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普集高中普集高中 20222023 学年度第学年度第二二学期高学期高一一年级第年级第 1 次月考次月考(语文语文)试题(卷)试题(卷)第一卷第一卷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48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19 分)分)材料一:“韧性城市”出现在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14 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什么是韧性城市?按照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定义,“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在当前
2、学术和社会语境下,灾害可以涵盖自然灾害、社会重大影响的事件(如战争)和健康(如疫情)等维度。城市韧性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论点之一,其核心就是要有效应对各种变化或冲击,减少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近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均有“加强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提高城市韧性”等相关表述。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让我们对“城市韧性”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对城市如何在日益增长且变幻莫测的风险和挑战中正常运行并保持韧性这一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一方面,突发疫情的出现,给当下城市空间的定义与使用带来巨大冲击与影响。历史上,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不断重塑城市和社会,并间接促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诞
3、生及其演进。疫情期间,城市服务与供给模式发生了全面线上化转变,城市居住、就业、游憩与交通等空间的功能形态与使用模式均面临重新定义。另一方面,新兴技术对于疫情防控期间城市空间的正常运维使用起关键性作用,实质地支持了政府和城市的正常运行、社区层面的管理、个人层面的适应性生活与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对一系列泛智慧城市技术的检验。其最终为各级治理者的高效精准治理、医疗工作者的药物研发和病情诊断、公司企业的远程运维以及公众群体的积极参与和反馈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大幅减少了城市各方面所受到的负面影响,进而在平灾结合下城市空间的弹性与健康使用、脆弱地区或人群的监测预警等方面发挥
4、巨大作用,从多维度提升城市(空间)的韧性。在当前技术塑造的“新”城市背景下,多方应对疫情的手段相比 17 年前的非典时期有着千差万别。比如,大数据不仅是对海量数据的应用,更是对应着思维方式或城市与社会运班级:班级:考场:考场:考号:考号:姓名:姓名:座位:座位:行方式的改变。从疫情整个应对中,可以看到大数据已经成为居民生活、城市运行的重要参与媒介。比如,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医疗资源、社会资源与城市空间很高的匹配,大大提升了医疗工作的效率,自助咨询服务等则体现了其“科技向善”、人性化关怀的一面。再比如,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使得大量日常事务得以线上运行,通过虚拟连接与空间隔离大幅提高了疫情时期公众居家
5、生活的“耐力”。韧性城市下,不同的城市子系统、不同的研究视角必然导向不同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不过就未来城市空间的创造而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传感网与物联网、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智能建造等泛智慧城市技术应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关注,让我们的城市更有韧性,也让我们在风险和挑战应对中更有信心。当然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如何让泛智慧城市技术趋利避害,让科技向善,也是每一个社会主体应该留意的。(摘编自建设“韧性城市”,提升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材料二:新冠肺炎疫情,让越来越多的城市深切体会到“韧性”的重要性。面对风险,城市要披上一件高强度、高韧性的现代化“金丝软甲”。提升城市韧性,不仅是个热门的
