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2013-12 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技术规程.docx
《DD 2013-12 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D 2013-12 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技术规程.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1312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技术规程中国地质调查局2014年7月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24.1目的.24.2任务.24.3工作程序.25数据处理前的准备.25.1遥感数据源选择.25.2辅助数据收集.36遥感数据处理.36.1辐射校正.36.2影像几何校正与数字镶嵌.46.3图像增强处理.56.4图像融合.86.5空间滤波.96.6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97结果图像输出.128遥感数据处理结果质量检查.128.1质量检查内容及方法.138.2增强图像检查.138.3融合图像检查.138.4空间滤波图像检查.14
2、8.5遥感蚀变异常信息图像检查.149成果提交.149.1成果图像.149.2数据处理总结文档.144附录A(资料性附录)参考资料与一些技术方法模型.15附录B(资料性附录)不同光谱范围岩石反射波谱分类.19附录C(资料性附录)4002500nm范围主要光谱段的矿物蚀变信息的诊断谱.20附录D(资料性附录)不同干扰或蚀变异常在二维散点图中的形态与定位原则.21附录E(资料性附录)野外测试光谱数据分析示例.22附录F(资料性附录)成果图像输出文件存储及命名规则.23附录G(资料性附录)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技术报告编写提纲.24参考文献.25I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3、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是在多年遥感地质调查工作中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现阶段和今后一定时期内遥感地质应用中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所能达到的实际技术水平,以及有关专业部门对遥感地质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与使用的要求而制定的。本标准主要面向150000到1250000遥感地质调查中的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工作,其内容是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工作的普遍性、一般性技术要求。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和归口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远飞、朱谷昌、杨自安、李领军、吴德文、张云峰、石菲菲。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II光谱分辨率一般
4、为10量级,波段数在20个以内的遥感数据。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遥感地质应用中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的工作程序、工作内容、技术方法、成果表达和质量检查等的技术要求。本标准主要适用于1:50000到1:250000比例尺遥感地质应用中的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工作。其他比例尺的同类工作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Z/T0151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D2011-04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2500
5、00)DD2011-05矿产资源遥感调查技术要求(1:50000、1:250000)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多光谱数据multispectraldata从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到热红外波段,波长范围主要在35020000nm光谱区间,-13.2二维散点图two-dimensionalscatterplot指两幅图像联合概率密度分布的几何表达,反映了二维变量数据的空间结构。3.3聚类与点群clusteredpointanddiscretepoint在二维散点图上具有规则几何形态(大多为椭圆体)的点集称聚类;形态上呈不规则状且较离散的点集称点群。聚类和点群常是背景、
6、干扰与蚀变异常的点集基本形态。3.4波段序偶orderedcouplesofbands从统计意义而言,波段序偶是一组波段中两个低相关的波段;在地物光谱特征上,波段序偶是指由地物光谱的诊断性光谱的吸收与反射谱带所造成的反射峰与吸收峰所对应的两个波段。3.5干扰interference指遥感影像上影响专题信息获取的不利因素。干扰可分大干扰与小干扰,在一维直方图上能引起明显偏度或在二维散点图上构成自身聚类结构的称为大干扰;而在一维直方图上未能引起明显偏度或在二维散点图上仅为点群而无明显聚类结构的称为小干扰。13.6蚀变异常alterationanomaly指由蚀变矿物引起的遥感异常信息。一般具备以下
