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11_T 219-2022 浙贝母-稻鱼共生轮作技术规程.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DB3311_T 219-2022 浙贝母-稻鱼共生轮作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311_T 219-2022 浙贝母-稻鱼共生轮作技术规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65.020.99CCSB05DB3311浙江省丽水市地方标准DB3311/T2192022浙贝母-稻鱼共生轮作技术规程2022-07-26发布2022-08-26实施丽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311/T2192022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产地环境.14.1环境要求.14.2田块要求.24.3田块设施要求.25轮作茬口安排.25.1浙贝母.25.2水稻.25.3田鱼.26浙贝母栽培技术.26.1浙贝母种鳞茎要求.26.2整地.26.3播种.26.4栽培管理.36.5病虫害综合防治.36.6采收.47稻鱼共生种养技术.47.1种苗选择.47.2用
2、种量.47.3移栽与放养.47.4水肥饲料管理.47.5病敌害防治.57.6水稻与田鱼收获.58生产记录.5附录A(资料性)浙贝母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6附录B(资料性)稻鱼共生主要病敌害综合防治措施.7附录C(资料性)浙贝母稻鱼共生轮作模式图.8附录D(资料性)主要生产记录表.9IDB3311/T219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丽水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碧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丽水市农作
3、物总站、青田县农作物站、缙云县农业农村局、丽水市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群丹、陈军华、洪碧伟、吴剑锋、方洁、潘俊杰、陈辉、朱静坚、季泉泉、程晴、许莺婷。本文件属首次发布。IIDB3311/T2192022浙贝母-稻鱼共生轮作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浙贝母稻鱼共生轮作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轮作茬口安排、浙贝母栽培技术、稻鱼共生种养技术和生产记录。本文件适用于浙贝母与稻鱼共生的轮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4、。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DB3311/T103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稻鱼共生在种植水稻的田块中套养鱼类的一种种养模式。3.2田鱼学名瓯江彩鲤,是由瓯江鲤长期驯化而来的、适宜在稻田中生长的瓯江流域特有的地方种。3.3浙贝母种鳞茎用于繁殖的浙贝母地下鳞茎。来源:DB33/T532-2020,3.1,有修改4产地环境4.1环境要求1面积10m以上。DB3311/T2192022应符合
5、NY/T391的产地环境条件,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选择海拔800m以下地块为宜。4.2田块要求宜选择沙壤土、壤土地块,立地开阔,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块。4.3田块设施要求稻鱼共生时期,加高加固田埂。在稻田斜对角设置进、排水口,进、排水口内侧用竹帘、铁丝网等做好拦鱼栅,栅的上端高出田埂30cm40cm,下端宜埋入土中20cm以上。拦鱼栅的孔径以能防止鱼逃逸为宜。宜挖制鱼沟和鱼坑。可根据田块情况开挖适宜的田字形、井字形或L形等形状鱼沟,沟深宜0.5m以上,沟宽宜0.4m以上。鱼坑的位置选在进水口边或田中央,直接与主沟相连,鱼坑宜深度1m以上、2设施面积应小于田块面积的
6、10%。面积较小的梯田可不设鱼沟和鱼坑。5轮作茬口安排5.1浙贝母10月下旬11月上旬播种,次年4月下旬5月上、中旬收获。5.2水稻4月中旬5月上旬播种育苗,5月下旬6月上、中旬移栽,10月上旬收割。5.3田鱼宜水稻移栽10d15d后放养鱼种,水稻收割前15d20d捕获田鱼。6浙贝母栽培技术6.1浙贝母种鳞茎要求6.1.1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如浙贝1号、浙贝2号、浙贝3号等。6.1.2规格浙贝母种鳞茎应完整饱满、无病虫斑;直径以1.8cm2.5cm为宜。6.2整地深翻25cm30cm,碎土耙平,作畦,宜做龟背形畦。畦宽连沟80cm100cm,沟宽20cm25cm,沟
7、深20cm25cm。6.3播种6.3.1种植密度、深度和用种量播种时芽头朝上摆放,浙贝母种鳞茎种植密度、深度和用种量见表1,播种后用泥土覆盖。2种鳞茎直径,cm行距,cm株距,cm深度,cm用种量,kg/667m21.82.21015512352002252.22.51518121457225250DB3311/T2192022表1不同等级的种鳞茎种植密度、深度和用种量要求土地耕整时每667m施入商品有机肥300kg400kg,或腐熟的蚕砂300kg400kg,或腐熟的农12月中下旬将三元复合肥施入畦面,每667m用量为15kg20kg。齐苗后,每667m施三元复合肥5kg8kg;间隔10d1
8、5d,再施一次。摘花打顶后,每667m施三元复合肥5kg。6.3.2畦面覆盖播种后,用秸秆或腐熟的农家肥进行畦面覆盖。6.4栽培管理6.4.1肥料管理6.4.1.1肥料选择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规定,宜使用商品有机肥或腐熟农家肥,可加施焦泥灰。6.4.1.2基肥2家肥1500kg2000kg;可加施焦泥灰300kg400kg。6.4.1.3腊肥26.4.1.4苗肥26.4.1.5花肥26.4.1.6叶面追肥摘花打顶10d15d后,施叶面肥。6.4.2水分管理土壤保持湿润,雨后及时排水,雨停沟间无积水。6.4.3摘花打顶3月下旬,当植株有2朵3朵花开放时,选晴天露水干后将花连同顶端花梢一
9、并摘除。6.5病虫害综合防治6.5.1综合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等防控措施,必要时按照GB/T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6.5.2主要病虫害及防治3每667m,水稻用种量为杂交稻0.5kg、常规稻2.0kg2.5kg。每667m放养鱼种100尾400尾。每667m,杂交稻移栽密度宜为8000丛10000丛,常规稻移栽密度宜为10000丛以上。DB3311/T2192022浙贝母病害主要有灰霉病和黑斑病,虫害主要为蛴螬(金龟子的幼虫)等,具体防治方法见附录A。6.6采收地上茎叶枯萎后,选择晴天及时收获。7稻鱼共生种养技术7.1种苗选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311_T 219-2022 浙贝母-稻鱼共生轮作技术规程 219 2022 浙贝母 共生 轮作 技术规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