6、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最近,许多地方都提出要建设韧性城市,强调要重建城市“免疫系统”。这固然让人欣慰,但也值得提醒:建设韧性城市,要谨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注意从概念化走向实质化,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从应急化走向常态化,从被动、静态、单一的“冲击-反应”型风险应对,走向建设主动、动态、系统的城市韧性体系。要跳出简单的防灾、救灾思维,确立系统、多元的风险防控理念。为城市披上现代化“金丝软甲”,是一篇提升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文章。缺乏风险意识,不注重城市韧性建设是任性的,把韧性城市建设“概念化”“口号化”“形式主义化”,同样也是任性的。建设韧性城市,既不能搞“刻舟求剑
7、”式的保守僵化,又要避免“叶公好龙”式的表面文章。韧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既要注重显性工程建设,又要注重隐性内涵建设,既“急不得”,也“慢不得”。只有真刀真枪、实抓实干,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真心为城市披上一件现代化的“金丝软甲”,城市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摘编自 2020 年 4 月 13 日新华日报,为建设韧性城市添件“金丝软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韧性城市指能够凭自身能力有效应对突然发生的各种变化或冲击,并合理调配资源,从灾害中快速恢复的城市。B.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既检验了泛智慧城市的技术水准,又为管理者从多维度提升城市的韧性提供
8、了样本。C.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等新兴技术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了保障,使人们能更从容迎接挑战。D.对于韧性城市建设,人们有不同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但泛智慧城市技术的趋利避害、让科技向善是人类的共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韧性城市”是在今年疫情危机下出现的新理念,它间接促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及演进。B.没有新兴技术的支持,面临灾害时城市的正常运维效率可能会大大降低,非典时期就是例子。C.漠视城市韧性建设或只停留在表面的“韧性”都是不正确的,这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了新挑战。D.材料一说理论证,条分缕析,逻辑性强;材料二比喻生动贴切,大量的引用使语言形象活泼
9、。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建设“韧性城市”行为一项是()A.某市完成了 480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工作,全面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未来还将制定城市安全风险电子地图。B.某新区从选址之初到规划建设,开展了包括地震灾害在内的自然灾害应对专题研究工作,提出了符合新区特点和定位的规划建设要求。C.某市从确保社会公共安全出发,开启突发事件应急教育,让公众懂得应急自救知识,以期面对突发事件能客观冷静,保持社会秩序稳定。D.出于疫情防控需要,某市动员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对老旧小区进行了全方位的封闭管理,并采用各种手段堵住防控漏洞,完善了防控体系。4.建设“韧性城市”,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10、?请简要概括。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6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蹦蹦跳跳的游戏蹦蹦跳跳的游戏余华在街头的一家专卖食品和水果的小店里,有一张疲惫苍老的脸,长年累月和饼干、方便面、糖果、香烟、饮料们在一起,像是贴在墙上的陈旧的年历画,这张脸的下面有身体和四肢,还有一个叫林德顺的姓名。现在,林德顺坐在轮椅里,透过前面打开的小小窗口,看着外面的街道,一对年轻的夫妇站在街对面的人行道上,他们都是侧身而立,他们中间有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男孩穿着很厚的羽绒服,戴着红色的帽子,脖子上扎着同样红色的围巾。可是现在正是春暖花
11、开的季节,男孩却是一身寒冬的打扮。他们三个人站在街道的对面,也就是一家医院的大门口,他们安静地站在嘈杂进出的人群中间,作为父亲的那个男人双手插在口袋里,侧着脸始终望着大门里面的医院,他的妻子右手拉着孩子的手,和他一样专注地望着医院,只有那个男孩望着大街,他的手被母亲拉着,所以他的身体斜在那里,男孩的眼睛热爱着街道,他的头颅不停地摇摆着,他的手臂也时常举起来指点着什么,显然他还在向他的父母讲述,可是他的父母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过了一会,男孩的父母迎向了医院的大门,林德顺看到一个发胖的护士和他们走到了一起,站住脚以后,他们开始说话了。男孩的身体仍然斜着,他仍然在欢欣地注视着街道。那个护士说完话以后,
