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专业课程:动物食品卫生学讲义-考前复习.doc





《兽医专业课程:动物食品卫生学讲义-考前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专业课程:动物食品卫生学讲义-考前复习.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是以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为基础,从预防观点出发,研究肉、蛋乳和水产等动物性食品的预防性和生产性卫生监督,产品卫生质量的鉴定、控制及其最合理的加工利用,以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和保障人、畜的健康,防止疾病传播和增进人类福利的综合性应用学科。2、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任务和作用:防止人兽共患和动物疫病的传播,防止食物中毒和有毒和有害物质通过动物性食品对人体造成危害, 维护动物性食品贸易的信誉提高动物性食品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完善、普及、执行食品卫生法规。3、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肉、乳、蛋、水产食品及其制品受到了生物性或化学性物质的污染,以致使食品的卫生质量下降或对人体健康造
2、成不同程度的危害。4、食品污染的特点:污染源除了直接污染食品原料和制品外,多半是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的急性疾患、慢性损害和潜在性威胁被污染的食品少数表现出感官变化,多数不被感官所识别常规的冷、热处理不能达到绝对无害,尤其有毒化学物质造成的污染。5、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和昆虫等。化学性污染:兽药残留农药残留、工业三废及生活垃圾、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 ;工业三废中排出的有害物质主要有:汞、镉、铅、铬、砷等金属或非金属毒物。 6、内源性污染:是指食品动物在生前受到的污染。7、生物浓集作用:是指环境污染物在沿食物链移动的过程中,每经过一种生物体,其浓度即有一次明显的提高。8、外源性污染(
3、exogenous pollution)又称二次污染,是指食品在其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烹调等过程中受到的污染。 9、动物性食品生物性污染的评价指标:细菌菌相食品卫生学意义:预测食品可能的变化。估计食品腐败变质的程度。菌落总数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的卫生学意义:A.粪便污染指示菌,其中典型大肠杆菌表示近期污染,非典型大肠杆菌表示陈旧污染。B.肠道致病菌污染的指示菌。特别提示:大肠菌群不适宜作为低温水产品的污染指示菌。10、动物性食品化学性污染的评价指标:安全系数:由于人和试验动物对某些化学物质的敏感性有较大的差异,为安全起见,由动物数值换算成人的数值时,一般要缩小100倍。人体每日允许
4、摄入量(简称ADI):ADI指人类终生每日摄入该物质,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量,以mg/kg体重表示。最高残留限量是指允许在食品中残留药物或化学物质的最高量或浓度。休药期:畜禽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它们的产品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11、食源性感染概念:人们食用了患病动物的肉、蛋、乳等或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动物性食品而引起的某种人兽共患传染病或寄生虫病。12、食品腐败变质概念:指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和感官性质的酶性和非酶性变化,结果使食品的品质降低,或变为不能食用的状态。13、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们食入了含有大量活菌或毒素的食品,引起细菌性消化道感染或毒素吸收入体内
5、而造成的急性中毒。14、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分类:1 细菌性食物中毒、2 真菌毒素食物中毒15、微生物性食物中毒预防:防止食品污染(1) 采取措施控制病畜禽肉进入市场(2) 加强肉品蛋品卫生管理(3) 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感染(4) 工作人员定期检查。控制繁殖(1) 低温贮存(2) 加盐量达10%食前彻底加热 肉块深部温度80 肉块1kg,持续煮沸2.53小时16、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 产生肠毒素(耐热、不耐热)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 侵袭结肠粘膜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侵袭小肠粘膜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 产生志贺样毒素17、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病原:副溶血性弧菌18、副溶血性弧
