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太原市师苑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分班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太原市师苑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分班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太原市师苑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分班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孕育出来的独特文化形态。革命文化与今天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高度契合之处,这使得继承革命文化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文化源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价值追求。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天下为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诚信互助、上善若水、天人合一”等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美德追求。这些优秀道德基因和价值元素在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都得到了淋
2、漓尽致的展现。就革命文化而言,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都体现了爱国、为公、自强、勤廉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时期的继承与弘扬。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论,其基本理念和内容如爱国、诚信、友善、和谐等,也都充分体现了对忧国忧民、讲信修睦、与人为善、崇尚和合等中华传统美德的辩证汲取和发展,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创新。从内容上看,革命文化内容丰富,既是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人格、心理、精神、行为方式的综合,又是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革命实践和文化心理的重大文化成果。可以说,革命文化不仅凝结着高尚的道德资源,还是一种价值体系和真理文化。它从形式到内容,从表面
3、到深层都蕴含着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等政治目标,社会自由、民主、平等、正义等共产主义价值诉求,敬业奉献、艰苦朴素等精神品格,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容都有着相通和契合之处。这意味着弘扬革命文化其实就是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和精髓,促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理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属精神文化系统,虽然在不同时空出场,但若将它们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个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便会发现,二者在目标导向上有着共同的交汇点。这个交汇点就是致力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革命文化在革命实践中形成,在革命时期其存在的价值就是坚定革命信念,凝聚革命力量,齐心协力推翻“三座大
4、山”的压迫,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提供支撑。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时期,重温和发扬革命精神,是为了激励民众克服改革阻力和困难,进行伟大斗争,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其宗旨就是引领与整合多元价值,树立共同的价值标杆,抵制各种错误价值观,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准,为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汇聚精神动力,从而助推民族复兴目标实现。由此可见,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还有着共同的长远价值目标,在“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这两个重要方面保持了高度统一。这样的内在统一性有助于彼此产生深度共鸣,从而助推革命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摘编自田旭明 革命文化:涵育社会
5、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材料二:怎样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文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是一项极其复杂艰难的系统工程。认真做好这一工作,要在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下苦功夫。第一,在认识上增强对红色革命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强。特别是增强对红色革命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任务、方法途径的认识,打好认识上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语文 第1页(共12页)语文 第2页(共12页)姓名准考证号秘密启用前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