12、转身回到了医院里面,男孩的父母这时候转过身来了,他们拉着儿子的手小心翼翼地走过街道,来到了林德顺小店的近旁。父亲松开儿子的手,走到林德顺的窗口,向里面张望。林德顺看到一张满是胡子茬的脸,一双缺少睡眠的眼睛已经浮肿了,白衬衣的领子变黑了。林德顺问他:“买什么?”他看着眼皮底下的桔子说:“给我一个桔子。”“一个桔子?”林德顺以为自己听错了。他伸手拿了一个桔子:“多少钱?”林德顺想了想后说:“给两毛钱吧。”他的一只手递进来了两毛钱,林德顺看到他袖管里掉出了几个毛衣的线头来。当这位父亲买了一个桔子转回身去时,看到那边母子两人正手拉着手,在人行道上玩着游戏,儿子要去踩母亲的脚,母亲则一次次地躲开儿子的脚
13、,母亲说:“你踩不着,你踩不着”儿子说:“我能踩着,我能踩着”这位父亲就拿着桔子站在一旁,看到他们蹦蹦跳跳地玩着游戏,直到儿子终于踩到了母亲的脚,儿子发出胜利的喊叫:“我踩着啦!”父亲才说:“快吃桔子。”林德顺看清了男孩的脸,当男孩仰起脸来从父亲手中接过桔子的时候,林德顺看到了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可是男孩的脸却是苍白得有些吓人,连嘴唇都几乎是苍白的。然后,他们又像刚才在街道对面时一样安静了,男孩剥去了桔子皮,吃着桔子在父母中间走去。林德顺知道他们是送孩子来住院的,今天医院没有空出来的床位,所以他们就回家了。第二天上午,林德顺又看到了他们,还像昨天一样站在医院的大门口,不同的是这次只有父亲一个人
14、在向医院里面张望,母亲和儿子手拉着手,正高高兴兴地玩着那个蹦蹦跳跳的游戏。隔着街道,林德顺听到母子两人喊叫:“你踩不着,你踩不着”“我能踩着,我能踩着”母亲和儿子的声音里充满了欢乐,仿佛不是在医院的门口,而是在公园的草坪上。男孩的声音清脆欲滴,在医院门口人群的杂声里,在街道上车辆的喧嚣里脱颖而出:“我能踩着,我能踩着”接着,昨天那个发胖的护士走了出来,于是这蹦蹦跳跳的游戏结束了,父母和孩子跟随着那个护士走进了医院。大约过了一个星期,也是上午,林德顺看到这一对年轻的夫妇从医院里走了出来,两个人走得很慢,丈夫搂着妻子的肩膀,妻子将头靠在丈夫的肩上,他们很慢很安静地走过了街道,来到林德顺的小店前,然
15、后站住脚,丈夫松开搂住妻子的手,走到小店的窗口,将满是胡子茬的脸框在窗口,向里面看着。林德顺问他:“买一个桔子?”他说:“给我一个面包。”林德顺给了他一个面包,接过他手中的钱以后,林德顺问了他一句:“孩子好吗?”这时候他已经转过身去了,听到林德顺的话后,他一下子转回脸来,看着林德顺:“孩子?”他把林德顺看了一会后,轻声说:“孩子死了。”然后他走到妻子的面前,将面包给她:“你吃一口。”他的妻子低着头,像是看着自己的脚,披散下来的头发遮住了她的脸,她摇摇头说:“我不想吃。”“你还是吃一口吧。”她的丈夫继续这样说。“我不吃。”她还是摇头,她说:“你吃吧。”。他犹豫了一会后,笨拙地咬了一口面包,然后他
16、向妻子伸过去了手,他的妻子顺从地将头靠到了他的肩上,他搂住了她的肩膀,两个人很慢很安静地向西走去。林德顺看不到他们了,小店里的食品挡住了他的视线,他就继续看着对面医院的大门,他感到天空有些暗下来了,他抬了抬头,他知道快要下雨了。他不喜欢下雨,他就是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倒楣的。一个很多年以前的晚上,在滴滴答答的雨声里,他抱着一件大衣,上楼去关上窗户,走到楼梯中间时突然腿一软,接着就是永久地瘫痪了。现在,他坐在轮椅上。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中反复提到孩子与母亲蹦蹦跳跳地玩着游戏的场景,快乐而富有生机,让人印象深刻。而最后孩子却死了,前后对比,增强了文章的
17、悲剧性。B.小说从林德顺的视角展开叙述,写了一对年轻夫妻带活泼可爱的孩子去看病,最后痛失爱子的故事,并交待了林德顺在整个过程中的情绪和情感的变化。C.“将满是胡子茬的脸框在窗口”“满是胡子茬”说明丈夫无心也无时间去注意自己的形象。“框”字面意是镶嵌的意思,说明丈夫为孩子看病的事情身心俱疲,非常劳累。D.林德顺的遭遇承接前文对一家人遭遇的描写,使得命运的无常显得更为普遍,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不幸遭遇者无限的同情与悲悯。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第一段多次使用“有”字句,如“这张脸的下面有身体和四肢”“还有一个林德顺的姓名”,小说通过物化人物形
