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同步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同步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同步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选择题1在对待儒、佛、道的态度上,唐代帝王多有不同。唐代由李姓开国,故立国初期推行尊崇道教的政策。武则天欲取代李姓王朝,又采取了兴佛抑道的政策。唐武宗为扩大财政收入,又推行了灭佛的政策。对此解读全面的是()A儒学的主流地位发生动摇 B道教更有助于稳定唐朝政治秩序C统治者倡导三教并行政策 D为政者以维护政治统治为出发点2南朝梁武帝萧衍深谙儒释道三教,在他禅代南齐后,宣布不再侍奉道教,发愿信奉佛教,并下诏要求“公卿百官,侯王宗族,宜反伪就真,舍邪入正”,皈依佛教;其诸子萧统、萧纲、萧绎等与名僧交往也日益频繁。由此可知,南朝时期()A佛教已成为国教之一 B政权形式已变为
2、政教合一C三教合一局面已形成 D儒道思想受到了佛教冲击3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上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当时()A儒学地位受到挑战 B佛教本土化倾向C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D中外交流的频繁4如图中传授尚书的伏生被画成一个带有印度色彩的男子,虽有头巾和中国式的案几,但伏生袒露上身、瘦骨嶙峋的状态,类似于佛教中的人物形象。这反映了唐代()A市民阶层意识的觉醒 B绘画作品写实的风格C佛教儒学思想的融合 D科举考试影响的扩大5唐高祖李渊定道教为国教,宣布道教第一。武则天支持佛教,亲自参与组织华严经的翻译工作。唐武宗受韩愈“
3、儒家道统”观念影响,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灭佛运动,强令僧尼还俗,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田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A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 B宗教兴亡取决于皇帝喜好C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本质 D社会发展影响了主流思想6唐玄宗二十年颁行以礼记为基础的大唐开元礼。唐玄宗统治后期,朝廷祭祀活动与道教紧密联系,还专门规定国祭日行佛教礼或道教礼。这()A体现了唐朝礼制的创新精神 B反映了三教合一的时代特征C表明儒学已经丧失正统地位 D说明统治者的喜好影响巨大7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人生态度、处世方式以及二者凝铸而成的人格精神。他们主张:一是崇尚老庄;二是灭弃礼法,任情放诞;三是寄情世外,仕不事事。魏晋风度
4、反映出当时()A南北经济差距加大 B不同文化相互排斥C社会政治的黑暗 D学术氛围宽松自由8某校开展主题为“中国古代哪一时期最具创新精神”的评选活动,小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隋唐。下列项中,能够支撑他观点的有()书法艺术 科举制 均田制 三省六部制A B C D9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到唐朝达到新的高峰。下列文学艺术成就属于同一时期的有()A B C D10唐人编撰的晋书把王羲之擅长的书体称为“正书”“细书”。王羲之用笔开始简化,一改三国时期钟繇的翻挑而为敛,一拓直下。横画起笔轻,收笔略重,运笔速度是缓前急后;纵向的笔画、撇画则引笔纵下,竖画伸展、挺直。下列作品中符合该书体特征的是()11下
5、图为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年)论语抄本(部分),12岁的卜天寿小朋友在旁边留有小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此文物可佐证()A唐朝少年儿童普遍接受了学堂教育 B吐鲁番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C唐朝人普遍运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 D中原文化在西北边疆地区有所传播12下图是唐代张旭所书古诗四帖。该作品反映的书法形式()A书写气象突出灵动写意 B文字结构强调谨严整饬C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 D技法以内敛含蓄著称13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自序部分广泛摘引圣君贤相等注重农业的事例,同时提出“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花草之流盖不足存”。材料表明贾思勰主张()
6、A工商皆本 B花卉庭园栽培有益民生C以农为本 D农民应该固守小农经济14中国农业史称某一著作“最能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农耕水平,不仅是我国, 也是全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最丰富的一部农业科学知识集成,是我国农业遗产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一著作应是()A齐民要术 B神农本草经 C农书 D农政全书15齐民要术序中有“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的话,但在全书中却详细描述了栽种蔬菜瓜果、植树营林、养鱼、酿造等多样经营、市场售卖的相关内容。这说明该书作者()A主张兼顾经济效益 B忽视粮食作物种植C关注农业精耕细作 D提出工商皆本思想16某学者评论一历史地图集:“(它)是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的历史
7、地图集,也是目前所知中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图集覆盖的年代上起禹贡时代,下至西晋初年”。据此可知,该地图集的作者是()A裴秀 B徐霞客 C贾思勰 D徐继畲17中国古代农业技术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下农学成果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氾胜之书 农书 齐民要术 农政全书A B C D18某部药典的编著以本草经集注为蓝本,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利用13个道、133个州开展药物普查。它由朝廷颁布,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这部药典是()A神农本草经 B千金方C唐本草 D本草纲目19作为唐朝最高学府的国子监,仅唐太宗时,就接收吐蕃地区和百济、新罗等周边国家派遣的入学子弟八千余人,后来的崔致远、金可记等甚至通过科举入
