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迎考历史B含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迎考历史B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迎考历史B含答案.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B 卷江苏省 20232024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迎考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学号写在密封线内。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史记记载了商与周边方国的分合聚散,时而是“诸侯毕服”“诸侯咸归殷”;时而是“诸侯或不至”“诸侯莫朝”。据此可推测()A.商王的权力受到诸侯节制B.分封制取代了内外服制C.分合聚散与商之盛衰有关D.方国联盟内部联系紧密2.孔子重视礼,主张“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庄子认为“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两者对
2、礼的认识反映了()A.目的上的相通性 B.顺应统治阶级的要求C.阶级立场的对立 D.双方思想主张的趋同3.以下是秦汉时期部分竹简的记载。据此可知,秦汉时期()内 容出 处“早(旱)及暴风雨、水潦、(螽)、群它物伤稼者,亦辄言其顷数。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尽八月之”睡虎地秦简田律“马牛误职(识)耳,及物之不能相易者,赀官啬夫一盾”睡虎地秦简效律“县道已豤(垦)田,上其数二千石官,以户数婴之,毋出五月望”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田律A.严刑峻法得到推崇B.考核官员侧重政绩C.文书制度渐趋成熟D.政府重视农业生产4.“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
3、,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由此可知,元代创立行省制旨在()A.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改革地方行政管理模式 D.缓解统治阶层内部矛盾5.中国古代综合性科技著作天工开物记载,明朝时一些作坊可以锻造一千斤左右的铁锚,现代考古印证了这一记载的真实性。据此可知,当时()A.航运业达到较高水平B.中外贸易建立起了密切联系C.完成了早期的工业化D.手工作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6.1857 年,清政府强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1858 年签署的天津条约约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1860 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清政府态度变化主要基于()A.准备推动洋务运动B.
4、应对内部危机的需要C.实施以夷制夷策略D.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7.读下表,由表可知,郑观应、薛福成二人()人物主张郑观应(18421921)由是观之,公法(指国际法)仍凭虚理,强者可执其法以绳人,弱者必不免隐忍受屈也。是故有国者,惟有发愤自强,方可得公法之益。倘积弱不振,虽有百公法何补哉薛福成(18381894)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不以公法待之,虽能自奋以仰企乎公法,其受损于公法之外者,已无穷矣。是同遵公法者其名,同遵公法而损益大有不同者其实也A.在是否要学习国际法上有分歧 B.都认为国际法维护强国利益C.在自强与求富的先后上有分歧 D.一致认为富国强兵才是根本8.中国革命由反满兴汉演
5、变为反对西方帝国主义,后又演变为孙中山“内部各族平等”及“联合世界平等对我之民族”两项诉求,中国成为多元的庞大共同体,实为世上所仅见。这反映了近代中国()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革命任务发生根本变化C.民族意识不断觉醒D.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9.1937 年 10 月,国民政府军官赵渭滨家书中写道:“八路军之善战、之努力,真使东北军、晋绥军、陕军愧死!”赵渭滨的真诚赞誉,源于八路军()A.完成了战略大转移,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B.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C.打破日军“囚笼政策”,牵制了侵华日军主力D.取得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首次大捷10.1945 年 10 月,中共中央对内蒙的基本方针:
6、“放手发动与组织蒙人的地方自治运动纯粹蒙古区域可以自治政府的形式出现,在蒙汉杂居地带则以蒙汉联合政府的形式出现”,并建立统一的内蒙自治筹委会。这一政策()A.标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建立B.是激励内蒙古持久抗战的重要措施C.是中共处理民族关系的有益探索D.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11.北京东交民巷见证近代中国百年沧桑。下列有关叙述对应正确的是()列强将东交民巷地区划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清廷给予驻兵特权民国八年某日,北京学生于天安门集会示威后,在东交民巷向列强使馆提交了抗议书民国十七年,各国大使馆迁往南京,这一带仍驻有各国公使馆北京市军管会颁发布告:在北京市内帝国主义兵营的占地一律
7、收回,其建筑全部征用A.出自 1860 年的北京条约B.的导火线是“中日民四条约”签订C.是国民政府与列强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结果D.体现了新中国“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12.右图是张凡夫创作的提高产量就是加强保卫祖国力量宣传画(1951 年发行),画中一位工人正在专注地进行生产竞赛。这反映了当时()A.爱国热情的高涨B.三大改造的进程C.“一五”计划的成就D.科学技术的进步13.195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成立。1965 年高教部直属高校内迁。这一措施()迁出高校迁出专业迁入地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机械、自动控制等四川绵阳华东化工学院放射化工、稀有元素、石油天然气等四川自贡北京大
