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分唐宋,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 兴而理在其中。”面对唐诗,宋人一方面想尽力摆脱唐人影响,构建起新的诗歌模式;另一方面,又在被 动甚至主动接受唐诗影响,在唐诗中寻找创作源泉和灵感,甚至寻找诗歌革新的依据或动力。宋诗发展的每一重要阶段,基本都有唐人的影子。“晚唐体”是宋诗发展过程中,最能体现 宋人这种心态的诗歌流派,同时也是“江西诗派”之外,宋代成就和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因此,“晚唐体”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晚唐体”是宋
2、代诗坛的独特存在,盛行于宋初与南宋中晚期,在诗坛的历史使命前后 不同。“晚唐体”诗人多为隐士、僧侣或具有强烈隐逸倾向的中下层士人,在现实社会中属 于边缘化群体。学术界一般认为,“晚唐体”诗歌宗奉贾岛、姚合。宋初“晚唐体”的盛行 是历史惯性,是晚唐五代风气在宋代的自然延续,“晚唐体”诗人“九僧”与寇准、钱惟演 等当时诗坛、政坛的重要人物和士大夫阶层都有诗歌酬唱活动。南宋“晚唐体”是在“江西 派”与理学诗统治诗坛,而“江西派”陷于“杂博者堆对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困境之时,在叶适支持下,由“永嘉四灵”的倡导和实践而逐步为诗坛所接 受,尤其在“江湖诗人”中产生较大影响。其历史
3、使命是革新“宋诗”,救治诗坛弊病。因 此,南宋人对“晚唐体”的态度因其诗学立场而有所不同。可见,“晚唐体”既是宋诗的重 要组成部分,又是“宋诗”形成、发展的基础与变革推手,研究“晚唐体”实际就是研究整 个宋代诗歌发展史。从诗歌风格类型看,“晚唐体”属于清瘦型诗歌,与之相对的是富贵型诗歌,深入研究“晚唐体”,能为中国古典诗歌研究开辟新思路。从现有材料看,富贵型诗歌早在先秦即已 出现,诗经中的很多篇章,其意象、辞藻皆带富贵气。而清瘦型诗歌大致是从六朝以来 隐逸之士全面介入诗歌创作开始逐步生成,如陶渊明有会而作咏贫士诸作,无论意 境还是语辞,皆有清淡寒蹙之意。在唐代,尤其是中晚唐开始初步形成清瘦与富
4、贵两类诗歌 对立互补的格局。清瘦之诗从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开始,一路经大历十才子,到姚贾及李 洞、杜荀鹤、喻凫、许浑、许棠、郑巢、周贺、周朴等中晚唐宗贾诗人,格局越来越逼仄,景物越来越细碎,意象营造和风格追求越来越走向清淡和寒瘦,甚至枯寂。富贵之诗从李白开始,经李贺、韩愈、李商隐、杜牧、韩偓等一路向前,虽路径不同,但或辞藻丰赡,或意 境瑰丽,总体带有较为明显的富丽之气。进入宋代,“西昆体”承商隐衣钵,“江西诗派”“脱胎换骨”之法亦使诗歌辞藻丰赡,而显学问之富丽,“晚唐体”则意境和语辞皆清冷寒瘦,“吟边莫问红尘事,只住茅茨亦自清”(薛嵎 闲居言怀),“稍觉道心胜,渐至诗脾清”(罗 与之玉梁道中杂
5、咏),“斜阳照孤影,诗骨瘦崚嶒”(戴复古山中少憩)。可见作为清瘦型诗歌的代表,“晚唐体”本身也有着较为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漫长的发展 脉络,而且在唐宋两代基本与富贵型诗歌各占诗坛半壁江山,前赴后继,互相补充。(摘编自王胜明晚唐体”研究的价值和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人严羽认为,宋诗崇尚讲理,但有不注重营造意境之美的毛病,唐诗正好与之相反。B.“晚唐体”诗清寒,盛行于宋代,不同时期承担着不同使命,宋人对它的态度并不同。C.“江西诗派”在宋代成就和影响最大,南宋曾陷入困境,“脱胎换骨”法使辞藻丰赡。D.和清瘦型诗相比,富贵型诗出现得较早,成就也较大,整体带有富
6、贵气,更受诗人喜爱。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历史使命和风格类型两个维度论述了“晚唐体”研究的价值和意义。B.文章引用大量的诗论和诗例,用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展示“晚唐体”的风貌。C.文章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模式,条理清晰地展示了自己的论证思路。D.第四段交代“晚唐体”深入研究的意义后梳理了清瘦型诗和富贵型诗的大致脉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宋诗发展的每一重要阶段,基本都有唐人的影子,但是,在面对唐诗时,宋人的态度实际上是矛盾的。B.“晚唐体”的研究之所以有很大价值和意义,就是因为它是宋代“江西诗派”之外成就和影响最大的诗歌流
7、派。C.南宋“晚唐体”虽然承担革新宋诗,救治诗坛弊病的历史使命,但“江西诗派”对它应该是持反对的态度。D.清瘦诗的格局日益逼仄,景物日益细碎,意象营造和风格追求日益清淡和寒瘦,甚至枯寂,成就可能越来越低。(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 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同时,报告指 明了今后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带动了农村学龄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教育面临新
8、形势、新挑战,需要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措施,不断提升教育的质量。过去五年,从教育投入、师资建设到办学条件,国家全面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从农村教育投入看,全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生均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预算教育公用经费支出“三个增长”高水平完成,农村生均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预算教育公用经费支出的增幅更大。从农村师资建设看,师生比是师资数量充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全国师生比和农村师生比都呈现出提高趋势,而且农村提高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农村办学条件看,农村危房面积不断减少,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家高度重视下,农村教育发展更有保障,办学水平持续提高,一些农村学校还出现了学生回流
9、的现象。从资源配置角度看,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有序实现城乡在生均意义上教育资源均等,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第二步,逐渐建立起基于城乡学校规模效率特征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政策,让城乡学生在获得基本教育服务方面享有基本相同的机会。当前与未来较长段时间内,我们要为实现第二步目标而努力。第三步,积极推进以城乡师资质量均衡化为核心的城乡教育服务质量均衡化,通过城乡师资初次配置、二次配置、城乡教师专业发展机会的均衡配置,实现城乡教育服务质量均衡化。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或条件成熟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均衡化。(摘编自林露寒门难出贵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理念如何落地材料