8、仕。这一现象反映出唐朝()A文化政策较为开明 B民族交融程度日趋加深C对外交流较为频繁 D人才选拔基础不断扩大20介绍唐朝时人们会想到“三省六部”“科举选才”“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最能概括这些主题的是()A国家的统一与强盛 B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制度创新与文化交流21唐律疏议规定:来自同一国家的外国人在中国发生法律纠纷时,依该国法律处理;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在中国发生法律纠纷时,则依据唐律疏议处理。这表明唐代()A实行民族平等原则 B存在传统的夷夏观念C坚持兼收并蓄政策 D维护国家的司法主权22下面是张自强同学制作的人物名片。与名片相符的历史人物是()A玄奘 B法显 C
9、空海 D鉴真23某校高一学生开展历史兴趣小组活动。其中一个小组搜集了下面一组图片,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A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变迁 B丝绸之路的开辟C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D中外文化的交流24图3为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画中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影响,具有风格多样、壮阔欢腾的特色。这体现了()图3A唐朝文化影响世界 B文人画的典型特点C统治者主张三教并行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了坚实基础。材料一 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
10、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材料二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牧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樊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城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1)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举
11、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2)根据材料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唐文化的特点。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类别说明行卷诗应试者把自己的上佳作品献给社会贤达、名公巨卿,得其赏识,再向主考官推荐,以便中举。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大诗人杜甫也有许多行卷之作,如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赠韦左丞丈济。应试诗诗赋是进士科必考科目,而且关系到举子们能否被录取,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唐朝的科场考试必定会产生大量的诗歌,不仅数量多,且质量上乘。及第诗中举后吟诗作歌,是唐代十分盛行的风气。如刘沧的及第后宴曲江:“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
12、御楼落榜诗唐科举的发展,“落第”“下第”题材的诗篇几乎成为一大门类。如赵嘏在下第后上李中丞中叹道“落第逢人恸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摘编自论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四类唐诗的共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这一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据材料“唐代由李姓开国,故立国初期推行尊崇道教的政策。武则天欲取代李姓王朝,又采取了兴佛抑道的政策。唐武宗为扩大财政收入,又推行了灭佛的政策”可知,不同的统治者基于其统治的需要对待儒、佛、道的态度不同,故选D项;材料主旨是统治者对待儒、佛、道的态度,只说儒学的地位不能全面反映材
13、料,排除A项;据材料“唐代由李姓开国,故立国初期推行尊崇道教的政策”结合所学可知,道教的老祖也姓李,尊崇道家是为李唐王朝正名,而非稳定政治秩序,排除B项;据材料“唐武宗为扩大财政收入,又推行了灭佛的政策”可知,统治者并不倡导三教并行,排除C项。2【答案】D【解析】由南朝梁武帝一开始深谙儒释道三教,到他禅代南齐后大力倡导佛教,且下诏要求贵族们皈依佛教,据此可知,儒道两种思想一定受到了佛教的冲击,故选D项;上述信息反映出南朝时期统治者对儒释道的态度是变化的,但并不能据此就推知整个南朝时期佛教都是国教之一,且题干也并没有提到将佛教定为国教,排除A项;题干显示梁武帝禅代南齐后,宣布不再侍奉道教,发愿信
14、奉并在贵族中倡导佛教,但这并没有提到其政权性质的变化,所以不能得出政权已变为政教合一的结论,排除B项;南朝时期仅是三教并行,并未达到三教合一,C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佛经中倡导的感恩和孝顺的观念是儒家伦理道德里面的主张,表明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出现了本土化的倾向,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佛教思想中包含了一些儒家的思想主张,不能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挑战,排除A项;三教合一指的是儒释道三教合一互相影响,可材料中只体现了佛教和儒家思想,没有体现道家思想,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外国和其他区域,不能说明中外交流频繁,排除D项。4【答案】C【解析】据材料“伏
15、生被画成一个带有印度色彩的男子,虽有头巾和中国式的案几,但伏生袒露上身、瘦骨嶙峋的状态,类似于佛教中的人物形象”可知,在该画中王维将传授尚书的经学大家伏生画成了类似佛教中的人物形象,说明儒家思想中融入了佛教的思想,故选C项;宋朝时期市民阶层崛起,排除A项;这幅图画是王维的人物画,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特点,不符合写实的风格特点,排除B项;这幅图片反映的是思想的融合对绘画的影响,而科举考试是唐朝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二者主体不一,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据“唐高祖李渊定道教为国教”“武则天支持佛教”“唐武宗受韩愈儒家道统观念影响”可知,唐朝不同时期所重视的思想有一定差异,不仅包括儒家、道教,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