6、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流行地区和季节分布:沿海地区多发,夏秋季多发。引起中毒的食品:海产品和盐渍食物19、黄曲霉毒素的来源:黄曲霉 部分产毒。寄生曲霉 所有菌株产毒20、黄曲霉毒素:急性毒性:AFB1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最敏感的动物是鸭雏。慢性毒性A 肝组织学变化: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结节,肝管上皮增生及肝纤维化、肝硬化B 肝功能变化:血清转氨酶,ATP ,碱性磷酸酶,球蛋白升高C 其它症状: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下降,食物利用率降低,母畜不育或产仔少等。致癌性21、AF 对人类毒性:A人体细胞体外试验:抑制细胞分裂、DNA合成、染色体破碎B人类急性中毒:非洲、印度、中国等均有摄入AF污染
7、食品中毒报道C人类肝癌流行病学 AF污染程度与人群肝癌发病率死亡率正相关 AF增加乙肝患者肝癌发病率22、黄曲霉中毒预防措施:防霉最根本措施,预防食品被霉菌污染去毒:挑选霉粒制订食品卫生标准23、河豚毒素分部:卵巢肝脏皮肤 血液肾肌肉24、毒鱼贝类食物中毒预防及急救措施:(1)藻类检测和贝类毒素含量测定(2)赤潮预报(3)加强宣传(4)食毒贝中毒者应立即引吐,或以5%碳酸氢钠溶液或清水彻底洗胃,清除残存在胃内的有毒贝类。(5)静脉输液,以利排尿,加速毒物的排泄。 (6)予以阿托品1ml,肌肉注射,予以维生素B1 B6等肌肉注射,对缓解肢体麻木等中毒性神经麻痹或心动过缓等症状有一定疗效。(7)对
8、局部接触贝毒素者可用水冲洗和予以局部止痛等处理。 25、亚硝酸盐中毒的紧急治疗:尽快催吐、洗胃和导泻,使毒物排出。及时服用特效解毒剂美蓝(亚甲蓝),其为氧化剂,在体内还原型,辅酶作用成为还原剂,能使高铁血红蛋白迅速还原为血红蛋白,恢复输送氧的活力。 美蓝使用量不可太多,多则不能立即转变为还原型美蓝,不仅不能起到还原作用,反而将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大剂量VC可直接将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有时可二者同时使用。 26、预防措施:保持蔬菜等新鲜,不吃存放过久的变质的蔬菜。食剩的熟菜不可在高温下存放长时间后食用。不吃大量刚腌的菜,腌菜的盐应稍多,腌后15天以上食用为宜。27、砷中毒的急救与治疗:催吐
9、、洗胃、导泻。对症处理:特效解毒剂(二巯基丙醇、二硫基丙磺酸钠等)巯基与砷有强的结合力,夺取与组织中酶系统结合的砷形成无毒物质,随尿排出。纠正脱水及维持电解质平衡。 28、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物品质和色、香、味,以及根据防腐和加工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或天然物质。29、30、食品添加剂的有益作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防腐剂改变食品的感官性状 着色剂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 凝固剂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营养强化剂满足其它特殊需要 木糖醇 3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证明在使用限量内长期 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害 不影响食品感官理化性质,对食品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食品添加剂应
10、有严格的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批准、公布32、防腐剂:用于保藏食品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微生物作用的各种天然的或合成的化学物质总称。33、抗氧化剂:用于动物油脂长期保存过程,具有防止油脂氧化作用的天然或合成的化学物质总称。34、护色剂:一类能与肉和肉制品呈色作用的物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不被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35、护色剂作用:加入肉制品肉色鲜红。防腐作用,尤其对梭状芽孢杆菌、产气夹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赋香增味作用36、着色剂:以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37、对食品包装纸的卫生要求:1.生产加工包装纸的各种原料,必须是无毒无害的,不得使
