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热点重点难点题型专项练习(共两组52道选择题附参考答案).doc
《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热点重点难点题型专项练习(共两组52道选择题附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热点重点难点题型专项练习(共两组52道选择题附参考答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题型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1.(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1955年,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出土一批西周青铜器,其中一件盂造型雅致、纹饰精美,刻有“匽侯”等文字。“匽侯”即为“燕侯”,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封地在蓟。这反映了()A.青铜器的普遍使用 B.燕文化影响到辽西地区C.分封制的日趋完善 D.诸侯祭祀礼仪活动频繁2.(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春秋时期,晋国在兼并虞国等同姓方国时,也与无终戎等北方诸戎和好,以免于在同楚国争霸过程中腹背受敌。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诸戎已融入华夏族B.政治权力下移至卿大夫C.楚国吴起变法成效显著D.宗法政治体制遭到破坏3.(
2、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4.(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军事理论的形成 B.生产方式的变革C.政治制度的演进 D.地形地势的利用5.(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
3、“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一现象()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 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 D.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6.(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7.(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
4、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公共墓地出现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8.(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A.实录历史事实 B.提升周王权威C.维护等级秩序 D.强调文化差异9.(2023湖北襄阳襄阳四中校考三模)河南淅川毛坪楚墓断代在春秋中晚期,出土的陶器仍保有明显的洛阳周代墓葬中同类器的某些特征。在河南固始白狮子地、信阳长台关等
5、战国中期楚墓中,其结构、葬俗和随葬器物组合等都同楚国中心地域江汉地区的楚墓十分接近。与之推论正确的是()A.中原文化面向周边传播B.河南一带封国恪守周礼C.楚国北上影响逐渐增强D.南方文化效仿周代风格10.(2023秋河北衡水高三河北武强中学校考期中)周人将分封的诸侯称为“诸夏”,将包括原夏、商统治区域在内的整个周诸侯分布之地统称为“区夏”。西周初期将京师之地称为“中国”,后该词的指称范围又扩大到整个“诸夏”,常以“中国”称“诸夏”。这些做法()A.加强了西周的中央集权B.有利于华夏民族的形成C.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D.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11.(2023山西晋中统考三模)公元前597年,楚庄
6、王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宋国子罕曰:“凡诸侯小国,晋、楚所以兵威之。畏而后上下慈和,慈和而后能安靖其国家,以事大国,所以存也。”这反映出春秋时期()A.宋国成为晋楚附庸 B.战争严守礼制规范C.楚国实力相对强大 D.战争助推秩序重建12.(2023秋四川宜宾高三校考阶段练习)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税租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从中央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国君集权趋势开始出现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己确立C.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D.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13.(202
7、3湖南邵阳统考三模)下表是中国古代文献中部分会盟摘录据此可知,当时()A.新兴地主势力壮大 B.华夏认同观念形成C.分封制度趋向完善 D.政治权力下移明显14.(2023河南新乡统考三模)春秋战国时期,有些工匠“日至于市,而不为官工”。左传记载了王子朝因“百工之丧职秩者”而作乱、卫诸大夫“因三匠”而作乱叛逃的事件。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社会呈现转型的趋势 B.市场交易时间比较宽松C.工商食官政策被废除 D.贵族乐于从事商品买卖15.(2023秋河北衡水高三河北武强中学校考期中)距今七八千年前,在今河南境内,裴李岗文化几乎继承了贾湖文化全部的器类组合,具体器形则有一定的改造,贾湖文化无疑是
