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 第311课 课时1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docx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 第311课 课时1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 第311课 课时1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十一课民事权利与义务课标要求1.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2.列举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和物权的主要类型,懂得维护物权的途径。3.简述合同的含义和价值,理解合同的主要内容和违约责任, 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熟悉解决合同纠纷的途径。4.理解侵权责任的内容,树立依法承担责任的观念。 课时1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核心考点一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1民法内涵: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要素含义具体内容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
2、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物、行为、智力成果、商业标记、人身利益等内容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二者通常是对等的归纳提升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和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3民法与社会
3、主义核心价值观(1)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道德滋养法治: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3)法治体现道德理念: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4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
4、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醒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习俗”的简称。公共秩序是指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秩序,善良习俗是指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习俗。公序良俗原则是对自愿原则的限制。虽然民法允许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但是,任何自由都不是不受限制的,当事人自愿实施的行为不得违背公序良俗。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所有关系。
5、纠正: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并不是所有关系。2老王向银行贷款人民币10万元,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民币10万元。纠正:老王向银行贷款人民币10万元,这一民事法律关系属于债权关系,客体为还债行为,即老王在约定的时间内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行为。315周岁的李同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法律认可其民事活动。纠正:自然人自出生起就具有法定的民事权利能力,但15周岁的李同学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从事与其自身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如果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就需要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才具备法律效力。4坚持全面依法治
6、国,必须坚持法治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德治。纠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有主次之分。考向一民事法律关系典例1(2022北京高考)某绘画比赛主办方赛前承诺奖励一等奖获得者1万元。7周岁的小学生甲获得一等奖。一公司看上了甲的获奖作品,提出要以2万元买下,作为公司的商标图案。甲的父母知道后,明确表示不同意出售。就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获奖作品享有著作权B甲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获奖作品享有商标权C在主办方支付奖金前,甲对1万元奖金享有所有权D甲的父母有权拒绝该公司以2万元的
7、价格购买获奖作品的要约答案D解析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材料中,甲7周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不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A错误。商标是经营者用来将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与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相区别的标志。材料中,甲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获奖作品享有著作权,而不是享有商标权,B错误。在主办方支付奖金前,甲对1万元奖金没有所有权,C错误。易错提醒:误认为自然人自出生时起就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与年龄等因素无关。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则因年龄、智力状态而有所不同。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变式
8、1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下列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对应正确的是()所有权关系的客体物债权关系的客体人身利益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行为A B C D答案C解析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据此可知,对应正确,对应错误。易错提醒:混淆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可以是物、行为,也可以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或者人身利益,这是区分各种法律关系的关键。考向二民法的基本原则典例2民法典共有1 200多个
9、条文,在开篇就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原则”。民法典确立绿色原则,意味着()为民事主体的相关民事活动规定了普遍性的限制民事主体应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民事主体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民事法律关系一定弥合社会成员之间可能形成的各种利益冲突A B C D答案A解析自愿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之一,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错误。夸大了该原则的作用,排除。有关民法基本原则试题的解答熟知民法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原则审读材料提取信息仔细审读材料,对材料涉
