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污染_健康与不平等跨越环境健康贫困.pdf





《(10.5)--污染_健康与不平等跨越环境健康贫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5)--污染_健康与不平等跨越环境健康贫困.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污染、健康与不平等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摘要: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世代交叠模型,探讨了环境、健康和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将CGSS(2006)个体特征数据与地市污染数据有机嵌套,利用广义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发现,污染是影响健康不平等的重要传导机制,由于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人,规避环境风险的能力不同,环境污染会引致差异化的暴露水平和健康效应,成为引发健康以及社会不平等新的来源。在此基础上,借助于流行病学中污染健康负担测算方法,估算了20032010年中国112个重点城市空气污染的健康经济负担、地区分布以及对地区间不平等的贡献度,结果显示:经济发展越落后,污染的健康经济负担就越重,且呈现出明显的累退分布,污染健康负
2、担使地区间实际经济不平等上升了1.33%9.919%;利用19982011年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组模型,进一步验证和解释了污染会通过健康影响到地区内和城乡间不平等。基于污染的“亲贫性”以及污染形势的严峻性,在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进程中须警惕“环境健康贫困”陷阱风险。关键词:环境质量国民健康不平等“环境健康贫困”陷阱一、引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特征: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以及相应出现的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这在环境保护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以致于中国环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可能是世界上最为复杂和困难的(亚洲开发银行,2012),由环境所引发的健康风险和危害也早已成为国家、社
3、会和公众最为关注的公共话题之一。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已经在多个文件及讲话中着重强调“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的环境问题为重点”,早在2007年,出台了中国环境与健康领域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提出了六大行动策略和三大保障政策。与此同时,社会公众也不断通过“集体行动”诉求着环境健康权利,特别是近年来,由环境健康直接引发和间接引起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急剧爆发,年均增长高达29%。而这背后所折射的正是中国环境健康领域极其严峻的现实,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评估报告 显示,中国室外空气污染在当年很大程度上导致了123.4万人过早死亡以及2500万健康生命年的
4、损失,已经成为世界环境疾病负担最高的国家之一,19902010年,由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增长了33%。与此同时,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不仅引发了公众对环境健康的严重担忧,还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3)。例如,农村贫困人口生活的地区大多生态富足但脆弱,依赖环境生存的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料而不得不破坏环境,贫困人口几乎没有选择在哪儿生活的权利,且大多面临着空气和水污染;再如,土地用途变更、工业项目选址以及突发性环境事件(如化学品污染)或慢性污染问题(如空气质量问污染、健康与不平等*跨越“环境健康贫困”陷阱*本研究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城乡
5、环境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程度评估及均等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1&ZD041)和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项目(项目编号:505201205001)的资助。感谢陈建伟博士、龚锋副教授、卢盛峰博士的建议和帮助,当然文责自负。卢洪友为本文通讯作者。-32DOI:10.19744/ki.11-1235/f.2015.09.004管理世界(月刊)2015年第9期题),都会对中低收入群体特别是贫困人口造成过多影响,加剧已经存在的不平等或贫困现象,并在代际之间传递,引致代际间的不平等。2004年,世界银行的 CostPollution In China 报告已经指出,中国环境污染健康负担不仅总量大,而且在
