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2021-01 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DD 2021-01 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D 2021-01 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2101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Technicalrequirementforregionalgeologicalsurveyincoveredarea(150000)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21年12月XX/TXXXXXXXXX目次前言.III引言.I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34.1目的任务.34.2基本准则.34.3工作阶段.35预研究与设计.45.1资料收集与整理.45.2资料综合分析.45.3野外踏勘.55.4技术方法有效性试验.65.5设计编制.76野外填图与施工.76.1野外调查程序.76.
2、2野外地质剖面测制.86.3野外地质路线调查.86.4资料整理.96.5野外验收.97调查内容.107.1基本调查内容.107.2不同类型覆盖区重点调查内容.117.3不同服务对象的重点调查内容.147.4专题研究.148工作精度要求.158.1地质剖面.158.2填图单位划分.158.3地质路线与地质点.158.4地质体标定.169技术方法.169.1地质剖面测制.169.2遥感地质解译.179.3路线地质调查.179.4工程揭露.179.5物探.18I9.6化探.2010综合研究与成果编制.2110.1综合研究.2110.2三维地质建模.2110.3成果图件编制.2110.4报告编制.22
3、10.5数据库建设.2210.6成果提交.2210.7资料汇交.22附录A(规范性)区域地质调查设计书编写提纲.23附录B(规范性)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提纲及内容.25附录C(规范性)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封面格式.27附录D(规范性)地质图图式.30IIXX/TXXXXXXXXX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调
4、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安大学、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等。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健民、邱士东、毛晓长、陈虹、刘士毅、王国灿、王家兵、李荣社、张彦杰、赵小明、辛后田、张立东、李建星、公王斌、李振宏、李朝柱、李向前、卜建军、田世攀、张运强、施炜、叶培盛、梁霞、蒋仁、喻劲松、于长春、宋殿兰、樊双虎、李明涛等。本文件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III引言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是国家经济建设和战略发展长期的基础性、公益
5、性、战略性地质工作,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先行,是衡量国家地质调查与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进入新时代,国家对地质工作提出新的需求。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向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转型。以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为主的覆盖区,是我国重要经济区、重要城镇密集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等主要分布区,是研究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与地表过程的重要载体。开展覆盖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创新发展地球系统科学等尤为重要。201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实施了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在规范和指导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不同类型覆盖区1
6、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调查内容、工作精度、技术方法等方面未作详细规定,因此,制定适合我国覆盖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技术标准十分必要。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近20家地质调查单位选择不同类型覆盖区开展了150000区域地质调查试点与示范,取得了系列进展与成果。在总结已有工作成果以及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际合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本文件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以问题、需求为导向,综合运用地表地质调查、现代地球探测技术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覆盖区基础地质研究,强化产品设计与服务,切实推进地质填图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本文件为规范和指导我国不同类型
7、覆盖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调查成果对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地质科学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IVXX/TXXXXXXXXX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调查内容、精度要求、主要技术方法、实施工作过程与图件编制和报告编写等相关要求。本文件适用于150000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9582015区域
8、地质图图例DZ/T0004重力调查技术规范(150000)DZ/T001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DZ/T0051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070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DZ/T0071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0072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078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0080煤炭地球物理测井规范DZ/T0157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70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3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179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227地质岩心钻探规程DZ/T0251地质勘查单位质