6、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太原市师苑中学校2022级高一年级分班测评语文试卷记提出做好文化工作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使得我们对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增添新的认识。第二,在实践上做扎扎实实的工作。从本质上说,红色革命文化是一种精神存在。只有通过人们的实践,才能将其转化为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力量。也只有当红色革命文化转化为物质力
7、量,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的时候,才能成为综合国力中的文化软实力,成为让更多的人主动接受、让更多的国家民族愿意分享的文化。所以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在实践中的复杂工作过程。建设这一过程起码要经过发掘制作(研究、创作等)传播(平面媒体、立体媒体等)接受行动成效影响这样几个主要环节。而在这一中心链条周围,还要有若干辅助链条,如组织管理、资金支持、技术设备等。总之,凡是有利于发展繁荣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事,都应当而且积极主动地开展起来。传承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之事也和干其他任何事情一样,重在实践,重在行动,重在从我做起,重在从当下做起。(摘编自荣开明 红色革命文
8、化:内涵、特征与弘扬)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革命文化是在革命实践中孕育出来的文化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相通之处。B.要促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理解,弘扬革命文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C.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文化,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D.当革命文化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时,就能成为综合国力中的文化软实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与思想源头,这使得彼此能更好地产生对话与相互作用。B.革命文化的价值观念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如
9、今,时代变化了,革命文化也失去其主要的价值和意义。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革命文化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和长远目标,因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弘扬革命文化。D.让红色革命文化成为更多的国家民族愿意分享的文化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在具体实践中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一项是()(3分)A.某地开发和利用本地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提升红色革命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B.某市召开“健全红色革命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体制机制”的专题研讨会。C.某中学生暑假在外旅游时,顺道参观了当地的红色革命文化烈士纪念馆。D.某企业组织人员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四个意识”和“四
10、个自信”的论述。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_5.请结合材料,谈谈作为当代中学生应如何传承与弘扬红色革命文化。(4分)_(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飞翔的故事李浩事实上,自从被囚禁的那一天起,安乐县公刘禅没有一时一刻不在暗暗“遥望”他曾经的蜀国。只是,他不敢在任何人的面前把自己的心思坦露出来,包括他的王妃。他不思蜀。他不听蜀乐,不读和蜀有关的书籍,同时也尽可能地不近自己旧日的蜀臣,就是他们在求见自己的时候,安乐县公也总是寻找理由推脱;就是见了,他也是一副憨直、木讷的样子,只和你谈文学、绘画、吃到的食物,而且时不时冒一两句极为愚蠢的傻话。“唉,
11、我们的皇帝已经不再想他的蜀国啦。”他旧日的大臣们泪流满面,大幅度地摇着自己的头。如此过了一年,又一年。他装得很像,甚至连他自己在后来的时间里都相信了,他本是不思蜀的,他已经安于现在的境遇真正地安乐了起来,他的脑袋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木头:是的,他的脑袋里塞满了木头,在晚年,身躯肥胖、走起路来总爱气喘吁吁的刘禅迷上了根雕,他带着自己的仆人、侍卫和乐师一起漫山遍野地寻找,寻找各式可以雕刻的树根,语文 第3页(共12页)语文 第4页(共12页)语文 第5页(共12页)语文 第6页(共12页)然后将它们拉回自己的安乐县公府。“你们看,你们看!”刘禅一副天真而欢乐的样子,“它们多棒!我今天一定能吃掉三个馒
12、头!”就在他沉迷根雕的那段时间里,强大的曹魏王朝急速崩塌,此时的皇帝已是司马炎,不过,这一巨大的变化对他刘禅的影响却是微小的,不过是侍卫、仆人和乐师更换了几个人而已。新来的侍卫与仆人继续跟着他上山挖树根,继续把那些废弃的雕塑送进灶膛。已经这么多年,没有人真正地注意到刘禅的生活,包括他的那些自顾不暇的旧臣们。说无人注意似乎也有点儿不妥,这一日,一位名重京城的道士受武帝司马炎之托前来探望刘禅,刘禅自然不敢怠慢。他端出了好茶,点燃了府里面最昂贵的香,并兴致勃勃地领着道士参观了他的收藏室。气喘吁吁的刘禅走得很快,他总是急于知道这位道士的看法:“先生,你看你看,这个是不是好?我告诉你,我还有好的!把它弄
13、到这样,我可费劲啦!先生你看看,你再仔细地看看”周围并无耳目。道士还是坐下来,用手里的拂尘轻轻地把椅子上的尘土擦拭了一下,然后盯着刘禅的眼睛:“安乐县公啊,你还是百密一疏,你知道自己疏在了哪儿吗?”道士用拂尘在空中扫了一下,“你所雕出的,都是鸟。各种的鸟。它们当然透露了你的心思。”“什么心思我不明白,请先生明示。”道士并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喝下了刘禅亲手奉上的茶。“味道并没你说得那么好。唉!”临走的时候,道士悄悄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来:“没事的时候,安乐县公可以浏览一下。或许有些用处。”“我不看,”刘禅气喘吁吁地摇头,“先生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我,我从小就不是读书的料儿,我就是不爱看书”书还是被留了下
