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名句默写综合练习系列0107(共31组附参考答案).doc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名句默写综合练习系列0107(共31组附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名句默写综合练习系列0107(共31组附参考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句默写综合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一)(1)钱塘自古繁华,不同的地域文化交汇于此,正如柳永望海潮“ _,_ ”两句写出了杭州既有西北的羌管乐,也有江南的采菱歌。(2)面对雄浑阔大的洞庭湖,杜甫不禁“ _”,滴滴泪水都是沥血大爱;张孝祥泛舟洞庭湖,尽管头发稀疏衣着单薄,却依然“_ ”,表现出他心志的坚定。(3)古人常以酒寄情,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_”来表达回归田园的闲适自得;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来化悲伤为旷达。(二)(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据说是从归去来兮辞的“_,_”这两句中得到启发,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傲然自得的精神追求。(2)荀
2、子劝学“_,_”这两句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3)峨眉山位于四川,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李白曾移居四川,很熟悉峨眉山,他的诗文中多有“峨眉”的身影,如“_,_”等,不胜枚举。(三)(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除了想要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还希望做到“_ , _”。(2)沁园春雪中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其北国雪景非常壮阔;而登泰山记中写“_ , _”,其泰山雪景也格外雄浑。(3)六国论中的“_”是为赵国不能坚持使用武力而灭亡感到遗憾,而谏太宗十思疏的“_”也为历朝历代罕能长治久安指出了原因,两者似有相通之处。(四)(1)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若想
3、对抗强秦,必须重视人的作用,对有智谋的大臣和有才能的人需要“_ ,_”。(2)屈原发愤而作离骚,司马迁在原列传中以“_,_”两句概括了离骚具有言近旨远的特点。(3)古人创作诗词好诗经以比的手法叙事抒情,如曹操在短歌中就曾用“_,_”两句比喻贤才的求而不得,以此点明忧愁不断的原因。(五)(1)李清照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思念拂去还来,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用 “_ ,_”两句借写月光卷拂不去来表现女子思念缠绕心头的痛苦。(2)红楼梦中,用“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权贵之家的豪富奢侈之气。阿房宫赋中也有与之相近的句子“_ ,_”。(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国君决心改变士大夫们养
4、成的种种陋习,“_ ,_”,才招致众人的强烈反对。(六)(1)短歌行中“_ ,_ ”反映了东汉末年,战乱纷飞,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贤才犹豫不决的现状,曹操借此启发贤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2)在唐诗中,作者常借“飞鸟”传情达意,读来意趣横生。如梦游天姥吟留别“_”一句中,它是只有在梦境才能看到的神奇之鸟;登高“_”一句中,它低回盘旋,仿佛作者漂泊无助的身影。(3)登泰山记中用“_ ,_”两句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两河的景色。(七)(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盘庚迁都为例,表明不会因为反对者多而改变计划,接着用“_,_”表明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体现了
5、一个改革家刚毅不屈的精神意志。(2)归园田居中的“_,_”集中描写诗人做官时的心情,连用两个相似比喻,又是对仗句式,强化了厌倦官场生活,向往田园生活的情绪。(3)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作为志愿者,你可以用望海潮中的“_”向来宾介绍壮观的钱塘江大潮;还可以用其中的“_”来介绍市场繁荣。(八)(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通过数字极力表现其他山的高,但该山在天姥山前仍显低矮的两句是“_,_”。(2)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中的名句之后,感慨“_,_”,并认为这是自然的道理。(3)电影长安三万里是从唐朝边塞诗人高适的视角展开的,高适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名浴血沙场的战士,燕歌行中的“
6、_,_ ”两句既表明他对战争的血腥有着清醒的认知,又充分讴歌了志士为保卫家国而献身的精神。(九)(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 ) 中的“ _ ,_ ”两句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了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的景象。(2)古人都非常关注学习。孔子通过“ _,_ ”(论语学而)提出了“好学”的表现,荀子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及方法、态度等角度论述了学习不能停止。(3)李白在把酒问月中有“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之慨,在他之前,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也有“ _, _”之言,这“同曲”之思或可印证王羲之“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之说。(十)(1)归有光居住于项脊轩,常常悲喜参半:喜的是明月照轩,桂影斑驳移动,颇感“