10、及的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进行精准把握材料信息对应原则将提取的材料信息与相关民法基本原则进行对应结合原则判断分析判断材料中的民事活动是否符合民法基本原则,会产生何种影响变式2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以乙方的身份签订一些格式合同,如购买手机、购买保险、外出旅游等,其中可能有“最终解释权归甲方”的条款。如果合同内容加重乙方义务,则“最终解释权归甲方”违背了民法典确立的()A公平原则 B诚信原则C自愿原则 D公序良俗原则答案A解析合同内容加重乙方义务,则最终解释权归甲方,违背了民法典确立的公平原则,没有合理确定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A正确。易错提醒:混淆公平原则和平等原则。平等原则强调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
11、律地位一律平等,公平原则强调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核心考点二积极维护人身权利1人身权的重要性: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2人身权的类别:依据民法典,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1)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地位内容常见侵权行为生命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身体权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侵害自然人身体组织的完整性。
12、侵害假肢、义眼、心脏起搏器等,也认定为侵害身体权健康权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侵害自然人身体各组织及整体功能的正常使用(2)姓名权、肖像权姓名权内涵: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肖像权内涵: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提醒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姓名
13、的简称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利用他人肖像制作“表情包”或者用手机任意抓拍人像上传网络,侵犯了肖像权。(3)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内涵: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隐私权内涵: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保护:民法保护隐私权,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
14、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提醒民法典中的“英烈条款”: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1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均可享有姓名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等权利。 纠正:姓名权、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权利,而不是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均享有的权利。2与他人同名就是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 纠正:姓名权侵害主要表现在他人干涉、盗用、假冒等情形,若与他人同名纯属巧合,则没有侵犯他人姓名权。3甲乙之间有矛盾,甲公开丑化乙的照片。因甲不以营利为目的,故甲并未侵犯乙的肖像权。纠正: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是构成侵犯肖像权的要件。无论是
15、以营利为目的还是以非营利为目的使用某人肖像,都必须经肖像权人同意。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4甲谎称并散布乙的俏容是整出来的,使乙的声誉受损,甲侵犯了乙的隐私权。纠正:甲谎称并散布乙的俏容是整出来的,故甲所散布的就不是真实的信息,未侵犯乙的隐私权,而是通过诽谤方式对乙实施了名誉侵权。考向一生命健康权典例1张某因病住院,医生手术时误将一肾脏摘除。张某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医院赔偿治疗费用和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法院审理期间,张某因术后感染医治无效死亡。关于此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医院侵犯了张某的身体权和生命权张某作为自然人去世后,医院可以不必赔偿治疗费医院并未对张某构
16、成精神损害,不必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张某的配偶、父母和子女有权另行起诉,请求医院赔偿自己的精神损害A B C D答案B解析医院手术误将张某一肾脏摘除,且张某因术后感染医治无效死亡,故张某死亡与医院手术失误构成因果关系,医院相继侵犯了张某的身体权与生命权,表述正确。张某已经去世,其作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终止,但其亲属享有医疗赔偿请求权,表述错误,正确。精神损害抚慰金是针对受害人死亡导致亲属精神伤害而采取的补偿措施,表述错误。“三步法”解答关于维护人身权利的试题第一步判断某民事主体的行为是否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或者某权利人的人身权是否受到了侵害。第二步判断该民事主体侵犯了他人的哪些人身权,或者某权利人
17、的哪些人身权受到了侵害。第三步判断实施侵权行为的民事主体应该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变式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为我们一生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民法典把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置于人格权编前列,是基于()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最根本的财产权利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A B C D答案D解析不符合题意,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但这不是
18、“民法典把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置于人格权编前列”的原因;说法错误,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最根本的人身权利,而不是财产权利。考向二姓名肖像权典例2某校高一学生肖某,嫌父母给自己取的名字太土气了,所以想给自己换个名字,他认为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因此可以随意更改姓名。对此,下列关于姓名权的认识正确的是()姓名体现了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因而不能随意更改姓名一般来说个人的姓名是由父母决定的,因而不能随意更改姓名姓名权的保护对象包括所有自然人的正式姓名、笔名、网名等姓名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不享有姓名权A B C D答案B解析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由父母
19、决定其姓名。成年后,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继续使用或者改变姓名,说法错误。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网名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而不是所有自然人的笔名、网名,说法错误。易错提醒:误认为自然人享有姓名权,就能随意使用或者改变自己的姓名。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且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变式2某运动员走红后,有关于其姓名的商标被多家企业恶意抢注,某时尚杂志也未经允许擅自将其照片当作封面和海报进行销售。热心网友对此进行跟帖评论,下列评论正确的是()恶意抢注商标的企业涉嫌侵犯该运动员的姓名权该杂志擅自使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第311课课时1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2024 年高 政治 一轮 复习 部编版 选择性 必修 311 课时 在生活中 民法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56724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