14、来。刘禅在道士走后不久便坐在角落里一个人专心地看起来。刘禅的晚年,在完成他的根雕和对这本没有记载的书的阅读中度过。后来,他更老了,即使不去爬山单单坐在床上就忍不住气喘吁吁,根雕的嗜好也就停了下来。但他还是习惯躲进自己的收藏室,一遍遍抚摸自己雕成的鸟。它们的翅膀都是张开的,尽管刘禅的雕工实在难以恭维,但每个看到这些根雕的人都能看得清楚,他雕的是正在飞翔的鸟。尽管安乐县公府后面的波涛汹涌始终未曾对刘禅的生活有太多波及,但他的最后时刻还是一天天临近。躺在床上不能移动的刘禅患上了一种怪病,他的皮肤似乎在慢慢地硬化并且一点点变白,他的王妃用手敲击,变硬的皮肤竟然会有敲击蛋壳那样的声响。刘禅告诉王妃,在他
15、死后先不要声张更不要下葬,就让他在床上这样躺着,他的身体会慢慢地变成一枚鸟蛋一样的东西。再过上六七天,他就会在蛋壳中重生,变成一只鸟。“我要,飞回我的蜀蜀地去。”“您是不是在发烧?我给您倒点水来。”“不,我不是在说胡话。你要相信我,这是真的,这也是我唯一的希望啦。”“可是,您怎么会这样想我无法理解也无法相信。”“你还记得前几年来过的道士吗?他送给我一本书。我是按照书里说的”刘禅说得没错儿,在他死后,他的身体慢慢地萎缩,变白,变硬,变成了一枚看上去有些硕大的鸟蛋。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王妃也真的没有向外发丧,她只是说,安乐县公病得不轻,而且怕受风寒不能见人,包括侍卫和仆人都不能见。她要求厨师每日做好
16、饭就给她送到门口,她会极为小心和精心地喂给这个病人。厨师想了想,也就答应了她。一天。一天。到了第七日。可是蛋壳里始终没有动静。一直守在一侧一眼不眨的王妃当然心急如焚,她不知道自己迎接的将是什么,她不知道刘禅会不会真的“破壳而出”并变成一只鸟。早晨,正午,黄昏。一直到半夜,这枚石头一样的“蛋壳”终于有了动静,它从一处裂开一道缝来,露出了一段极像鸟的喙,带着淡淡的黄色。“啊,真的是啊!”王妃自然是兴奋不已,她用更大的专注盯着,盯着这只鸟继续破壳。夜半,蛋壳终于裂开,一只很小的雏鸟从壳里面钻出来。“我的王”王妃抚摸着雏鸟身上湿漉漉的绒毛,心里泛起一丝丝的失望。它竟然这样小,这样弱。它竟然,一身的绒毛
17、,它们根本不是为飞翔准备的。看来,她还需要相对漫长的一段时间将这只鸟慢慢养大才行。(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泪流满面,大幅度地摇着自己的头”,旧臣们的这种痛心与无奈,其实是其主动配合刘禅“装”的表演。B.“习惯躲进自己的收藏室,一遍遍抚摸自己雕成的鸟”,表现出刘禅表面虽沉迷根雕,实际却时刻不忘回到蜀地。语文 第7页(共12页)语文 第8页(共12页)C.厨师“想了想”才答应王妃的要求,暗示出安乐县公府内人际关系复杂,透露出刘禅在家中也不敢表露心思的原因。D.“早晨,正午,黄昏”一词一停顿,在对时间平静的叙述中,隐含王妃度日如年的焦灼,
18、富有内涵与张力。7.关于文中道士探望刘禅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禅端茶、焚香、领着道士参观收藏室,意在表明自己安于现状不思蜀。B.刘禅让道士明示心思,巧妙应答道士,反映出其内心时刻不放松警惕。C.道士对刘禅茶叶味道的否定,表现了他对刘禅自我满足生活状态的失望。D.道士探望刘禅故事虽小却一波三折,为整个小说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动力。8.刘禅变蛋化鸟这一情节虽然荒诞,但却有其合理性,请从小说情节发展逻辑的角度简要分析。(6分)_9.小说结尾写刘禅化为一只鸟,并特别突出了其弱小,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
19、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易 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楚庄王欲伐阳夏,师久而不罢,群臣欲谏而莫敢。庄王猎于云梦,椒举进谏曰:“王所以多得兽者,马也;而王国亡,王之马岂可得哉?”庄王曰:“善。不毂知诎强之可以长诸侯也,知得地之可以为富也,而忘吾民之不用也。”明日,饮诸大夫酒,以椒举为上客,罢阳夏之师。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
20、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楚庄王立为君,三年不听朝,乃令于国曰:“寡人恶为人臣而遽谏其君者,今寡人有国家,立社稷,有谏则死无赦。”苏从曰:“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爱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乃入谏。王曰:“吾鼓钟之不暇,何谏之听!”苏从曰:“臣闻之,好道者多资,好乐者多迷,好道者多粮,好乐者多亡。荆国亡无日矣,死臣敢以告王。”王曰:“善。”左执苏从手,右抽阴刃,刎钟鼓之悬,明日,授苏从为相。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
21、晏子曰:“烛邹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景公曰:“可。”于是乃召烛邹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止,勿杀而谢之。”(节选自 说苑 正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B.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C.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
22、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D.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与“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两句中的“故”字含义相同。B.舍人,战国时期指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时君主每年都要祭祀社稷,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语文 第9页(共12页)语文 第10页(共12页)D.“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与“商人重利轻离别”(琵琶行)两句中的“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太原 师范学院 附属中学 太原市 师苑中 学校 2022 2023 学年 一下 学期 月分班 测评 语文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588813.html
限制150内