6、地区间、城乡间和群体间存在着严重的分布不对等,成为引发社会不平等新的来源。当环境污染与健康、收入、贫困以及不平等等问题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时,就极有可能陷入甚至被锁定在“环境健康贫困陷阱”之中:污染损害健康诱发疾病损害劳动能力加重经济负担并影响就业与劳动收入陷入贫困而不能自拔,如此恶性循环。由污染所引起的健康效率损失和公平问题可能成为中国“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重要来源。环境、健康与不平等同样也是世界性的话题和全球关注的热点。图1反映的是19902010年世界各国环境污染、预期寿命、贫困、收入不平等的相关关系。从图1-1 可以知道,以 PM10为表征的环境污染与各国(地区)预期寿命呈现明显的负向关
7、系,环境污染越严重的地区,疾病健康负担更大。在 102 类主要疾病、疾病组别和残疾中,环境风险因素在其中85类中导致疾病负担,在全球范围内,估计24%疾病负担(健康寿命年损失)和23%的所有死亡(早逝)可归因于环境因素。由于各国(地区)环境风险和享有卫生保健的机会不同,使得发展中地区全部死亡的25%可归因于环境因素,而在发达地区只有17%的死亡是出于此类原因(WH0,2004)。如图1-2和图1-3所示,PM10与两类贫困指标呈现比较明显的正向关系,无论是按照世界银行设定的每天1.25美元标准线的贫困率,还是以各国贫困线标准计算的贫困率,均表明,环境污染越严重的地区,贫困人口占比越高,环境污染
8、可能成为引发贫困新的来源。通过图1-1、图1-2和图1-3,可以推测,健康可能是环境污染引发或者加重贫困的重要渠道。尽量减少接触环境风险因素间接有助于减贫,这是因为许多环境中介疾病导致丧失收入,而且一旦生产性家庭成员的残疾或死亡可能影响整个家庭。此外,我们还关注了环境污染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如图1-4),环境污染越严重的国家(地区),其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越高,综合图1-1、图1-2、图1-3和图1-4,可以进一步推测,环境污染可能会引发或者进一步加剧收入不平等。目前,包含效率、公平和干预三维视角的环境健康经济学在国外正在迅速兴起,成为经济学尤其是环境经济学和健康经济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研究中最具成
9、 长 性 和 现 实 关 怀 的 领 域 之 一(Zivin andNeidell,2013;卢洪友、祁毓,2013)。在中国,相关研究更多的集中在自然科学中流行病学图1 环境污染、健康、贫困与不平等的关系(19902010年)数据来源:WDI数据库、UTIP数据库。图1-1 PM10与预期寿命关系图1-2 PM10和Poverty-PPP关系图1-3 PM10和Poverty-Level关系图1-4 PM10和GNNI关系-33污染、健康与不平等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和环境科学领域,不可否定的是,自然学科在这一主题的研究上具有某种程度的先天优势,经济学从效率和公平的视角对该问题进行研究须依托环境流
10、行病学和毒理学中所阐释的环境健康病理学机理;但是,环境流行病学和环境毒理学往往对环境健康问题背后所涉及的经济社会因素及影响无从下手,而不考虑经济社会因素,会导致环境健康政策的制定往往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而经济学具有将内生机理转化为现实政策含义及其启示的优势,将研究的视角进一步延伸到环境健康经济社会四维的动态关系上。从理论机制阐释和经验检验的角度研究中国环境健康问题中的效率和公平话题,具有极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将侧重从公平的视角来研究环境健康问题,同时兼顾环境健康背后的效率问题。可能贡献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构建一个简单的两部门世代交叠模型,来研究环境污染、健康人力资本与不平等之间的关
11、系;二是将 CGSS(2006)个体数据与县市数据相嵌套,采用多层广义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了社会经济地位是如何通过环境污染影响到居民健康及不平等;三是将流行病学中所使用的污染物浓度健康反应方程与疾病健康货币支付意愿有机结合,以PM10为例,测算了中国112个重点城市环境污染的健康负担、经济价值及其地区分布,比较了纳入环境健康成本前后各城市间经济不平等的变化,此外,还进一步从实证角度来验证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以及环境污染如何通过健康影响到收入不平等。本文余下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引入世代交叠模型来考察污染健康效应背后的动态福利变化,提出本文的分析思路;第三部分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对
12、健康及其不平等是如何通过环境污染进行传导和调节的;第四部分为环境健康与不平等的估算,定量测算环境污染通过健康对地区间不平等的影响;第五部分为实证分析,验证环境、健康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第六和第七部分为进一步讨论和结论。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一)文献回顾现有有关环境、健康和不平等的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文献将经济学研究引入环境健康科学分析中,并借助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理论来关注由环境污染所引发的健康不平等。环境对健康及不平等的影响不仅涉及人力资本积累,而且还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 于 暴 露 于 污 染 风 险 中 的 概 率(Coneus andSpies