18、象来表现人物生活的艰辛与不易。B.小说运用了大量的人物对话,通过对话来暗示人物心情,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C.小男孩“戴着红色的帽子,脖子上扎着同样红色的围巾”的“红色”象征蓬勃的生命,这与后文小男孩生命的逝去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悲剧色彩。D.虽然林德顺目睹了这个三口之家在医院附近的活动,但是蹦蹦跳跳的小男孩才是小说的主人公。林德顺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本文的次要人物。8.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刻画孩子父亲的形象的。试举例分析。(4 分)9.小说略写了男孩生命终结的过程,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 分)10.10.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19、)(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0 分)李璧字季章,眉之丹稜人。父焘,典国史。璧少英悟,日诵万余言,属辞精博,周必大见其文,异之曰:“此谪仙才也。”孝宗尝问焘:“卿诸子孰可用?”焘以璧对。以父任入官,后登进士第。召试,为正字。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宰相陈自强请以侂胄平章国事,遂召璧草制,同礼部尚书萧达讨论典礼,命侂胄三日一朝,序班丞相上。璧受命使金,行次扬州,忠义人朱裕挟宋师袭涟水,金人愤甚,璧乞枭裕首境上,诏从其请。璧至燕,与金人言,披露肝胆,金人之疑顿释。璧归,侂胄用师意方锐,璧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既而陈景俊使北还,赞举兵甚
20、力,钱象祖以沮兵议忤侂胄得罪贬,璧论襄阳形势深以腹心为忧欲待敌先发然后应之侂胄意不怿于是四川各建宣抚而师出矣。初,侂胄召叶适直学士院,草出师诏,适不从,乃以属璧,由是进权礼部尚书。侂胄既丧师,始觉为苏师旦所误,一夕招璧饮,酒酣,及师旦事,璧微擿其过,觇侂胄意向,乃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师旦坐贬官。金遣使来,微示欲和意,以用兵首谋指侂胄,侂胄大恚,不复以和为意。方信孺使北归,言金人欲缚送侂胄,故侂胄忿甚,用兵之意益急。璧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璧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会礼部侍郎史弥远谋诛侂胄,以密旨告璧及钱象祖,象祖欲奏审,璧言事留
21、恐泄,侂胄迄诛,璧兼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叶时论璧反复诡谲,削三秩,谪居抚州。后辅臣言诛侂胄事,璧实预闻,乃令自便。复官提举洞霄宫,久之,复以御史奏削三秩,罢祠。璧寻引疾奉祠。嘉定十五年六月卒,进资政殿学士致仕,谥文懿。(选自宋史李璧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璧论襄阳形势深以腹心为忧欲待敌先发然后应之侂胄意不怿于是四川各建宣抚而师出矣B.璧论襄阳形势深以腹心为忧欲待敌先发然后应之侂胄意不怿于是四川各建宣抚而师出矣C.璧论襄阳形势深以腹心为忧欲待敌先发然后应之侂胄意不怿于是四川各建宣抚而师出矣D.璧论襄阳形势深以腹心为忧欲待敌先发然后应之侂胄意不怿于是四川各建宣抚而
22、师出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进士第”指在科举考试中,中选了进士。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高层次功名。B.“学士院”即翰林院,朝廷中专门负责起草机密诏书的重要机构,其成员为翰林学士。C.“削三秩”指罚三次俸禄,“秩”指古代官吏的俸禄,“削秩”是一种经济上的处罚。D.奉祠,宋代设宫观使、提举等职,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称奉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璧颖悟杰出,文辞精博。他少年时每天能背诵一万多字,文采出众;周必大看见他的文章,惊奇地认为他是被贬下的仙人。B.李璧奉命出使,竭尽忠诚。朱裕借助宋军袭击
23、涟水,触怒金人,李璧请求杀死朱裕,对金人讲明情况,消除了金人对宋的疑虑。C.李璧善于逢迎,阿附权势。韩侂胄兵败后发现自己被苏师旦所害,李璧察言观色,趁机指出苏师旦的过错,后苏师旦被贬官。D.李璧为人圆滑,反复无常。在杀韩侂胄一事上,他先是辞官,不与同僚分担祸患;后在钱象祖上奏时装聋作哑,担心事情泄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2)金遣使来,微示欲和意,以用兵首谋指侂胄,侂胄大恚。14.在对待金国方面,李璧持怎样的态度?为什么?请简要说明。(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
24、题。(9 分)宿白沙驿杜甫水宿仍余照,人烟复此亭。驿边沙旧白,湖外草新青。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题目“白沙驿”点明这是一首羁旅诗,从首句“水宿”来看杜甫此时当宿于船上。B.傍晚时分,诗人于夕照中远眺,看到水边的白沙驿亭和岸边人家,飘零之意油然而生。C.颔联描写色彩绚丽,“青”“白”二字既突出了景物特色,也反衬了诗人此时的心境。D.尾联抒发情感,感慨这样的漂泊无休无止,仿佛快到南方的大海了,写出无尽的哀伤。16.请简要赏析诗歌的第三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小题,6 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咸阳市 武功县 高级中学 2022 2023 学年 一下 学期 月月 语文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