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df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宏观概要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时期。(1 1)原始社会(距今约 170170 万约公元前 20702070 年前):原始人群、氏族社会两个时期,实行实行禅让制。(2 2)奴隶社会(公元前 20702070 年公元前 771771 年):夏、商、西周-奴隶制的形成、发展、强盛时期,是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时期。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商朝实行内服制度,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3 3)封建社会时期(公元前 475475 年18401840 年):秦至清朝实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逐步形成中央与地方、
2、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成为两条基本线索。第一节 夏商周政治制度一一夏朝(1)概况:公元前 2070-前 1600 年;都城-咸阳(今陕西)(了解)(2 2)政治演变:王位世袭取代了禅让制(传贤传子;公天下家天下);公共权力(用于统治的国家机器-监狱、政府机构等)。(重点)补充一:家天下指整个国家为自己一家的私有。使最高权力在家族中延续。补充二:禅让制是指在原始社会,各部落共同召开会议,依据品德和才能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的制度。选贤举能、天下为公二二商朝:(1)概况:公元前 1600-前 1046 年;都城-亳、殷(河南)(2)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方国联盟)。王位继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3、。统治者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神权色彩浓厚)。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三三周朝(西周)(1)概况:公元前 1046-前 770 年;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2)政治制度(重点记忆和理解)1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权力分配制度(1)分封目的: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 2)内容:分封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核心内容:分封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楚等。权利和义务:服从周王政令,承担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定期朝贡、派服劳役、朝觐述职等义务;受封诸侯在自己封疆内可以设
4、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实行再分封。等级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3)影响影响积极: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权力尚未高度集中消极影响: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很大的独立性,造成了周朝后期的分裂割据局面。(4 4)瓦解事件:楚王问鼎(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破坏表现: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势力的衰微和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名存实亡;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被县制取代。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崩溃;诸侯实力增强,周王室衰落。补充:分封制的后世遗存-后代王朝初期为了巩
5、固统治,也会进行分封。典型的是西汉初年,西晋和明朝。注:虽然分封制有隐患,但是王朝初建,分封同姓,一方面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另一方面也能保证皇位在家族中延续(诸侯国勤王)。2 2宗法制(按照血缘关系来分配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等政治权力)-权力继承制度(1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地位,巩固王权。(2 2)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最大特点,立嫡以长,不立贤,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兄弟为小宗);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结合),与分封制互为表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三:血缘关系为纽带(3 3)作用:巩固了分封制,保障
6、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战、强化王权。家、国结合,使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影响后世。形成贵族政治补充:贵族政治:通过血缘关系,世卿世禄的一种统治形式,与官僚政治相区别。家国同构(家国一体):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缘宗法关系来统领。即将家庭、家族的血缘关系外化到国家的政治关系。(4 4)宗法制的后世遗存:封建社会皇位的继承基本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中国形成了忠孝、尊老爱幼、家国观念等思想。修订家谱、建立祠堂,通过宗族关系加强对社会的治理。3.3.维护工具:礼乐制度(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礼乐制
7、度就是通过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权力认同制度其实质是:维护西周等级差别的工具。(4 4)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礼乐制度是推行宗法和分封的工具。(5 5)宗法制对今天生活的影响:积极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高考考点: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一、神权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第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形成家国
8、一体,等级森严;第三、地方权力较大。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第四、第四、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第二节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一秦朝政治(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制度)重点概念一 专制主义:专制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个人专断独裁。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体现在君臣关系上。重点概念一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体现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1.概况:公元前 221-前 207 年;都城-咸阳(今陕西)(了解)2.2
9、.秦朝统一及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理解)(1 1)客观原因:历史趋势:顺应统一的历史趋势。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已实现局部性的统一。经济根源: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社会根源: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吸取诸侯割据的教训,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秦统一候六国残余势力还很大,只有加强中央集权才能维护统治。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2)主观条件:地理条件: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个人条件
10、: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综合国力:商鞅变法 秦尊奉法家 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外交策略:远交近攻人民愿望: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3.3.秦朝的政治制度(高考考查重点)(1)皇帝制度。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集行政、司法、军事指挥等大权于一身)、皇位世袭。皇权至上是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2)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九卿:三公之下,秦朝中央政府还有很多重要官职,合称九
11、卿。他们分管着国家和皇帝的各种事务。三公九卿制的特点: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3 3)地方:郡县制1.1.起源:源于春秋后期。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2.2.建立: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全国始设 36 郡,后增至 40 余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郡下设县,县置县令、县丞和县尉;县级以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3.3.特点:与分封制相比较,特点有:中央垂直管理地
12、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没有封地。重点概念三 官僚政治:官僚政治下官员权力由皇帝依据一定的能力标准授予,官职有任期而非终身。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4.4.意义:a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发展;b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注意-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
13、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诸侯国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4 4)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主体措施: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配套措施或巩固集权和统一的措施: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交通方面:修建驰道;开通灵渠。文化方面:统一文字,并以小篆成为全国通行的文字。焚书坑儒军事方面:南征越族;北方修筑抵御匈奴的长城,进行大规模移民。法律方面: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其他: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注意选官:军功爵制度(5 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积极:彻底打破了贵族分封制,初步奠定了祖国疆域,奠定了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14、,历代沿用。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消极:导致暴政,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第三节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阶段朝代地方制度对中央集权影响形成秦郡县制加强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巩固汉初郡国并行削弱武帝推恩令加强完善 唐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削弱加强 宋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加强;但三冗;积贫积弱新发展元行省制,宣慰司,宣政院辖地加强,重大变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人教版 必修 第一 单元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