11、用回收的废旧报纸、书本、垃圾纸等作为原料。2.不得使用荧光增白剂。3.制造蜡纸所用的石蜡应是食用石蜡,不得使用工业石蜡,以防多环芳烃等致癌物的污染。4.用于印刷食品包装材料的油墨、颜料应符合卫生要求,包装食品时油墨、颜料的印刷面不得与食品直接接触。5.生产食品包装纸,应做到专厂或专机生产。38、有机食品:指来自有机生产体系,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并经独立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等。 39、级: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
12、产品。40、级: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41、A级绿色食品以绿底印白色标志;AA级绿色食品以白底印绿色标志。42、43、一猪应激综合征 (PSS):猪受到应激原刺激而出现的综合征候群。 PSE肉:猪宰后肉色泽淡白、质地松软、有汁液渗出。部位: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 病变特征:左右两侧对称性变化、苍白、质软、液体渗出44、DFD肉:发生原因和肉的变化原因应激强度小而长。特征:肌肉的颜色异常深,呈暗红色,质地硬实,切面干
13、燥。45、宰前检验的意义 :K 及时发现病畜,实行病健分宰,防止肉品污染和疫病传播。K 及时发现在宰后难以检出的疾病。如破伤风、狂犬病、口蹄疫、脑炎及某些中毒病。 K 防止误宰误杀耕畜、种畜、幼畜和适龄母畜。 K 及时发现疫情,为疫病防制积累资料。46、群体检查(三大环节):1.静态检查2.动态检查 3.饮食状态检查47、个体检查(四大要领) :看:观察屠畜的外貌和表现 听:听取屠畜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 摸:触摸畜体各部,进一步了 检组织和器官的机能状 检:重点检测体温48、宰前检验后的处理:准宰;经检查后认为健康符合政策规定的,准予屠宰。急宰:确认为无碍肉食卫生的普通病患畜禽,以及患有或疑似患
14、有一般性传染病的牲畜,应立即送往急宰。 缓宰:经检查确认为一般性传染病和其他疾病,且有治愈希望者,或患有疑似传染病而未确诊的牲畜应予缓宰,但必须考虑有无隔离条件和消毒设备、有无治愈希望及经济是否合算。禁宰:1. 凡属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禁宰,或受政策保护的动物一律不准屠宰。 2. 确诊为炭疽、鼻疽、牛瘟、恶性水肿、狂犬病、羊快疫、羊肠毒血症、马流行性淋巴管炎、马传染性贫血等恶性传染病的牲畜一律禁宰,采用不放血的方法扑杀后销毁。冷宰:凡确诊为物理性因素,如挤压、触电、跌跤、水淹、斗殴等致死的牲畜,经检验肉质良好,并在死后2h内取出全部内脏者,其胴体经无害处理后可供食用。49、放血完全与否,在肉品卫
15、生学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放血完全的胴体,色泽鲜亮,肉味鲜美,因含水量少,耐保藏。 放血不全的胴体,色泽不佳,肉味不美,水分较多,容易腐败变质。50、煺毛注意事项:应不断翻转屠体,防止烫生或烫老。烫毛池水应每隔4h换一次,或采用连续进水、 出水方式。51、湿修:用符合卫生标准有一定压力的温水流冲刷胴体表面附着的毛、血、粪等污物。52、干修:用刀割除或刮除不该保留的组织和污物。53、宰后检验的基本方法:以感官检验为主,必要时辅以实验室的病理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理化学检验,以便对宰后检验中所发现的病害肉做出准确诊断,并作出相应的卫生处理。54、猪的宰后检验点:1. 头部检验点:应设在放血之后浸烫
16、之前,主要剖检颌下淋巴结,任务是检验局限性咽炭疽和淋巴结结核病变。 2. 皮肤检验点:应设在浸烫煺毛之后开膛之前。3. “白下水”检验点:应设在开膛摘除腹腔脏器之后,主要检验胃、肠、脾、胰及相应淋巴结。 4. “红下水”检验点:应设在开膛摘除心、肝、肺之后,检验心、肝、肺及相应淋巴结。5. 旋毛虫检验点:应设在开膛之后,采自横隔膜肌角。 6. 胴体检验点:应设在取内脏之后劈半之前,主要检验胴体各重点部位、主要淋巴结和肾脏。7. 头部咬肌检验点:应设在去头之前,剖检咬肌,检验囊尾蚴。 8. 终末检验点(复检点):上述各检验点发现的可疑病变或遇到疑难问题,送至终末检验点,进一步详细检查,必要时可辅
17、以实验室检验。此外,终末点还应对胴体进行复检,以防出现漏检,负有胴体质量评定与盖检印的责任。55、淋巴结在宰后检验中的重要意义:1.淋巴系统在机体内的免疫作用:分布在淋巴管道上的淋巴结属于周围淋巴器官,具有免疫机能,是机体的重要防御装置。 2.淋巴系统中的淋巴结是机体的滤过装置,它能反映出病原体侵害机体的途径、程度,甚至性质。3.淋巴结阻留病原微生物,并呈现相应的病理变化。56、选择淋巴结的基本原则: 收集淋巴液的范围较广 位于浅表和便于剖检 能反映特定的病理过程 57、宰后检验点程序及要点:猪的宰后检验一般分为头部检验、皮肤检验、内脏检验、胴体检验、旋毛虫检验及复检等步骤。每个检验点检验的工
