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2019-06 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DD 2019-06 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D 2019-06 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ocx(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19-06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Technicalrequirementforengineeringgeologicalsurvey(150000)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9年1月目次前言.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24.1目的任务.24.2调查工作分类.34.3部署原则.34.4基本要求.35调查区工程地质复杂程度分类与工作量定额.55.1调查区工程地质复杂程度分类.55.2工作量定额.66设计书编制与审批.66.1编制依据.66.2工作准备.76.3编制要求.86.4审批与变更.87调查内容.87.1基
2、本调查内容.87.2特殊岩土地区专门调查.107.3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专门调查.127.4其他特殊工程地质问题调查.148技术方法.148.1遥感地质调查.148.2工程地质测绘.158.3地球物理勘查.168.4工程地质钻探.168.5山地工程.178.6原位测试.188.7室内试验.199综合评价.199.1工程地质概念模型.199.2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209.3工程地质分区评价.209.4工程活动适宜性分区评价.2010成果编制与验收.2110.1图件编制.2110.2报告编制.2210.3数据库建设.22I10.4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2210.5资料归档.23附录A(规范性附录)设计书
3、编制提纲及要求.24附录B(资料性附录)岩土体的野外鉴别方法.26附录C(规范性附录)各类调查观测记录表.28附录D(规范性附录)成果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51附录E(资料性附录)常用物探方法表.52附录F(资料性附录)室内土工试验项目、参数与工程应用.53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本标准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管理。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
4、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永双、石菊松、乐琪浪、谭成轩、王涛、马震、张茂省、姜月华、黄长生、郭长宝、陈彭、张艳玲等。本标准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I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1:50000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工作流程、调查区工程地质复杂程度分类与工作量定额、调查内容、技术方法、综合评价和成果编制与验收等方面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1:50000工程地质调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5、)适用于本标准。GB18306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T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50218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6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51044煤矿采空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CJ/J57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T151:50000活动断层探测DB/T531:50000活动断层填图DZ/T000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97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DZ/T0151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261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DZ
6、/T0282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DZ/T0283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DZ/T028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工程地质条件engineeringgeologicalconditions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条件要素的综合,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及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及天然建材等要素。3.2工程地质岩组engineeringgeologicalpetrofabric具有一定地质成因联系,岩体结构、强度、建造类型和工程地质特征相似的岩层(体)组合。3.3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geologicalpr
7、oblem威胁或影响人类工程活动安全或正常运营的地质问题。13.4工程活动适宜性engineeringactivitiessuitability基于对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不良地质作用、地质灾害和生态因素的综合分析和评判,得出规划区工程活动在安全性、技术可行性、经济性、生态环境协调性等方面的适宜程度。3.5特殊性岩土体specialRock/soilmass具有特殊成分、结构、构造和特殊物理力学性质的岩体或土体。3.6不良地质作用adversegeologicalprocess对人类生命、财产及生态地质环境有不利影响的自然地质过程。3.7填图单元mappingunit能够以点
8、、线、面形式将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在图上表达的最小划分单位,如地层、岩体等划分成详略各不相同的岩性组合或岩性段。3.8工程地质概念模型conceptualengineeringgeologicalmodel把与工程经济活动相关的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作用等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集成和概化,可以用文字或概念模型图表示,是用于构建工程地质力学模型和进行数值、物理模拟的基本模式。3.9工程地质图engineeringgeologicalmap反映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及工程地质评价分区的图件。4总则4.1目的任务4.1.1开展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