8、裴李岗文化的直系源头。裴李岗文化的三足钵不见于贾湖文化,应该来源于磁山文化,篦点纹、篦划纹与北方的之字纹筒形罐文化系统有关。上述材料强调的是()A.天下共主局面的雏形 B.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C.中原为中心的文化圈 D.中华文明的多元并存16.(2023河南安阳统考三模)西周实行摄政制度,即当国君幼小、缺失或不贤、无能之时,贵族集团内部可以虚国君之位,摄政制度()A.开创了国家治理新模式B.维护了宗法制度的稳定C.凸显了分封诸侯的作用D.冲击了王权的至尊地位17.(2023重庆沙坪坝重庆一中校考三模)史记载,西周初年姜太公被封于山东半岛,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于是,“太公劝其女功(妇女纺织之事
9、),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辏。故齐冠带衣履天下”。上述材料表明,姜太公()A.通过工商业开发齐国经济 B.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C.打破了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D.以工商业吸引人口成就霸业18.(2023河北校联考三模)据统计,中国大陆目前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城址共有150余处,分为八大区域,其中黄河中游17处,黄河下游24处,内蒙古中南部14处,内蒙古东南部至辽宁西部78处,青海高原4处,长江上游7处,长江中游9处,长江下游2处。这反映出()A.早期各文化之间交流频繁 B.辽河流域文明程度高于中原C.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 D.当时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19.(2023秋山
10、东临沂高三校考阶段练习)西周礼乐制度下,周天子在中央设立“辟雍”学宫大池”等教育机构进行军事教育。同时,诸侯国及卿大夫也设置了泮宫庠序校塾等学校,以保证基层军事教育的普遍推行。这说明当时()A.官学教育是礼乐制度的根本保障B.注重通过军事教育提升军队战斗力C.已经实现中央和地方的有效统一D.礼乐制度渗透于军事教育内容之中20.(2023安徽滁州安徽省定远中学校考三模)黄河行经河北平原,每当汛期河道呈现漫流状态,洪水奔流,四溢成泽,一直持续到春秋时期。下图是史前时期(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遗址分布图。据此图可以推知,史前时期()A.黄河上游地区重视水利的兴修B.河北平原
11、腹心地带生产力水平较落后C.各遗存对外来文化呈排斥态度D.黄河流域持续引领着中华文明的发展21.(2023重庆校联考三模)考古研究发现,进入龙山时代以来,中原地区的文化经历了调整重组并崛起的过程。出现大量来自周边的文化因素,如风土人情、地理特产等,并以各种方式甚至战争手段向其他区域输出中原的制度或社会理念,使其社会文明化进程加快。据此可知龙山时代()A.华夏认同观念出现 B.已形成中原文化区C.文化交流特别频繁 D.早期国家雏形产生22.(2023广东汕头统考三模)堪称“中华第一城”的良渚古城遗址,最中心为莫角山宫殿区,其外分别为环绕的城墙和外郭,首领的住处与一般社会成员居住区相隔绝,大型墓的
12、随葬品丰富且精致,小型墓小而狭长,多数没有随葬品。这反映了良渚文化时期()A.建筑技艺高超 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C.部落战争频繁 D.社会生产力的发达23.(2024山东模拟预测)山东莒县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了高柄杯一类饮酒器具,达663件之多,这约占整个遗址出土文物总数的45%。由此推断,当时该地()A.制陶技术得到普及 B.私有制度已经出现C.阶级对立日益明显 D.粮食产量有所增加24.(2023湖南岳阳统考三模)根据考古学者的统计和估算,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的莫角山高台、内外城墙,以及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约1200万立方米的土方量。若按照1万人每年劳作200天计算,上述工程约需要6年
13、以上的时间。此外,还需要有更多人为这些劳动力提供后勤保障。由此推知,良渚文化()A.生产力水平进入青铜时代B.存在较大的组织动员机制C.迈入高度成熟的阶级社会D.民俗与宗法观念交织融合25.(2024湖北模拟预测)考古学家严文明教授把中华文明的起源称为“重瓣花朵”格局,中原是花心,周边的文化中心是里圈花瓣,再外围的文化中心是外圈花瓣,构成“重瓣花朵”格局。这一理论反映出中华文明()A.起源于旱地农业文化区B.主体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C.发展呈现多元一体格局D.已形成精耕细作农业模式26.(2023秋河南南阳高三校考阶段练习)西周时期,行人是周王室设置的负责王室和诸侯国之间“纵向”联系的“使者”,
14、一般由大夫担任。春秋时期,诸侯国也开始设立这一官制,并且其地位不断提升,由卿兼任,“夫交接邻国,揖让谕志,成为行人之专司”。行人的活动()A.加强了王室对诸侯的控制B.适应了百家争鸣形势的要求C.促进了文化的沟通与交融D.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27.(2023秋山东潍坊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左传记载,前676年,虢公、晋侯朝见周王,周王以美酒款待二人,并皆赐给二人玉五毂,马三匹;前488年,根据吴国的要求,鲁国以相当于侍奉周天子的规格百牢(即猪、羊各百头)之礼招待前来会晤鲁公的吴王夫差。据此可知()A.礼崩乐坏影响政局稳定B.社会治理秩序亟需重构C.礼制带来沉重经济负担D.政治经济实力左右礼制2
15、8.(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三模)孔子认为:“夫政者,正也。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据此可知,孔子()A.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强调统治者应加强道德修养C.宣扬君臣平等的民主思想D.对礼崩乐坏的现状深怀忧虑29.(2023北京海淀人大附中校考三模)管子国蓄曰:“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重农抑商政策的必要性B.征收货币地租促进农业发展C.主张通过货币政策调节生产D.黄金刀币是战国流通的主币30.(2023秋广东广州高三广州市白云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秦始皇认为“秦既代周(火德),