13、s,2012),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的暴露水平越高,健康风险和健康危害越大,一些环境健康效率方面的文献已经在污染健康内生性处理、各类污染要素与不同群体健康状况、污染健康损害与教育质量、污染健康损害与劳动力供给及生产率、污染健康损害与经济增长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祁毓等,2014)。在公平方面,许多早期研究确实发现,环境危害压倒性的暴露在少数族裔和低收入社区中(Daniels and Friedman,1999)。Hamilton等(2005)的一篇详细文献评述发现,大多数相关研究的结论是低收入和少数族裔面临着更高的威胁废弃物暴露风险。但是依然有一些研究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既不是种
14、族也不是收入与邻近环境危害相关(Been and Gupta,1997;Davidson andAnderton,2000)。这些基于空间单位的研究主要面临着研究方法的缺陷,最为重要的,有关污染暴露的测度没有考虑到,这些危害并不是存在于社区内而是在社区附近(Downey et al.,2008;Mohai andSaha,2006)。越来越多的环境不平等研究开始运用GIS方法将空间单位与危害物之间的距离融入到污染暴露测度中(Mohai and Saha,2006,2007)或者复杂的大气模型中(Downey et al.,2008;Morello-Frosch and Jesdale,2006
15、),采用带有邮政编码的空气污染指数,更多的研究倾向于“低社会经济地位的群体更容易暴露于环境污染之中”的观点,社会经济地位低的群体主要是指收入、教育水平、职业、种族、国籍、社会保障、家庭规模、地区、户籍等方面(Mitchell et al.,2005;Tonne et al.,2008;Currie etal.,2009;Currie,2011)。由于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不同群体间和个体间暴露于环境污染风险中的概率是不一样的,由此可能进一步加剧了因环境污染而引致的健康水平差异。同时,特定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的健康可能对于环境污染更为敏感,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国家(Forastiere et al
16、.,2007;-34管理世界(月刊)2015年第9期Currie and Neidell,2005;Rana and Leslie,2008)。中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遭受到的环境污染暴露并不对等,中国环境不平等的形成部分源于社会进程,这一点类似于用于解释美国环境污染暴露中的种族差异(Ethan and Chunbo,2012),他们发现,有高比例农村务工人群的乡镇更容易暴露于高浓度的空气和水污染之中,即使在控制了收入以及产业因素的情况下依然稳健。苗艳青、陈文晶(2010)基于山西的调研数据发现,处在较低社会经济地位居民的健康需求更容易受到空气污染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处在中上社会经济地位居民的健
17、康需求由于能采取更多的避免污染措施,其健康需求并没有受 到 空 气 污 染 等 外 界 因 素 的 影 响。杨 继 生 等(2013)构建了经济增长的环境社会健康成本测度模型,发现在样本期内中国环境污染成本占实际GDP的8%10%,且经济发达地区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对居民健康的替代效应远大于收入效应,在总体上降低了社会健康水平。第二类文献则关注了“贫困环境”陷阱问题。长期以来,环境与收入关系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框架中,在经济发展(收入)的中早期阶段,环境污染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当经济发展(收入)迈过某一门槛后,环境污染呈现下降的趋势。尽管如此,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是否能
18、够实现最终的同趋势发展,其背后则隐含着巨大的公平议题在其中。伴随着贫困环境陷阱理论(Poverty-Environmental Trap)的兴起,这一问题逐步进入 到 研 究 视 野 中。在 早 期,John 和 Pechennino(1994)在一个有限期代理人的 OLG 模型中关注了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作者指出了这样一种情况,即拥有充足资本和环境质量的群体将会经历增长和环境治理的持续改善,而另外一些初始条件不利的群体则会陷入低资本低环境质量的均衡之中。Xepapadeas(1997)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引入了生产资本和减排资本,其会伴随着生产和减排行为的知识溢出而增加,作者认为,面临环境问题