8、学无线电、雷达、物理等陕西汉中南京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等湖南常德A.巩固了经济调整成果B.实现了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C.适应了国际形势变化D.源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14.在古希腊,喜爱公共活动的雅典人为奴隶专设了节日,“在这一天,奴隶可以和他们的主人在一起吵闹着、无拘束的气氛中聚餐。”同时,雅典法律还保护奴隶不被随意杀害。雅典的这些举措()A.说明了当时公共文化事业的发达B.促进了城邦的稳定繁荣C.实现了奴隶和公民法律上的平等D.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完善15.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力、特权、自由、优惠、自由
9、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这一条款()A.确立了国家主权与独立原则B.促进了近代西方民族意识觉醒C.推动了欧洲均势局面的形成D.消除了教会对欧洲政治的影响16.阅读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社区管理类型特 征代表国家自治型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基本不干预社区自治美国、加拿大和德国混合型政府拨款并对社区进行指导和监督,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共管共建日本和澳大利亚政府主导型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直接对社区进行管理新加坡A.市场化是社区管理主要模式B.基层治理强调政府、社区的共同作用C.社会制度决定社区管理模式D.社区管
10、理是自上而下的基层治理模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题,第 17 题 12 分,第 18 题 12 分,第 19 题 16 分,第 20 题 12 分,满分52 分。17.(12 分)历代王朝把注重基层治理作为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这种传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把秦国引向了日益发展壮大,最后统一全国的道路。商鞅还注重对秦国文化传统的改造与整合,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的统一政策,制订出具体而详尽的措施保证其贯彻执行;利用政权的力量抑制其消极、落后
11、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秦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乘势而行,借势而进,因势利导,是商鞅变法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材料二明清时期,乡规民约受到统治阶层的高度关注。明成祖朱棣时期一度以国法的形式颁布乡规条例,赋予乡规民约以法律地位。清代高度集权的政治下,乡约完全沦为国家控制农村基层的工具,失去了原有的乡民自治内涵历史上的乡规民约表面上源于乡土,在实际制定过程中却并无底层农民的实质参与,都是在地方精英(地主士绅)的主持下,以儒家伦理为基础,以维护封建宗法礼教的伦理纲常为目的所制定。尽管如此,乡规民约的内容仍然以淳朴民风、
12、发展生产、维护治安、稳固秩序为主体,是古代农村社会管理的基本规范。周铁涛村规民约的历史嬗变与现代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商鞅变法中“重功利而轻伦理”的政治措施,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6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乡规民约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封建时代加强基层治理的主要目的。(6 分)18.(12 分)赋税与财政制度的建设与国家治理的效能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的“庸”制和两税法归并“庸”制,是中国古代力役制度从现役为主向征收代役金为主,并逐步将代役金归并入田亩税这一历史演变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步骤,成为后世诸多王朝役法重大改革的龟鉴。陈明光
13、论隋唐五代税收史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材料二王安石在新法系统中的尝试与广泛应用,产生于思想观念与创造力极为活跃但又积弊重重的北宋中后期,既有偶然性又有其必然性。他开启了新的经济与财政模式,并以货币运作为导向。常平新法执行青苗钱借贷,在还贷时,政府虽然设置货币与实物双选可能性,但通过极为低廉的“粮食基准价”设定,驱动农民选择货币还贷。免役法则由农业生产领域深入基层劳役领域,进一步拓展了这一趋势的广度与深度。俞菁慧王安石变法中国家经济与财政行为的货币化导向基于青苗、免役二法的考察材料三财政体制与政治体制虽同属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容,但财政体制遵循民主与分权原则而蒋介石在党、政、军都拥有最高权力,而且行使权
14、力时“很少顾及正式的指挥系统”。19281933年宋子文担任财政部长期间,财政部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但正常权限常受蒋介石干预,如裁减军费、集中预算管理、严格财政约束和压编开支等,都收效甚微,财政制度安排部分失效宋子文最终被迫辞职。继任的孔祥熙任职长达 12 年,期间大肆任用亲信,排斥异己,严重损害了财政系统的运转绩效。焦建华南京国民政府前期财政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冲突(1)根据材料一,唐朝赋税制度成为后世诸多王朝的借鉴,请结合明清赋役改革的史实加以说明。(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及其原因。(4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子文时期“财政制度安排部分失效”的原因。结合所
15、学,简述孔祥熙时期财政建设的取得成绩。(4 分)19.(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陈独秀的青年观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道路选择难题,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力求破旧立新,并呼吁青年要实现自我变革。身心观念变革传统意义上的文弱书生不能承担时代大任,“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力能胜者,体之强者也”。青年必须以“利刃断铁,快刀理麻”之身手,将陈腐朽败思想清除出脑,培养健全思想,以适于今世之争存。人生观变革近代青年生逢变时,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其人生目标便需要从为官谋利的腐朽思想中脱离出来。“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以新人格,以新国家,以新社会,以新家庭,以新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2023 2024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末 历史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