比,防止污泥在沉淀池停留时间太长。7、沉淀池泥面过高,并且出水悬浮物升高产生原因:1、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影响污泥沉淀性能,沉降效果变差。2、负荷过低,污泥缺乏营养,耐低营养细菌增多絮凝性能变差。3、污泥尼龄较长,系统中污泥浓度过高并且污泥结构松散不易沉降。4、水温过高使小分子有机物增多,菌胶团吸附过多有机物造成污泥解絮。解决办法:1、降低负荷减少进水C
4、OD总量,提高溶解氧使污泥性能逐渐恢复。2、增加进水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保持较高溶解氧状态一段时间抑制低营养细菌继续增加。3、加大剩余污泥排放量,将系统污泥浓度控制到合理范围内。4、降低曝气池中的水温,控制好溶解氧水平,一段时间后污泥可恢复正常8、污泥膨胀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有时污泥的沉降性能转差、比重减轻、体积增大,污泥在沉淀池沉降困难,严重时污泥外溢、流失,处理效果急剧下降,这种现象就是污泥膨胀。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系统最难解决的问题,至今仍未有较好的解决办法。1、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运行对策序号膨胀种类现象原因解决对策1丝状菌膨胀通过镜检发现大量丝状菌,其他种类偏少;曝气池泥水不分离,
5、出水悬浮物多;曝气池颜色发黑,产生大量泡沫;1,进水有机质少,F/M太低加大进水量,提高进水有机负荷2进水N、P等营养物质不足适当调节营养比例COD:N:P=200:5:13、pH值太低调整PH值694、曝气池溶解氧太低35oC,并影响到溶解氧的提高增加水温调节设施(如喷淋冷却塔),或通过加强预曝气促进水气蒸发来降低温度2非丝状菌膨胀污泥絮凝沉降性能差,泥水不分离进水含有大量溶解性有机物,使污泥负荷F/M太高,而进水有缺乏足够的N、P或DO,污泥结水率高达400%以上,远大于100%的正常水平控制进水稳定,通过投加N、P等营养物质氏营养均衡,提高曝气池溶解氧浓度。投加絮凝剂助凝(聚铝、聚铁、或
6、聚丙烯酰胺)污泥不絮凝,不沉降进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导致污泥中毒,使细菌不能分泌出足够的粘性物质通过实验分析,找出有毒源,增加预处理设施,把有毒物质去除掉。2、通过调整工艺运行措施控制污泥膨胀的方法调整运行工艺控制措施,对工艺条件控制不当产生的污泥膨胀非常有效。具体方法有:在曝气池的进水口处投加粘土、消石灰、生污泥或消化污泥等,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和密实性;使进入曝气池的废水处于新鲜状态,如采取预曝气措施,使废水处于好氧状态; 加强曝气强度,提高混合液DO浓度,防止混合液局部缺氧或厌氧;补充氮磷等营养盐,保持混合液中C、N、P等营养物质平衡;提高污泥回流比,降低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对废
7、水进行预曝气吹脱酸气或加碱调节,以提高曝气池进水的pH值;发挥调节池的作用,保证曝气池的污泥负荷相对稳定;控制曝气池的进水温度;在曝气池前增设生物选择器(永久性措施)。好氧生物选择器就是在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前进行再生性曝气,减少回流污泥中粘性物质的含量,使其中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阶段,提高菌胶团细菌摄取有机物的能力和与丝状微生物的竞争能力。为加强生物选择器的效果,可以在在曝气过程中投加足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提高污泥的活性。工艺指标异常1、pH值在实际调节过程中pH值宁愿偏碱而不要偏酸,主要因为偏碱更利于后段絮凝沉淀效果提升。pH值与其他指标的关系:(1)与水质水量的关系:工业排水中pH的波动主
8、要由生产中使用的酸碱药品带来的,需要在运行中逐步熟悉企业排水情况,积累经验通过颜色等物理性质判断水质偏酸或偏碱。(2)与沉降比的关系:pH低于5或高于10都会对系统造成冲击,出现污泥沉降缓慢,上清液浑浊,甚至液面有漂浮的污泥絮体。(3)与污泥浓度(MLSS)的关系:越高的污泥浓度对pH的波动耐受力越强。在受冲击后应加大排泥量促进活性污泥更新。(4)与回流比的关系:提高回流比以稀释进水的酸碱度也是降低pH波动对系统影响的方法之一。2、进水温度水温高则影响冲氧效率,溶解氧难以提高经常是由于这个原因;温度过低(一般认为低于10影响明显)则絮凝效果变差明显,絮体细小、间隙水浑浊。3、原水成分原水成分变
9、化对活性污泥的影响如下:4、食微比(F/M)食微比(也叫污泥负荷)就是反映食物与微生物数量关系的一个比值。运行管理中需要明白:有多少食物才可以养多少微生物。通常需要控制食微比在0.3左右,经常利用实验数据代入公式计算以确定适合的进水流量。BOD值按COD值的50%进行计算,并在日常化验的数据对比中找出适合该处理站水质的COD、BOD比值。计算方法为:NS=QLa/XV其中:Q污水流量(m3/d);V曝气池容积(m3);X混合液悬浮物(MLSS)浓度(mg/L);La进水有机物(BOD)浓度(mg/L)。(1)与污泥浓度的关系:根据有多少食物可以养多少微生物的原理,污泥浓度的调整要与进水浓度相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污水处理 异常 应对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