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第28讲+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专题13第28讲+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3第28讲+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ppt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专题13 古今融合古今融合 中外关联中外关联专题13 古今融合 中外关联通史概览脉络理清第28讲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专题13 古今融合 中外关联通史概览脉络理清 商路和贸易活动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交融和发展。商路和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丝绸之路为中国和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成为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世界其他区域的商路,同样展示出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近代以来,随着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专题13 古今融合 中外关联通史概览脉络理清一、古代的商
2、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丝绸之路1名称来源。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而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2标志性事件: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此次出使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3衰落: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专题13 古今融合 中外关联通史概览脉络理清(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概况。(1)“草原丝绸之路”。(2)“西南丝绸之路”: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3)“海上丝绸之路”。(三)古代商路上
3、的中西文化交流1物质和技术。(1)对外输出。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瓷器(从8世纪起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专题13 古今融合 中外关联通史概览脉络理清(2)对内引入。西汉获得了大宛国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2精神和文化。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二、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115世纪之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2地理大发现后,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专题13 古今融合 中外关联通史概览脉络理清3工业革命以后,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
4、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4两次世界大战期间: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贸易进一步发展。(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表现。(1)饮茶风俗。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荷兰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各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专题13 古今融合 中外关联通史概览脉络理清(2)服饰变化。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3)钟表技术。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
5、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专题13 古今融合 中外关联真题研析考向探究考向一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方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纺织品以及瓷器等,从长安运往西域,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些活动()A推动了中外农业生产的发展B加速了技术近代化进程C促进了中西方物质生活交流D旨在拓展农耕文明范围专题13 古今融合 中外关联真题研析考向探究解析:材料反映了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及西方的日用品、植物品种等方面的交流,这丰富了沿线人民的物质生活,促进了中外物品的交流与交换,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外
6、物品的交流与交换,与农业生产无关,排除A项;张骞出使西域处于古代西汉时期,加速技术近代化进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手工业品外传、外国物品的传入,而非拓展农耕文明,故排除D项。故选C项。答案:C专题13 古今融合 中外关联真题研析考向探究2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趋同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C丝绸之路成就盛唐气象D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风靡一时的“霓裳羽衣舞”源于印度传入中国的婆罗门曲,经过一系列中国
7、化的加工修改而成,说明中外文化交融推动了艺术创新,故选D项;“趋同”的说法有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外文化交流,不是三教合一,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丝绸之路成就盛唐气象”,排除C项。答案:D专题13 古今融合 中外关联真题研析考向探究1物质和技术交流(1)传入西方。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向西出口,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瓷器的出口与交流。a出口:从8世纪起,陶瓷特别是瓷器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b交流: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
8、中国各类瓷器。他们烧造出来的实际上只是施釉陶器,但器形、色彩、花纹都与中国瓷器类似,这反映出当地人在审美等方面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专题13 古今融合 中外关联真题研析考向探究(2)传入中国。从中亚的大宛国获得了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苜蓿,以及葡萄等水果。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如胡桃、胡瓜等,原产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逐渐传入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专题13 古今融合 中外关联
9、真题研析考向探究2文化交流(1)传入中国。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祅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2)传入西方: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专题13 古今融合 中外关联真题研析考向探究考向二全球贸易网的形成1近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出现了巨大的“商品流”“移民流”和“汇款流”。以丝棉贸易为主的互补型商品流通使西南地区与这一地区形成了一个丝棉贸易圈。基于地缘经济基础上的移民网络及其衍生而来的华侨汇款则成为密切东南沿海地区与这一地区经贸联系的纽带。这主要反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