7、_ ”;悲的是看到遗迹,睹物思人,如同昨日,令人“ _ ”。(2)电视剧甄繯传中,皇帝为废妃甄嬛回宫拟定了“熹”作为封号,并释义“往事暗沉不可追,来日之路光明灿烂”。这与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_,_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3)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 _”一句,吐露真情,表明诗人心中的无限愤懑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程度;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现的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_ ”,足见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十一)(1)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 _,_ 。”(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他植者对自己种的树“ _,_ ”,是导致他们种的树背离天性的根本原因。(3)张孝
8、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 _,_ ”隐喻词人的人生追求和对内心明洁人生信条的秉持。(十二)(1)归有光项脊轩志中“_,_ ”两句描写出明月夜里树影动静相宜的美好。(2)杜甫蜀相中“_,_”两句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字里行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3)扬州慢中的“_,_”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衰败。(十三)(1)李密陈情表中,写出自己孤独的情景和缺少心灵的安慰的两句是“_,_”。(2)古人常借“酒”表达情感,如客至中“_ ”一句表达主人因没有美酒招待客人的歉意;又如拟行路难中“_ ”一句表达以饮酒来慰藉失衡的心情。(3)临安春雨初霁中,作者通过“
9、 _,_ ”两句,表达不想沾染京城官场污浊之气以及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壮志难酬的不满。(十四)(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如果由他治理千乘之国,等到三年,可以达到“ _,_ ”的状态。(2) 李贺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构思奇特,形神兼备。(3)登岳阳楼中,诗人用“ _,_”来写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恢弘气象。(十五)(1)种树郭橐驼传中,作者先写官吏发布一连串的政令,接着用“_,_”两句从动作角度进一步刻画其繁政扰民的形象。(2)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地名对举表示空间距离的遥远与阻隔,以此写一方对另一方的深情,或写彼此的牵挂和无奈,高
10、适燕歌行中“_,_”两句是很典型的一例。(3)二十八星宿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如苏轼赤壁赋中“_”一句写月亮升起后,在星宿之间徘徊;如李白蜀道难中“_”一句写伸手就可摸到星星,极言蜀道之高。(十六)(1)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谏言献策。有直言进谏的,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直言君王应当居安思危且“_”;有借古讽今的,如苏洵在六国论中“_”一句警戒君王莫要被久积的威势胁迫。(2)古人常借鸿雁俊书、鲤鱼捎信来抒发游子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感,如春江花月夜中,“_,_两句就含蓄地表现了相思之苦。(3)魏晋名士,风流倜傥,雅好长啸。其实啸只是一种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啸”兴盛
11、于魏晋,如“_”;唐宋时期,文人的吟啸已经不多了,但仍能听到一丝余音,如“_”。(十七)(1)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诗人移情于物,表达自己无意出仕,厌倦官场而归隐田园的两句是“_,_”。(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两句,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3)书愤中,“_,_”两句概括了作者辉煌的抗金岁月,同时与报国无门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十八)(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陶醉享受的动人而自得的景象“_,_”。(2)“_,_?”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发出的愤激的质问。(3)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他认为六国住所以最终灭
12、亡,其根本在于“_”;他还进一步指出“六国互丧”的根本原因是“_”。(十九)(1)苏轼赤壁赋中,“_ , 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慨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2)李白蜀道难中“ _ , _ ”两句,运用夸张,以蜀道行人手触星辰等情景,极写蜀道之高。(3)石钟山记记述苏轼夜探石钟山,质疑“ _ , _ ”的现象,体现出了作者可贵的怀疑和实证的精神。(二十)(1)人民就是江山,守江山就是守住民心。阿房宫赋中用“_ , _”对秦王朝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2)登泰山记中,姚鼐仅“_ , _”一句便描写了太阳将出时的景色,为喷薄而出的太阳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2024 高考 二轮 复习 名句 默写 综合 练习 系列 0107 31 参考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