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插秧歌》联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芣苢》《插秧歌》联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芣苢》《插秧歌》联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单元二 芣苢插秧歌芣苢插秧歌【教学目标】1、掌握诗经六义,能在吟诵中体会诗歌之美2、能简易从字形角度分析芣苢中劳动的节奏3、能从精神内涵、场景画面、语言表达上看出两首诗共同之处【教学重点】能从精神内涵、场景画面、语言表达上看出两首诗共同之处【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背景了解 (1)芣苢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毛诗序:“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后人多不赞成毛序的说法。 (2)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二、诗
2、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
3、中的精华部分,有十五国风。比较常见的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等。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一般看作“正声”。常见的篇目有采薇、鹿鸣等。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如魏风硕鼠都是通篇用比的。兴,即起
4、兴,用其他东西引出歌咏的内容。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来起兴。三、国风周南芣苢 周南芣苢是周代人们采集芣苢时所唱的歌谣,应是社会比较清明、阶级矛盾比较缓和、人们尚能安居乐业的周公时代的作品。 芣苢(fy):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荒地或路旁常见,分布几遍全国。 嫩叶可食,有些地区用作饲料;全草与种子都可入药,能利尿、清热、止咳。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一说可以疗治不孕,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穷人亦以此为食物。芣 苢采采芣苢,薄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