16、自为水德”,汉文帝时期有人上书“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上述现象()A.确立了五行学说为统治思想B.旨在论证政权建立的合理性C.推动儒家学说吸收阴阳思想D.表明汉朝承袭秦朝典章制度31.(2023秋山西晋中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如表为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对于礼与法关系的论述。这反映出()A.调和思想界的争论 B.寻求合理的治国途径C.糅合儒法两家思想 D.削弱法家的社会地位32.(2023秋福建福州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子夏到后来属于魏国的西河讲学,授徒三百,其中李悝成为法家著名的改革家,吴起是兵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田子方、段干木具有道家思想,禽滑厘是墨家巨子,公
17、羊高、谷梁赤注重研究儒家的春秋。这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A.诸子百家思想同源异流B.士人热衷于创立学派以标新立异C.思想的多元化发展趋势D.儒学深刻影响统治者的执政理念(二)1.(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该学者意在强调A.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C.文献必须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D.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2.(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
18、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 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有学者研究简牍发现,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的行政文书中通常有“书到相报,不报,追”等字样,郡向属县下发文书时也特别要求“别书相报”,汉代同类文书则不再额外强调。这说明A.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B.汉代官吏管理水平提高C.汉代交通利于文书传递D.秦汉治国思想发生转变4.(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
19、、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这种“风尚”反映了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B.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C.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D.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5.(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6.(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
20、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B.井田制度的繁荣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D.商业活动的衰退7.(2023广东东莞校考三模)公元前206年,刘邦定都栎阳,颁布了一些政令。宣布率一万人或一郡来降者,封万户;开放故秦园囿池苑令民耕种;蜀汉民由于军役负担较重,免除两年租税;关中从军之士兵,免除其家一年负担。上述政令的实施A.表明黄老无为思想受到尊崇B.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繁荣C.稳定了汉朝初期的统治秩序D.为楚汉战争胜利积蓄了力量8.(2023秋黑龙江佳木斯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始皇帝并吞六国之后,进而废置各国的王室和封建贵族,并由秦
21、国的官僚处理政事,这项激烈的措施使得这些牺牲者感到难以忍受之苦,这些强硬作风使他们因敏锐地感受到失去独立而更加难以忍受。”由此可知,秦二世而亡A.在于凝聚力的缺失B.统治者的残暴是主因C.源于统治疆域扩大D.由治理举措过激而致9.(2023秋福建宁德高三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秦汉时期,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这些原始数据经核实后,朝廷会根据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也会根据结果编制财政预算。据此可知,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A.具有农耕文明治理特点B.杜绝了吏治腐败C.促进个体小农经济形成D.抑制了豪强
22、地主10.(2023秋四川宜宾高三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时曾立石刻:“尊卑贵贱,不逾次行。端直敦忠,事业有常。”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文书为吏之道要求官员“宽俗(容)忠信,和平毋怨”“以忠为干,慎前虑后”。这表明秦朝统治者A.注重构建政治道德秩序B.在治国实践中突出君主独尊C.传承先秦时期尊卑理念D.试图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11.(2023河南濮阳濮阳一高校考一模)汉代皇帝有6玺,隋以后皇帝的玉玺增加到了8个,明代的皇帝用印不仅从隋、唐宋时期的八玺激增到24个,而且在文书制度上还增加了行移勘合(将两半文书合在一起,通过对其印识、字号与内容的比较、勘验,以辨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2024 高考 热点 重点难点 题型 专项 练习 共两组 52 选择题 参考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