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题材+咏物言志诗+学习任务单.docx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题材+咏物言志诗+学习任务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题材+咏物言志诗+学习任务单.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对接高考】(2014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山林隐逸诗常用意象与典故:环境特点:隐者生活:隐士人格精神:惯用手法:思想内容:【练习】 春日与王右丞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裴迪恨不逢君出荷蓑,青松白屋更无他。陶令五男曾不有,蒋生三径枉相过。芙蓉曲沼春流满,薜 b荔成帷晚霭多。闻说桃源好迷客,不如高卧眄庭柯。【注】裴迪,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王维来往频繁,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蒋生
2、三径:东汉蒋诩,廉直有名声。王莽摄政,诩称病免官,隐居乡里,舍前竹下辟三径,唯故人羊仲、求仲与之游。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简要交代生活环境,“青松白屋”突出其志趣高雅,“更无他”,突出其生活俭朴。B颔联化用陶渊明、蒋诩典故,与吕逸人形成对比,暗含了吕逸人超越前人的隐逸情怀。C颈联写荷花颜色艳丽,薜荔香味浓郁,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凸显出诗人的高洁品质。D尾联用词精准到位,“闻说”对应“不如”,吕逸人穷尽挽留之意,诗人极言愿留之情。2.这首诗多处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结合全诗分析。(4分)国事民生诗:题材特征(1)标题:直接显示底层民众
3、,如“寡妇、民、田夫”等。(2)主要人物有官与民、 之别。(3)意象:多与 、 、 等有关。常见内容(1)恶政:赋税 ,官吏 ,权贵 。(2)民情:百姓 和 。(3)赞美劳动人民的伟大劳动精神。内容情感(1)揭露 ,批评 ,劝谏统治者。(2)反映 ,表达 。(3)表达对 的 和对 的 。(4)赞美 ,对劳动成果的珍视。常用技巧(1) , 。以 为主,穿插议论,表明 。(2) 以 为主, 。运用简练的外貌、动作和心理描写,塑造各种人物形象。(3)常用对比、比喻、象征等手法,突出主题,暗含 。教材链接对接教材:卖炭翁(白居易)、石壕吏(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江上渔者(范仲淹)、悯农(李
4、绅)(2017年浙江卷) 采地黄者 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通“锸”。铁锹。1.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模拟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麦苗因春天不下雨而枯死,庄稼因秋天霜降提前而冻坏,开头写农人的不易。 B主人公到田中采摘地黄,但因春旱,地黄长势不好,所以一天还采不满一筐。 C“照地光
5、”三字化用了鲍照咏史诗“鞍马光照地”一句,形容马的神采出众。 D结尾揭示了采地黄的原因,把穷人生活与富人之马的待遇进行了鲜明的对比。 2研究者论此诗,认为它叙事节奏舒缓,能给读者独特的阅读感受。请简要分析。(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赠卖松人 于武陵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注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士。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卖松人把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这样的行为不合时宜。B颔联“寒涧”写出了松树长于深山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