7、特征:在波谱曲线上具有蚀变矿物谱带特征;在二维散点图上点群所在的位置具有物理意义;在遥感图像空间上呈一定规则形态分布且具有地质意义。4总则4.1目的根据遥感地质应用的不同要求,通过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从遥感图像上最大限度地增强与提取相关信息,为遥感地质应用提供满足需求的遥感图像和目标地物信息。4.2任务4.2.1通过对遥感数据的几何校正、数字镶嵌、图像一般性增强、图像融合等处理,提供地质应用所需的遥感基础图像。4.2.2通过图像特征信息增强技术方法,从遥感图像中最大限度地增强和提取与岩石、构造等有关的地质信息,提供遥感专题信息图像。4.2.3通过辐射校正、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等技术方法,获取与成矿
8、有关的矿化蚀变异常信息,提供遥感蚀变异常信息图像。4.3工作程序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技术的一般工作程序包括数据处理前的准备、数据处理、成果图像输出、数据处理结果质量检查及成果提交等。5数据处理前的准备5.1遥感数据源选择5.1.1遥感数据覆盖范围必需保证工作地区遥感图像数据的完整性,一般应略大于实际工作区。5.1.2依据相关的遥感地质技术规范要求(参见DZ/T0151、DD2011-04、DD2011-05的规定)与测区工作比例尺,确定选用相应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如1:250000比例尺矿产资源遥感调查应选用中等空间分辨率(15m)的遥感数据,1:50000比例尺应选用中高空间分辨率(2.5m
9、)的遥感数据;若无相关遥感地质技术标准可依,则可按工作比例尺参考附录A的A.1来选择相应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5.1.3在保证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的前提下,应选择具有更多波段的遥感数据,以满足遥感综合应用的需求。5.1.4用于制作遥感基础图像的遥感数据应选用02级数据产品。非特殊情况下不能选用34级数据产品(遥感数据产品分级参见附录A的A.2)。5.1.5用于提取遥感蚀变异常信息的遥感数据应选择01级数据产品,且为光谱覆盖可见光至短波红外波段的多光谱数据;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可根据数据源情况与应用要求予以适当放宽尺度。5.1.6所选用的遥感数据影像中,云、雪分布面积应小于工作区的5%,特殊情况下可放
10、宽到10%;或选用目标地物未被云、雪覆盖的遥感数据影像。影像的噪声、条带应尽可能少。5.1.7中国北方地区图像数据的时相宜选择植被不发育的春秋季节,南方无雪或少雪地区宜选择冬季;岩石裸露的高寒地区宜选择雪线最高的夏季。5.1.8用于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还应选择植被等干扰尽可能少的遥感数据。25.2辅助数据收集5.1.1地形数据5.2.1.1收集具有测绘资质单位出版或制作符合精度要求的线划(或数字)地形图或具有地理参考信息的航天(航空)影像地图,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5.2.1.2地形图的比例尺应比工作比例尺大一级次,至少为同一级次。5.1.2其他数据5.2.2.1收集与工作区相关的地质
11、、矿产等资料;根据需要收集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勘查等方面的资料。5.2.2.2收集工作地区的野外岩石(矿物)测试光谱数据或标准光谱库数据资料。6遥感数据处理6.1辐射校正6.1.1大气校正6.1.1.1应根据应用需求或处理方法的要求确定是否需要辐射校正。6.1.1.2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如下几种方法之一进行辐射校正(具体方法模型参见附录A的A.3)。a)直方图调整法。任何地质地貌条件地区均可以采用该方法。为了确保校正精度,最好针对每个波段的全景影像数据进行直方图统计获取有关参数。b)回归方程调整法。在水体、植被覆盖小于15%的地区可采用此方法。c)平均场定标。在处理的遥感影像中存在分布均匀、面积较大
12、的高亮度纯净地物的情况可采用此方法。d)内部平均相对反射率定标。在裸岩地区或植被稀少地区可采用此方法。6.1.1.3目视判别辐射校正后影像地物的识别效果以及影像反差与对比度是否有所增强;其次,可选几类典型地物对比辐射校正前后的光谱曲线变化,以检查辐射校正的效果。6.1.1.4若所选择的辐射校正方法不能明显改变影像的地物识别效果,建议改用其他方法重新校正;若采用多种方法辐射校正后的影像地质体识别效果均不如原始影像,则可考虑放弃辐射校正处理。6.1.2噪声去除6.1.2.1视噪声的影响程度与遥感地质应用的目的任务来决定是否去除噪声。6.1.2.2采用低通滤波消除噪声,一般选用平滑滤波、中值滤波、F
13、rost自适应滤波、Lee自适应滤波、GammaMap滤波等。6.1.2.3对噪声去除后的影像,一方面需要检查噪声是否已经去除到满足应用目的;另一方面要求检查滤波造成的影像平滑是否过度。最佳状态是适度滤波去除噪声后的影像质量能达到应用要求。6.1.3坏行(列)替换坏行(列)在影像上呈现为明显的黑线。通过对坏行(列)扫描进行灰度插值可以近似地替换坏行(列)。6.1.4去条带通过计算各个行(列)的平均值或者中值,找到发生畸变的行或者列,而后将这些行(或列)的直方图与正常行(或列)的直方图进行匹配,完成条带的去除。36.1.5坏行(列)替换与影像去条带处理后应保证影像上不再出现坏行(列)或条带,且修
14、复处的影像亮度变化自然。6.2影像几何校正与数字镶嵌6.2.1多项式校正6.2.1.1当选用未经地面控制点校正的遥感数据时,应进行影像几何校正。在地形起伏不大、地形高差引起的遥感影像投影差较小的地区,如平原、丘陵地区,可以使用多项式模型校正方法,消除原始影像的空间几何畸变,并将影像转换到地图投影系统。6.2.1.2选择大一个级次比例尺或同比例尺的线划地形图、数字地形图或航天(航空)影像地图,作为影像多项式校正的基础地形资料;选择经过卫星系统校正处理的遥感影像,作为多项式校正处理的基础遥感影像数据。6.2.1.3多项式拟合的次数一般选择二次或三次。为了避免高频振荡,不宜选择四次以上的多项式。6.