18、作人员,一旦发现有可疑传染病,应立即标上记号,由叉道转移到可疑病猪处理间,进行全面剖检诊断。58、宰后检验后的处理:一、结果登记 二、卫生评价;适于食用 品质良好,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可不受任何限制新鲜出厂。有条件食用 凡患有一般性传染病、轻症寄生虫病和病理损伤的胴体和脏器,根据病理损伤的性质和程度,经无害化处理后,使其传染性消失或寄生虫全部死亡,即可安全食用。化制 凡患有严重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和严重病理损伤的胴体和脏器,不能在无害化处理后食用者,应进行化制。 销毁 凡患有重要人兽共患病或危害性大的传染病的动物尸体、宰后胴体和脏器,必须在严格的监督下用焚烧、深埋、湿化等方法予以销毁。三、加盖
19、印章四、出具检疫证明58、炭疽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宰前鉴定 ;1.最急性型 发病急剧,突然站立不稳,全身痉挛,迅即倒地;高热,呼吸困难,天然孔出血,血凝不全,迅速死亡。如羊炭疽 2.急性或亚急性型 牛炭疽多呈急性型。其主要表现为:多数精神不振,少数兴奋不安,但很快转为高度沉郁。患畜体温升高,食欲废绝,行走蹒跚,肌肉震颤,呼吸高度困难,可视粘膜发绀或有出血点,天然孔出血,最后窒息而死。急性者一般2天死亡,亚急性者病程多25天。 3.痈型炭疽 牛羊的痈型炭疽可见颈、胸、腰或外阴部出现界限明
20、显的局灶性炎性水肿,触诊如面团,开始热痛,不久则变冷无痛,甚至软化龟裂,渗出带黄色液体。宰后鉴定 ;宰后检验多为痈型炭疽、咽型炭疽、肠型炭疽和肺炭疽等。59、鼻疽 :鼻疽(Malleus,Glanders)是由鼻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allei)引起的单蹄兽(马、驴、骡)的一种传染病。病的特征 是在鼻腔、喉头、气管黏膜或皮肤形成特异性鼻疽结节、溃疡或瘢痕,在肺脏、淋巴结或其他实质脏器发生鼻疽结节。60、狂犬病: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和所有温血动物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俗称疯狗病。临诊特征是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 宰前
21、(后)鉴定 ;主要表现是吞咽困难,唾液增多,兴奋性增高和异常狂暴,如摇尾、嘶鸣或哞叫、攻击其他动物或人。恐水,有的则表现沉郁,怕光,常躲在暗处,最后麻痹而死。宰后鉴定:无特殊变化。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于大脑海马角或小脑神经细胞内发现 61、口蹄疫: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疡。家畜中牛、羊、猪均易感。人可因接触患病动物或饮食病畜生乳或未经充分消毒的病畜肉、乳及乳制品而被感染。小儿易感性较高,常发生胃肠炎,严重者引起心肌炎。成人感染本病极为罕见。 宰前鉴定
22、:口蹄疫主要症状表现在口腔粘膜和蹄部的皮肤形成水疱和溃疡。患牛病初体温升高,食欲减退,闭口流涎。继而在唇内、舌部、齿龈和鼻镜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疱壁较薄,疱内液体呈微黄色或无色。水疱破裂后形成浅表的边缘整齐的红色烂斑。同时,可见趾间和蹄冠也发生水疱,并很快破裂形成烂斑。病畜表现运步困难,重者蹄壳脱落。病猪水疱以蹄部多见,严重者蹄壳脱落。口腔和鼻盘的病变较少见。宰后鉴定 :心脏因心肌纤维脂变,可见柔软扩张。病势严重时,左心室壁和室中间隔往往发生明显的脂肪变性和坏死,断面可见不整齐的斑点和灰白色或带黄色的条纹,形似虎皮斑纹,称“虎斑心”。62、丹毒丝菌病:丹毒丝菌病(Erysipelothri
23、x rhusiopathiae disease)是由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 人的感染发病主要是病原菌从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也可通过吃肉感染,称类丹毒(Erysipeloid)。宰前鉴定 :1.急性败血型 体温升高达42以上,呈稽留热,寒颤,喜卧阴湿地方,食欲废绝,间有呕吐,离群独卧。发病12天后,皮肤上出现红斑,其大小不等,形状不同,耳、腹及腿内侧较多见,指压时褪色。 2.亚急性疹块型 特征性症状是在颈、肩、胸、腹、背及四肢等处皮肤上出现圆形、方形、菱形或不规则形的红色疹块,有的疹块中心部分变浅,边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兽医 专业课程 动物 食品 卫生学 讲义 考前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