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4课《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目标】1.了解卢梭及其作品,了解本文写作的历史背景。2.分析文章选择和使用材料的特点,仔细梳理作品的论述思路。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及其秉持的价值观念,探究其人文价值。【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教育代表作爱弥儿,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新人的教育理想,奠定了在教育史上的显赫地位。他的代表作爱弥儿和柏拉图的理想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并称为教育史上的三大里程碑。主要著作还有论
2、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社会契约论忏悔录等。二、写作背景1743年,卢梭在威尼斯逗留时,就已经打算写一部关于政治制度的鸿篇大论。1753年,第戎学院公布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的征文题目。卢梭应第戎学院的征文竞赛,撰写了他的论文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后结集出版。怜悯是人的天性即节选自该部书。三、文化常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指发生在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次运动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
3、的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四、整体感知怜悯是人的天性这篇文章在批评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观点的基础上,用事实指出,善是人的本性,怜悯心作为一种善,是人类最普遍和最有用的一种美德。怜悯心对于人类生活,对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文笔流畅,思路清晰,很具有启发作用。五、文本探究1从文章第二段来看,霍布斯的主要观点是
4、什么?霍布斯认为,人天生是恶人。在他眼中,人生来就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从来不对他的同类效劳,总是以为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2根据文章内容,辨析“自爱心”和“怜悯心”。自爱心是使人关心自己的生存的一种情感。在自然社会中,每个人都自由地追求着各自的利益,每个人对同一事物都拥有平等的权利,每个人都竭力保护着自己的利益和生命。怜悯心是使人本能地不加害别人,并在同类遭受灾害和痛苦时,会感到天然的憎恶的一种情感。这种怜悯心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卢梭认为,人们心中的这两种情感相互协调,使得人们能够和谐相处。3如何理解卢梭所说的“怜悯”?结合本文分析一下。卢梭认为在人的善良天性中,包括两种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