10、二:近日,临沧市制定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因地制宜、标本兼治、城乡统筹、分步实施、分类推进”的原则,强化工作措施,以实现消除大 班额、学校班额基本达标为目标,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结构,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质量差距。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458个大班额班级,通过方案的制定实施,力争在今年消除大班额303个,消除超大班额42个;2018年消除大班额95个,消除超大班额18个。确 保到2018年底,全市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及66人以上超大班额。材料三:村料四:(云南日报)目前我国教育投资以政府投资为主,在教育投资体制
11、上一般是以城市为主,重点学校为主,这些城市的重点学校获得的教育经费最高,其次是一般市县的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差距拉大,“农村学校像非洲,城市学校像欧洲。”而且,近年来 学生和教师大量向城镇流动,使得农村学校生源和师资严重流失。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困就不会成为世袭。然而,我国城乡居民受教育的机会是很不公平的。资料显示:城乡分割办学制度使农村儿童一开始就处于劣势,从而使80%左右的农村适龄人口无缘参加高考。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中教育的发展的不平衡和滞后,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瓶颈。为了上大学,农村孩子要比城市孩子付出更艰辛的努力。农村学校留不住好老师
12、。优秀教师流向城市,除了城市优越的环境因素外,主要是由于农村教师工资不高,而工资以外的福利差距更大(城市老师有很大的补课生源,每个老师的补课 收入远远超过工资收入),近几年教师的收入虽然有所增加,但主要惠及城市教师,绝大部分 的农村教师生活依然清贫。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成为城市里一个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 体。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凸显。农民工子女一般进入不了城市优质公办学校就读。致使他们 的子女要么与父母分离,在当地受教育,在缺少爱的环境中学习,使子女在学习、生理、心理、行为养成等都面临着困惑;即便是进入了公办学校学习,民工子女们也经常感受到来自学校 的歧视,例如评奖评优老师
13、和同学的日常言语、集体活动甚至作业批改等方面都有不公平待 遇。(摘自中国论文网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城乡教育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政府投入的资金过少,师资建设、办学条件的差异。B.从临沧市的做法可以看出我们消除大班额,使学生自动到农村接受教育就能缩小差距。C.由于教育的差距,社会资源的分布不公,很多孩子还没开始读书,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在农村的孩子不需要太努力地读书。D.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需要政府干预,加大对教育投入、师资建设和办学条件的优化。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第一则材料,可看出城乡教育五年来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
14、显加强,农村教育有了显著的发展,办学水平持续提高,甚至一些农村学校还出现了学生回流的现象。B.材料二主要是通过临沧市制定城乡义务教育方案的大量数据向我们展示云南省已完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工作。C.根据材料三,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都认为教育不公最主要体现在社会权利和财富分配不均。D.材料四介绍了目前我国教育以政府投资为主,并分析了教育不公的原因和应对的措施。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措施。(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水家乡蔡楠鸬鹚我曾是一只野生的鸬鹚。我每年都从遥远的北方飞到遥远的南方去。白洋淀是我们候鸟的中转站。可那年我被渔民陈瞎子的
15、渔网逮住了。那天,我飞过浩渺的水面,飞过远接百里的芦苇荡,来到了荷花淀。我看见了满淀的荷花艳丽无比,我看见了成群的鱼儿跳出水面闻香戏荷,我还看见了一群姑娘划着小船唱着渔歌采摘莲蓬。我落在一片硕大的荷叶上,将我鹰般的身 体缩成了一只鸭的模样,我锐利的嘴被眼前的美景磨圆了。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捕鱼高手。我想就是现在饿死,我也不愿破坏眼前的宁静啊。不知过了多久,我的眼前刷地落下一道白光,我就被一张渔网罩住了。渔网慢慢收拢,我看到了苇帽下一张黝黑年轻的脸,在阳光里得意地笑着,笑得眼睛都没了缝隙。我一下子 就被激怒了。我缩成鸭一样的身体恢复了鹰的模样,铁青的羽毛闪着冷光,我磨圆的嘴重归 锐利。等到那人撒网
16、抓住我的双腿时,我奋力一扑,就啄住了他的左眼从此,陈大船就 成了陈瞎子。我还是成了陈瞎子的俘虏。我时刻准备迎接陈瞎子对我的报复。然而,陈瞎子眼伤痊愈 以后,却给我带来了一只漂亮的母鸬鹚:它羽毛洁白,双目含春,翅膀缓缓扇动,犹如一团 芦花飘落在了船上。我感受到了它强烈的召唤和无声的撞击。我轻啄着它光滑柔顺的羽毛,急不可耐地说,白鸬,我不走了。我就这样留了下来。陈瞎子成了我的主人。不久,我和白鸬开始在白洋淀生儿育女了。白洋淀成了我的家乡。鱼鹰几年以后,陈瞎子成了白洋淀有名的鹰王。我们一家十口都成了他的鱼鹰。做鱼鹰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我们经常是清早就随陈瞎子进淀,傍晚才上岸。陈瞎子在我们的脖颈上套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届高三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 模拟 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