9、包括:a)为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土地利用规划和支撑“多规合一”提供区域性工程地质依据,并针对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b)为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安全运营,军民融合地质环境保障提供区域性工程地质资料,并针对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c)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救援提供区域性工程地质资料。d)为开展各类工程建设所需的更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和专门性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研究提供区域性工程地质资料。e)按照需求,进行工程地质评价和工程活动适宜性区划。4.1.2为支撑工程地质调查评价目标,需要完成以下地质调查任务:a)调查区域地形
10、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及其工程性质、水文地质特征和不良地质作用等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对工程经济活动的影响,划分工程地质岩组,提供各类岩组的主要物理力学建议参数。b)调查自然或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及其相互作用引发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类型、强度、分布和发展演化规律,评价其对工程经济活动的影响。c)构建区域工程地质概念模型与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模型,应开展工程地质分区评价和工程经济活动适宜性评价,宜开展针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专项评价,提出支2撑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对策建议。d)建立1:50000工程地质空间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为城镇及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服务。4.2调查工作分
11、类4.2.1一般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特征、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地质灾害、不良地质作用和生态资源等。4.2.2特殊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岩溶地区、红层地区、软土地区、红黏土地区、膨胀土地区、黄土地区、冻土地区、盐渍土地区、风化岩和残积土地区、污染土地区和填土地区专门工程地质调查。4.2.3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活动断层和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岩溶塌陷及岩溶突水,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调查,采空区或采空地面塌陷,饱和土液化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专门性调查。4.3部署原则4.3.1优先在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区、重
12、大工程和基础设施等规划建设区,集中连片特困区城镇、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突出地区和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部署开展1:50000工程地质调查工作。4.3.2区域控制、突出重点,查明区域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突出具有区域性和共性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调查;突出制约工程经济活动的关键地段、关键工程地质问题的调查。4.3.3按照地质地貌单元、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和服务对象需求,进行工程经济活动适宜性评价。根据实际需要,也可按重点区段或行政区进行评价。4.3.4工程地质调查应以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在未开展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区,应充分利用1:20万或1:25万区域地质资料,按照工作区主要工程地质
13、问题的调查需求,参照DZ/T0001补充必要的构造和岩性地质调查工作。应按本规范要求进行1:50000工程地质测绘,并适当提高工作精度。4.3.5重视已有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已实施过1:50000或更高精度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或更高精度的地质灾害、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等调查工作的地区,应以编图研究为主,必要时部署补充性调查工作。4.4基本要求4.4.1部署单元根据调查目的、服务对象需求、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等综合考虑部署单元,可按流域部署或行政区部署。在调查区内,统筹规划,统一设计,分步实施,以标准图幅或工程经济活动重点区域为基本单元开展调查,可采用多幅联测,重点地区可采用更大比例尺。4.4.2
14、工作周期一个1:50000标准图幅原则上应不少于1年,同时宜兼顾服务对象的时效性要求适度调整。4.4.3勘查深度根据服务对象和解决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需求,结合调查区地质结构特征,采取不同的勘查深度。一般性勘查深度以40m80m为宜,应有少量深部控制孔,数量一般不宜超过总数的510,孔深以80m120m为宜,第四系覆盖厚度小于5m的地区,勘查深度以达到弱风化基岩为宜。4.4.4填图单元应在图面上清晰反映,基本填图单元包括地貌形态、构造、地层及工程地质岩组、特殊岩土体、单体地质灾害、典型地质现象和不良地质作用等。3第三阶段综合研究与成果编制样品测试分析与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工程地质概念模型与综合评价
15、综合工程地质图(1:50000)工程地质适宜性分区评价图综合工程地质图说明书工程地质调查成果报告成果应用转化及服务产品第二阶段野外调查填图单元、要素的定位、核实与编录、工程地质测绘、野外调查点定位与编录等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质钻探,山地工程,原位试验,岩土体样品取样和必要的监测、观测等野外工作。特殊岩土、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专项调查与现场研究。野外质量检查与验收实际材料图(1:50000)、野外数据编录表等4.4.5工作底图应采用1:25000或更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工作手图,在没有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可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4.4.6工作流程包括调查准备、野外调查、综合研究与成果编制、成果评审
16、与资料汇交等4个阶段执行,以工程地质数据库建设为核心的工程地质调查信息系统与服务平台贯穿四个阶段的全过程,其工作流程见图1。第一阶段调查准备资料收集遥感解译野外踏勘和填图单元确定设计书编制与审批工工程地质草图(1:50000)程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辅助分析与制图模块工程地质调查信息系统与服务平台第四阶段成果评审与资料汇交图件及说明书验收意见成果报告评审验收意见空间数据库验收意见成果转化情况及服务产品图11:50000工程地质调查工作流程4.4.7区域及重点调查要求a)工程地质条件点、工程地质问题点、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作用的定位和描述。b)控制性区域工程地质剖面的实测、勘探剖面(钻探、物探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D 2019-06 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 2019 06 工程地质 调查 技术 要求 50 00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