19、的国家则会陷入低增长和高污染均衡当中,而这主要源于污染减排知识的非充分性。Ikefuji和Horii(2007)将代理人异质性、环境外部性、人力资本和信用约束纳入到贫困和环境恶化的OLG模型中,虽然财富的分布会决定着代理人是否依赖于降低环境质量的初始技术,但是环境质量依然会通过代理人能力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和财富分布。D Alessandro等(2010)构建了一个纳入资本和能源互补、能源资源相互替代的模型,如果可选择能源资源的能力太低,则经济体很容易陷入低收入低环境质量的稳态均衡中。Naimzada 和 Sodini(2010)运用 OLG 模型,在该模型中,代理人进行消费决策不需要考虑策略互补
20、的存在,作者指出,当全要素生产率(TFP)增加到某一门槛,或者资本劳动的替代弹性充分小时,高收入、低污染的稳态均衡就会出现。同时,一些实证研究也关注了收入与污染之间的收敛关系,即依据污染的收敛性来判断污染与收入之间的动态福利关系,Brock 和 Taylor(2010)、Strazicich 和 List(2003)、Romero-Avila(2008)、Westerlund和Basher(2008)等的跨国研究发现,收入与污染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收敛关系,但是 Nguyen-Van(2005)、Barassi 等(2008)指出,单位资本的污染物排放只在一些国家存在收敛性,至少在非 OECD 国
21、家并不存在。此外,Aldy(2006)采用马尔科夫链(Markov Chain)方法表明,除 23 个 OECD 国家外,在 19602010 年间,全球 88个样本国家的排放并没有出现收敛趋势;Criado 和Grether(2011)利用19602002年166个国家的数据得到了类似的结论。Tomas Bassetti 等(2013)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动态分布方法,分析了人均收入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联合分布,以及不同国家在污染和收入上的动态演进过程。不难发现,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对健康和健康不平等的影响以及从贫困到环境的单向维度来研究这一问题。作为连接环境与贫困和收入关系的重要渠道健康,并
22、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事实上,环境污染对健康和健康不平等的影响还会进一步影响到教育、劳动力和收入等经济社会福利及其分布。尽管少部分理论研究已经关注了这一问题,但是有关这一问题背后的理论机制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诠释,也很少得到经验数据的证实。而且据我们所了解,国内研究尚未涉及污染与健康不平等内在关系的揭示与检验,更没有将其延伸和拓展到经济社会层面,本文研究希望在上述问题上有所推进。(二)理论分析本部分将构建一个简单的两部门世代交叠模-35污染、健康与不平等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型,来研究环境污染、健康人力资本与不平等之间的关系。第一生产部门以原始劳动为投入要素,劳动的边际产出与环境质量正相关。第二部门以物质
23、资本和人力资本为生产要素,生产活动会制造一定的环境污染。劳动力要素跨部门流动障碍存在的前提下,即使是初始状态的收入禀赋平等,不同生产部门的劳动者之间都会产生收入不平等。生产扩张加剧环境污染,损害相应生产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力,以及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积累,导致收入不平等扩大。当公共人力资本投资的福利制度歧视性地排除第一部门劳动者时,环境质量下降进一步造成收入不平等与高污染暴露程度之间的恶性循环。1.个人决策经济中存在着大量个体,代表性个体存活两期。第一期为幼年期,个体没有独立消费和相关决策,仅接受父母一代的储蓄和人力资本投资;第二期为成年期,个体向厂商供给劳动,将所有收入在消费和为子女储蓄、投资之间
24、进行决策。人口没有性别之分,每个人都生育一个孩子,因此经济中不存在净人口增长。每一期出生的世代总人口单位化为1,每一期的原始劳动力供给总量也为1。在t期出生的代表性个体i,其效用为uit,是t+1期消费、储蓄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对数线性函数:(1)其中cit+1、sit+1和xit+1分别表示t世代的人口在t+1期的个人消费、对下一代的储蓄(或者说遗产)与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应当包含健康、教育、培训、迁移等方面的内容(Becker,2007)。考虑到本文研究的需要,我们主要认为父母一代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包含健康和教育方面的内容。父母一代决策时面临的预算如下:(2)其中Ii
25、t+1是个体i在t+1期的总收入,给定Ii00。根据预算约束(2),我们可以解出(1)式所表述的最优化问题,得到个体最优的消费、储蓄与人力资本投资:(3.1)(3.2)(3.3)2.两部门生产假定经济中存在两个生产部门,第一生产部门和第二生产部门。第一的生产部门上标为B,产出为 yBt。第二生产部门上标为 G,产出为 yGt;经济中的总产出yt,是两个生产部门产出的综合:(4)两个生产部门具有不同的生产函数,投入要素也各不相同。第一生产部门投入原始劳动Lt,依靠环境质量et,产出为:(5)因此,第一生产部门的产出独立于劳动者所具有的人力资本,但依赖于环境质量。环境质量与劳动力呈互补的关系,F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5 污染 健康 不平等 跨越 环境 贫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