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地理第 1页(共 10页)高一地理第 2页(共 1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密密封封线线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密封线内不得答题太原五中太原五中 202220222023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高高一一地地理理命题人:校对人:时间:2023.3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度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据此完成 12 题。1.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A.高纬度比低纬度多B.欧洲比亚洲多C.西
2、半球比东半球多D.平原比山区多2.关于图中人口密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率高,迁入人口比重大B.政策促使人口增长率连年下降C.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D.制造业发达,属于发展中国家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全球典型的人口稀疏区之一,但内部人口地域分异明显。下图分别从经度、纬度、极向(最大与最小人口密度连线方向)和垂直四个维度反映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据此完成 34 题。3.影响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光照B.热量C.水源D.降水4.根据所学并结合图示信息判断,青藏高原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位于()A.柴达木盆地B.吐鲁番盆地C.阿里高原D.湟水谷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
3、级市20072019 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 57 题。5.推测该市 20162019 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育政策调整B.落户政策放宽C.医疗条件改善D.行政区划变动6.2010 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A.人口老龄化加剧B.国家政策的引导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现代化7.该市的支柱产业是()A.采矿业B.旅游业C.制造业D.物流业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人口“七普”结果显示,我国 2020 年总和生育率为 1.3,已处较低水平。2021 年 8 月 20 日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
4、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这是继 2015 年“全面二孩”政策之后,叉一次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据此完成 89 题。8.近年来,我国总和生育率不断走低的主要原因是()育龄妇女规模缩小家庭成员规模缩小婚育年龄普遍推延家庭生育意愿偏低传统观念影响深刻A.B.C.D.9.当前,为直接配套支持“三孩”政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大幅降低房价增延产育假期高一地理第 3页(共 10页)高一地理第 4页(共 10页)密封线内不得答题完善养老保障体系降低家庭养育成本A.B.C.D.如图为按照城镇化水平和人口流动信息划分的中国部分地区人口迁移模式分类图。据此完成 101
5、2 题。10.图中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是()A.天津、福建、河南、吉林B.福建、天津、吉林、河南C.福建、天津、河南、吉林D.天津、福建、吉林、河南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净迁入的城市,人口数量都很大B.人口净迁出的城市,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C.人口净迁入的城市,环境压力增大D.人口迁入迁出平衡的城市,人口流动性差12.西藏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学习培训B.投亲靠友C.登山探险D.务工经商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 2010 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 20102020 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
6、成 1315 题。城市2010 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20102020 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20102020 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上海30.3-30.25215.42北京59.7-72.8300.9广州39.7129.12468.46深圳34.0116.88596.7813.20102020 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14.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A.相似的空间形态B.趋同的主导产业C.一致的功能划
7、分D.相近的等级规模15.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合理布局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 1617 题.16.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17.“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体最可能是()A.婴幼儿B.青少年C.青壮年D.中
8、老年以下表格反映我国各类资源(预测)可供养的人口数。据此完成 1819题。高一地理第 5页(共 10页)高一地理第 6页(共 1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密密封封线线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密封线内不得答题18.据表中数据反映出的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是()A.18 亿B.120 亿C.19 亿D.16 亿19.下列不同省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A.宁夏水资源B.海南气候资源 C.新疆矿产资源 D.湖北水力资源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简图”,该城市主导风向为西北风。读图完成2021 题。20.图中甲、乙两图例分别代表()A.工业区、居住区B.商业区、工业区 C.居住区、绿化带
9、 D.工业区、绿化带21.城市通风廊道是指把郊外的风引进城区以吹散污染物的风道。该城市最适合位置是()A.城区西部的绿化带B.城区西北部的绿化带C.城区南部的绿化带D.城区东南部的绿化带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同心圆结构城市理论地租与实际地租分布示意图”,完成 2223 题。22.甲处地租较高的原因最可能是()A.环境最优B.交通便利C.中心商务区D.建筑高大23.PQ 段设置的功能区最可能是()A.居住区B.商业区C.工业区D.行政区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 2425 题。24.下列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ABCD25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
10、为()A1910-1930 年B1930-1950 年C1950-1970 年D1970-1990 年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50 分)资源可供养人口资源可供养人口能源18 亿水源19 亿空气120 亿粮食16 亿高一地理第 7页(共 10页)高一地理第 8页(共 10页)密封线内不得答题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截至 2016 年,巴西总人口已经达到 2.06 亿。自 20 世纪中期以来,巴西政府一直致力于对雨林的开发及移民,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下图为巴西人口分布图。(1)据图描述巴西的人口分布规律。(6 分)(2)根据马瑙斯所在区域,分析人口少、密度小的自然原因。(
11、6 分)(3)评价向亚马孙雨林迁移人口带来的影响。(4 分)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 3 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如图是 2010 年 3 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 3 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8 分)(2)对于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8 分)28.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城市中常见的三种功能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 分)(1)指出图例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城市功能区。(6 分)
12、(2)说出该城市仓储区布局的合理性。(4 分)(3)图中地中适于修建高级住宅区的是地,请说明原因。(8 分)2022202220232023 学年度高一地理第二学期学年度高一地理第二学期阶段性监测阶段性监测参考参考答案答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BDBDCAD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ADBCDDAD题号2122232425答案BBCAC二二、非非选择题选择题(3 个小题,共 50 分)26.(16 分)(1)人口分布不均衡;(2 分)东南部人口多,密度大,西北部人口少,密度小;(2 分)百万人口以上城市
13、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2 分)(2)马瑙斯位于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2 分)气候炎热,降水较多;(2 分)热带疾病和蚊虫较多。(2 分)(3)有利影响:促进雨林的开发,带动就业;促进巴西的经济发展。(任答一点得 2 分)不利影响:导致雨林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任答一点得 2 分)27.(16 分)(1)地理位置临近的省份;(2 分)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2 分)中东部地区省份比例高;(2 分)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2 分)(2)应该限制(2 分):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得 6 分)不该限制(2 分):外来人口提供充足且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推动第三产业的繁荣。(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得 6 分)28.(18 分)(1)甲:工业区(2 分);乙:住宅区;(2 分)丙:商业区(2 分)(2)位于城区的边缘地价低;靠近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方便;临近工业区,仓储量大(每点 2 分,任答二点得 4 分)(3)地(2 分);位于城市外缘,靠近绿地,环境质量好;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空气好;靠近公路,交通方便;临近文教区,文化氛围好.(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得 6 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