15、2.1.4以基础地形资料为基础,在基础遥感影像上找出与其地物相匹配的、能正确识别和准确定位的明显地物作为控制点;控制点的分布要求均匀,即影像的中心和8个象限上均有控制点,并在影像边缘区域应有一定数量的控制点。校正控制点的个数取决于多项式的次数,剔除粗差后至少应保留2个以上的多余控制点,以便于平差计算。当多项式为二次时,控制点应有912个;当多项式为三次时,控制点数应选1416个。要求控制点拟合平均误差在平地和丘陵地区不超过1个像元,在山区不超过2个像元。6.2.1.5影像重采样方法一般选择双线性内插或立方卷积方法。6.2.2正射校正6.2.2.1在地形高差较大的山区,1:50000以上比例尺的
16、遥感数据处理,应对遥感影像进行正射校正,消除原始影像的空间几何畸变,改正高差引起的影像投影差,形成正射影像。6.2.2.2选择预备正射标准产品遥感影像,作为正射处理的基础遥感影像数据;选择大一个级次比例尺或同比例尺的线划地形图、数字地形图或航天(空)影像地图,作为影像多项式校正的基础地形资料;选择大一个级次比例尺或同比例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影像正射处理的基础数字高程资料。如果数字高程模型与基础地形资料的数学基础不同,应通过投影转换使其一致。6.2.2.3以基础地形资料为基础,在基础遥感影像上找出与其地物相匹配的、能正确识别和准确定位的明显地物作为控制点;控制点的分布要求均匀,并在影
17、像边缘区域应有一定数量的控制点;同时要考虑控制点在不同高程范围分布;采用几何多项式模型时,控制点个数与多项式阶项(n)及地形情况相关,控制点个数最少应大于(n+1)(n+2)/2+2;当阶项n=2或更高时,一般要求每景控制点在20个以上;要求控制点拟合误差1.5个像元。6.2.2.4影像重采样一般选择立方卷积或双线性内插方法。6.2.3影像数字镶嵌6.2.3.1当工作区涉及多景遥感影像时,一般需在影像几何校正或影像正射处理之后进行影像数字镶嵌处理;若某些遥感图像处理分析需要保证不同分幅遥感影像数据的物理特征、统计参数的统一性与可比性,比如遥感图像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可以考虑分幅(分区)对图像数据
18、进行相应的技术方法处理后再进行影像数字镶嵌工作。6.2.3.2待镶嵌的影像应选择时相相近或不同年份但季节相同的遥感影像,或者不同时相但相同波段的亮度值范围或直方图特征相近,色调比较统一的遥感影像。6.2.3.3采用几何校正后的影像直接进行数字镶嵌,重叠区域同名像元的位置差异能够满足误差要求时,仅需要完成镶嵌线的选择和色调匹配;若重叠区域同名像元的位置差异不能满足误差要求或者使4用未校正的影像进行数字镶嵌时,需要在重叠区域选择同名点进行几何配准,镶嵌完成后仍需再实施几何校正过程。6.2.3.4在几何校正的基础上对相邻影像重叠区若需进行更准确的几何配准处理,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进行几何准配。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D 2013-12 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技术规程 2013 12 光谱 遥感 数据处理 技术规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