9、量管理规范DZ/T0258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DZ/T0273地质资料汇交规范DZ/T0280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技术规程DD200606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DD200607地质数据质量检查与评价DD201403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技术规范DD201901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松散层loosestrata1由不同成因类型的碎屑沉积(粘土、砂、砾石、卵石等)以及各种化学或生物沉积软泥等组成,未固结成岩的松散沉积物。注:通常包括残积、坡积、残坡积、冲积、洪积、冲洪积、冰碛(冰川沉积和冰水沉积)、湖积、冲湖积
10、、海积、冲海积、风积等。3.2覆盖层coveredstrata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形成的沉积盖层。3.3覆盖区coveredarea被松散沉积物广泛掩盖的地区。注:浅覆盖区通常覆盖层厚度小于200m;深覆盖区一般覆盖层厚度介于200m500m,超深覆盖区一般覆盖层厚度大于500m。3.4填图单位unitofgeologicalmapping野外可识别、图面可表达的地质实体(地层或侵入体)。注:填图单位分正式填图单位和非正式填图单位。正式填图单位包括(岩)群、(岩)组和侵入岩单元、岩套等;非正式填图单位是正式填图单位之下,最小可表达的岩性或岩性组合、尚未归并到正式地层单位或侵入岩序列的特殊地质体(如
11、脉岩)。3.5活动构造activestructure在最近的地质历史上(一般指10万年以来)有过活动或正在活动的地质构造。注:通常包括活动断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活动地块等。活动断层activefault在最近的地质历史上(一般指10万年以来)反复活动,并在未来可能会继续活动的断层。3.6标准孔standardborehole用以进行地层、岩(土)层、水文单元层等划分、对比,研究地质时代、沉积环境及古气候变化等的钻孔。3.7控制孔controlhole地质填图过程中,用以控制隐伏地质单位边界、范围,约束物探反演的钻孔。3.8设计地质图designedgeologicalmap经过前期准备与预
12、研究,在设计阶段完成的地质图。2XX/TXXXXXXXXX4总则4.1目的任务查明工作区内覆盖层和其下岩石、地层、构造、古生物以及其他地质要素的基本特征和地质结构,研究其形成环境和演化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保障、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以及地质科学研究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和科学依据,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调查等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部门提供公益性基础地质信息产品。4.2基本准则4.2.1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以地表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探测(以下简称物探)为基础,选择有效的遥感、物探、化
13、探等技术方法,客观、全面、准确反映地质体,提高覆盖区地质调查研究程度。4.2.2按照地质地貌单元的完整性和地质条件的相似性划分片区,分析存在的地质、资源、环境、气候问题,进行总体规划、联片部署地质调查工作。4.2.3根据覆盖区地质条件、工作条件、研究程度、地质问题、服务对象等不同,工作重点、工作内容、成果表达等应有所侧重和区别,并在设计书中加以明确。应根据服务对象及调查内容的需要,加强覆盖层地质结构、沉积序列、新构造活动构造特征和隐伏基岩面地质结构等调查,提交有关地质图及相关专题图件,有特别需求的地区,应建立三维地质结构。应加强预研究工作,提高调查的针对性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性。4.2.4覆盖区区
14、域地质调查工作应高度重视已有各类地质、地质勘查资料的收集、分析、利用,在覆盖层较厚区域,以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为主,补充实施钻探等揭露工程、物探和化探等探测工程。4.2.5对工作区内关键地质问题和重大应用需求应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提高图幅地质研究水平和应用范围。4.2.6基岩区区域地质调查按照DD201901规定执行。4.3工作阶段4.3.1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原则上分3个阶段进行,即预研究与设计阶段、野外填图与施工阶段、综合研究与成果出版阶段。每个工作阶段中的质量管理按照DZ/T0251执行。4.3.2预研究与设计阶段:组织人员队伍;对区域已有地质、地貌、矿产、水工环、遥感、物探、化探及钻探
15、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处理,建立数据库;确定调查区内重要地质、环境及应用问题;开展野外踏勘和技术方法试验,初步建立填图单位,选择针对不同地质调查目标的方法技术组合;编制设计地质图,并据此进行工作部署;完成设计编审。4.3.3野外填图与施工阶段:开展野外地表地质地貌调查、相关环境地质调查及重要气候事件地质记录调查;物探、化探、钻探及槽探施工及其它新技术探测;野外调查与施工资料整理及综合研究;完成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编制实际材料图与野外地质图;完成野外验收。4.3.4综合研究与成果编制阶段:开展室内资料综合整理、成果总结提升,完成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成果地质图编制、成果验收、原始资料及成果数据库
16、验收与汇交等。35预研究与设计5.1资料收集与整理5.1.1地理底图野外地质填图应使用满足精度要求的地形图数据,或使用满足填图精度要求的航空、卫星等影像图或依据航空、卫星影像制作的地形图。5.1.2遥感资料,包括:a)以收集空间分辨率最优的多光谱遥感数据为主,需要提取异常信息时,还应收集合适的谱段数据。光谱区间一般在可见光至短波红外波段。植被茂密地段可补充雷达数据。人类活动密集区应收集近代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或数据。活动构造发育地区,需要收集分辨率大于1m的遥感数据与地貌数据。b)根据调查区地质地貌特征收集遥感数据,系统了解各类遥感数据的波谱区间、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技术参数,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D 2021-01 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 2021 01 覆盖 区区 地质 调查 技术 要求 50 00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